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CRA)对围术期肩锁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患者镇痛治疗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拟行肩锁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患者,根据不同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B组术后行PCRA;C组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测定术前、术后24、48h血浆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监测HR、BP及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肩锁关节被动活动度。结果B组及C组术后24h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值显著低于A组(P〈0.05),而B组降低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至术后48hB组仍低于A组(P〈0.05),而术后48h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及C组术后HR、SBP、DBP及VAS显著低于同期A组(P〈0.05),且B组数值更低(P〈0.01)。B组及C组术后肩锁关节被动活动度显著大于同期A组(P〈0.05),且B组术后肩锁关节被动活动度更大(P〈0.01)。结论PCRA更能有效地减轻肩锁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患者疼痛,降低患者术后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利于患者进行肩锁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30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B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C组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毕、术后24h、术后48h血浆ET及ANP浓度;监测HR、BP及进行VAS评分。结果:B组及C组术后24h ET及ANP值显著低于A组(P<0.05),且B组降低幅度更大(P<0.01),持续时间更长,至术后48h B组仍低于A组(P<0.05),而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及C组术后HR、SBP、DBP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A(P<0.05),且B组数值更低(P<0.01)。结论: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上腹部手术病人疼痛、改善循环功能、降低高血压病患者上腹部手术后ET及ANP值,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病人恢复,且PCEA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剖宫产术后妊娠期高血压病人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病人(血压≥160/110mmHg),24h尿蛋白量≥5g)60例,年龄23~37岁,孕期37—42周,体重60~85kg,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单次硬膜外吗啡镇痛组(OTEA组)、PCEA组。麻醉均选择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PCEA组术毕保留硬膜导管,首次剂量0.125%布比卡因5ml,安置自控镇痛泵,背景剂量0.5ml/h,单次剂量2ml,锁定时间30min,镇痛时间72h。OTEA组术毕硬膜外注射吗啡1.5mg,C组术毕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5ml。分别于麻醉前即刻、术后1、4、7d取母体肘静脉血5ml,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M、IgA水平。结果 与C组、OTEA组比较,PCEA组术后4、7d IgG、IgM、IgA升高(P〈0.01);与C组比较,OTEA组术后4d、IgM、IgA升高,术后4、7d IgG升高(P〈0.01)。结论 PCEA可增强剖宫产术后妊娠期高血压病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结合切口局麻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40例。在手术结束前10min,A组静注生理盐水4ml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对照组),B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帕瑞昔布组),C组静注生理盐水4ml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罗哌卡因),D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结果术后6h,A组与C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D组VAS评分低于A、B、C三组(P〈0.05)。术后24h,C组与A、B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C三组(P〈0.05)。D组对整体镇痛质量满意度达95.0%,显著高于A、B、C三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结合切口局麻可以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早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泵镇痛对泌乳素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正常产妇和足月中、重度妊高征产妇各3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分为四组:正常产妇镇痛组(A组)、正常产妇对照组(B组)、妊高征产妇镇痛组(C组)、妊高征产妇对照组(D组),每组各15例。A组和c组术后采用硬膜外微量泵镇痛,B组和D组术后按需肌肉注射哌替啶。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h、术后48h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泌乳素水平,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定镇痛效果。结果A组和B组MAP和心率无明显变化,c组和D组术毕、术后24h和术后48hMA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C组术后24h和术后48h较D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A组和C组术后24h和术后48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和D组(P〈0.01)。术前A组和B组泌乳素水平[(196.45±38.57)、(195.61±36.23)μg/L]高于C组和D组[(161.75±42.66)、(162.26±35.38)μg/L](P〈0.05),术后24h和术后48h四组泌乳素水平[A组:(335.28±42.63)、(397.63±40.59)μg/L,B组(288.26±45.47)、(359.74±43.24)μg/L,C组(322.52±50.62)、(391.57±54.52)μg/L,D组(261.34±43.14)、(318.24±43.68)μg/L]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24h和术后48hA组泌乳素水平高于B组,B组和c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48h泌乳素水平均高于术后24h(P〈0.05)。初乳时间及肠排气时间A组和C组早于B组和D组(P〈0.05),B组早于D组(P〈0.05)。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结论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后采用布比卡因、芬太尼硬膜外微量泵镇痛效果确切、安全,能促进泌乳素分泌,提高初乳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对病人血糖(Glu)、皮质醇(Cor)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在全麻下行胃切除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切皮前45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0.05mg/kg,随后以0.02mg·kg^-1·h^-1维持;B组,不予以硬膜外镇痛。术后6、12、24h随访记录镇痛效果、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前、术中90min和术后6h抽血检测Glu、Cor和NO。结果A组术后6、12、24h镇痛评分及哌替啶的消耗量明显低于B组(P〈0.05);与A组同时点相比,B组术中90min时Glu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中90min和术后6hCor含量明显增高(P〈0.05);A组各时点NO含量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90min和术后6hNO显著高于A组同时点(P〈0.05)。结论 硬膜外吗啡的合理应用可发挥超前镇痛效应,同时可缓解手术的应激反应;脊髓水平的吗啡镇痛可能通过抑制NO的生成,影响脊髓的可塑性形成, 达到超前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加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局部注射对肛肠病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将30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病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0例,镇痛方式:A组术前3h肌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8mg,术后于创面局部点状注射亚甲蓝长效止痛剂(亚甲蓝20mg、2%利多卡因5ml、注射用水10ml的混合液);B组仅术后于创面局部点状注射亚甲蓝长效止痛剂;C组仅术后口服曲马多缓释片。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显示,(1)肛门疼痛VAS评分:A组患者术后6~72h几乎无痛。术后6h、24h肛门疼痛VAS评分A组均低于B、c组,P〈0.05或P〈0.01。术后72h肛门疼痛VAS评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2)镇痛效果:A组患者术后6~72h镇痛效果均为优。术后6h、24h镇痛效果A组均明显优于B、c组,P〈0.01。术后72h镇痛效果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均明显优于C组,P〈0.01。结果表明,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加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局部注射对肛肠病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关系.方法 105例有高血压病史、ASAⅡ或Ⅲ级的腹部手术患者,按RFLP-PCR法测定ACE基因型分为A、B、C三组,每组35例.其中,A、C组为DD型,B组为Ⅱ型.三组均以相同麻醉药诱导及维持.C组拔管前经鼻腔滴入卡托普利混悬液25 mg.于术毕、拔管前、拔管后0、1.5、5、15 min记录SBP、DBP、HR和ECG,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拔管前、拔管后0、1.5、5min A、B两组SBP、DBP、HR、RPP均较术毕显著升高(P<0.05或P<0.01),C组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较B、C组升高明显(P<0.05或P<0.01).A组围拔管期心律失常明显多于B、C组(P<0.05).结论 DD型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ACE活性水平,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卡托普利对此有一定防治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吗啡、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选用0,01%吗啡+0.005%氟哌利多+0.01%地塞米松+0.075%,丁卡因;B组选用0.0004%芬太尼代替A组配方中的0.01%吗啡。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①综合镇痛质量,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A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等发生率较B组高(P〈0.01或〈0.05)。结论:吗啡、芬太尼PCE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芬太尼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年龄对小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关节和下肢骨科术后病人75例(ASAⅠ-Ⅱ级),年龄22岁-85岁,根据年龄分为A组(22岁-45岁)、B组(46岁-64岁)和C组(65岁-85岁),每组25例。术后三组均经硬膜外导管接通并开启电子镇痛泵,三组药物配伍和PCA给药模式相同:负荷剂量5μg,背景剂量1μg/h,PCA追加剂量2.5μg,锁定时间3 min。记录PCA开机给负荷量后0、4 h、8 h、20 h、24 h和48 h舒芬太尼累积用量、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并计算术后第二天舒芬太尼累积用量。结果术后4 h、8 h、20 h和24 h等时间点A组VAS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1)。术后8h和20h等时间点B组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A组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年龄以及伴随年龄增加发生的椎管内退行性改变是影响小剂量舒芬太尼PCEA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老年病人效果最好,不良反应少,适宜老年病人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塞来昔布(西乐葆)对手外科手术后急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120名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方法分为A、B、C组,每组40名。3组分别为安慰剂组、塞来昔布术后镇痛组、塞来昔布先发镇痛组。记录并评估塞来昔布的手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与B组、C组相比,疼痛的可视模拟测量仪(visual analog scale,VAS)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相比VA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第1天B、C组相比VAS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盲底:A组为安慰剂组,B组为塞来昔布术后镇痛组,C组为塞来昔布先发镇痛组。结论塞来昔布对手外科手术后轻中度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术前服用一定剂量的塞来昔布可以得到先发镇痛的效果。短期服用正常剂量的塞来昔布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术后镇痛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术后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及血压的变化,探讨术后镇痛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胆囊结石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术毕A组接电子镇痛泵,配方为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0.01mg/kg+格拉司琼3mg,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h抽静脉血测ET-1、NO、6-Keto-PGF1α血浆浓度。结果A组术后血压平稳,与术前比无明显变化。B组术后24h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术前分别升高了16.5%、15.9%。A组和B组ET-1浓度在术后24h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但B组升高更明显(A组为29.2%,B组为77.0%,P〈0.01);术后24hA组和B组NO浓度较术前分别降低了33.3%和60.0%,6-Keto-PGF1α浓度分别降低了20.3%和42.0%(P〈0.01)。A组术后出现心绞痛及心电图心肌缺血1例,B组6例。结论术后镇痛可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引起的舒缩血管物质分泌失衡状态,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将吗啡与小剂量纳络酮按不同比例混合作患者硬膜外术后镇痛(CEA+PCEA模式)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Ⅲ级行择期下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n=30)。三组的镇痛配方中布比卡因与吗啡用量相同,A、B两组中纳络酮/吗啡的比例分别为1/50与1/100.C组不加纳络酮;观察术后48h内各组患者的副作用、镇痛以及呼吸抑制等情况。结果(1)恶心呕吐:在术后3—36小时内,A组明显轻于C组(P〈0.05)。(2)瘙痒:在术后大部分时间内(6~36h)C组均重于A、B两组(P〈0.05)。(3)三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大致相当(P〉0.05),三组患者术后神志、下肢活动及呼吸情况均未见异常。结论剂量比例为1/50的纳洛酮与吗啡合用于患者硬膜外镇痛,有明显减少恶心呕吐、瘙痒等吗啡的副作用.同时不影响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神志、下肢活动与呼吸情况。  相似文献   

14.
舒芬太尼在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与罗比卡因复合应用于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中的镇痛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36例择期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人随机双盲均分为三组,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使用0.3 μg/ml(A组)、0.4 μg/ml(B组)和0.5 μg/ml(C组)的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比卡因.镇痛泵设定持续输注背景剂量2 ml/h,PCA量每次3 ml,锁定时间30 min.分别于术后4、8、20、24、48 h观察病人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痛药的使用剂量、PCA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随着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加,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按压次数逐渐下降,PCA按压次数比逐渐上升,术后4、8 h 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5或0.01),术后20 h A组的VAS评分高于C组(P〈0.01).术后4 h A组的镇痛药用量及PCA按压次数高于C组(P〈0.05).A组术后镇静、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罗比卡因复合应用于术后病人PCEA中的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4 μg/ml舒芬太尼与0.125%罗比卡因相配伍在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同时,引起相对少的不良反应,更适合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持续硬膜外镇痛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血儿茶酚胺(CA)水平的影响.方法 40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终止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22例)和对照组(B组,18例).B组术后不作镇痛处理;A组持续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内药物为0.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加芬太尼0.4 mg加昂丹司琼8 mg加生理盐水至200 ml.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24、48、96 h分别采集静脉血.采用竞争性酶免试验法分析血CA浓度.记录术后96 h内产科用药情况.结果 A组术后48 h肾上腺素(E)、三个时段的去甲肾上腺素(NE)、96 h多巴胺(DA)均低于B组(P<0.05或P<0.01).术后96 h内产科用药A组明显减少.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使用PCEA能有效地降低术后疼痛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组(A组)、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组(B组)和氟比洛酚酯术后镇痛组(C组)。A组于气管插管前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B组于气管插管前静注氯诺昔康8mg;C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0、1、4、8和12h的疼痛程度及术后24h总体镇痛评价。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和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除12h外术后VAS各时点C组均高于A、B组,术后0hVASB组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24h总体VASC组高于A、B组(P〈0.05),A与B组差异无统计意义。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曲马多和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曲马多和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发生率。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择期手术、ASAⅠ或Ⅱ级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曲马多400mg+氟哌利多10mg+生理盐水配至150ml;B组:曲马多200mg+氟哌利多10mg+0.16%布比卡因配至150ml,C组:氯胺酮200mg+氟哌利多10mg+0.16%布比卡因配至150ml。分别于术毕硬膜外腔给予负荷量后接镇痛泵。观察0~48h内各时段追加次数,镇痛液累积用量,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血压、心率、呼吸、SpO2%变化,肠功能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各时段追加次数、VAS、Ramsay评分,A组与B、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马多、氯胺酮配伍用药行PCEA的镇痛效果确切;氯胺酮组在减低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显示明显优越性(P〈0.01)。  相似文献   

18.
吗啡和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比较吗啡、芬在尼用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20例。A组选用0.01%吗啡+0.01%氟哌利多+0.01%地塞米松+0.01%布比卡因;B组选用0.0002%芬太尼代替A组配方中的0.01%吗啡。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1)综合镇痛质量,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2)A组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低血压等发生率较B组高(P<0.01)。结论:吗啡、芬太尼PCEA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芬太尼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髋置换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全髋置换术后的高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术后静脉镇痛(PCIA)组(B组)、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组(C组)。观察患者术后8、12、24及48h的镇痛效果,记录术前(T1)、术毕(T2)、术后24h(T3)及术后48h(T4)的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的变化。结果 T2~T4时A组的SBP、D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1时(P<0.05或P<0.01)。T3时B、C组内皮素(ET)、心房利钠肽(ANP)显著低于A组(P<0.05或P<0.01),T4时C组ET明显低于A组,B、C组ANP仍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T3、T4时C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PCEA及PCIA均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应激激素水平,而硬膜外镇痛较静脉镇痛对高龄高血压患者镇痛效果更平稳。  相似文献   

20.
适时镇痛对腹部术后疼痛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腹部术后疼痛患者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的时机及效果。方法 将80例上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在VAS评分2~3分、4~5分和6~7分时肌内注射哌替啶1次,注射后3、6h再次评分观察镇痛效果,并记录48h内用药次数。结果 肌内注射哌替啶3h和6h后VSA评分三组比较,B组和C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48h内肌内注射哌替啶2次或≥3次的人数比较,B组和C组显著高于A组(P〈0.05,P〈0.01)。结论 术后VAS评分2~3分时肌内注射镇疼药时机最佳.能有效的缓解疼痛.减少用药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