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内经》诊法学说的方法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法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奠定后世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物色和基本方法。从文献论角度研究《内经》诊法学说的特点,可以深化对中医诊断学说的科学内涵的认识,提高中医诊断疾病的理论和技能技巧。本文认为,《内经》诊法学说的方法论特点2:1.重视全面诊察;2.重视疾病整体状况的诊察;3.诊察疾病重视时、地、人的差异性;4.比类奇恒5.以表知里;6.左右上下,各如其度。概言之,其方法论特点即为:立  相似文献   

2.
诊法源流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法,亦称诊候,即诊察疾病的方法。诊法作为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其内容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不断充实、深化、提高,因而在中医诊疗发展史上,呈现出日益精进的历史轨迹。追溯中医诊法的源流,对于继承拓展中医诊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诊法起源很早...  相似文献   

3.
中医诊断学三环节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诊法和辨证.诊法即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辨证即对所收集的病情资料作出判断,得出证名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问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医生通过有目的地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来获得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内容涉及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和家族史.  相似文献   

5.
汪涛  赵英强 《开卷有益》2007,(10):32-33
舌诊,又称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以诊察了解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中医传统的"四诊"之中,属于望诊的范畴,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在中医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熊继柏教授认为《黄帝内经》诊法学内容主要包括:诊法学的整体观思想;四诊合参的诊察方法;审察病机的纲领。望诊之法包括察部位、辨脏腑,察神色、观成败,察形态、测病变;闻诊之法包括听声音、嗅气味;问诊之法包括问病情、审病因;切脉之法包括诊脉的一般要求、切脉的部位、测脉的至数、察脉的胃气、脉象的主病、脉合四时阴阳、脉合病证阴阳。审察病机的纲领主要包括五脏六气病机、阴阳寒热病机、邪正虚实病机、气血营卫病机。《黄帝内经》诊法学思想内涵丰富,对中医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理论不可兼容,但现代科技资源可共享。举例说明:将现代科技诊察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引入中医临床实践中,可弥补中医诊法之不足;有利于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腹诊是中医具有特色的诊法之一,它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运应并以切诊为主的腹部诊察法。文章通过对腹诊的渊源、研究内容及其应用等方面来阐述,以便把握其地位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中医诊法是临床用以检查患者,从而搜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为辨证提供依据。如何丰富诊法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尽快全面掌握四诊方法,是近年来中医诊断学教学中一直进行探索的重要内容。笔者就诊法中闻诊、问诊和按诊的教学与同行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常见舌象对证素辨别的贡献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诊是中医诊察病情独具特色的诊法。舌象能较客观地反映疾病中机体的整体反应状态,是辨证的重要依据。各种舌象对各证素的判断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模拟诊疗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专业的骨干课程,上承中医基础理论,下接临床各科,属桥梁课程。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显而易见,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学生能否掌握中医诊断学中的实践技能,是能否学好并掌握本学科的关键和难点。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虚里诊法原理初探袁效涵,范兴文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5004)主题词@虚里诊法,中医诊断学,经络辨证,脏腑,气血,津液虚里位于左侧第四、五肋间心尖搏动处。虚里诊法系指通过诊察虚里的至数、范围、位置、色泽等改变来判断内在脏腑、经脉病证的虚实和愈后,从而...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诊断学》是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也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中的主干课程。它既涉及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涉及基本诊断技能、基本临床辨证思维的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引入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中医诊断技能,培养中医诊断思路”为目的,改革中医诊断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医体质证候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中医证候的深入剖析 ,将其区分为体质证候与疾病证候 ,提出中医体质证候概念 ,阐述其特征及诊察方法 ,论述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医动物模型等实验研究、体质研究及预防学研究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腧穴学是研究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其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针灸专业的基本课程,在针灸专业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学习腧穴学之前,学习的都是一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学等),而学习了这门课题之后  相似文献   

16.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学科,包括中医诊法学和中医辨证学。中医辨证学是在中医诊法学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学独特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临床四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对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病情、病证做出正确判断的一门学科。它蕴藏着中医学极其丰富的内涵,因此对中医辨证学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关系着后续学科的学习和掌握。也直接关系着临床诊疗水平的高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略有所悟,浅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重点强调的高校教育新理念、新模式,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合力。教研室的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课程思政教育,并将其贯穿专业教学的信心教育、目标教育和方法教育的全过程,力求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中医人才,以期为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腹诊是中医临床诊法之一,归属于四诊中的切诊范畴。是指医生对患者的腹部进行触、叩、按、压以诊察了解疾病的部位、病因病理,从而进行诊断的方法,腹诊对于临床的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根据自己的临床诊疗体会对腹诊的应用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医者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排泄物等的变化,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位居四大诊法之首。历代医家皆很重视望诊,《灵枢·本脏》指出:“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难经·六十一难》亦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望诊在临床诊断尤其是在儿科疾病诊断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舌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是温病学术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素有"杂病重脉,温病重舌"之说。温病舌象的诊察、观舌思辨及据此用药的临床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以经典为依据、以教师为导航、以实训为手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温病舌诊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