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LC-MS/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手性药物布洛芬浓度的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验证,并用于布洛芬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酮洛芬为内标,血浆样品经正己烷(含5%异丙醇)液萃取后,以甲醇:1 mmol·L-1甲酸铵(含0.2%甲酸,10%甲醇)(82∶18,V/V)为流动相,采用Lux 5u Cellulose-3(250 mm·4.6 mm,5μm)柱分离,流速为0.8 m L·min-1。通过电喷雾电离源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负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205.2/161.2(布洛芬)和m/z 253.1/209.2(内标,酮洛芬)。方法验证包括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线性、定量下限、批内与批间精密度、稳定性、稀释效应等。结果犬血浆中左/右旋布洛芬的线性范围为0.2~50 mg·L-1,最低定量限为0.2 mg·L-1,批内、批间精密度(RSD)介于1.01%~13.1%之间。Beagle犬单次口服给予右旋布洛芬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1/2、AUC(0-t)分别为:(82.98±14.83)mg·L-1、(3.217±0.7298)h、(362.0±58.67)h·mg·L-1。单次口服给予消旋布洛芬后,其左/右旋布洛芬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1/2、AUC(0-t)分别为:(70.62±14.81)/(74.48±20.08)mg·L-1、(1.520±0.9286)/(5.432±1.234)h、(177.8±34.18)/(649.6±200.2)h·mg·L-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够同时测量血浆中左/右旋布洛芬的药物浓度,可用于布洛芬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甘草苷的苷元甘草素在体外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为甘草苷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甘草素与不同种属,包括大鼠、小鼠、人、犬及猴的肝微粒体进行孵育,比较其代谢稳定性和代谢转化情况。代谢稳定性通过底物消除法分析甘草素的剩余底物浓度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体外消除半衰期(t1/2)。进一步对甘草素在肝微粒体孵育后生成的代谢产物谱以及代谢途径进行分析。结果在I相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甘草素在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发生代谢的t1/2依次为大鼠小鼠人猴犬;在II相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甘草素代谢都非常快,除小鼠外,均在5 min内下降50%以上。甘草素与人肝微粒体进行II相孵育产生的代谢产物谱和猴的相同,其余种属则与人有明显不同。结论甘草素在猴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和代谢产物谱均与人最相似,其次为犬肝微粒体,大鼠和小鼠则与人存在明显差异。在进一步的临床前药代和毒理研究中可选用猴或犬作为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旋山莨菪碱混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03月--2017年03月收治的眩晕患者12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61例。常规组静滴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研究组静滴消旋山茛菪碱混合利多卡因。结果:研究组眩晕程度评分(1.5±2.0)分、头晕残障量表评分(6.2±9.1)分均低于常规组(2.4±2.9)分、(11.3±9.4)分,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山茛菪碱混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突出,可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眩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对患者的生活护理,是每一名护士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的工作,也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之一[1]。老年尿毒症患者的生活及安全护理尤为重要,其护理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灵敏、准确、高效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比格犬血浆中SYHA 136的浓度,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新药SYHA136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为其临床试验设计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血浆样品以蛋白直接沉淀法进行预处理,内标为阿哌沙班,色谱柱为UPLC BEH C18(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由水相A(1 mmol·L-1甲酸铵-5%乙腈)和有机相B(乙腈)组成,采用二元泵进行梯度洗脱,洗脱程序如下:0~2 min:20% B→90% B,2~3.5 min:90% B,3.5~5 min:20% B,柱温设置为50℃,流速为0.3 mL·min-1,进样量为5 μL。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多反应扫描模式(MRM),SYHA136及其内标离子监测通道为m/z 488.0→471.0和m/z 460.0→443.0。比格犬单次灌胃(ig)给予1,3,10 mg·kg-1 SYHA136,并设置3 mg·kg-1 SYHA136多次(连续7 d)灌胃给药组,所有给药组按照设定的时间点收集不同时间点全血样品(1 mL),分离得到血浆,进行LC-MS/MS定量分析,获得各个血浆样品中SYHA136的浓度数据,应用WinNonlin 6.3药代软件,选择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法计算药代参数。结果:SYHA136线性范围为0.005~5 μg·mL-1,灵敏度、选择性良好,无残留,日内与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9.88%。结论:该LC-MS/MS检测方法快速、精确、简便,可用于比格犬血浆中的SYHA136浓度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SYHA136在比格犬体内吸收迅速,血药浓度呈一定剂量依赖性,且多次给药不会产生蓄积,药动学行为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为柚皮素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大鼠ig给予柚皮素,收集不同时间段胆汁、尿液、粪便和血浆,应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LC-QTRAP-MS)寻找和解析柚皮素在大鼠体内各生物基质中的可能代谢产物。通过对柚皮素裂解规律的研究,解析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的可能代谢途径。结果在ig给予柚皮素后大鼠的胆汁、尿、粪和血浆中共检测出14个可能的代谢产物,其主要代谢途径包括氧化、甲基化以及葡糖醛酸化和硫酸化。结论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经历了广泛的Ⅰ相和Ⅱ相代谢,代谢产物以Ⅱ相的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型代谢产物为主,通过尿排泄的代谢产物与原型相当,胆汁中以结合型代谢产物为主,在粪便中转化为原型排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甘草素是甘草苷在体内的主要暴露形式,对两者在大鼠体内暴露特征及体外跨膜转运机制进行研究,为以甘草苷单体为新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样品中的总甘草素浓度,并应用WinNonlin.6.3软件采用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法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同时测定大鼠ig给药后组织匀浆中的浓度,考察不同类型甘草素在各组织中的暴露特征;应用体外MDCK-MDR1细胞模型,研究甘草苷、甘草素的跨膜转运能力及其机制。结果 ig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甘草苷不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血浆和大部分组织中主要以甘草素的II相结合产物存在,肝、子宫、卵巢、胃和肠组织中主要为游离甘草素;总甘草素暴露量排序为肠血浆肝肾肺胃子宫卵巢脂肪心脾肌肉睾丸,且不易产生组织蓄积现象;甘草素跨膜转运能力较甘草苷良好,且均不是P-gp转运体的底物。结论甘草苷不呈线性动力学吸收特征;甘草素在组织中暴露特征表现为不同组织中甘草素的存在形式和分布程度差异较大,总甘草素不易产生组织蓄积现象;两者均为被动扩散跨膜转运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测定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诃子酸浓度的方法,并比较其在人、犬、猴、小鼠、大鼠肝微粒体中的Ⅰ相、Ⅱ相代谢稳定性及种属差异,确定其在人肝微粒中的代谢表型。方法 将诃子酸与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共同孵育,应用UPLCMS/MS检测孵育液中诃子酸的含量,考察其代谢稳定性及体外动力学参数。采用化学抑制剂法确定其在人肝微粒中的代谢表型。将诃子酸与各CYP450同工酶CYP1A2、CYP2A6、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和CYP3A4的特异性抑制剂(α-萘黄酮、香豆素、磺胺苯吡唑、噻氯匹定、奎尼丁、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酮康唑)共同孵育,确定其代谢酶表型。结果 诃子酸在Ⅰ相、Ⅱ相孵育体系中均可代谢,在Ⅰ相代谢中,犬肝微粒体孵育与人最为相似,半衰期(t1/2)分别为115.50 min和121.58 min;Ⅱ相代谢中5个种属代谢稳定性均中等,其中猴与人肝微粒体代谢趋势最为相近。诃子酸在人肝微粒中的代谢是由多种CYP酶共同介导的,其中CYP2C9、CYP2E1和CYP3A4是主要的同工酶。结论 建立的UPLCMS/MS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灵敏性高,可用于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诃子酸浓度的测定及体外代谢的研究。诃子酸在人、犬、猴、小鼠、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存在一定种属差异,且其代谢过程与多种CYP酶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暖宫七味丸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并采用痛经模型大鼠对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和网络药理学在线数据库(TCMID)结合文献报道确定暖宫七味丸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平台得到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利用DisGeNET数据库和GeneCard数据库确定原发性痛经的相关靶点,手动筛选化合物-疾病的共同靶点,将潜在共同靶点蛋白上传至Biogrid平台,获取药物-疾病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对PPI网络进行网络图优化和拓扑学分析。利用DAVID 6.8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O)注释分析。动物实验验证采用缩宫素致痛经大鼠模型观察暖宫七味丸高、中、低剂量(2.0、1.0、0.5 g·kg-1)的镇痛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暖宫七味丸高、低剂量(2.0、0.5 g·kg-1)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组织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测定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通过大鼠离体子宫肌张力实验观察暖宫七味丸水溶液(22.5、11.25 mg·mL-1)对大鼠子宫收缩幅度和收缩频率的影响。结果 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显示,暖宫七味丸治疗痛经的潜在靶点有68个,PPI核心靶点有IL-6、PTGS2、TNF和TP53等。涉及到的通路有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癌症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涉及到的生物功能有炎症反应、一氧化氮的生物调节过程和对激素的反应和对血管的调节功能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暖宫七味丸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次数显著减少(P<0.01、0.001),同时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0.001);暖宫七味丸高、低剂量组痛经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相关蛋白COX-2表达显著下调(P<0.001)),同时子宫组织中PGF2α水平显著降低(P<0.001)。暖宫七味丸高、低剂量水提液对大鼠子宫收缩幅度和频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结论 暖宫七味丸可以通过下调PTGS2靶点进而调控子宫肌张力起到治疗痛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2003年12月-2004年8月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分别用菌必治加鱼金注射液或菌必治加病毒唑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