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运用血海穴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与传统针灸结合促进和加快肢体功能康复,并运用现代生物化学方法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灯盏细辛注射液穴位注射血海穴为主,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穴位注射血海穴为空白对照,两组同时采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肢体综合功能评分表、Barthel指数量表及神经功能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 运用Fugl-Meyer肢体综合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分值及血液流变学主要检测指标对治疗前后疗效评价有非常显著的改善,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穴位注射血海穴治疗缺血性中风对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改善具有非常良好的疗效.可降低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对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尼莫地平、胞二磷胆碱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王小慧 《新中医》2015,47(6):23-24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循环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高、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TG、TC和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可调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脂代谢,从而有利于改善脑血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照组予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和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90例脑梗塞随机分为治疗组(用黄芪和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提示黄芪加灯盏细心注射液联合应用对脑梗塞有益气活血通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剌、中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用康复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治疗。治疗前后对Fugl-Meyer指数、改良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医证候疗效、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指数、ADL评分、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选择44例有认知损害但未达痴呆诊断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注射液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静脉滴入,每组各22例,观察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灯盏细辛注射液组不仅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而且认知功能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P<0.01),但复方丹参注射液组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仅对血小板聚集率有影响(P<0.05)。说明灯盏细辛注射液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突聋患者治疗中舒血宁穴位注射与前列地尔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于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31例单侧耳突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研究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舒血宁穴位注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全血黏度等,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全血黏度等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全血黏度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2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全血黏度等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08%;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9.322,P0.05)。结论舒血宁穴位注射和前列地尔注射液均可有效治疗突聋,但舒血宁穴位注射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明显优于前列地尔注射液。  相似文献   

9.
马来酸桂哌奇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将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加胞磷胆碱,治疗均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凝血功能、经颅多普勒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凝血功能、颈动脉彩超检查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98~9.42,p〈0.05),且治疗组TCD检查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在改善脑血管痉挛、扩张血管和促进细胞营养代谢,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为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动脉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椎-基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照组予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治疗前生中医证侯积分、椎-基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及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风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5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成穴注针刺组、穴注组、针刺组,每组150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疗效。结果与结论穴注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8%,穴注组和针刺组分别为66%和84%。经Ridit分析,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穴注针刺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用腰俞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92例腰椎间盘突击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6例,治疗组采用腰俞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环跳穴位注射治疗,均每周1次,3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56%,对照组88.62%;痊愈率:治疗组67.48%,对照组41.46%;经统计学分析(痊愈率比较X^2=16.78,P〈0.005;有效率比较X^2=7.65,P〈0.0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腰俞穴位注射疗法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维丁胶性钙、维生素B12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方法]对3例患者行针灸治疗,取双下肢局部穴位为主,每次从下列四组对穴中选取两组:即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悬钟、三阴交;昆仑、太溪。另选取足三里、外关、委中、承山、丰隆、阿是穴等,交替选穴,每侧肢体每次取8~10个穴位。得气后,选取两组对穴及足三里、承山、丰隆、阿是穴等接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第1次另加穴位注射治疗,在足三里、丰隆穴各局部注射维丁胶性钙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g混合液1.5mL。观测临床症状。随访观测疗效。[结果]2例治疗5次,1例治疗6次,均临床痊愈,随访5~10个月,均未复发。[结论]针刺、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维丁胶性钙、维生素B12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者停止治疗,未痊愈者继续治疗,最多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Portmann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均P<0.01),治疗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针刺、穴位注射配合作业训练,对照组25例只行作业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进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总有效率观察组94.0%,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小儿脑瘫手功能障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对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取0. 6m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行双侧血海穴位注射,对照组则取相同剂量行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并于注射后3、5、7日复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与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对化疗3疗程以内,患者治疗后第3、5日白细胞升高程度无明显差异,而第7日治疗组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疗程过半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5-7日的细胞计数仍未升至正常。表明穴位注射与皮下注射相比,提升白细胞速度快,维持时间长久,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神阙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 - 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口服匹维溴胺和培菲康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神阙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腹泻、腹痛症状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神阙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Goutyarthritisresultsfromdisordersofthemetabolismofpurine .Inclinic ,highlithemiaisoftenusedasthekeypointfordiagnosisandoc cursmostlyinthemiddle agedandsenilemen .Itisoftencharacterizedasurgentattack ,baryo dyniaoftheunilateralfirstmetatarsophalangealjo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比较出一种较佳的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方法:将52例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3组,针刺结合骨肽穴位注射组17例;骨肽穴位注射组17例;普通针刺组18例;对膝关节疼痛疗效、膝关节功能疗效、疾病疗效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组疗法对于缓解关节疼痛均有疗效;对于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疾病疗效方面,针刺加骨肽组疗效优于骨肽组和针刺组,骨肽组和针刺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肝肾亏虚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以针刺加骨肽穴位注射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依照分配隐藏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组除采用针康法治疗外,每日进行一次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针康法治疗,治疗均持续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及3个月随访时,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BI、FI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MBI、FIM评分提高幅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配合针康法治疗,较单纯应用针康法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