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细梗香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从细梗香草Lysimachia capillipes中分行8个化合物,经光谱(IR,MS,^1H,^13CNMR,^1H-^1HCOSY,^1H-^13CCOSY,HMBC解析,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香草内酯(1)和香草素(Ⅱ)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胡萝卜苷(Ⅲ)、琥珀酸(Ⅳ)、槲皮素(Ⅴ)、3’,4’5,5’,7-五羟基黄酮(Ⅵ)、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苷(Ⅶ)和山柰酚,其中Ⅳ为首次从该属  相似文献   

2.
从草药羊红膻Pimpinella thellungiana Wolff。根降压有效部位中首次分得5个化合物,经光谱(UV,IR,MS,^1HNMR,^13CNMR,^1H-^1HCOSY,^1H-^13CCOSY,DEPT)解析,鉴定为5-甲氧基-2-甲基苯骈呋喃(I),甘油二乙酸酯(Ⅱ),异香草醛(Ⅲ),棕榈酸(Ⅳ),油酸(Ⅴ),其中化合物I为具有降压活性的新化合物,命名为羊红膻素H;化合物Ⅱ~  相似文献   

3.
中药八月扎(白木通)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双成  陈德昌 《中草药》1993,24(11):563-566
八月扎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的果实。自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edz.var.australis(Diels)Rehd的果皮中首次分得2种化合物,经^1H、^13C 2D NMR,结合水解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M1为3-O-a-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2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酯甙;M3阿江榄仁酸-28-O-β-D  相似文献   

4.
徐石海  曾陇梅 《中药材》2000,23(9):533-535
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采集的海绵Polymastiz sobustia中分离得到一个化合物,熔点178-180℃,分子式C42H85NO5(M=683),通过元素分析及^1N NMR、^13C NMR 、DEPT,MS等波谱确定该化合物为一种新的四羟基长链神经酰胺。  相似文献   

5.
长梗绞股蓝皂甙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基  张恒礼 《中草药》1993,24(12):619-622,630
从长梗绞股蓝Gynostemma longipes中,用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制备方法,分离到4个化合物,其中2个化合物(皂甙I和Ⅱ),根据^13CNMR、FAB-MS和MS确定为新化合物。皂甙I为3β,19-醛基,24-甲基,22,16-环氧达玛烷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木糖甙,命名为长梗绞股蓝皂甙A。皂甙Ⅱ为3β,23-二羟基,19-醛基,24-甲醛基,24  相似文献   

6.
白桦叶中的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素娟  裴月湖 《中草药》2001,32(2):99-100
目的:对白桦叶的化学成分做系统研究,以更好的开发利用我国的植物资源。方法采用硅胶柱、凝胶柱及制备薄层色谱法进行了分离,通过波谱技术(^HNMR,^13CNMR,^1H-^1HCOSY,HMQC,HMBC,NOESY)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4种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槭木素丁(1),氧杂二苯庚烯(Ⅱ),17-甲基-15-甲氧基-7-7氧代槭木素丁 (Ⅲ),槭木素十一(Ⅳ),结论:化合物Ⅲ,Ⅳ均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分离得以,并纠正了化合物Ⅲ的碳谱数据归属。  相似文献   

7.
油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海涛  刘潋  屠鹏飞 《中草药》2000,31(10):725-727
从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 Merr,树皮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HR-SIMS、^1HNMR、^13CNMR及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一个木脂素eusiderin A「7R,8R)-3,4,5,3’-四甲氧基-△^8’,9’-8-O-4‘,7-O-5’木脂素」(Ⅰ);两个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6,7-二甲氧基异喹啉基)-(4’-甲氧基苯基)甲酮(Ⅱ)、(6,7  相似文献   

8.
黄芪,绞股蓝及其制剂清除O2^—.和·OH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马志茹  袁倬斌 《中药材》1999,22(6):303-306
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黄芪、绞股蓝及其制剂对O2^-.(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和·OH(Fenton体系产生)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黄芪和绞股蓝及其制剂均能有效地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但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效能不同,其中人参皂甙Rb1和黄芪甲甙对O2^-.和·OH的抑制作用最强。黄芪样品对O2^-.的清除作用能力依次为:黄芪甲甙〉生黄芪〉内蒙黄芪〉河北黄芪〉黄芪对照品〉蜜炙黄芪;对·OH的清除效能分别为:黄  相似文献   

9.
新疆伊犁产蔷薇红景天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新疆伊犁产蔷微红景天的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对红景天甙的提取分离,结(果)构鉴定作了介绍,首次使用吡啶作溶剂采用^13C-NMR技术测定红景天甙的结构,经熔点,薄层鉴定,UV,IR,^1H-NMR,^13C-NMR的综合解析,确证为红景天甙,其溶点为158-160℃。  相似文献   

10.
马双成  陈德昌  赵淑杰 《中草药》1994,25(4):171-174
蓣知子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种子。自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Doidz.var.austrais(Diels)Rehd.的种子中首次分出2种3位单糖链皂甙化合物,经^1HNMR,^13CNMR,2DNMR、结合水解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I为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木糖(1→2)-a-L-吡喃阿拉伯糖甙;Ⅱ为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  相似文献   

11.
王奇志  梁敬钰 《中草药》2005,36(2):164-166
目的研究梓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通过UV、IR、ESI-MS、1H-NMR、13C-NMR、1H-1HCOSY、HMQC、HMBC、NOESY和CD等光谱分析鉴定新化合物为2(S)-[3′-羟基-5′-甲氧基]苯基-3(S)-甲酸乙酯基-6-反丙烯酸乙酯基-8-甲氧基苯并呋喃[2(S)-(3′-hydroxy-5′-methoxy)-benz-3(S)-ethoxycarbonyl-6-trans-ethylacrylate-8-methoxy-benzofuran]。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梓呋新。  相似文献   

12.
含羞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珂  吕洁丽  贾安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7):1293-1294
 目的对海南含羞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DiaionHP-20,ToyopearlHW-40,SephadexLH-20,RP18、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ESI-MS,IR,1H-NMR,13C-NMR,1H-1H COSY,HSQC,HMBC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5,7,3′,4′-四羟基-6-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Ⅰ),5,7,3′,4′-四羟基-8-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Ⅱ),丁二酸(Ⅲ),β-谷甾醇(Ⅳ),豆甾醇(Ⅴ)。结论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东北天南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东北天南星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分配法、硅胶柱层析进行成分提取、分离。运用IR,MS,1H-NMR,13C-NMR.DEPT,1H13C COSY,1H-1H COSY及标准品对照等,结合文献对比确定其结构。结果从东北天南星块茎中分离得到4种化合物,分别为:2-甲基-3-(Z-丙烯酸甲酯基)-6-亚甲脲基-3-烯-氢化吡喃-[2-methyl-3-(z-methylpropenoateyl) -6-methyleneurei-do-3-ene-hydropyran,I],甘露醇(mannitol,Ⅱ),b谷甾醇(b-sitosterol,Ⅲ),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Ⅳ)。结论化合物I,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其中化合物I为首次鉴定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从云南红豆杉枝叶中分离得到22个紫杉烷二萜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解析.确定 了它们的结构,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taxin B,2-deacetyl taxin B,taxayuntin E.F 和G,另外 17个为已知化合物:taxol, cephalomannine,10-deacetyl-7-epi -taxol ,10-deacetyl-7-epi-cephalomannine , baccatin Ⅲ .10-deacetyl-baccatin Ⅲ,19-hydroxybaccatin Ⅲ,taxagifine,1-hydroxy-baccatin I,1-hy- droxy-5-deacetyl baccatin I,2-deacetoxy taxinine J,5-declnnamoyl-taxinine J,baccatin VI,taxicin,7- xylosyl-l0-deacetyl taxol,7-xylosyl-l0-deacetyl cephalomannine和7-xylosyl-10-deacetyl taxol C。它们 包括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紫杉烷三大类骨架(6/10/6,6/8/6,5/7/6),共7种亚型。新化合物taxin B和 taxayuntin F所推导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15.
牛膝水提取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根的水浸渍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并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水浸渍液的正丁醇萃取部分采用硅胶柱层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用IR、MS、1HNMR、13CNMR、1H-1HCOSY和DEPT等光谱技术和理化常数,以及标准品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鉴定了5个化合物:即β-谷甾醇 (Ⅰ)、琥珀酸 (Ⅱ)、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Ⅲ)、尿囊素 (Ⅳ)和磷酸镁 (Ⅴ)。结论:后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猪殃殃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全草中酚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猪殃殃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酮(1),香草酸(2),3,4-二羟基苯甲酸(3),对羟基桂皮酸(4),没食子酸(5),4-羟基古柯间二酸(6).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并运用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1H-~1H COSY,HMQC和HMBC)首次对其碳谱和氢谱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4个通用植物DNA条形码序列(trnH-psbA、matK、rbcL和ITS2)及其组合对黄精属药用植物的物种鉴定分辨率,挖掘适用于黄精属种间鉴定的高分辨率分子标记。方法 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录的黄精属药用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滇黄精P. kingianum、多花黄精P. cyrtonema、玉竹P. odorati及其地方常见同属替代品、混伪品共12种79个野生个体为对象,将4个通用DNA条形码序列独立、联合分析,评估其种间、种内变异情况,并分别基于建树法(tree-based method)和PWG距离法(PWG-distance method)评估不同条形码及其组合的物种鉴定分辨率。结果 ITS2序列扩增成功率低,trnH-psbA、matK、rbcL序列的引物在黄精属植物中通用性较好;3组叶绿体序列的种间变异依次为matK>trnH-psbA>rbcL,种内变异差异不显著,种间、种内遗传距离无明显的Barcoding gap;各条形码独立及联合分析的物种鉴定分辨率普遍偏低,其中,组合条形码trnH-psbA+matK+rbcL在建树法分析中的分辨率最高,为25%,trnH-psbA+rbcL在距离法分析中的分辨率最高,为50%。结论 4个通用DNA条形码序列及其组合都并非黄精属药用植物不同种间有效区分鉴定的理想分子标记,但多序列联合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种鉴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厉恩振    宋明玉  向卓    张学辉  韦林毅  史宁  吴久鸿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1):924-929
 目的 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毛叶假鹰爪素C的B环衍生物。方法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甲基化、O-甲基化、羟醛缩合3步反应制得目标产物,并以6个人肿瘤细胞株进行抗增殖活性评价。结果 制备了14个目标化合物,其中9个为新化合物。经1H-NMR、13C-NMR,MS确证结构。结论 初步活性研究表明,除1i的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肿瘤活性,1h和1n活性优于毛叶假鹰爪素C,B环引入两个F原子对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具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9.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抑制白念珠菌细胞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Baitouweng decoction,BAEB)对白念珠菌细胞膜的抑制作用。以Spot assay观察BAEB对白念珠菌细胞活性的影响;酶标仪检测BAEB干预后白念珠菌细胞内渗透压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BAEB对白念珠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高效液相检测白念珠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含量;q RT-PCR法检测细胞膜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256,512,1 024 mg·L~(-1)BAEB干预下白念珠菌活性逐渐降低;512,1 024 mg·L~(-1)BAEB组白念珠菌胞内甘油含量显著性增多(P0.05),与白念珠菌胞内渗透压相关的基因HOG1分别下调9.1,9.3,5.5倍;512,1 024 mg·L~(-1)BAEB组白念珠菌红色荧光细胞明显增多;1 024 mg·L~(-1)BAEB干预后麦角甾醇峰面积为35.884 95,有显著性差异(P0.05);1 024 mg·L~(-1)BAEB干预组ERG1,ERG2,ERG3,ERG4,ERG5,ERG6,ERG10,ERG11,ERG13,ERG24,ERG25,ERG251,ERG26与UPC2分别下调6.58,4.89,4.15,9.24,3.41,9.84,3.08,7.50,5.53,5.90,2.45,3.25,1.98,10.07倍。BAEB可通过抑制麦角甾醇及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白念珠菌细胞膜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夏枯草属植物三萜类化学成分及13C NMR波谱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夏枯草属植物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13C NMR波谱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方法: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对夏枯草属植物中三萜类成分进行总结,并对其13CNMR波谱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和结论:从夏枯草属植物中共分离得到了28个三萜类化合物,其中20个呈游离状态,8个呈结合状态(皂苷);且不同的三萜化合物其13CNMR波谱在骨架类型、取代基类型及位置等方面均具有其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