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对2007年10月—2009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均手术成功,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56例能下地活动,5例能坐起。结论手术是老年人髋部骨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围术期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处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7月手术治疗29例7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度疮1例,尿潴留1例.结论 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120例8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8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特点、手术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总结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来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120例,就其手术适应症、方式、疗效、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20例髋部骨折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48小时并发症发生率为14%,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为35%,术后2个月内死亡7例,半年内死亡15例,1年内死亡21例,术后半年随访112例,优良率为85%。结论:(1)高龄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只要条件许可应尽早手术;(2)手术治疗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手术不增加老年人年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护理风险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40例,对患者术后护理及风险评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术后6~12个月随访,无死亡。术后并发高血压5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心律失常6例,均对症治疗痊愈。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风险高,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后差,医护人员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朱欣阳  徐亚非   《中国医学工程》2011,(9):82-82,85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5例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75例均手术成功,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术后2年随访,根据Hrris综合评价结果为优47例,良21例,可6例,差0例;74例均能下地活动。结论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能够取得良好疗效,有利于早期关节活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治疗髋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髋部骨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DHSA治疗,对照组则采用DHS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其中并发症情况通过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随访1年后的内固定断裂、股骨干骨折、髋关节内翻及肢体短缩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莫东霞 《华夏医学》2013,(6):1186-1188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髋部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手术治疗,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非常重要。大切口的传统手术方法,使患者创伤较大、出血量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治疗费用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经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90例的结果.作者认为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骨折,而老年人因机体本身的原因及老年人常伴有的各类并存症,往往不适宜较长时间的卧床治疗,常需要获得早期的肢体活动.因此作者认为对老年髋部骨折应采取积极的,能尽快恢复患肢及整体活动功能的治疗方法.并就手术治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目的、患者并存症的治疗及手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帕金森病行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帕金森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的综合护理包括一般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例术后3月出现假体松动,进行了髋关节翻修手术;1例术后一月余出现肺部感染转内科治疗;1例出现泌尿系感染;1例出现术后精神障碍。[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后应施行全面的术后护理,尤其是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杨景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99-1100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于夏邑县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予以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两组肢体肿胀率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肢体肿胀率及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应用于老年四肢骨折术后可有效减弱疼痛程度,减少患肢肿胀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糖尿病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无1例死亡,无1例术后感染,患者切口良好愈合,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对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也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龄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特点及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和病死率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7.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3%.结论 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高龄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人合并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心血管病人合并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情况。结果:60例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59例行手术治疗,1例术前消毒时死亡,1例术后7d死亡,术后2例刀口延迟愈合,2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率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结论:老年心血管病人合并髋部骨折,经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安全度过手术关,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部骨折。由于老年人各脏器机能衰退的特点。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和预后影响很大。我科2000年3月~2001年3月对46例因髋部骨折住院的老年人进行“三重视、三加强”的围手术期护理,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四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后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肿胀正常率(92.9%)高于护理前(28.6%),且患者疼痛率明显降低,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情况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肢体肿胀情况改善,降低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肢体尽早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3例百岁老人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百岁老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高龄髋部骨折的老人住院后,积极治疗原有疾病;进行患者健康评估;能否耐受手术打击。手术指征:(1)伤前活动情况良好,基本可以自行走动,生活大部分自理。(2)近期内无严重心脏病发作或肺部感染。(3)伴存的疾病在术前可有效的控制。手术方式选用入路简单,创伤小,假体(或内固定物)安放固定容易,不易脱位,术后可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好。手术的目的: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果:3位百岁老人均手术顺利,安返病房。术后10天拆线,切口1期愈合;1例术后生存6年;1例术后生存2年;1例术后1年失访。结论:百岁老人也完全可以手术治疗,手术疗效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的高龄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2例高龄(70岁)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保守治疗,其余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比较术后临床疗效及评价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结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和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内固定PFNA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短和出血量较小。1例保守治疗的患者在一年内死于肺部感染,1例患肢关节僵化、强直致残。结论 PFNA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DHS固定术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肯定,而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和出血量少等特点,是能够耐受手术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瑜  雷玉君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032-2033
目的:观察气压治疗和CPM锻炼预防骨科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7月-2012年2月在基本预防措施上加用肢体气压治疗和CPM锻炼预防DVT的133例髋部手术病例为观察组,2006年7月-2009年6月间采取基本预防措施(患肢抬高、肌肉舒缩锻炼及关节主被动活动、按摩)预防DVT的127例髋部手术病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引流量、疼痛、大腿肿胀变化、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术后引流量、疼痛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腿肿胀变化差异及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基本预防措施上加用肢体气压治疗和CPM锻炼预防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基本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手术治疗60岁以上髋部骨折92例。结果:受伤至手术1~5 d,平均3 d;围手术期1例死亡,2例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好转;2例发生脑梗死遗留偏瘫;8例于术后出现认知障碍经治疗好转;2例于术后1~3 d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经治疗后好转。结论:积极的术前干预,正确的手术抉择和术后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时机术后谵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骨折后48 h后进行手术治疗)和试验组(骨折后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谵妄发生程度、手术前后的血清谵妄活性标志物(IL-6、IL-8、TNF-α、NSE、S100B、BDNF)。结果:试验组术后1、3、5 d的谵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试验组IL-6、IL-8、TNF-α、NSE、S100B、BDN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时机术后谵妄发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应于高龄患者骨折后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