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溶剂浓度对萃取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溶剂乙醇不同浓度在相同抽提时间下,萃取总黄酮含量进行对比.结果 随着乙醇浓度的降低,银杏叶提取物量、提取率、总黄酮含量也逐渐增高.结论溶剂萃取银杏叶获得总黄酮含量,在同样时间条件下,浸提溶剂浓度选择20%的乙醇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别以槲皮素、异鼠李素为对照品测定醋柳黄酮与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研究是否可以用槲皮素代替异鼠李素作对照品。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醋柳黄酮与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结果:以槲皮素折合,醋柳黄酮中总黄酮含量为8.90%,银杏提取物中总黄酮为4.41%;以异鼠李素折合,醋柳黄酮中总黄酮含量为16.80%,银杏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8.25%。结论:分别以槲皮素、异鼠李素为对照品测得同一样品,总黄酮含量差异很大,不能简单用槲皮素代替异鼠李素进行样品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系数倍率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银杏叶粉经乙醇提取处理后,在470和500nm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用系数倍率法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总黄酮含量为1.30%,芦丁回收率为95.7%,结论 该法能较发地消除共存组存分的干扰,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OnkgobilobaL.的干燥绿叶。银杏叶主要含黄酮和内酯类有效成分。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有效成分的含量与不同生长季节的树龄紧密相关。为了弄清本地产银杏叶有效成分含量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我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做了不同树龄的银杏叶在不同月份的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测定,结果4月分总黄酮含量最高,9月份后总黄酮含量有所降低,11月份黄酮含量最低。总内脂含量以5月份为最高,8月份开始含量显著下降,11月份含量最低。此结果为适时采收银杏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1仪器…  相似文献   

5.
不同树龄银杏叶在不同季节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银杏叶最适宜采收季节。方法:采用HPLC法(二级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分别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结果:不同树龄,不同季节的银杏叶总黄酮、总内酯含量不同,结论:银杏叶的总黄酮、总内酯以二、三年生的为高,总黄酮在5月份,总内酯在9月份含量为高。  相似文献   

6.
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建立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比色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太原地区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结果 本方法在 5~ 5 0 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 :Y =0 .0 84A - 0 .0 0 2 0 ,r =0 .9996 ,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 10 0 .0 2 %。太原地区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为 0 .889%。结论 比色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 ,可作为测定蒲公英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测定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HPLC方法,并用之测定了北京地区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认为银杏叶总黄酮含量在4月份最高、8月份时居次。同时还对其中三个主要甙元的比例做了比较,发现大部分时期以槲皮素为主,而异鼠李素一直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总黄酮对载脂蛋白A,B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银杏叶中主要成分总黄酮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近几年研究其有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而翁维良研究报道,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平均下降38.86mg%(P相似文献   

9.
银杏叶总黄酮的抗自由基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80%乙醇提取银杏叶总黄酮(1.9mg/ml 提取液)按每日5ml/kg 体重给大白鼠腹腔注射,用水提取银杏叶总黄酮(0.95mg/ml)给大白鼠口服,每日10ml/kg 体重。实验40d 后,心脏取血,检测其抗自由基指标: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以及血粘度。结果表明水提银杏叶黄酮有抗自由基作用,醇提银杏叶黄酮有提高 SOD 活力和降低血粘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荆芥叶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从荆芥叶中提取总黄酮 ,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运用微波技术提取荆芥叶总黄酮 ,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测得荆芥叶中总黄酮含量 1.2 70 % ,平均回收率为 98.6 7% ,RSD =2 .0 3% (n =6 )。结论 :首次运用微波技术从荆芥叶中提取出总黄酮 ,反应速度加快 ,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的有效成分总黄酮经乙醇抽提、处理后 ,用一阶导数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结果分别为 1.32 %和 1.6 8%。实验表明 ,在样品未经分离纯化时 ,由于干扰组分的影响 ,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偏高 ,而一阶导数光谱法能很好地消除干扰 ,取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余甘子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余甘子叶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槲皮素在2.375-3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303C-0.0182,r=0.9999,测得余甘子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平均含量为51.60%。结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单、快捷、准确、灵敏,可作为测定余甘子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及纯化工艺对金莲花总黄酮的提取及纯化效果。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以出膏率、总黄酮含量为指标,以荭草苷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对3个金莲花总黄酮提取方法及9个纯化工艺进行比较。结果:水煎煮法出膏率最高,平均值为35.31%,乙醇回流法总黄酮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8.40%;9个纯化工艺中,工艺④总黄酮含量最高,平均值为61.70%,相对标准偏差为3.36%。结论:乙醇回流法为金莲花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工艺④为最佳的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山西晋南地区采集的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显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 ABTS)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山楂叶总黄酮含量为(79.06±2.05)mg/g。总黄酮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分别为(91.63±1.75)和(64.34±4.53)μg/mL,与抗坏血酸相比,相对抗氧化活性(relative antioxidant activity, RAA)分别为40.71%和76.64%;对羟自由基清除率较低,三者均低于同质量浓度下的抗坏血酸。结论:山西晋南地区采集的山楂叶总黄酮含量较高,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药用植物金不换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体积分数为50%甲醇提取金不换不同部位的总黄酮,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含量在0.031 35~0.073 15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100.5%,RSD为2.28%。结论金不换的根、茎、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均有不同,其中根的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叶和茎。  相似文献   

16.
樊秦娥  胡杨根  叶方 《海南医学》2016,(20):3319-3321
目的:分析竹叶柴胡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研究黄酮在柴胡不同部位的分布,为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以5%硝酸铝与样品中黄酮成分产生络合反应,选择激发波长λex=445 nm,发射波长λem=484 nm,应用荧光光度法测样品的荧光光度值,计算总黄酮含量。结果以芦丁在0.198~3.168μ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线性关系良好,y=0.9728x-0.001,r2=0.9993。竹叶柴胡花、叶、茎中总黄酮含量最分别为3.08%、1.85%、0.41%。结论竹叶柴胡花、叶中总黄酮含量较高,应在开花期采收竹叶柴胡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苦菜茎和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为该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染料木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64 nm波长处测定样品的吸光度。结果染料木素对照品在0.000 5~0.004 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C=0.003 9 A,R=0.999 9。苦菜茎和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120 2%和0.231 5%。结论该方法操作稳定,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适合苦菜茎和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选提取罗汉松叶总黄酮的乙醇体积分数及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罗汉松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酪氨酸酶抑制率为指标确定提取罗汉松叶总黄酮的乙醇体积分数;以罗汉松叶总黄酮质量分数为指标,研究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罗汉松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包括上样流速、洗脱速率、上样浓度和乙醇洗脱体积.结果 体积分数70%乙醇的罗汉松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率最高;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罗汉松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4.00 mg/mL,上样流速2.0 mL/min,4 BV体积分数80%乙醇以2.0 mL/min速率洗脱,回收率为60.80%.结论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可富集罗汉松叶中的总黄酮,是纯化前的2.85倍,该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可为进一步开发罗汉松叶总黄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黄芩植株不同器官(根、茎、叶、花)及黄芩药材(子芩、枯芩、绿芩)和黄芩愈伤组织中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SYMMETRY C18(4.6?mm×250?mm,5?μm)柱,以乙腈(A)-0.22%乙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柱温35?℃,波长335?nm,检测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硝酸铝显色后于504?nm处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在质量浓度为6.0~192.0、30.0~960.0、12.0~384.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8?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103.1%,RSD≤4.0%。总黄酮在质量浓度为40.00~24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RSD为1.0%。结论?黄芩地上部分(花、茎、叶)的野黄芩苷含量高于地下部分(根),以花中的含量为最高,达到0.53%;地下部分的黄芩苷、汉黄芩苷含量高于地上部分,愈伤组织中黄芩苷达到0.60%。总黄酮含量以愈伤组织中含量最高,达到30.42%。为利用黄芩废弃部位花提取野黄芩苷和利用愈伤组织生产黄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红果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海红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500nm处测定海红果中的总黄酮。结果芦丁在0.011-0.055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100.35%,RSD1.3%(n=6)。海红干果中总黄酮含量为0.276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作为测定海红果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