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习前不同层次学历护生焦虑与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性,为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思路。方法统一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00名实习前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高职和中职护生实习前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全国水平(P〈0.001),而中职护生的焦虑程度高于高职护生(t=2.44,P〈0.05);(2)高职护生在主观支持方面优于中职护生(F=6.535,P〈0.01),而在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3)焦虑程度与主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135,P〈0.05),但与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不相关(P〈0.05)。结论实习前帮助护生,尤其是中职护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降低焦虑发生,使其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实习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TEN及LGI1蛋白在脑缺血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不同时间大鼠一侧脑缺血组织中及正常脑组织中PTEN及LGI1蛋白的表达。结果 PTEN在正常组与缺血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26,P〈0.01);正常组强阳性率与缺血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0.98,P〈0.01);缺血1h组与缺血4h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62,P〈0.01);缺血2h组与缺血4h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80,P〈0.05);表明随着缺血时间的推移,表达逐渐增强。LGI1在正常组与缺血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0.57,P〈0.01);正常组强阳性率与缺血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8.42,P〈0.01,);缺血1h组与缺血4h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1.90,P〈0.01);缺血2h组与缺血4h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91,P〈0.05);表明随着缺血时间的推移,表达也逐渐增强。在缺血脑组织中PTEN与LGI1有显著相关性(r=0.836,P〈0.01)。结论脑缺血组织中存在PTEN及LGI1高表达,两者有显著相关性,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推移,表达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
狄惠苗 《中外医疗》2013,32(5):146-148
目的了解该院不同层次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为培养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寻找依据。方法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对该院157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院临床实习护生CTDI-CV总平均分为(283.95±29.01)分,专科组(291.80±26.46)分,中专组(277.63±29.5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维度得分在不同学历临床实习护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历高的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更强,应当提高护生的学历层次,发展高层次的护理教育;在临床带教中,应重视对不同层次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戴兰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49-151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2013年1~3月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岗护理人员147名进行调查,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对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发生情况与护龄、学历及婚姻状况的关系。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中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总数为38例,占25.8%,其中女性32例,比例为30.7%,男性6例,占14.0%。男女两组在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精神科护理人员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2.23、2.57、3.21、2.22,P〈0.05);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这4项的因子分值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在不同护龄、婚姻状况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2、3.280,P〈0.05);在不同学历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改善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生外科护理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选择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2007级4个教学班,单纯随机抽样抽取130名大专见习护生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65)和对照组(n=65)。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对比分析2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及其主观综合评价。结果 实验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组护生(t=5.528,P=0.000);频数分布描述显示2组均无不及格的护生,实验组中等、良好和优秀区段的人数较对照组多,且有极显著性差异(χ2=19.381,P=0.000);实验组护生绝大多数(81.54%)支持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新教学方法,而对照组护生则对传统教授法持保留态度;除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外,实验组护生其他10项综合评价指标均较对照组护生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生外科护理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较传统教授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低年级中专护生专业承诺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某高等专科学校一年级中专护生入学时和学年末分别进行护理专业承诺量表调查,比较不同就读原因对护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及不同时期护生专业承诺的差异。分析低年级护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生承诺量表得分入学时为(90.08±17.53)分,学年末为(85.52±13.9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就读原因护生其专业承诺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回归分析显示,专业活动类型是预测低年级护生专业承诺的主要因子。结论中专护生入学时专业承诺水平一般,学年末专业承诺降低,不同就读原因的护生专业承诺不同,受专业活动类型影响。因此,加强低年级中专护生专业承诺需要从就读原因、专业活动类型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实习护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6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护生去人格化与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均高于杭州护士常模(P < 0.01),2组情感耗竭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自我效能感总均分为(25.76±5.05)分,处于中等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的(29.46 ±5.33)分(P < 0.01)。不同性别、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以及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间情感耗竭和人个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去人格化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性别、学历、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的护生间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与职业倦怠、情感耗竭及去人格化得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392、-0.375、-0.519,P < 0.01),与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03,P < 0.01)。结论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给予护生多方面支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感,避免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都区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供科学决策。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对广州市花都区23家医疗卫生机构25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评估。结果不同类别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8,χ2=57.03,P〈0.01),疾控卫监、二甲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它医疗卫生机构;应对能力与医务人员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6,χ2=10.02,P〉0.05);应对能力与学历水平有关,学历越高应对能力越强,差异统计学意义(v=4,χ2=11.88,P〈0.05);应对能力与执业类别有关,医师〉护士〉其它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4,χ2=27.97,P〈0.01);应对能力与管理分级有关,管理层明显高于一般医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χ2=40.07,P〈0.01)。结论应建立与完善基层培训机制,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投入,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学制、年级男护生专业态度的差异,进一步探索男护生的培养教育模式。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3个学制(三年制、四年制、五年制)9个班共83名男护生报考护理专业的原因及喜爱护理专业的程度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结果报考护理专业原因:不同学制、年级男护生报考护理专业原因的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容易就业占多数,占58.0%;喜爱护理专业程度:其中三年制选择喜欢的占多数,而四年制、五年制选择喜欢的占少数,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喜欢护理专业的男护生在减少,经统计学分析,四年制、五年制(χ2=1.298,P〉0.05)无差异。三年制与四年制(χ2=8.403,P〈0.05)、三年制与五年制(χ2=8.517,P〈0.05),男护生喜爱护理专业程度比较有差异,且不同年级男护生对护理专业在喜欢程度上有变化。结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制、不同年级男护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调整课程设置,灵活教学,注重个性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状况进行调查,探讨IBS与抑郁和焦虑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28例肠道疾病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试,其中IBS病例64例,其他非IBS肠道疾病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IBS组和对照组抑郁或焦虑患者所占比例,以及在IBS病例中存在抑郁或焦虑的患者与不存在抑郁或焦虑的患者的重症病例的比例及应用一般治疗胃肠道疾病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IBS组SDS标准分≥53分和SAS得分≥50分的病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13.96,P〈0.01;χ2=13.8,P〈0.01);IBS患者中,SDS标准分≥53分与SDS标准分〈53分的重症病例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P〈0.05;χ^2=4.73,P〈0.05);SAS得分≥50分与SAS得分〈50分的重症病例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P〈0.05;χ^2=4.52,P〈0.05)。IBS患者存在抑郁或焦虑比例明显高于非IBS肠道疾病患者;IBS患者存在抑郁或焦虑的多数症状较重,而且应用一般治疗胃肠道疾病药物治疗的后果明显比不存在抑郁或焦虑的患者差。结论肠易激综合征与抑郁和焦虑显著相关,提示抑郁和焦虑可能是该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而且影响该病病情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乏酸性N端反式激活区的截短型p63(ΔNp63)和MDM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石蜡包埋TCC组织标本中ΔNp63和MDM2的表达,以38例正常膀胱黏膜作为对照。结果 膀胱癌组30例(83.3%)ΔNp63蛋白呈阳性表达,膀胱黏膜组7例(18.4%)呈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5.75,P〈0.01)。膀胱癌组15例(42.9%)MDM2蛋白呈阳性表达,膀胱黏膜组3例(7.9%)呈阳性表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1.99,P〈0.01)。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CC中,ΔNp63表达差异有显著性(H=21.09、14.99,P〈0.01)。随着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ΔNp63表达明显增强,呈显著正相关(r=0.64、0.51,P〈0.01)。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CC中,MDM2表达差异有显著性(χ^2=16.63,P〈0.01;χ2=6.72,P〈0.05)。30例ΔNp63蛋白阳性表达TCC组织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10例(33.3%),两者呈显著相关性(χ^2=7.78,P〈0.05)。ΔNp63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低分化、浸润性TCC中,而MDM2则主要表达在高分化、浅表TCC中。结论 ΔNp63和MDM2与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膀胱肿瘤早期诊断和判断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温州市不同学历在校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温州职工中等卫生学校和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的在校中专、大专、本科3个学历层次的护生共720名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与国内常模比较,在校护生SCL-90中的总均分、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历之间,中专与大专、本科在校护生总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学历、家居住地、专业满意度、是否独生子女的在校护生之间心理问题阳性率、严重程度(中度及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温州市在校护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同学历在校护生存在不同的心理状况,应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开展心理辅导与健康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8年8月至2013年4月,将在我院消化内科和老年病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213例设为试验组,同期住院的年龄〈60岁非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877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伴发疾病、溃疡发生部位及大小、Hp检出率。结果试验组典型临床症状出现率为12.2%,对照组为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P〈0.01);试验组伴发疾病率为54.5%,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P〈0.01);试验组溃疡主要位于胃,对照组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P〈0.01);试验组中溃疡直径≥2 cm者占10.3%,对照组占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P〈0.01);试验组Hp感染率为90.1%,对照组Hp感染率为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P〉0.05)。结论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典型临床症状少,伴发疾病多,以胃溃疡为主,溃疡直径大,需要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结肠癌病人ABO血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肠癌病人ABO血型等分布特点。方法:搜集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结肠癌病人229例(男148人,女81人),与对照组人群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显著性比较用χ2检验。结果:结肠癌病人ABO血型分布结果为O〉A〉B〉AB,男性多于女性(χ^2=2.747,P=0.432),与对照组血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AB血型男性结肠癌病人患病相对危险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是非AB血型的2倍以上。汉族人群占66.4%,年龄小于50岁占48.5%,城镇与农村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结肠癌病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B血型男性结肠癌患病相对危险率高。城镇患者明显多于农村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法在内科临床护理查房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07级、2008级进入我院参加内科临床实习的87名大专护生,将其分为实验组(45人)和对照组(42人),实验组PBL教学法(120学时)进行护理查房教学;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法(120学时)进行护理查房教学,比较2组护生的满意度并分析不同教学法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影响。结果2组护生对各自教学法的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护生的综合能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BL教学法运用于护理查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PBL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在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际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顺市西秀区吸毒者中HIV、梅毒、HCV感染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3年安顺市西秀区网络报告吸毒者HIV、梅毒、HCV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安顺市西秀区国家级吸毒者监测哨点HIV、梅毒、HCV感染率分别为0.94%、5.38%、53.63%;HIV合并梅毒感染者占33.33%,HIV合并HCV感染者占93.33%,梅毒合并HCV感染者占82.56%;HIV年感染率和梅毒年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CV年感染率在高水平范围(44.75%~60.50%)波动;梅毒感染率女性(10.94%)高于男性(3.98%)(χ2=24.33,P〈0.005);HCV感染率16~25岁组(20.25%)最低,26~35岁组(60.10%)最高,以后随年龄增大逐渐降低(χ2=97.00,P〈0.005);梅毒感染率以同居者(13.68%)最高,不同婚姻状况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4,P〈0.005);HCV感染率以高中或中专(61.77%)最高,不同文化程度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3,P〈0.01);有注射吸毒史者HIV、梅毒、HCV感染率均高于无注射吸毒史者(χ2=21.07、13.00、134.83,P〈0.005);共用针具者HIV、梅毒、HCV感染率均高于未共用针具者(χ2=21.12、14.67、10.97,P〈0.005),有无商业性行为者间HIV、梅毒、HC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15、0.95,P〉0.05)。结论安顺市西秀区吸毒者HIV感染率水平不高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吸毒者中梅毒、HC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HIV、梅毒与HCV之间合并感染高发。继续保持清洁针具交换门诊、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良好运行,加大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力度,加强女性相关疾病防控,进一步遏制HIV、梅毒和HCV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手术室实习中专护生在不同实习阶段的焦虑状况与对策。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我院手术室实习的中专学历护生在不同实习阶段的焦虑状况进行了测评。结果手术室实习中专护生各阶段的SAS总分均值与常模(中国正常人群)SAS均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刚入科的护生SAS均分和第一周末、第二周末及第四周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手术室实习中专护生各阶段存在一定的焦虑状况。中专护生刚入科时的焦虑情况比第一周末、第二周末及第四周末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营养与膳食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营养与膳食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和职业情感。方法将我校2008级中专护理专业6个班学生(简称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比较2组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考试成绩。结果 2组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考试成绩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营养与膳食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职业情感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氨溴索用于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疗效。方法将206例住院治疗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两组,观察组106例,出生后给予氨溴索预防,对照组100例,只做常规处理,比较两组BPD的发生情况和程度。结果观察组发生BPD6例(占5.66%),对照组15例(占15.0%),两组比较,χ^2=4.9,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轻度BPD有4例(占3.77%),中度有2例(占1.89%),重度有0例(占0.0%);对照组轻度有12例(占12.0%),中度有3例(占3.0%),重度有0例(占0.0%)。按病情严重程度比较,观察组轻度病情患病率轻于对照组,χ^2=4.86,P〈0.05,有显著性差异;中度病情患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0,P〉0.05,两组未发生重度病情。结论氨溴索预防性使用可以减轻BPD的严重程度,但是不能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抑郁状态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7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8例)及心理干预组(90例),分别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第14天后抑郁的发病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卒中后抑郁心理特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入院第14天共有65例(36.5%)诊断为卒中后抑郁,其中常规治疗组42例,心理干预组23例,两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44,P〈0.01);心理干预组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等方面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t=3.92-4.59,P〈0.01);心理干预组病人血清hs-CRP、IL-2、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t=2.24-39.95,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能够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改善抑郁障碍,并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