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 分析鉴定大鼠灌胃洋川芎内酯A后血浆、尿液、胆汁及粪便内存在的代谢产物并推测其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方法 SD (sprague dawley, SD)大鼠一次性灌胃给药后,收集不同时间(段)的血浆、尿液、胆汁及粪便,前处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Q-TOF-MS)技术,对代谢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 最终在大鼠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中共检测到43个代谢产物,其中38个为首次在洋川芎内酯A代谢产物中分析确认,其体内代谢主要发生氧化、去甲基化、内水解和饱和双键加氢等Ⅰ相代谢,以及硫酸盐结合、谷氨酰胺结合、牛磺酸结合、半胱氨酸结合和葡萄糖醛酸化等Ⅱ相代谢。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洋川芎内酯A在大鼠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中的代谢情况,为后期洋川芎内酯A活性代谢物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洋川芎内酯 H 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方法 SD大鼠灌胃给药后,收集其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并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ThermoAccucore C18色谱柱(2.1 mm×150 mm,2.6 μm),以体积分数0.1%乙酸-水(A相)-乙腈(B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根据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与文献报道,对大鼠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中的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最终在大鼠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中共检测到32个代谢产物,包括24个Ⅰ相和8个Ⅱ相代谢物。结论 洋川芎内酯 H 主要的体内代谢反应包括氧化、氢化、去羟基化、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半胱氨酸结合、谷氨酰胺结合以及相关的复合反应等。本研究应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阐明了洋川芎内酯 H 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今后药效学和药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当归赤芍药对中阿魏酸和没食子酸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物。方法:大鼠灌胃当归赤芍药对后,采用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其血浆及尿液中阿魏酸和没食子酸的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质谱信息,推测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物主要以甲基化、硫酸结合、葡萄糖醛酸结合等形式存在;没食子酸则主要以还原、甲基化硫酸结合、甲基化葡萄糖醛酸结合等形式存在。结论:当归赤芍药对中阿魏酸及没食子酸在大鼠体内存在多种Ⅰ,Ⅱ相代谢产物,为阐明该药对在体内发挥疗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霞  耿婷  曹雨虹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7,48(21):4403-4412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研究腰痹通胶囊在大鼠尿液和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并归纳主要代谢途径。方法通过空白对照法寻找尿液和胆汁中可能的代谢产物,依据所获得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碎片离子对代谢产物进行推测。结果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尿液中共检测到31个代谢产物,胆汁中共检测到35个代谢产物,主要为藁本内酯、3-丁基苯酞、蛇床子素、洋川芎内酯A、川芎内酯A、大黄素、紫花前胡醇或紫花前胡苷元或二氢山芹醇、紫堇杷明碱或异紫堇杷明碱、紫堇鳞茎碱或异紫堇鳞茎碱或元胡菲碱、别隐品碱、阿魏酸、隐绿原酸、当归醇类等化合物的I相或II相代谢产物,主要代谢途径为内酯环水解、羟基化、去甲基、脱水、脱氢、脱羟基、氢化、甲基化、甲基氧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N-乙酰半胱氨酸结合、半胱氨酸结合、半胱氨酸-甘氨酸结合、谷胱甘肽结合等。此外,胆汁中检测到3个原型成分,即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人参皂苷Rg1。结论建立的UPLC-Q-TOF-MS/MS方法能够分析出腰痹通胶囊在大鼠尿液和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初步阐明了腰痹通胶囊的体内代谢特征,为腰痹通胶囊在体内发挥疗效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当归芍药散入血成分的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鼠口服给药当归芍药散后体内的入血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当归芍药散提取物后,以HPLC-DAD-MSn分析含药血清中药物成分,并建立主要入血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以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大鼠灌胃给予当归芍药散提取物后血清中检测到7个原型成分和1个代谢产物,并对大鼠血浆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和藁本内酯进行了测定。方法学考察了线性范围(0.025-5.60μg·ml-1)、定量限(0.022-0.18μg·m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10.1%)、准确度(92.5%-111.5%)和回收率(>80%)。结论:芍药苷硫酸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川芎内酯I、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为当归芍药散主要的入血成分。对大鼠血浆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大鼠灌服芎汤有效部位后,有效成分阿魏酸在大鼠体内排泄动力学规律。方法芎汤醇提液经分离制备的有效部位给SD大鼠灌胃给药后,按不同时间段收集大鼠的尿液和粪样,对其中阿魏酸进行HPLC测定,建立其尿液和粪样排泄代谢曲线,考察排泄特征。结果尿液和粪样中阿魏酸的半衰期分别为(3.37±1.2)h、(23.09±5.7)h;排泄速率常数分别为(0.21±0.002)h-1、(0.03±0.0005)h-1。结论阿魏酸在尿液和粪便中的累积排泄率为11.77%,说明小部分阿魏酸以原型药通过粪便和尿液排泄,大部分阿魏酸在大鼠体内转化为其他形式。该研究为阐明阿魏酸体内过程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阿魏酸浓度的方法,研究阿魏酸、川芎及复方脑得生片中阿魏酸的药动学特点,评价中药材中其他成分和复方中其他配伍对阿魏酸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阿魏酸对照品、川芎药材提取物、复方脑得生片,断尾采血,离心,取血浆适量,加甲醇沉淀蛋白,取上清液过滤,用HPLC分析,以C_(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水溶液(30:70),在320 nm检测阿魏酸血药浓度,3p97软件处理数据.结果:阿魏酸血浆在0.05~1 mg·L~(-1)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13μg·L~(-1).大鼠灌胄给予阿魏酸对照品、川芎提取物和脑得生片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AUC_(0~t),C_(max),CL在阿魏酸对照品、川芎提取物和脑得生片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建立的RP-HPLC测定法,专属、准确、灵敏,适用于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川芎药材中的其他组分会影响阿魏酸的口服吸收,而复方配伍后可促进川芎中阿魏酸的吸收,提高阿魏酸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大鼠口服川芎和通脉方后阿魏酸的药动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大鼠灌服川芎提取物和通脉方后阿魏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Wistar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川芎提取物和通脉方(相当于阿魏酸单体9.0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浆。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药动学软件对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符合开放一室模型,川芎提取物和通脉方中阿魏酸Ke分别为(0.015±0.002),(0.008±0.001)min,t1/2(Ke)分别为(46.850±5.414),(87.033±11.025)min,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UC分别为(328.440±115.461),(625.718±139.798)μg.min-1.mL-1,CL/F(s)分别为(0.032±0.013),(0.015±0.004)L.kg-1.min-1,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葛根与川芎配伍使用,可以降低阿魏酸的消除速率,延长其体内作用时间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鼠灌胃刺五加提取物后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中异嗪皮啶(M0)及其代谢产物。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325 m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刺五加提取物,分别采集给药后1,1.5,2,4,6 h肝门静脉血液并用SPE技术制备血浆;采集0~12 h胆汁并用SPE技术制备;0~12 h,12~24 h分别采集尿液和粪便样品并制备样品,采用UPLC-Q-TOF-MS技术和Metabolynx XS软件联合的方法分析。结果:在大鼠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中检测到M0,在血浆和胆汁中检测到代谢物异嗪皮啶葡萄糖醛酸苷(M1)。其中M1是首次报道的异嗪皮啶代谢产物。结论:异嗪皮啶在大鼠体内以葡萄糖醛酸形式代谢,最终又以异嗪皮啶形式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刺五加提取物后血浆和胆汁中刺五加苷D(M0)及其代谢产物。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刺五加提取物,分别采集给药后1h、1.5h、2h、4h、6h后肝门静脉血液和0~12h胆汁,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Metabolynx XS软件,对大鼠血浆和胆汁中刺五加苷D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基于质谱裂解行为和文献报道,在大鼠血浆和胆汁中未检测到M0,但在血浆中检测到刺五加苷D代谢物(M1),在胆汁中检测到M1的进一步代谢物(M2)。其中M1和M2是作者未见文献报道的刺五加苷D的代谢产物。结论:刺五加苷D在大鼠体内是在去葡萄糖后,以葡萄糖醛酸化和去甲基化的形式被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大鼠口服桑叶黄酮提取物后血浆、尿液、粪便、胆汁样品中的化学物质。方法 Wistar大鼠按0.5 g/kg一次性ig桑叶黄酮提取物后,取不同时间点的血浆、尿液、粪便及胆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对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样品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结果从大鼠血浆、尿液、粪便、胆汁中共鉴定出13个原型成分,41个代谢产物,其代谢产物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及甲基化产物为主。结论该研究为桑叶的药动学及药效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桃红四物汤在痛经模型大鼠尿液、粪便、胆汁中代谢产物。方法:建立痛经大鼠模型,采用UHPLC-Q-TOFMS技术分析桃红四物汤在痛经大鼠模型中的代谢产物。结果:从桃红四物汤给药后大鼠尿液中发现并鉴定了22个代谢产物成分,粪便中发现并鉴定了4个代谢产物成分,胆汁中发现并鉴定了18个代谢产物成分。在尿液、粪便及胆汁中检测到了酚酸类、苷类、苯酞内酯类、黄酮类成分的原型及代谢物,主要发生水解、硫酸化结合、甲基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等代谢过程,其中尿液及胆汁中代谢产物较多,粪便中较少。结论:本研究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的桃红四物汤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特点,体内作用过程、药效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配伍对主要入血成分药动学的影响规律.方法:将当归芍药散分为白芍组(S)、归-芎组(DC)、芍-归-芎组(SDC)和全方组(DSS).大鼠分别灌胃各组提取物,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含量,计算并比较各组药动学参数.结果:归-芎组与白芍配伍后使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出现了多重吸收的过程,全方组中.多重吸收现象消失,Tmax和MRT缩短,AUC降低.白芍与归-芎组配伍降低了阿魏酸的Cmax,Tmax,MRT和AUC,全方组较芍-归-芎组除AUC提高外无明显区别.白芍降低了归-芎组藁本内酯Cmax和AUC,与芍-归-芎组相比,全方组的MRT缩短,AUG增加.结论:方中臣药归-芎对君药白芍成分的影响体现在多重吸收的现象,君药对臣药成分的影响为显著降低血药浓度水平和生物利用度.佐使药对芍-归-芎组中君药成分影响较大,使其消除速度加快,生物利用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甘草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采用静脉注射(iv)、灌胃(ig)两种给药方式,剂量20 mg/kg,收集大鼠血浆、尿液、粪便、胆汁,应用UPLC-Q-TOF/MS法鉴定甘草素的代谢产物。[结果]血浆、尿液、粪便、胆汁样品中共鉴定15种代谢产物,主要有异甘草素、(异)甘草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硫酸结合物、二氢异甘草素、二氢异甘草素硫酸结合物、异甘草素甲基化及甘草素脱氢的代谢产物;其主要代谢途径为异构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甲基化、脱氢反应。[结论]构建的UPLC-Q-TOF/MS法可用于大鼠体内甘草素代谢产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为柚皮素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大鼠ig给予柚皮素,收集不同时间段胆汁、尿液、粪便和血浆,应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LC-QTRAP-MS)寻找和解析柚皮素在大鼠体内各生物基质中的可能代谢产物。通过对柚皮素裂解规律的研究,解析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的可能代谢途径。结果在ig给予柚皮素后大鼠的胆汁、尿、粪和血浆中共检测出14个可能的代谢产物,其主要代谢途径包括氧化、甲基化以及葡糖醛酸化和硫酸化。结论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经历了广泛的Ⅰ相和Ⅱ相代谢,代谢产物以Ⅱ相的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型代谢产物为主,通过尿排泄的代谢产物与原型相当,胆汁中以结合型代谢产物为主,在粪便中转化为原型排泄。  相似文献   

16.
丹酚酸B大鼠体内代谢产物及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及途径。方法:取SD大鼠12只,分为两组。用于收集空白血浆、胆汁、尿液样品的大鼠各2只;尾静脉注射丹酚酸B(100 mg·kg-1)后,用于收集血浆、胆汁、尿液中丹酚酸B代谢产物的大鼠各2只;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联用技术,对处理后的各样品进行检测,并对代谢产物进行定性与结构鉴定分析。结果:根据质谱信息,共检测到大鼠体内丹酚酸B相关代谢产物11个,其中血浆样品中检测到丹酚酸B酯键水解等2个代谢产物;胆汁样品中检测到丹参素、紫草酸和紫草酸的甲基化物等5个代谢产物;尿液样品中检测到丹酚酸B甲基化和硫酸化等4个代谢产物。结论:丹酚酸B可在大鼠体内代谢为丹参素等代谢产物;依据检测的代谢产物,推测丹酚酸B代谢反应位置主要在酯键和五元环上,代谢途径主要有酯键水解、分子内脱水、脱羧、羟化、甲基化和硫酸化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当归-川芎(简称归芎)药对不同配比组方养血补血、活血化瘀和调经止痛效应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其效应与物质的关联性及其程度.方法:首先将各效应指标进行标化,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进行效应整合,将专家评分法与近10年来相关文献中对各效应指标的检测频次统计相结合,综合给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将各指标的标化值乘以权重系数后相加即得总效应值;最后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将归芎药对中7种主要效应成分和总芳香酸、总苯酞内酯的含量与其总效应分别进行拟合分析.结果:归芎药对1.5∶1水提物的总补血效应最好,1∶1醇提物的总活血化瘀效应最好,1.5∶1醇提物的总调经止痛效应最好;提取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当归提取物的总补血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川芎提取物,川芎提取物的总活血化瘀作用和调经止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当归提取物;配比相同的情况下,归芎药对水提物的总补血效应最好,醇提物的总活血化瘀作用和调经止痛效应最好.养血补血的效应物质主要为芳香酸,尤其是绿原酸和咖啡酸;芳香酸和苯酞内酯都是活血效应物质,尤其是绿原酸、洋川芎内酯I和H对活血效应影响较大,调经止痛的效应物质也为芳香酸和苯酞内酯,尤其是藁本内酯、咖啡酸、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Ⅰ对调经止痛效应的影响较大.结论:归芎药对中芳香酸和苯酞内酯都对养血补血、活血化瘀和调经止痛功效具有贡献,芳香酸更偏重于养血活血,苯酞内酯更偏重于调经止痛.该研究通过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方药功效各测定指标进行整合,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将方药成分含量与其整合效应分别进行拟合性相关分析,从而阐释方药不同功效的效应物质及其对整体功效的贡献大小,为方药复杂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20,(1)
目的:基于电子舌技术,对川芎药材味觉信息与6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收集不同来源(产区、加工方法、等级、优劣品)的川芎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芎中6种主要化学成分(绿原酸、川芎嗪、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正丁基苯酞、欧当归内酯A)含量,利用电子舌技术对川芎药材的味道进行数字化定量测定,得到味觉信息数据,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不同来源川芎味觉信息进行比较,发现在等级及优劣品的判别上,川芎样品各味觉信息差异较小;在产区及加工方法的判别上,味觉信息差异主要体现在酸味、涩味、咸味。相关性分析发现,川芎的酸味值与阿魏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阿魏酸松柏酯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川芎的涩味值、涩味回味值与绿原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川芎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电子舌技术可实现对川芎产区、加工方法的初步鉴别;可通过川芎的酸味值初判川芎中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含量;通过涩味值、涩味回味值初判川芎中绿原酸、川芎嗪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鼠口服芦丁后血浆、尿液、粪便和胆汁中的代谢产物。方法:按50 mg·kg~(-1)剂量对Wistar大鼠一次性灌胃芦丁,取不同时间点的血浆、尿液、粪便和胆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对各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样品中芦丁的代谢产物。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5%~15%A;10~15 min,15%~60%A;15~18 min,60%~90%A;18~19 min,90%~5%A;19~22 min,5%A),流速0.4 m L·min~(-1),样品温度4℃;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监测模式。结果:从大鼠血浆、尿液、粪便和胆汁中共鉴定出22个代谢产物,其中血浆中7个,尿液中19个,粪便中12个,胆汁中15个,代谢产物主要包括Ⅰ相的水解代谢产物和Ⅱ相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及甲基化代谢产物。结论:芦丁在大鼠体内存在多种代谢途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去糖基化产物和苷元槲皮素进一步生物转化的代谢产物,为芦丁的体内代谢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丹参和川芎的药效成分丹酚酸B与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进而探讨丹参和川芎配伍机制.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尾静脉推注给药:丹参纯化物组(以丹酚酸B计给药50 mg·kg-1)、川芎纯化物组(以阿魏酸计给药0.5mg·kg-1)、丹参与川芎纯化物联合用药组(以阿魏酸计给药0.5mg.kg-1+丹酚酸B计给药50 mg·kg-1);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血浆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纯化;以氯霉素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血浆中丹酚酸B和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利用WinNonlin 6.2软件计算动力学参数,并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建立包括线性方程、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及回收率等在内的测定大鼠血浆中阿魏酸与丹酚酸B的UPLC分析方法,所建立的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均稳定可靠;所得到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滞留时间(MRT)、半衰期(t1/2)等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丹参和川芎配伍能显著影响药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2药配伍可以促进丹酚酸B分布更广泛、消除减缓、体内作用时间延长;能促使阿魏酸的血药浓度提高,体内清除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