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正确理解乳腺癌的新概念提高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虽不像欧美发达国家那么高,但发病率显著增长和发病年龄较西方国家明显提前的现状,使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一重要疾病。自20世纪70年代,医学生物学迅速进展,基础研究的逐渐深人和临床循证医学兴起、发展,对乳腺癌开始有了全新的认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由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治疗原则也由单一强调对肿瘤的根治性转为要求同时取得根治疾病和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双重效益。再加新技术、新疗法和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共同构建了当代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现代医学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学亦将迎来新的挑战,其工作范围涵盖临床麻醉技术、围术期生命体征调控与器官保护、危重医学,急救与复苏,急、慢性疼痛治疗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国内外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在上述方面有了诸多进展。  相似文献   

3.
健康观念通过医学审美心理过程的干预和影响,促进了审美情感的体验、审美关系的协调和审美感受的表现,使健康成为医学审美心理的基本前提。健康是医学审美的跨文化体现,上对性,差异性和适应性等特征。人们追求健康的目的,是通过身体的健康,人格的健康和社会的完善等多层次的审美活动,去进行生命美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4.
<正> 当今的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除重视生物因素外,还强调心理、行为及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由原来的责任制护理向整体化护理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护士必修的课程。特别是对于外科手术病人,心理护理更有必要性。手术作为一种应激原,常可导致手术病人产生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建立美容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和新型临床实践系统,以利该学科的进步和发展.方法 临床观察、归类分析生物学模式下美容医学的矛盾与学科特殊性,依托现代医学模式理论进行逻辑论证、理论衍生和系统设计.结果 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美容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概念、理论构成与临床实践系统.结论 生物-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建立美容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和新型临床实践系统,以利该学科的进步和发展.方法 临床观察、归类分析生物学模式下美容医学的矛盾与学科特殊性,依托现代医学模式理论进行逻辑论证、理论衍生和系统设计.结果 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美容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概念、理论构成与临床实践系统.结论 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化的美容医学能更科学和全面地解释本学科规律和临床实践,将给美容医学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微创技术在普通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是现代科技发展和外科创新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医学理念,其目的是以最小的侵袭或损伤达到最佳的外科治疗效果。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渐进和转换,人们对健康和美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学和相关学科如材料、信息、医学工程学等的相互融合和飞速发展,尤其是内镜、腔镜和介入治疗等新技术的出现,更是推动了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进步,并逐渐形成了微创外科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建立美容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和新型临床实践系统,以利该学科的进步和发展.方法 临床观察、归类分析生物学模式下美容医学的矛盾与学科特殊性,依托现代医学模式理论进行逻辑论证、理论衍生和系统设计.结果 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美容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概念、理论构成与临床实践系统.结论 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化的美容医学能更科学和全面地解释本学科规律和临床实践,将给美容医学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1生活质量概述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人们的观念也逐渐从追求生命的"量"的同时发展到追求生命的"质",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正是顺应这种转变而产生的一类新的健康指标[1].  相似文献   

10.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已成为主流。倡导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健康已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调查分析了491例慢性前列腺炎(chronieprostatitis,CP)患者心理需求,为CP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健康观念通过医学审美心理过程的干预和影响,促进了审美情感的体验、审美关系的协调和审美感受的表现,使健康成为医学审美心理的基本前提。健康是医学审美的跨文化体现,具有相对性、差异性和适应性等特征。人们追求健康的目的,是通过身体的健康、人格的健康和社会的完善等多层次的审美活动,去进行生命美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2.
临床流行病学在普通外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念 流行病学最初的概念是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和控制的科学,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其应用范围已扩大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行为、心理和健康等的研究。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最早于1938年由美国耶鲁大学John Paul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为现代流行病学的一分支学科。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学科一样,  相似文献   

13.
医学离不开美,尤其医学与美学结合后,更为医疗卫生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为了适应医学模式和健康、疾病概念的变化,为了使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态和谐完美,医务工作者如何运用审美规律、审美手段对患者进行审美处理,就成为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审美思考问题,亦即医疗保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医学审美治疗活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对医务工作者医学审美处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务工作者的审美主导作用就变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医学这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应运而生。社会医学是用社会手段(如政治、经济、社会、文教、法律、心理、行为等)保护和增进人们的健康。它广泛应用于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如治疗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及康复医学等。本文重点讨论护理中的社会医学问题。一、护士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护理教育专门委员会对护理工作提出的定义是:对健康或不健康的人都要进行帮助,使其增进健康,恢复健康或  相似文献   

15.
武汉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健康观的新医学模式的发展,终末期肾衰竭(ESRD)的治疗目的已不再局限于生命的维持和症状的缓解,而是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得到缓解和恢复。我们用普适性量表(SF-36)和肾脏疾病特异性调查表(KDQ)相结合,了解武汉地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白癜风与精神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同时人们的健康保健及美容水平不断提高,白癜风这种皮肤色素改变性疾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将备受重视。白癜风其病因、发病机理不清,目前主要有自身免疫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和神经化学因子学说等,而免疫反应的调节则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发病机理提示:精神心理因素与白癜风的发生发展存在相互作用。1心理因素与皮肤病的相互作用从解剖学角度讲,皮肤与神经系统在发育上共源于胚胎外胚层,且二者共享几种激素、神经递质和受体,这决定了心理与…  相似文献   

17.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秀丽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9):1284-1286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高等教育是美容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职高专医学美容专业的必然产物。美容医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医学分支学科,它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在医学中的集中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既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医学学科发展的必然[1]。医学美容教育经过十几年的  相似文献   

18.
皮肤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成为主流医学模式,精神心理、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和社会环境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生心理压力的事件越来越多,皮肤病患者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国内外诸多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的研究,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在皮肤病发病中起特定作用。精神心理因素对机体产生的刺激,可通过皮肤吸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石景森  孙学军 《腹部外科》2007,20(6):336-337
21世纪是以生命科学为主导的新世纪,医学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以人为本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确立,"医乃仁术"这一古训再次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随着健康观从生物健康向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转变,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治疗目的不再局限于生命的维持和症状的缓解,而是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全面的改善和恢复。血液透析患者遭受疾病本身和治疗方式的双重折磨,传统的生物学指标已难以全面地衡量疾病负担和治疗效果。生活质量通过患者对自身健康的主观感觉,包括生理健康、精神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