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虽然内镜超声在临床上应用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但内镜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只是在近几年才逐渐兴盛起来,尤其是近年来涌现的各种介入用超声内镜,如PENTAX EG3830U等,不仅在超声影像上可以精确引导穿刺针进行穿刺,同时也配备了超大工作管道,大大提高了可以进行内镜超声引导下介入诊疗的范围,使内镜超声由单纯检查方法成为集诊断和治疗于一身的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介入超声的临床应用 ,我院相继开展了介入超声引导下羊膜腔穿刺、羊水染色体检测 ;介入超声引导下子宫肌瘤射频治疗 ;超声晶氧输卵管通液治疗不孕症 ;介入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腹部单纯囊肿包裹性积液穿刺硬化治疗。介入超声引导穿刺属微创手术 ,我们在操作中采取一系列预防交叉感染措施 ,目的是保护患者的安全 ,提高诊疗质量。1 加强介入操作人员无菌观念培养对介入操作医护人员进行专题知识培训 ,对介入超声技术 ,无菌操作技术 ,消毒隔离技术注意事项等要求人人懂 ,个个会。使医护人员认识到预防交叉感染是决定介入超声检查治疗成败的…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随着新型穿刺引导仪器、各种针具及引流管的开发和穿刺技术的发展,超声介入诊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组织学及细胞学诊断已成为临床诊断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而超声引导下各种囊肿、脓肿的穿刺引流及腔内给药硬化治疗也由最初的作为外科治疗的补充手段,发展为今天的在多数情况下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游箭  李恺  谢叻  林支付  魏欣 《西部医学》2013,(4):484-486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微创治疗。近20年来,介入微创治疗获得长足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临床仍存在穿刺失败、穿刺并发症及培训等诸多问题。我们开发设计了具有中国人影像数据和中国可视化人体(CVH)数据的介入手术虚拟训练系统软件和硬件,通过手术虚拟训练系统对其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入路、并发症、疗效进行分析、模拟和评价,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减少幅射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5.
血管类疾病作为全球头号死因,其诊断与治疗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原因,微创介入诊疗成为血管内疾病治疗的新趋势。而血管内介入诊疗需要借助于术中影像的引导,如术中2D X线透视图。但是X线透视图引导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术前影像的定量分析不足;缺少对介入装置及组织的三维实时影像且影像显示方式不直观;术中依赖重复的X线照射会带来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基于影像分析的术前先验、术前术中影像结合及引导、直观的影像显示3方面展开,提出了术中无辐射的影像引导血管内介入诊疗方法,为医生提供3D定量、显示直观的影像引导信息,辅助血管内诊疗。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下穿刺及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肾囊肿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囊肿是肾脏常见的良性病变,其治疗方法较多,随着介入影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已替代手术治疗.我院2004年4月至2006年9月应用B超引导和监视下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治疗肾囊肿35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仁智  王艳红 《包头医学》2010,34(3):129-131
经股动脉穿刺是多数血管内介入性诊疗技术需涉及的第一步有创操作,为使血管内介入诊疗过程顺利进行,该操作尤为重要。但随着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各种经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亦有增多的趋势。在全面了解经股动脉穿刺的各种并发症,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及按照正规程序操作后,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时积极处理可防止发生严重后果。故熟练的穿刺技术,轻柔的操作,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是预防经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曹凤琼 《柳州医学》2005,18(2):81-82
近10年来,随着新型穿刺引导仪器、各种针具及引流管的开发和穿刺技术的发展,超声介入诊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肝脓肿的治疗以往以外科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介入超声技术的发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因其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和死亡率低以及易被患者接受而由最初的外科治疗的补充手段,发展为今天的在多数情况下为首选的方法。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我科共完成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和阿米巴性肝脓肿48例.穿刺成功率100%。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新型智能穿刺手术导航设备引导不同部位穿刺活检及消融手术,探讨其广泛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穿刺手术导航IQQA?-Guide系统辅助CT引导进行微创诊疗患者23例,其中穿刺活检11例,射频消融6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6例.将患者术前术中影像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0.
何玉圣  周春泽  吕维富 《安徽医学》2014,(10):1377-1379
目的探讨C臂CT引导下靶向穿刺技术在非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患者在DSA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或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效果、并发症等。结果经皮穿刺介入治疗15例,均取得成功,另外18例为经皮穿刺病理活检,17例取得明确病理结果。结论 C臂CT引导下靶向穿刺技术实现了CT和X线透视优势互补,达到精确、高效、安全的非血管介入诊疗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解放军总医院在国内最早引进并开展机器人手术,积累了丰富的机器人手术临床及教学经验.针对具有一定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基础的人员,提出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规范化阶梯渐进五阶段分组培训项目.具体包括多媒体基础理论学习阶段,重点是让学员掌握机器人手术基础技能知识,取得在线培训合格证书;模拟训练器模块操作阶段,主要训练各种机器人手术技能,采用手术模拟训练器系统自动评分;实物操作练习阶段,体会机器人手臂的操作过程,培养手术视觉感及手感,测定每个学员操作时间并评分;动物活体手术阶段,使学员在活体内掌握机器人手术器械的规范操作方法和体会操作感觉;观摩手术录像及演示阶段,掌握泌尿外科常用机器人手术体位及穿刺点选择,理解三维立体重要解剖标志及其临床应用,学习机器人手术步骤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介入性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体会。方法:根据病变部位、病变性质选择不同的体位以及相应的穿刺针或活检针,行穿刺诊断及抽吸硬化治疗,对实质性包块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抽吸或弹射式活检枪取材并送细胞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经超声引导下进行诊断、治疗252例,治愈101例,治愈率93.5%,总有效率100%,穿刺活检准确率为100%。结论:介入性超声技术的各种穿刺操作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的,具有实时性、准确性高、损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部分项目已代替了CT、X生线下的介入操作。  相似文献   

13.
宋文卿  车彦鹏  梁世博 《当代医学》2010,16(17):337-338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介入诊治细菌性肝脓肿的部分值得注意的诊疗经验。方法本文患者均来自我科2003年10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病例,对57例细菌性肝脓肿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并对诊治经验进行分析。结果 57例病人31例放置引流管引流,抽出脓液20-350ml,行细菌培养,阳性39例(63.3%),阴性18例(36.7%)。经药物冲洗治疗后,37例体温明显下降,超声随访1—3个月,脓腔消失52例,占94.1%。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操作简单,提高了部分不典型病例的诊断率,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可以适应多种类型的细菌性肝脓肿的诊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超声引导介入在各种囊实性肿物临床介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有囊实性肿物患者8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临床介入治疗过程及活检,引导宫腔内手术9例,穿刺77例。其中成功穿刺75例,1次性成功穿刺患者64例,失败2例,穿刺成功率为97.40%,1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3.12%,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损伤、感染或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对有各种囊实性肿物患者展开临床介入治疗时,采用超声引导介入方法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特征,操作快速简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血管介入技术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呈志  向阳 《中国医刊》2006,41(10):30-33
放射介入技术是利用放射学导向技术,定向地对病变器官和组织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应用医学。血管性介入治疗,为其主要组成部分。1953年瑞典放射学家Seldinger首创了经皮动脉穿刺导丝引导插管动脉造影法,成为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拓展了放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领域。本院自1964年开始采用Seldinger法进行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选择性盆腔动脉造影,诊断滋养细胞肿瘤及卵巢、子宫肿瘤,以确定病变性质、范围及治疗方法。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血管性介入治疗被越来越多的妇产科医师所重视,使这种治疗技术逐渐深入到妇产科疾病诊疗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是经皮肤股动脉穿刺,在全身肝素化的条件下,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开展的一项血管内介入手术方法,该方法是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唯一"金标准"[1].但该方法术后周围血管易发生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术后充分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05年1月~2007年6月行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120例,在降低和预防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面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临床应用国产机器人系统辅助完成脑外科立体定向手术。方法:机器人系统主要由影像引导装置,三维定位软件和智能机械臂等部分组成。手术时,机器人系统通过识别贴附于患者头部的标志点,建立相应的三维坐标体系;智能机械臂按照手术规划自动地锁定,为术者准确导航并提供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8.
在"介入放射学"的具体进化当中,应用影像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主要内容的非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也在不断经历之中.之前的"影像导向技术"主要有CT、MRI、DSA以及超声.临床应用比较成熟.跟着"介入技术"的普及以及深入,DSA的附属功能有一次上了一个台阶,以XPer-CT功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DSA的应用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最终得到了非血管介入和血管介入的归一.本文通过研究10个在飞利浦AIIuraXPerFD20血管造影系统C臂CT引导下行肺穿活检的临床资料,研究讨论了C臂CT在介入诊疗中、肺穿活检具体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尺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36例经尺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分析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尺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手术成功率为100%,X线曝光时间在冠脉造影为5.3±2.2分钟,在介入治疗患者为16.3±8.2分钟,无严重穿刺部位血肿以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经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CT被广泛地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穿刺时的导向和进行活检或治疗[1]。我院2004年开始,随着CT扫描技术的升级、穿刺活检以及治疗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和发展,目前可用于全身各部位介入诊断和治疗,CT介入微创诊疗技术正由原来的单纯诊断方法逐渐发展成为辅助治疗手段之一[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