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背痛和背部强直,主要侵犯骶髋关节、椎间关节和肋椎关节.约35%以上的病人可累及髋、肩、膝、踝、肘、足关节等.约有30%的病人以周围关节病变为其早期表现,其中主要为下肢关节.最后可因慢性脊柱强直、髋关节破坏而致残废.AS在祖国医学属“痹症”范畴.《素问.痹论篇》对痹症的病因、病机及分类做了精辟的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古人又将AS称为“龟背风”、“竹节风”、“尪痹”、“顽痹”、“骨痹”、“肾痹”.1997年中国国家标准《中医病症治法术语》将其归属于“脊痹”.  相似文献   

2.
观察益肾蠲痹法治疗放弃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SZ)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应用"益肾蠲痹法"方法,对66例放弃MTX、SSZ治疗的AS患者连续治疗3年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患者躯体功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HLA-B27和骶髂关节X线片的变化。结果 66例AS患者治疗后的Bath AS活动指数、功能指数、测量指数(BASDAI、BASMI、BASFI)积分显著下降(P〈0.05),ESR、CRP明显下降(P〈0.05);骶髂关节X线片有4例由Ⅰ级好转为0级,其余62例骶髂关节面模糊均有明显好转;24例患者HLA-B27转阴,阴转率达36.3%。结论益肾蠲痹法对于放弃MTX、SSZ治疗的难治性AS,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明显等理想疗效,是一种易于推广使用、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英文缩写为AS)为风湿性疾病,属中医骨痹范畴。虽然AS主要侵犯脊柱、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但还可伴发关节外病变,侵犯眼、耳、肺和神经等全身多个系统,并伴发多种疾病,甚至出现一些似乎与AS“风马牛不相及”的临床症状,往往导致误诊、漏诊,误诊率可高达90.5%,最长误诊时间30年,平均6~7年,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的数字!患了AS,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多可避免致残,能和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所以,凡遇不明原因的腰背痛时,可要留神AS。为此特邀有关专家对AS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椎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在古代中医文献里,早有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症状的记载,并将它归属于“肾痹”、“骨痹”、“顽痹”、“痹”范畴,但没有“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名,所以缺乏系统的疾病诊治资料。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关节慢性进行性疾病,发病率0.3%。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对预防畸形发生有重要意义。由于AS诊断标准均必须具备肯定的放射学骶髂关节炎,而MR能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理改变,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帮助。目前对AS骶髂关节影像表现研究较多,由于AS早期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多病人确诊时都有脊椎受累,而对AS脊柱MRI表现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发现22例AS病人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免疫性、致残性疾病。根据活动期AS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认为湿热毒邪痹阻经络,流注骨节是AS活动期的主要病机。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六淫病邪形成毒邪,热毒郁而不化,脏腑积热,内蕴伏毒;毒邪未除,湿热伤阴,阴液亏虚;热毒炽盛,血为热灼,必致瘀热,湿为热灼,痰瘀痹阻,痰瘀毒互结骨节均引起活动期AS。   相似文献   

7.
骨性关节炎(ostarthritks,OA)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的关节病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属于中医“骨痹”、“膝痹”范畴。中医中药治疗该病有独特优势,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辨病与辨证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风湿病,属中医"骨痹、肾痹",现代医学认为与遗传、免疫和感染有关,缺乏特异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肯定,较之西药疗效有明显优势,但其关键是要辨证准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作者观察69例AS患者大便肺炎克雷白杆(KP)菌检出率和血液纤维蛋白原(AP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变化,初步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安林  顾宝新  费云 《医学综述》2007,13(24):2035-2037
目的拟探用抗毒免调法治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观察。方法用抗毒免调法治AS(治疗组)268例与对照组(MTX+SASP+适络特胶囊)100例进行前瞻性长疗程(1疗程为6个月)治疗。结果治疗组268例、对照组100(92)例AS临床控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9.85%、14.13%;99.25%、60.87%,两组控显率、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P<0.001或P<0.01);两组对湿热瘀滞、营卫失调证,寒热错杂、肝肾亏虚,寒湿痹阻、脾肾亏虚证,痰瘀互结、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肝肾阴虚,肝郁犯脾、督脉痹阻证候的控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22%、13.04%,99.63%、54.35%,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相比有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01);治疗组对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抗毒免调法治疗AS效果可靠,临床总有效率达99.25%,能明显阻止AS病情发展和改善脊柱关节功能的作用,能显著减少和(或)控制关节外病症等不良后果的发展,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通痹泰颗粒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服用通痹泰颗粒剂和来氟米特,并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记录患者症状、体征、AS活动指数(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等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腰背痛、展僵时间均改善.疼痛关节数、BASDAI、BASFI,红细胞沉降(ESR)、C-反应蛋白(CRP)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质针治疗寒湿痹阻证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为银质针治疗寒湿痹阻证AS提供可靠的疗效分析依据。方法选取51例确诊的中医辨证分型为寒湿痹阻证型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脱落2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治疗前后BASDAI、BASFI、BASMI比较,分析银质针对寒湿痹阻证型AS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SDAI、BASFI、BASMI评分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BASDAI、BASFI、BAS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疗法对寒湿痹阻证AS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据其症状、体征来看,多属中医学“痹证”中“骨痹”、“肾痹”等范畴,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又称血清反应阴性关节炎。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个器官的病变。其病  相似文献   

13.
194例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类(AS)常见证候的构成比,探讨其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实践提供帮助。方法:设计AS中医证候分布临床调查表,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194例A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强直性脊柱炎证候出现频率依次为瘀血痹阻(75.8%),肾阳亏虚(45.9%)和湿热痹阻(38.7%)。其中湿热痹阻与肾阳亏虚主要以主证形式存在,瘀血痹阻以兼证形式存在。临床证型的存在绝大多数为复合证型,占78.9%,其中湿热痹阻+瘀血痹阻、肾阳亏虚+瘀血痹阻为主要形式,分别占22.7%和30.4%。结论:AS的常见证候分别为湿热痹阻证、肾阳亏虚证、瘀血痹阻证,临床常见复合证候主要为肾虚血瘀证和湿热瘀血证,在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证候给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或补肾强腰、活血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AS的病因未明,有家族聚集现象,与HLA-B27基因有密切关系,临床误诊误治率高,常有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发生.我们就131例AS患者误诊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痹症是以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疼痛、酸楚麻木和关节肿胀、屈伸不利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与气候变化有关,其主要机理为气血运行不畅。其症状以游走性为主者称风痹,以疼痛为主者称寒痹,以沉重、粘滞为主者称湿痹,病久化热或初期即有热象者称热痹。 本病的治疗除内服药物外,尚可采用针灸、活血散外敷、微波理疗等。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就本病的中医护理体会浅谈如下。l病情观察l.l神色 风寒湿痹者,表现为精神不振,面色萎黄,病变关节肤色正常;热痹者烦热不安、面红目赤,病变关节肤色发红。1.2寒热 痹证初起,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血浆置换与云克(^99TC—MDP)联合及单用云克或单用血浆置换(PE)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Ⅰ单用云克静点治疗42例AS;治疗组Ⅱ用PE结合云克静点治疗68例AS;另设对照组,单用PE治疗33例AS。治疗前后均观察记录临床及实验室相关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PE 克治疗组Ⅱ疗效高于治疗组Ⅰ和对照组。结论对于活动期AS(患者多关节肿痛明显,多合并关节积液,CRP及ESR明显增高者)采用PE 云克治疗为好;而处于非活动期或晚期AS(关节间隙变窄或融合者)单用云克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PE 云克治疗AS是高效、安全的,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疼、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我们采用针灸与中药配合治疗痹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外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外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5例住院确诊为AS的脊柱外表现。结果:AS除了脊柱病变外,还可以有外周关节、心、眼、肾、神经、肌肉及全身表现,以外周关节表现为主是AS误诊的主要原因,肾脏、肺、髋关节受累可能提示预后不良。结论:临床对AS的脊柱外表现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对服用通络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通过1年观察X线拍片关节变化,发现患者骨质密度均有增高,关节面较前清晰,关节间隙较治疗前有所增宽,提示通络愈痹汤有阻断病变进展、降低致残率的作用,临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登(2)风湿痹风湿痹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指风湿性关节炎。1诊断依据1.1以四肢大关节走窜疼痛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多有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