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易晔  卢远航  冀倩倩 《重庆医学》2015,(19):2667-2669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时间超过6个月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50例,分为HFHD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组,每组各25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LFHD组患者血IL‐6、TNF‐α、hs‐CRP、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SOD、GSH‐Px显著降低(P<0.05);HFHD组与治疗前相比,IL‐6、TNF‐α、hs‐CRP、MDA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OD、GSH‐Px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普遍存在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长期LFHD可加重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及炎性反应,HFHD可缓解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 HFHD)对静脉补铁诱导的长期血液透析( MHD)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时间超过6个月的50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HFHD组和低通量透析( LFHD)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在血液透析开始2 h后通过透析器静脉端输入100 mg蔗糖铁注射液,每周2次;完成总剂1000 mg后改为每周1次。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丙二醛( MDA)变化,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LFHD组患者血IL-6、TNF-α、hs-CRP、MDA水平均升高(P<0.01),SOD、GSH-Px降低(P<0.01);HFHD组与治疗前相比IL-6、TNF-α、hs-CRP、MDA水平均降低(P<0.01),SOD、GSH-Px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HFHD可改善MHD患者因静脉补铁而加重的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Vit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40例MHD1年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透析组(A组)和透析加口服VitE对照组(B组)。分别测定两组基础以及分组干预后1个月的血浆氧化应激指标(MDA)和微炎症指标(CRP、IL-6)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础MDA无显著差异(P〉0.05)。分组干预1个月后,常规透析组MDA较基础值增加(P〈0.05),CRP、IL-6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加Vit E组在1个月时MDA、CRP、IL-6明显低于基础值以及同时点常规透析组(P〈0.01)。结论 口服VitE能有效地改善MHD患者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张军涛  牛凡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70-71,74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探讨其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ACS患者2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IL-10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比值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10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升高,hs—CRP/IL-10比值增大,示有炎症反应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反应不平衡可能与ACS患者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脂联素(ADPN)水平的变化、影响因素及其意义。方法:选择CKD患者u2例,分为CKD1期组、CKD2期组、CKD3期组、CKD4期组、CKD5期组;以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检测肾功能指标Scr和eGF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CKD1~CKD5期患者的ADPN、hs—CRP、TNF-α、IL-6和MD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上述指标都呈阶梯式升高变化,相邻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ADPN与hs—CRP、TNF-α、IL-6以及MDA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O.506,r=O.522,r=O.384,r=O.437,均P〈0.01)。结论:CKD患者血清ADPN水平随着病情的演进而显著逐步升高,微炎症状态、氧化应激和肾功能下降之间相互诱导,协同作用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高血压病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区组设计,高血压病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黄芪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健康人45例。放免法测定各组巾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的含量。黄芪组常规降压加黄芪注射液后14d再测定上述指标,常规治疗组经常规降压14d后测定上述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较健康人比较血清hs—CRP,血浆TNF—α、IL-1β和IL-6均升高(P〈0.01)。黄芪注射液治疗后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和IL-6降低(P〈0.01或〈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在较短治疗周期内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炎症介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中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集158例入住我院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辛伐他汀治疗作为观察组,一组仅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应用前后血清hs—CRP(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ien)、IL-6(白介素-6,interleukin-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ct)水平的变化。结果MHD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前CRP水平(11.23±6.95)mg/L,治疗3个月后为(3.41±2.24)mg/L,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HD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前后血清IL-6水平、TNF-α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微炎症状态水平,可能机制在于其抑制了前炎症细胞因子的激活。  相似文献   

9.
薛痕  常晓东  杨有京 《西部医学》2014,26(11):1453-1456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MHD>半年以上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常规透析组和透析加厄贝沙坦组,同时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血浆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的水平,并监测血压及血钾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常规透析组和透析加厄贝沙坦组血浆MDA、AOPP、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则明显降低(P<0.05).透析加厄贝沙坦组在治疗3月后所测得MDA、AOPP、CRP、IL-6明显低于服药前以及3月后常规透析组(P<0.05),而SOD则显著增高(P<0.05).常规透析组治疗前后相比,血浆AOPP、MDA、SOD水平有明显差异性(P<0.05);常规透析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CRP、IL-6、TNF-α水平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整个治疗期间透析加厄贝沙坦组患者血钾正常.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厄贝沙坦能有效地改善MHD患者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0.
炎症和氧化应激标志物在犬心房颤动模型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犬心房颤动(房颤)模型炎症和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探讨房颤的发病机制。方法24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快速心房刺激组(RAP)和对照组,每组12只。RAP组给予右心房快速刺激(800次/分),诱发并维持房颤2h。对照组不接受刺激。分别在基础状态、刺激后1h、2h测定右心房ERP和房颤诱发指数(AFⅡ)、血清炎症(TNF-α、IL-6)和氧化应激标志物(XO、GSH—Px)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房颤后RAP组右房ERP显著缩短(P〈0.01);②在刺激1h时,RAP组XO水平即开始显著增高(P〈0.01),GSH—Px含量显著减少(P〈0.05),2h时两者分别达到最大和最小值。TNF-α、IL-6在刺激2h时方出现显著增高(P〈0.05);③刺激1h和2h的AFⅡ均与XO呈正相关,而与GSH—Px呈显著负相关。刺激1h时,AFⅡ与炎症指标无显著相关,刺激2h时,AFⅡ与IL-6、TNF-α呈正相关。刺激1h和2h的AERP200ms与AFⅡ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炎症与氧化应激参与了房颤发生和电重构过程,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XO和GSH—Px)可作为房颤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大黄对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大黄对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疗效。方法:尿毒症非透析病人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大黄泡服2月。并设健康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和治疗组hs-CRP、TNF-α、IL-6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GSHPx水平下降(P<0.01)。治疗2月后治疗组hs-CRP、TNF-α、IL-6和MDA水平均明显下降,GSHPx水平增高,与观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黄可以改善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微炎症和营养状况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大于6个月的患者共4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每次结束透析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注射液1.0g,随访3个月。监测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结果:治疗1及3个月后,治疗组Alb、PA以及Hb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上升明显;而TF及炎性指标hs-CRP、IL-6、TNF-α值则逐渐下降,治疗1和3个月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是改善MHD患者微炎症及影响状态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倍生颗粒对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一般症状、体征的变化,测定治疗前后即透前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均检测前白蛋白(Pre-Al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SF)的浓度、血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体重指数(BMl)。结果: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血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与治疗后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SGA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倍生颗粒可改善血透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活血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3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胆固醇(T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hs-CRP[(12.56±3.97)mg/L]、TNF-α[(16.25±5.31)ng/L]、IL-6[(14.62±6.63)ng/L]和对照组hs-CRP[(13.35±3.72)mg/L]、TNF-α[(17.61±6.84)ng/L]、IL-6[(15.25±6.29)ng/L]治疗后血清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Hb[(109.27±16.53)g/L]、TRF[(2.51±0.36)g/L]、TC[(4.53±0.12)g/L]水平都有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活血颗粒能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从而减缓患者病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薛海燕 《陕西医学杂志》2013,(12):1611-1612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N)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症、营养不良和贫血的影响。方法:46例老年M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左卡尼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IL-6、hs-CRP、Alb、PAB、Hb、HCT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hs-CR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Alb、PAB、Hb、HCT显著上升,对照组Hb、HCT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IL-6、hs-CR及Alb、PAB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MHD患者普遍存在L-CN缺乏,L-CN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状态,纠正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静脉铁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检测48例病情稳定、透析时间3个月以上、行静脉补铁的肾性贫血MHD患者补铁前,补铁1、3、5、7及10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评价经静脉补铁对MHD患者并发症发生的诱导作用.结果 补铁1周后,hs-CRP、TNF-α、IL-6及MDA升高,GSH-px降低(均P<0.01).3周后,hs-CRP、TNF-α、IL-6及MDA仍上升,至5周时达最高峰,而GSH-px在5周时达最低水平,但与1周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5周比较,补铁7周后hs-CRP、TNF-α、IL-6及GSH-px有所降低,MDA继续升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补铁10周后各指标逐渐恢复,但与7周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静脉补铁早期就可促进MHD患者微炎症反应,并加重其氧化应激,但在中后期逐渐减弱而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和蔗糖铁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蔗糖铁)和治疗组(左卡尼汀+蔗糖铁),两组各40例。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月贫血指标(Hb、Hct、SF、TSAT)和氧化应激指标(AOPP、MDA)的水平。结果①两组透析患者的贫血指标均低于正常值,AOPP、MDA明显升高。②两组治疗3个月时AOPP、MDA较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共有75人贫血指标达标。③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MDA、AOPP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有上升的趋势(P〉0.05),治疗组EPO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和蔗糖铁对血透患者肾性贫血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蔗糖铁加重患者的氧化应激(OS),而左卡尼汀对OS有明确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单剑萍  季刚 《疑难病杂志》2012,11(7):514-51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左卡尼汀(L-CN)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龄大于6个月的MHD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于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3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时MHD患者的血生化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hs-CRP、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hs-CRP、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进一步下降(P均<0.01),对照组仍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卡尼汀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IL-6、IL-8、TNF-α水平,改善微炎性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19.
马辉 《广西医学》2013,(12):1632-163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MHD时间〉6个月的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每次透析结束后给予左卡尼汀静脉注射,并给予重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叶酸等药物治疗,对照组33例不给予左卡尼汀,其他治疗与观察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胁、ALB、TC、TG、LDL-C、HDL-C等营养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Ib、虹卫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b、ALB、TC、TG、LDL-C、HDL-C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15、IL-8、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IL-6、IL-8、TNF-α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明显改善MHD患者营养状况及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