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徐资怡  石金凤  鲜静  张晨  章津铭 《中草药》2021,52(14):4372-4385
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现代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诱导肿瘤细胞自噬等作用,同时雷公藤红素联合用药还具有协同增敏、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综述了近几年雷公藤红素单用及联合用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此外还总结了目前用于雷公藤红素药物递送系统,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加以讨论,旨在探明雷公藤红素作用机制,通过联合用药以及改变递药系统提高雷公藤红素抗肿瘤效果,为今后雷公藤红素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以促进雷公藤红素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内酯醇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内酯醇对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涉及到多个信号传导途径,通过激活caspase通路、诱导p53表达、活化MAPK信号通路、影响NF-κB功能诱导细胞凋亡,此外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血管形成等多种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对其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将为抗肿瘤治疗提供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红素是中药雷公藤的活性成分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其被证实在一些眼病中具有治疗作用。为了完善雷公藤红素的合理应用,本文综述了其治疗眼病的作用机制,总结相关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发现雷公藤红素可以通过抗炎、抗新生血管形成、免疫调节、保护神经细胞等方式干预角膜炎、黄斑变性、视神经疾病、白内障等眼病,但雷公藤红素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可为探索未来雷公藤红素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红素是中药雷公藤的一个单体成分,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以及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等作用。作者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对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作用进行综述,为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库探讨雷公藤红素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生物分子机制研究。方法从生物信息数据库中获取雷公藤红素的相关联基因信息,通过Veen图软件寻找雷公藤红素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交集基因,采用STRING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运用DAVID软件和KOBAS软件进行相关KEGG通路识别,进一步用R语言编程软件构建了雷公藤红素抗糖尿病的“化合物-靶基因-通路-疾病”相关生物分子机制网络。结果雷公藤红素有50个基因与糖尿病相关,涉及到的通路有11条(P<0.001),主要影响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其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调节AGE-RAGE-NF-κB轴,减少下游炎症效应因子产生,进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和器官纤维化损伤。结论雷公藤红素能够通过调节AGE-RAGE-NF-κB轴相关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症状。雷公藤红素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筛选滋阴化痰方的主要有效成分,预测其有效成分的抗肿瘤相关靶点;探讨其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效应模型治疗肿瘤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滋阴化痰方的化学成分,并依据TCMSP数据库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和类药性指数(drug likeindex,DL)筛选出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借助DRAR-CPI分子对接服务器得到有效活性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其后检索Drug Bank和TTD数据库,收集肿瘤相关靶点并与之匹配,得到滋阴化痰方有效活性成分抗肿瘤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滋阴化痰方的有效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分析其网络拓扑结构,并通过DAVID数据库对该方所涵盖的肿瘤相关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和KEGG通路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滋阴化痰方有效成分25种,肿瘤相关靶点92个,其中PDPK1,G3P,DHB1,AURKA,PPAP,S10A9和NQO1为滋阴化痰方主要抗肿瘤靶点。并发现该方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凋亡、磷酸化、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Fox O,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Erb B,Rap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大鼠肉瘤(Ras),免疫球蛋白E-Fc受体Ⅰ(Fc ERⅠ)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该研究初步验证了滋阴化痰方发挥抗肿瘤效应的主要靶点和相关通路,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徐佳  伍春莲  黄杰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6):1129-1133
雷公藤红素是从传统中药雷公藤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醌甲基三萜,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肿瘤等药理活性。该实验就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黏附、迁移及侵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用划痕实验测定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用Transwell实验测定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用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中整合素家族及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肺癌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抑制整合素β3,β4,αv的表达,以及抑制Akt信号通路中磷酸化Akt,GSK-3β,c-Raf,PDK1的表达。因此,该研究暗示雷公藤红素能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和整合素的表达来抑制肺癌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构建苦参碱抗肿瘤的"靶点-通路"网络,探讨苦参碱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harmMapper服务器及CTD数据库收集苦参碱的潜在靶蛋白,并利用KOBAS数据库对获取的靶点进行通路分析,使用Cytoscape 3.6.1软件进行"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结果:苦参碱潜在作用靶蛋白共76个。通路分析显示苦参碱主要参与11条肿瘤相关通路的调控,在结直肠癌通路中的作用较强。苦参碱主要通过NRAS、TP53及MYC作用于各种肿瘤通路,其与这些靶蛋白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探讨了苦参碱抗肿瘤的分子机制,提示苦参碱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6,(9)
夏枯草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抗肿瘤物质基础和协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文献挖掘和数据库查询的方法,整理了夏枯草所含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并利用KEGG Mapper富集得到夏枯草已知化学成分涉及的肿瘤通路,通过对夏枯草相关的重要肿瘤通路的分析,阐述了夏枯草各化学成分的协同作用,明确了39种成分能作用于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I3K-Akt(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22条肿瘤相关通路,不同化学成分通过作用于不同靶点不仅协同调控单一通路产生抗肿瘤作用,还可以调控下游通路,协同调控肿瘤细胞生长;并根据各通路之间相同的关键靶点将肿瘤通路连接构建更加系统的夏枯草抗肿瘤协同作用网络,为今后在网络水平研究夏枯草抗肿瘤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肥胖是一类常见代谢性疾病,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肥胖的上市药物西布曲明、奥利司他和氯卡色林等虽然疗效明确,但具有无法克服的副作用。雷公藤红素是从传统中药雷公藤根部提取的一种活性天然产物,最近的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通过提升瘦素敏感性、增加体内脂肪代谢、抑制脂肪细胞生成等作用而发挥减肥效果。笔者通过综述雷公藤红素治疗肥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来源于中药的天然产物治疗肥胖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林君容  林兵  宋洪涛 《中草药》2016,47(3):528-532
雷公藤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病及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通过查阅文献,综述有关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的体内药动学包括药动学参数、吸收分布特征、代谢产物、代谢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雷公藤的进一步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口服中药多糖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免疫疗法是当前最重大的科学进展之一,从"阴阳平衡"的角度来治疗疾病的中医理论与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的肿瘤免疫疗法异曲同工。研究表明应用"阴阳平衡"的思路指导中药多糖免疫抗肿瘤可以更好的为肿瘤治疗服务,但是目前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缺少对免疫抑制因素的探索。同时,中药多糖在组成、结构方面的分析检测复杂性加大了研究其口服吸收代谢以及体内作用机制的难度。因此该文在对中药多糖的构效关系、吸收代谢过程、肿瘤免疫分子机制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中药多糖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的发展思路,为更好的开发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型口服中药多糖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讨茵陈五苓散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蛋白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分别获取茵陈五苓散中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疾病并构建化合物-靶点,靶点-疾病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注释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生物学过程(gene ontology biology process,GO-BP)富集分析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获得58个候选化合物,103个靶点,11个中枢(hub)靶点及262种疾病,关键靶点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ESR1等,疾病以肿瘤、免疫和内分泌为主。GO-BP条目146条,参与信号转导、转录翻译、促增殖抑凋亡、细胞组成和氧化应激条目等5种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108条,含靶点数目较多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肿瘤、病毒、寄生虫等。结论: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茵陈五苓散的候选成分所对应的靶点及作用机制,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及进一步的开发为新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天麻及其制剂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天麻抗衰老和促进学习记忆的作用与其神经保护作用密切相关。研究证明 ,天麻、天麻有效成分以及天麻制剂可以通过影响兴奋性毒性、一氧化氮 (NO)系统、胶质细胞、生物膜、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等因素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目前的研究还提示 ,抑制能量代谢障碍、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成为天麻神经保护机制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张玉如  田旭萍  肖伟  王永华 《中草药》2022,53(11):3357-3366
目的 研究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对肺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筛选水飞蓟的活性成分,并利用加权整体相似度法(weighted ensemble similarity,WES)和系统药物靶向工具(systematic drug targeting,SysDT)模型预测候选活性成分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生物学过程(gene ontology biological process,GO BP)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揭示靶点所涉及BP以及通路。选取水飞蓟主要活性成分水飞蓟宾进行体内外实验验证,首先验证水飞蓟宾对人肺腺癌H1975细胞与小鼠肺癌LLC细胞的体外抑制率;其次用流式细胞术评估水飞蓟宾对肿瘤细胞系的促凋亡作用;随后在LLC肺癌动物模型进行体内抑瘤验证,并检测瘤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cell,CD8+T)的浸...  相似文献   

16.
Celastrol could inhibit cancer cell growth in vitro. However, effect(s) of celastrol on gastric cancer is not well studied.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elastrol o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MKN45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We found that celastrol inhibited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and induced cell apoptosis and G2/M cell cycle arrest (p < .05, p < .01, or p < .001). Under celastrol treatment, over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miR‐21) increased cell viability, migration, and invasion and inhibited cell apoptosis compared with negative control (p < .05, p < .01, or p < .001). In addition, the phosphorylation of PTEN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whereas PI3K, AKT, p65, and IκBα phosphorylation was statistically decreased by celastrol (p < .05 or p < .01) and then further reversed by miR‐21 overexpression (p < .05 or p < .01). On the other side, miR‐21 silence showed contrary results (p < .05) as relative to miR‐21 overexpression. In conclusion, celastrol inhibits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and inactivates PTEN/PI3K/AKT and nuclear factor κB signaling pathways in MKN45 cells by down‐regulating miR‐21.  相似文献   

17.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抑制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建  魏润杰  邓茹芸  姚树坤 《中草药》2019,50(3):753-760
苦参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是苦参的主要成分,对各类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相关文献的筛选和分析,对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在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方面进行总结和展望。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抑制肿瘤的分子机制包括调节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及调控肿瘤细胞的代谢水平等。通过对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作用机制的发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可不断揭示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参与的信号网络及基因调控位点,从而发现更为精确的肿瘤治疗靶点,为肿瘤的新药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辽东楤木叶总皂苷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对辽东楤木叶总皂苷抗肿瘤的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主要涉及人肺腺癌、人乳腺癌、小鼠腹水瘤相关细胞的体外移植瘤模型研究及人肝癌、人结肠癌、人胃癌、人卵巢癌、人红白血病细胞水平的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辽东楤木叶总皂苷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了解其抗肿瘤作用的效果,通过对比前人及课题组在肿瘤体外移植瘤模型制备时细胞密度、辽东楤木叶总皂苷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及在细胞水平中辽东楤木叶总皂苷剂量使用情况,最终发现,辽楤木叶总皂苷达50 mg·kg-1时,即达到一定肿瘤抑制率;100 mg·kg-1时,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并通过抑制肿瘤大小及影响其形态学变化而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其给药间隔时间及持续时间不同,对不同类型肿瘤模型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别。细胞研究时发现,不同浓度对不同细胞的增殖、凋亡有一定的作用,并对其蛋白表达有一定的影响。这些都为辽东楤木叶总皂苷抗肿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铭莹  林霖  王岩  时军  吴传斌  朱春娥 《中草药》2024,55(2):688-696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挑战之一,开发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是医药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人参皂苷是从人参属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体内外实验证明人参皂苷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由于人参皂苷的组成成分复杂,大部分单体为难溶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抗肿瘤研究中呈现多方面优势,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增加敏感药物的稳定性、改善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率、实现缓控释及靶向给药等。为了实现癌症的精准治疗,通过制剂学完成人参皂苷纳米递送系统(如聚合物胶束、纳米粒、脂质体等)在抗肿瘤应用中的研究与日俱增。通过对人参皂苷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应用、纳米递送系统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人参皂苷的剂型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