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12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12例并发深静血栓形成的资料。结果12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原因有血栓史、心肺血管疾病、下肢静脉曲张6例,长期卧床或下肢长时间制动3例,手术时间过长及创伤过大3例。本组采用肝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后,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及时手术、减少卧床及术中创伤、肝素的应用等是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DVT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评估、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症状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机械性预防与护理进行经验总结.提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掌握DVT的发生机制及高危因素,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监督指导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准确及时发现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并进行护理等,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有高出血风险患者应用间歇性气体压缩装置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对有高出血风险、需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58例,采用基本预防和下肢间歇性气体压缩装置物理预防。主要观察双下肢肢体颜色、肿胀、疼痛等病症,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58例有高出血风险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其中5例发生患侧肢体疼痛、肿胀,3例无症状、体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共8例,发生率13.65%。结论有高出血风险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间歇性气体压缩装置,正确使用、仔细观察并有效解决应用中的问题,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抗凝及早期锻炼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99例予术前、术后进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为术后抗凝及早期锻炼提供依据,并对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阳性患者及时进行溶栓等处理,追踪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49例接受全髋关节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金属对会属大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病变的临床意义,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朋改良小切口完成金属对盒属大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病变11例.术前Harris评分30~45分,平均35.9分.结果 术后均无髋关节脱位、周围神经麻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栓塞(DVT)、假体松动或下沉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术后疼痛均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术后Harris评分78~96分,平均91.6分,其中优7髋,良3髋,中1髋.结论 金属对金属大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大大提高假体的耐磨性能、有效活动范围及术后关节稳定性,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是年龄较轻以及对关节活动度有较高要求的中老年患者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DVT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评估、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症状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机械性预防与护理进行经验总结。提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掌握DVT的发生机制及高危因素,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监督指导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准确及时发现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并进行护理等,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护理.方法 对37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预防护理程序实施护理.结果 在实施预防护理过程中,37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有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3%.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预防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指血液征下肢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它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总结220例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后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方法,分析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强调实施术前健康教育、术后观察与护理、应用药物及机械预防方法、关节被动活动等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手术效果及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的开展越来越广泛,但外科医生对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还认识不够。自1999年7月~2002年7月收治的6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说明低分子量肝素能有效地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已成为常规手术,但是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的并发症较多,主要有感染[2]、脱位、深静脉血栓.我院自1994~2000年共行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110例,无一例发生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骨科手术、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继发出血、再入院及死亡率均增高[1].同时,骨科手术后DVT增加了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经济负担[2],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骨科大手术主要是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及髋部周围骨折手术.骨科手术后DVT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本文就骨科手术后DVT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方法51例人工髋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检,双下肢无深静脉血栓,术后采用以低分子肝素抗凝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术后48h,第4、7天复查彩超,阳性者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分析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结果51例人工髋术后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8%,未见症状性肺栓塞。结论对人工髋术后采取以低分子肝素抗凝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能显著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可以造成肢体残废,甚至继发致命性的肺栓塞(PE),因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的发生意义重大.目前一般认为DVT的形成主要在围手术期,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其发生率.笔者对2005年4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7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综合预防,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42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2例老年患者,实施完善术前准备,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加强术后体位、疼痛护理,科学进行功能锻炼等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4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出现压疮等护理相关并发症。随访12个月,未发生人工髋关节脱位、假体脱出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实施规范、科学的护理,是提高和巩固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促进其早期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21例中假体柄周围骨折7例,术后早期脱位5例,下肢深静脉栓塞8例,下肢不等长1例。经治疗后效果满意。结论术中正确的手术操作、术后早期进行功能康复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的方法。方法对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实施心理、疼痛、并发症的预防等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出现1例(2.78%)切口感染,未发生压疮、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17~27 d。随访12~24个月,依据髋关节Harris评分,优21例、良14例、可1例,优良率为97.22%。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及规范的康复训练指导,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髋关节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髋关节假体来替换有病变的髋关节,以达到纠正畸形、恢复功能、解除患者痛苦的目的.其临床应用广泛,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者多为老年人或长期受疾病所困而体质较弱者,如护理不当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压疮、肺炎、肺不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假体脱位等.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1月对38例患者施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较完整成功的护理计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使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中双下肢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对照组术中仅对侧下肢使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双侧下肢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DVT形成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术中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5月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经下肢静脉造影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7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全膝关节置换组110例,全髋关节置换组162例.观察静脉造影中两种术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及其差异.结果 全膝关节置换组中,中心型血栓10例、周围型血栓94例、混合型血栓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中,中心型血栓3例、周围型血栓140例、混合型血栓19例.两组血栓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96,P=0.007).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最易累及部位依次为肌间静脉193例(71.0%,193/272)、胫后静脉98例(36.0%,98/272)、腓静脉85例(31.3%,85/272)、胫前静脉24例(8.8%,24/272)、腘静脉24例(8.8%,24/272)、髂股静脉20例(7.4%,20/272).周围型血栓中,全膝关节置换组比全髋关节置换组更容易累及多支静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12,P=0.000).在孤立性血栓中,无胫前静脉血栓形成.在多支静脉血栓中,两组均以累及胫后静脉、腓静脉、肌间静脉血栓中的两支或三支常见.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的开展越来越广泛 ,但外科医生对术后深静脉血栓 (DVT)的形成还认识不够。自1999年 7月~ 2 0 0 2年 7月收治的 6 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 (LMWH)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 ,说明低分子量肝素能有效地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男 32例 ,女 30例 ,平均年龄 6 1岁 ,平均体重 6 9kg。1 2 治疗方法 手术由同一组医师施行 ,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 ,持续硬膜外麻醉。 6 2例病人中对术前有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