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女性,53岁,以右顶枕部头皮包块53年为主诉于2013年01月07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时发现右枕部有大小约1 cm×1 cm的肿物,随着时间推移,肿物不断增大,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神志清楚,右顶枕部可见一大小约12 cm×10cm×8cm包块(图1),质地中等偏软,推之可移动,按压无明显疼痛,无明显波动感;神经系统查体(-);头部浅表肿物彩超示:右顶枕部头皮实性肿物;头颅MRI检查示:(1)颅内未见明显异常;(2)右顶枕部皮下囊性病变;头颅CT三维重建示:右顶枕部皮下见边界清晰低密度影,CT值约4HU,临近骨皮质略向内凹陷,右顶骨骨皮质略增厚,髓腔内见小斑片高密度影,右枕骨骨皮质变薄.  相似文献   

2.
[病例]女,4岁。因发现右颞部肿物2周入院。既往无右领部外伤史。体查:右颞部皮下可扪及一约7cm×6cm肿物,质软、光滑、稍能压缩,无压痛及不能推动,局部无搏动感,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咬牙时肿物更加突出。局部淋巴结不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CT检查:右颞部软组织肿块影,右颞骨正常。彩色多普勒检查:肿物位于右颞肌肉内,大小约60cm×50cm,低回声且可见低速静脉样血流波形,边界尚清楚。手术采用右额部发际内马蹄形切口,术中见肿物位于右颞肌内,大小约6cm×5cm×1cm,边界尚清楚,暗红色.其内充满血液,完整切除肿物(包括部…  相似文献   

3.
病人,女,34岁,因右额、眶、上睑部肿物10年入院.10年前发现右额、眶、上睑部肿物,低头、用力时明显,肿物生长缓慢,视力正常.查体:右额部肿物约8.0cm×6.5cm大小,弥散,界限不清,眉内侧上部可扪及1.0cm长条状肿物,低头时明显,搏动清楚;眶内侧肿物,瞪眼时出现,约1.0cm×0.8cm大小,上睑弥散性肿物,位于皮下,皮肤透青色.入院诊断:右额、眶、上睑部血管畸形.择期于局麻下行右额、眶部血管瘤滋养血管结扎、平阳霉素瘤体局部注射.术中于右额部瘤体四周以1号丝线打"篱笆",当缝至眉内侧1/3交界处时,额部血管搏动消失,空针回抽1mL鲜红色血液后,未再充盈.考虑瘤体主要滋养血管为右侧眶上动脉.遂做眉下缘切口,结扎眶上动脉,右额、眶、上睑部瘤体处分点局部注射平阳霉素,除局部有红、肿、热外,无其他不适.2d后拆线去"篱笆",瘤体变硬,搏动消失.1月后又行右眶、上睑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4个疗程后瘤体消失,表面皮肤无改变,视力正常.随访2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4.
1 一般资料患者女,56岁,发现左额部无痛性肿物3年余.开始如花生米大小,进行性生长,现为拇指大小.脑膜瘤术后20年.查体:左额部见一大小约5cm×1 cm肿物,质硬,不活动,无压痛,周围皮温不高、皮肤无发红.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岁。自出生后右额部、上睑及眉弓处有一隆起物,并逐渐增大。1岁半时在同济医院手术切除右额部肿物,病理诊断为右额部海绵状淋巴管瘤。右上睑及眉弓处肿物未作处理。术后一年,右上睑及眉弓部肿物明显增大,触及边界不清,质软,无压痛,其大小为4cm×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47。因左额部无痛性肿物逐渐增大,于1985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十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左眼眶上方出现杏核大肿物,无疼痛不适感,近日来肿物渐增大,左眼常流泪,无其它不适。以左额骨骨瘤收入院。体查:左眼眶上方见2.5×3.0cm 大骨性肿物,表面光滑、质硬、无活动及波动感,表皮色泽无异常,全身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化验检查:血相、血沉、肝功均正常。X 线检查:颅骨正位片见:左额骨显示4.0×4.0cm 大小之园形密度减低区,边缘不正,其内可见不规则增浓形并点状透光区,似有砂粒状增浓影,未涉及眼眶  相似文献   

7.
回盲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52岁,主因右下腹肿物10天入院,查体:右下腹局限性隆起范围约10cm×10cm,可触及一约11cm×10cm大小包块、质硬、边界清、表面较光滑,无触痛,活动.CT示:右下腹及盆腔占位病变.B超示:右下腹实性肿物.临床诊断:右下腹肿物不除外结肠癌,于2004年9月8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椭圆形肿物,位于回盲部,盲肠、升结肠起始端,肠管连于肿物,肠腔轻度痉挛,剥离肿物见右髂窝癌性浸润.  相似文献   

8.
患者因发现腹部肿块7天入院。自幼无月经,婚后7年未孕,多方检查证实有阴道,无子宫。查体:右侧腹部有10cm×6cm×6cm大小肿物,质地硬,表面光滑,边界尚清楚,有压痛,活动度尚可,基底部触不清,左腹股沟有3.0cm×2.5cm×2.5cm大小肿物。CT扫描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术中见右中上腹膜后8cm×4cm×4cm哑铃状肿物,骑跨下腔静脉,与周围粘连较重;盆腔内有7cm×7cm×6cm……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3岁.因头晕2年,外院发现左房粘液瘤1d,于2001年1月4日入院.既往无任何病史.查体:BP 120/80mm Hg,HR72次,心界不大,P2分裂,心前区可闻及Ⅱ级舒张期吹风样杂音,以胸骨下端最响.超声心动图检查见双房内各探及质软、中等回声团块,附着于房间隔近十字交叉两侧,未见明确蒂带.左房内团块为5.3cm×3.0cm×3.0cm,右房内团块为5.4cm×3.0cm×3.0cm.两团块随心室舒缩运动于双房及房室瓣口,舒张期坠入双心室约1/3.双房及双室均扩大.心包腔内可探及0.6cm的液性带.二、三尖瓣口的舒张期血流速度增高,收缩期可探及少量返流信号.诊断为双心房粘液瘤.予以外科手术.术中切开右心房,见肿物约5.0cm×5.0cm×4.0cm,根部位于房间隔上.切开左心房,见肿物约6.0cm×5.0cm×5.0cm,根部位于二尖瓣前叶根部.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粘液瘤,患者14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例1,女,6岁。因右额部肿物3年入院。无外伤史。查体:右额部发际内近中线处可见一3.5cm×2.8cm×0.7cm 大小的肿物,质硬,固定,无压痛。拍照头位及切线位片示右额部有直径约3cm,向外隆起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因腹痛来院就诊.超声检查示,肝、胆、胰、脾和肾脏未见明显异常,但右中上腹近肝脏下方处见-3.0 cm×3.0 cm低回声团块,回声欠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未见血流信号,见图1(见封三);右下腹见-5.0 cm×2.8 cm哑铃状低回声团块,回声欠均匀,边界可见,似有包膜,CDFI检查见团块内部点状血流信号,见图2(见封三);肝肾隐窝见无回声区深0.7 cm,平卧位时右侧腹见无回声区深6.0 cm.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3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肿块伴疼痛1个月,治疗好转后再次发作2d入院.既往病史:怀孕时发现右乳房外侧一质软肿块,未经任何处置自行消失.1个月前右乳房外侧同一部位发现一肿块,质软、伴疼痛,超声检查显示为囊性,行局部切开引流,引出新鲜不凝血液100 mL,经止血、放置引流管和局部加压包扎等治疗后痊愈出院.查体:双乳不对称,右乳外侧明显膨隆,无乳腺局部皮肤红肿和桔皮样改变,右乳外侧及外下方分别可扪及一大小约6.0 cm×4.0 cm和4.0 cm×3.0 cm囊性肿物,质软、界不清、压痛(+)、活动差.左侧乳腺未扪及明确肿物,两侧无乳头溢液,双侧腋下和双侧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乳腺彩超示:双乳回声不均,右乳外下可见4.0 cm×2.0 cm×2.0 cm无回声,有流动感,右乳腺外侧方可见6.0 cm×2.5 cm×2.4 cm不纯无回声,有流动感,二者相通,未见血流信号;右腺乳内上另见2.5 cm×1.4 cm×1.2 cm不纯无回声,内见分隔及散在团块状较高回声.左乳及双腋下未见异常.手术前行肿物穿刺术,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14岁,发现右额肿物5个月。5个月前发现右额部隆起,质硬,肿物渐长大,偶感局部疼痛,无其它不适。查体:右额部有一约7cm×5cm肿物,质硬,与颅骨连接,不活动,无压痛。CT示(图1、2):肿物生长于额骨板障之间,呈低密度改变,CT值40Hu;颅骨膨胀成梭形,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改变;脑室未见受压,脑中线结构居中。术中见额骨肿瘤约6cm×7cm,血供丰富,与头皮硬脑膜稍粘连,肿瘤中央部分质地较软,周围部分质地较硬,仍较正常颅骨软。病理诊断:右额颅骨脑膜瘤I级(砂砾体瘤型)。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5%,好发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 女,23岁,已婚,口服避孕药史1年.主因发热5天,右上腹痛4小时入院,无外伤史.查体:右上腹可触及一约6cm×5cm肿物,质硬,触痛明显.超声检查:肝右叶可见约12.8cm×9.5cm×8.6cm的中等回声实性肿物,未见明显包膜回声,靠近肝表面处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  相似文献   

15.
安娜  张晨 《北京医学》2021,43(4):375-376
患者 男,39岁,发现左臀部肿物2年余,2019年4月20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就诊,4月26日行手术切除.2年前发现左臀部肿物及皮下结节,无红肿、疼痛,未处理.后两肿物逐渐增大,无疼痛.查体:左臀部近臀沟处见2.5 cm×1.0 cm×0.6 cm突起,色暗褐,质韧,触痛(-).其旁扪及5 cm×3 cm×2.5 cm皮下结节,质软韧,边界欠清,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示左臀部皮下2.4 cm×0.6 cm×1.0 cm低回声,边界清,内似可见条索样回声及小点片状低无回声,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见图1;其旁4.0 cm×1.7 cm×0.8 cm低无回声,内见细密点状回声,周边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见图2.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67岁,主因发现右枕部肿物10年余,疼痛4天入院。查体:右枕部可触及一2cm×2cm×2cm大小肿物,形态规则,质中等,活动度中等,表面皮肤发红,有压痛;心、肺及其它检查(-)。术中所见:切开枕部皮肤,于皮下见一直径2cm左右的囊实性肿物,肿物灰红色、界清,似有包膜,遂切除肿物送病理。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报告患者男 ,6 3岁。于 9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大腿后侧有 5cm× 4cm大小肿物 ,无疼痛 ,无发热 ,未经任何治疗 ,肿物开始时增长缓慢 ,近 2年来肿物增长加快 ,波及整个大腿后侧 ,伴有疼痛 ,右小腿肿胀 ,麻木 ,行走不便 ,无发热 ,于 2 0 0 2年 7月 8日入院。入院查体 :右大腿后侧见 2 5cm× 4 0cm大小肿物 ,已波及内侧及外侧 ,质韧 ,有弹性 ,表面皮肤张力较大 ,无明显界限 ,无活动 ,触痛 ,右小腿及足部肿胀 ,足背动脉搏动弱。B超示 :右大腿占位性病变 ,并有钙化。X线片示 :右大腿见巨大软组织肿胀影 ,未见骨质破坏。CT片示 :右股骨小转子…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3岁.因发现右侧腋窝肿物3个月入院.肿物发现时如鸡蛋大小,病程中逐渐增大,至拳头大小.既往健康,否认外伤史.入院后查体:右侧腋窝可扪及一肿物,大小约8.0 cm×5.0 cm,质软,表面尚光滑,活动度尚可,边界尚清.双侧乳房未触及肿物,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辅助检查:乳腺钼靶片和超声检查均未见乳房异常;超声检查见右侧腋窝稍高密度肿物影,椭圆形,最大径约9 cm,周边有血流;右肩关节多排CT示右侧腋窝区脂肪密度占位性病变,直径约8 cm,考虑脂肪瘤可能性大,未见肿大淋巴结.在全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有完整包膜,质软,大小约9.0 cm×8.0 cm×3.0 cm,内至胸廓外缘,外至肩胛骨外缘,上至锁骨下缘,下至第三肋下缘,仔细离断肿物周围滋养血管,将肿物及包膜完整切除.病理所见:淡黄色椭圆形肿物,体积12 cm×10 cm×5 cm,包膜完整,切面实性,淡黄色,质软.镜下表现:肿瘤组织大部分由成熟的脂肪组织组成,局部近边缘及纤维间隔中脂肪细胞和间质细胞有异形性,可见病理核分裂像,考虑高分化脂肪肉瘤.手术切除后未行进一步治疗,术后1年未见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左额部包块1年入院。1年前患者撞伤左侧额部,随后出现一蚕豆大小的包块,无疼痛,无头昏头痛等症状,以后包块逐渐增大,目前约鸡蛋大小,疼痛,并伴头昏。查体:神志清楚。左额部见一约5.0cm×2.0cm×6.0cm包块,质地硬,活动度差,边界清,有触痛。其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示:左额部软组织抱块,约4.5cm×2.1cm×5.5cm大小,境界清,相邻颅骨破坏吸收,增强无明显强化。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无异常。全麻下行左额部包块切除及破坏颅骨切除术。术中见左额部软组织包块,质地中,有包膜,色红,边界清,颅骨破坏,硬脑膜受累…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儿,男,8岁,发现全身多处肿物8年余。出生时发现右腕部及左髂部可见大小不一肿物,质硬,无明显压痛,随着年龄增长,肿物逐渐长大,右前臂畸形,右腕背侧、尺侧均可见一大小约1cm×2cm×2cm的骨性包块,左髂骨翼处可见一大小约1cm×2cm×1cm的骨性包块,包块均不可活动,无压痛,四肢各关节均活动正常,除右前臂均未见明显畸形,末梢血运感觉均正常。术后病理报告:骨软骨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