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罗勇 《实用全科医学》2008,6(4):411-412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以移行细胞癌多见。人类大多数肿瘤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吸烟和职业性暴露某些致癌因素是已知的主要的膀胱癌危险因素,能造成DNA直接或间接的损伤。烟雾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和芳香胺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RFLP基因分析技术,对108例膀胱癌患者和112例非肿瘤同期住院对照患者CYP2C19基因2个常见突变位点m1和m2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膀胱癌组中强代谢型(EMs)频率高于弱代谢型(PMs)(x2=4.508,P<0.05).吸烟、职业暴露、嗜食肉食为膀胱癌发病的危险因素.CYP2C19 EMs与吸烟、职业暴露和嗜食肉食3个环境因素存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影响膀胱癌的发病.结论:CYP2C19 EMs基因型与膀胱癌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元芳 《上海医学》2003,26(5):295-29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 ,其发生率在男性肿瘤中已上升至第 4位 ,在女性肿瘤中居第 8位。绝大多数膀胱癌为移行细胞癌 ,以浸润的方式生长 ,复发率为 5 0 %~ 70 %。虽然膀胱癌可用局部治疗控制 ,但仍有 1 0 %~ 1 5 %的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最终发展成为肌肉浸润性膀胱癌或发生其他部位转移。因此 ,研究膀胱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临床及医学相关专业学者十分关注的课题。一、膀胱癌的流行病学膀胱癌的流行病学研究已表明 ,职业、药物、感染炎症、吸烟、射线等易患因素是可人为避免的。目前 ,尚缺少对内在遗传易感性的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肺癌报告发病率持续上升,肺癌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既往研究显示,肺癌的发病风险与个人饮食、生活习惯,如吸烟、吃腌制食品等;环境因素如大气污染,厨房油烟暴露等;个体遗传易感性,如代谢酶基因多态性、DNA修复酶基因多态性等因素有关联。由于女性在雌激素水平、吸烟、被动吸烟、厨房油烟暴露等方面与男性存在差别,因此女性肺癌发病危险因素相对男性肺癌发病危险因素尚存在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RA)在17世纪即为人们所认识,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遗传、性别、感染、免疫紊乱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吸烟、饮食、职业暴露等也与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非职业性危险因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吸烟等非职业因素在一般人群膀胱肿瘤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可能要大于一些职业性暴露。本文就吸烟、咖啡、饮用水源等危险因素与膀胱癌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1.吸烟有人认为有1/2的男性膀胱癌和1/3的女性膀胱癌患者是由吸烟引起的。到目前为止,在多次的调查中尚未发现阴性结果。Howe等[1]认为有吸烟史同无吸烟史相比,男女OR值分别达到3.9和4.2,每天的吸烟量、吸烟年限、总吸烟量都与膀胱癌存在剂量-反应关系。Doll等[2]经过20年的定群研究发现吸烟者膀胱…  相似文献   

7.
陈良  赵庆洪 《医学综述》2013,(2):288-290
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在维持基因组稳定、修复致癌因素所致的损伤及抗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证实基因多态性可能引起氨基酸改变,然后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异常,进而影响DNA修复能力。因此,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发病风险和遗传易患性密切相关。同时在化疗过程中,其与肿瘤敏感性、中位生存时间等显著相关。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RCC2)在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ERCC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易患性以及化疗药物之间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特征与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梗死好发部位及易患因素。方法:分析经CT或MRI证实的220例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可能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患者患病率高于女性,50%的患者表现单纯运动障碍,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易患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控制高血压、控制和降低血糖及戒烟可减少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895年 Rehn 发现德国苯胺染料厂的工人膀胱癌发病率异常增高,首次提出了人类膀胱癌病因与某些化学物质有关。1938年Hueper 等成功地用乙萘胺喂狗诱发了膀胱癌。1954年 Case 等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了英国的染料工业与膀胱癌的发病有关,提出了“职业膀胱癌”这一概念。40年代中,联苯胺,4-氨基取苯、乙酰氨基氟等芳香胺类化合物被用于诱发大鼠多种脏器肿瘤,其中包括膀胱癌,但均缺乏器官特异性。1964年Durckrey 等首次报告了 N-丁基-N-(4-羟丁  相似文献   

10.
王小华  段军 《医学综述》2014,(3):414-416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也称为隐进展性纤维肺泡炎,是特发性肺炎家族的一员,其临床特点为气短、明显的弥漫性肺部浸润和不同程度的炎症、纤维化。IPF的发展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包括细菌、病毒感染,吸烟、药物、木尘或金属粉尘等,连接个体暴露在环境中的遗传易患性。该文首先简单地介绍IPF,其次总结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肺纤维化的相关影响,为IPF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