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雄激素及其受体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象为盆底器官脱垂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患者38例和非盆底器官脱垂件疾病行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3例,术中收取患者静脉血、右侧主韧带、阴道前壁近穹隆12°组织,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静脉血血清睾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阴道壁和主韧带雄激素受体.结果 研究组血清雄激素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研究组阴道壁和主韧带雄激素受体表达增加,但研究组年龄≥60岁和<60岁雄激素受体差异尤统计学意义;免疫印迹法榆测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能发现相对分子质量为110 000及45 000条带,研究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 000条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主韧带相对分子质量为45 000条带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阴道壁和主韧带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增加可能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盆底磁共振成像(MRI)建立三维重建模型,将子宫脱垂患者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s,USL)和主韧带(cardinal ligaments,CL)测量各参数与健康女性比较,探讨骶主韧带解剖改变的主要几何参数,从MRI三维重建角度客观评价子宫脱垂的各种盆底重建术。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确诊为子宫脱垂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健康女性20例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盆底MRI薄层扫描建立图像集,在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上行骶主韧带及盆腔器官三维重建,测量并比较2组骶主韧带起止点、长度、体积、骶韧带弯曲度、骶韧带之间角度、同侧骶主韧带角度等参数值的变化。结果子宫脱垂患者组骶韧带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骶韧带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主韧带测量参数无显著性差异。20例子宫脱垂患者中骶韧带起自骶骨2例(10%)、尾骨肌/骶棘韧带复合体16例(80%)、坐骨棘2例(10%);插入宫颈8例(40%)、阴道2例(10%)、宫颈和阴道10例(50%);主韧带起自同侧骨盆侧壁坐骨大孔,8例插入到宫颈(40%),4例到阴道(20%),8例到宫颈和阴道(40%);健康对照组中骶韧带起自骶骨6例(30%)、尾骨肌/骶棘韧带复合体13例(65%)、坐骨棘1例(5%);插入宫颈6例(30%)、阴道2例(10%)、宫颈和阴道12例(60%);主韧带起自同侧骨盆侧壁坐骨大孔,8例到宫颈(40%),2例到阴道(10%),10例到宫颈和阴道(50%)。结论 MRI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盆底器官与子宫骶主韧带解剖关系及三维几何量化关系;骶韧带之间角度、骶韧带长度是子宫脱垂病变的重要参数,主韧带解剖几何参数变化与子宫脱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子宫脱垂各种盆底重建术的中心是骶韧带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盆底磁共振成像(MRI)建立三维重建模型,将子宫脱垂患者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s,USL)和主韧带(cardinal ligaments,CL)测量各参数与健康女性比较,探讨骶主韧带解剖改变的主要几何参数,从MRI三维重建角度客观评价子宫脱垂的各种盆底重建术.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 1年10月确诊为子宫脱垂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健康女性20例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盆底MRI薄层扫描建立图像集,在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上行骶主韧带及盆腔器官三维重建,测量并比较2组骶主韧带起止点、长度、体积、骶韧带弯曲度、骶韧带之间角度、同侧骶主韧带角度等参数值的变化.结果 子宫脱垂患者组骶韧带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骶韧带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主韧带测量参数无显著性差异.20例子宫脱垂患者中骶韧带起自骶骨2例(10%)、尾骨肌/骶棘韧带复合体16例(80%)、坐骨棘2例(10%);插入官颈8例(40%)、阴道2例(10%)、宫颈和阴道10例(50%);主韧带起自同侧骨盆侧壁坐骨大孔,8例插入到宫颈(40%),4例到阴道(20%),8例到官颈和阴道(40%);健康对照组中骶韧带起自骶骨6例(30%)、尾骨肌/骶棘韧带复合体13例(65%)、坐骨棘1例(5%);插入宫颈6例(30%)、阴道2例(10%)、宫颈和阴道12例(60%);主韧带起自同侧骨盆侧壁坐骨大孔,8例到宫颈(40%),2例到阴道(10%),10例到官颈和阴道(50%).结论 MRI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盆底器官与子宫骶主韧带解剖关系及三维几何量化关系;骶韧带之间角度、骶韧带长度是子宫脱垂病变的重要参数,主韧带解剖几何参数变化与子宫脱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子宫脱垂各种盆底重建术的中心是骶韧带重建.  相似文献   

4.
全盆底网片悬吊术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184例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信良  童晓文  李怀芳 《上海医学》2007,30(8):599-601,F0002
目的评估自创的保留子宫的全盆底悬吊术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84例有不同缺陷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老年患者行全盆底悬吊术,应用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全盆底悬吊术的中位手术时间为85 min,中位出血量为150 mL。根据POP-Q分度法,184例患者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后无院内感染发生。未观察到其他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5d出院。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该全盆底悬吊术是一种能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手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Fibulin-4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子宫主韧带和阴道前壁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POP组和对照组患者子宫主韧带和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4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参数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 Fibulin-4蛋白在子宫主韧带和阴道前壁组织中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基质。POP组患者子宫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4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2,P=0.019)。POP组中Fibulin-4蛋白的表达与脱垂程度、是否伴有压力性尿失禁、绝经状态及阴式分娩次数均不相关。结论 Fibulin-4蛋白在POP患者子宫主韧带和阴道前壁组织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Ⅲ型胶原代谢与POP的发病关系。方法:收集本院POP患者和因子宫良性病变行手术治疗的非POP患者各13例,术中取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Ⅲ型胶原含量,ELISA法测定Ⅲ型胶原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含量?结果:POP组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的Ⅲ型胶原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PⅢN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OP患者韧带和盆底筋膜组织Ⅲ型胶原含量减少可能是由于胶原降解的增加,影响盆底支持组织的强度和弹性,导致POP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自创的保留子宫的全盆底悬吊术在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的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有不同缺陷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进行全盆底悬吊术,应用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结果全盆底悬吊术的手术时间平均为95min,出血量平均为150mL,根据POP-Q分度法,36例患者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后无院内感染发生。未观察到其他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5d出院。术后随访平均9个月,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该全盆底悬吊术是一种能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手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子宫脱垂是盆底支持组织松弛引起的器官脱垂性疾病,为常见妇女病之一,是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对妇女劳动力影响很大,我院自2000年-2007年,以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式加主韧带缩短及宫颈部分切除式,手术治疗子宫脱垂患者24例,术后随访最短1年,最长的达3年以上,术后患者均可参加体力劳动,现对随访资料完整可供分析的24例术后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阴道高位骶韧带阴道穹隆悬吊联合阴道前后壁网片加固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器官解剖和功能恢复情况。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期间,在我院及省内十余家医院,对98例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知情同意下施行本手术。术后每3月随访1次,随访要求接受妇科检查,手术前后器官脱垂按照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分度。通过询问有无阴道脱出物、坠胀感及大小便和性生活不适来了解盆底器官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2-27月,平均20月,穹窿及阴道后壁复发率为0%,膀胱膨出复发率为3%。1例直肠损伤,无输尿管损伤和梗阻。3例网片侵蚀。术后大小便、性功能较术前改善。结论:经阴道高位骶韧带悬吊阴道穹隆悬吊联合阴道前后壁网片加固对盆腔器官脱垂能实现盆底重建,达到解剖复位及大小便、性功能改善,短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网片侵蚀是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 2,TGFBR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在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floor organ prolapse, POP)患者子宫韧带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0例POP患者子宫主韧带及骶韧带组织为POP组,另选取20例因子宫肌瘤同期在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主韧带及骶韧带组织为对照组。HE染色观察子宫主、骶韧带胶原纤维及成纤维细胞状态,并使用Masson染色进一步观察胶原纤维形态,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BR2、TGF-β1、CTGF、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及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另选取4例POP患者和5例子宫肌瘤患者骶韧带进行全基因转录组测序,从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索和建立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为盆腔器官脱垂的基础研究提供成熟的体外人盆底成纤维细胞系。方法:临床搜集因盆腔器官脱垂(POP)或非POP的良性妇科疾病而行子宫切除患者的子宫旁韧带(包括主韧带和骶韧带),组织剪碎后采用改良的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长至贴满培养瓶底面80%以上时,消化传代,对所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鉴定其来源。结果:原代培养第3-4天开始,可见有单个成纤维细胞迁出、生长,7-10d时可见少部分细胞逐渐贴壁形成较小的成纤维细胞团,第25天左右多个细胞团生长中心爬出的成纤维细胞互相连接聚集成片,铺满培养瓶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细胞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表达阴性,证实其为成纤维细胞。结论:本研究确立了体外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为后续研究POP发病机制提供成熟的体外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阴道壁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的表达,分析其与POP发生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5例在我院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女性POP患者为POP组,选取同期30例非POP患者为对照组.于术中取患者阴道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MMP-1及MMP-9和TIMP-1的表达.结果 POP组MMP-1及MMP-9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P患者盆底支持结构的改变与阴道壁组织中的胶原代谢有关,联合检测MMP-1及MMP-9和TIMP-1对POP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女性盆底器官膨出(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患者子宫主韧带中弹性蛋白(Elastin)和赖氨酰氧化酶(1ysyl oxidase, LOX)表达水平,探讨Elastin、LOX基因与POP发生机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因POP而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绝经前患者42例,同期选择因妇科良性疾病、无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或POP行全子宫切除术绝经前患者27例作为对照。术中取子宫主韧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法测定Elastin和LOX的mRNA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POP组子宫主韧带中Elastin、LOX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OP组患者子宫主韧带中Elastin与LO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POP患者子宫主韧带Elastin表达减弱影响弹性纤维形成,同时LOX表达减弱可通过影响胶原与弹性纤维的交联亦使盆腔支持结构稳定性降低,进而参与P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导致逼尿肌过度活动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壁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后逼尿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以15例逼尿肌过度活动的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例未接受BTX-A注射;7例首次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5例接受第2次膀胱壁BTX-A注射;1例接受第3次膀胱壁BTX-A注射。在注射BTX-A后即刻用膀胱镜活检钳留取逼尿肌组织,48 h内制作成标本,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透射电镜下,未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逼尿肌的肌细胞形状多样、排列紊乱;肌细胞核增大、不规则;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肌细胞间中间连接减少、胞膜形成广泛的锯齿状胞突连接、质膜下胞饮小泡或胞膜凹陷减少;细胞间隙增宽,间质中可见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和少许弹性纤维。首次接受膀胱壁BTX-A注射者与未注射者的逼尿肌超微结构特征基本相同。接受第2次注射和第3次注射者的逼尿肌超微结构与首次注射和未注射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只是改变程度稍有加重。结论逼尿肌过度活动的SCI患者膀胱壁BTX-A单次或重复注射后,未观察到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出现特异性的不可逆改变。提示膀胱壁BTX-A注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安全、可逆、可重复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骶主韧带残端缝线对阴道残端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并回访的病例140例,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时间段为2010-01~2011-06,骶主韧带残端缝合的缝线用10号丝线。观察组时间段为2011-07~2013-01,骶主韧带残端缝合的缝线用7号丝线。术后1个月观察阴道排液,术后3个月观察阴道残端息肉(肉芽)、线头排异情况。结果对照组出院后阴道排液42例,其中阴道残端息肉(肉芽)、线头排异各22例;观察组出院后阴道排液7例,阴道残端息肉(肉芽)、线头排异各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残端愈合与骶主韧带缝合的缝线粗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 (SUI)患者补充雌激素的临床疗效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血雌二醇 (E2 )浓度及子宫韧带的雌激素受体 (ER)的观察 ,分析雌激素与SUI和盆底组织膨出 (POP)发生的关系。方法 绝经前、后对照组、POP组和绝经后SUI组共 5组 73例子宫全切患者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主韧带、宫骶韧带ER含量。结果  ( 1)绝经前POP组血E2 浓度 ( 4 7.2 9pg ml± 38.30pg ml)、韧带ER值明显低于绝经前对照组 (E2 73.83pg ml± 5 2 .72pg ml;ER主韧带9.5 8%± 2 .39% ,ER宫骶韧带11.6 4 %±2 .6 8%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 2 )绝经后韧带ER值 :对照组 (ER主韧带10 .89%± 2 .5 4 % ,ER宫骶韧带13.0 9%± 3.0 3% )、POP组 (ER主韧带11.85 %± 2 .89% ,ER宫骶韧带13.2 1%± 3.4 6 % )及SUI组 (ER主韧带9.6 4 %± 5 .0 1% ,ER宫骶韧带11.12 %± 6 .13% )之间无显著差异 ( P >0 .0 5 )。 ( 3)绝经前、后对照组韧带ER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绝经前对照组月经增生期、分泌期韧带ER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血E2 浓度与韧带ER值无相关性。 ( 4 )绝经后对照组绝经时间与主韧带ER值成正相关 ,与宫骶韧带ER值无相关性。绝经后POP组和SUI组主韧带、宫骶韧带ER值与绝经时间成正相关。 ( 5 )各组研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