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修复胸壁皮肤缺损的一种新方法.方法应用改良V-Y推进皮瓣技术对9例乳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横行类椭圆形皮肤缺损病人进行修复.结果修复后皮瓣张力不大、血运良好、伤口甲级愈合.结论该法简单、实用,作为一种胸壁皮肤缺损修复的新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完善.重点介绍了该技术的操作细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修复胸壁皮肤缺损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应用改良V-Y推进皮瓣技术对9例乳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横行类椭圆形皮肤缺损病人进行修复。结果 修复后皮瓣张力不大、血运良好、伤口甲级愈合。结论 该法简单、实用,作为一种胸壁皮肤损伤修复的新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完善。重点介绍了该技术的操作细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应用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32例。结果72 8例皮瓣存活 ,3例出现部分坏死 ,1例出现皮瓣中央溃疡。结论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具有多源的动脉血供和丰富的静脉回流网 ,临床随意性相对较强 ,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优缺点。方法选取中等大小面积面部缺损病人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改良菱形皮瓣(46例)和旋转皮瓣(32例)修复,比较两组皮肤缺损的面积、切口长度、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面积差异无显著性(t=0.855,P〉0.05);旋转皮瓣组皮瓣切口长度明显大于改良菱形皮瓣组,差异有显著性(t=10.710,P〈0.05);两组皮瓣修复术后随诊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22,P〉0.05)。但在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上旋转皮瓣组术后满意度高于改良菱形皮瓣组(t=2.870,P〈0.05)。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均是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在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上应以旋转皮瓣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邻近扩张皮瓣修复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3例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前使用水囊扩张器扩张皮瓣,4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修复手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治疗过程做好水囊扩张期间注射壶、腹壁扩张皮瓣和注水的护理工作,皮瓣修复后做好皮瓣生长护理工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水囊扩张器植入术,并完整修复胸壁软组织缺损,未出现皮瓣坏死,随访6~24个月未发现肿瘤转移。结论扩张皮瓣修复LABC手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围手术期间,扩张器植入后皮瓣扩张过程皮瓣护理及手术修复后创面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 方法:我院2002年3月~2008年5月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9例.切取的皮瓣面积应大于创面15%,将皮瓣旋转点改为外踝上0~7 cm任意一点处,根据创面大小及最远端距离调整旋转点位置,筋膜蒂宽度在5 cm左右,将蒂部保留1 cm左右宽的皮条采用明道转移修复创面,术中创面彻底清创,防止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影响皮瓣成活.结果:术后3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2期愈合. 结论: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背阔肌皮瓣在胸壁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10年来我院接受胸部胸壁缺损治疗的患者30例,其中15例采用改良的改良背阔肌肌皮瓣进行治疗,另15例采用传统背阔肌(肌)皮瓣术进行治疗,分别以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皮瓣存活率及活动舒适度作为临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6%,对照组为46.6%,观察组术后活动舒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窄蒂背阔肌(肌)皮瓣修补术对于胸壁缺损的修补具有术后并发症率低、皮瓣存活率高及活动舒适等优点,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巨大肿瘤手术切除后应用多叶旋转皮瓣覆盖胸壁缺损的效果。方法 24例乳腺癌、2例分叶状肿瘤患者行乳房切除手术,并采用多叶旋转皮瓣修复乳房切除术后大面积皮肤缺损。结果 26例中,22例组合旋转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2例术后发生皮瓣尖端坏死,1例发生伤口感染和裂开,1例伤口裂开,均经局部换药后愈合;随访2~31个月,胸壁局部无复发。结论多叶旋转皮瓣可修复乳腺切除术后大面积皮肤缺损,是修复巨大乳腺肿瘤术后创面可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评价改良皮下蒂皮瓣推移修复鼻部缺损中的应用及优缺点。方法:自2015年1月以来,采用改良皮下蒂皮瓣推移修复鼻部缺损患者共16例,术后观察供、受区情况,鼻部立体外形情况。结果:16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显示鼻部外形良好,供、受区瘢痕融合,鼻部立体结构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采用改良皮下蒂皮瓣推移修复鼻部下1/3缺损,鼻外形修复效果好,且供、受区融合,无另外供区瘢痕出现。该手术损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可作为修复鼻部较小缺损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思宏  陈勇 《华西医学》2010,(1):181-182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颌面部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应用改良后邻近滑行皮瓣和带蒂皮瓣对12例颌面部缺损患者进行I期修复。结果:12例中除1例皮瓣部分坏死导致失败外,其余均收到良好效果。结论:改良后皮瓣修复颌面缺损,方法简单皮瓣成活率高,供受区皮瓣厚度一致,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指掌侧皮肤缺损患者18例(20指)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改良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移植皮瓣的血运情况,并有效处理并发症,同时予以饮食指导以及早期功能锻炼等。结果:本组18例(20指)完成手术后,皮瓣均有效成活,切口均顺利愈合;指腹以及皮瓣均与正常指相同;指间关节伸直0°,主动屈曲80°~90°,手指总屈曲240°~270°。皮肤2点辨别觉为3~5 mm,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改良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并结合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康复的相关性。方法对58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开放性治疗观察,使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观察抑郁的好转与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结果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减少11.58±5.3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0.57±4.82,两量表分数减少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707,P<0.05);抗抑郁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8%。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减轻与神经功能康复成正相关,脑卒中后抑郁的好转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术后胸壁复杂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2007年3月至2014年12月共完成胸壁肿瘤缺损修复46例,平均51.7岁。其中,皮肤鳞状细胞癌16例,软组织肉瘤8例,乳腺癌复发22例。单纯肋骨缺损15例,采用单纯网片修复;单纯软组织缺损14例,采用带蒂皮瓣修复;胸壁全层缺损合并胸骨、心前区、大范围的肋骨缺损17例,采用"网片+骨水泥+网片"三明治的方法坚强内固定,软组织修复采用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结果:1例腹直肌带蒂皮瓣术后边缘部分坏死,再采用局部推进皮瓣修复;1例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清除血块后皮瓣顺利成活;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随访12~68个月,平均(29.4±0.7)个月,无患者复发,皮瓣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不同形式的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是修复肿瘤切除术后复杂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手足皮肤肌腱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皮肤肌腱缺损42例,观察其成活率外形和术后功能,分析应用该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足皮肤肌腱缺损的临床价值.结果 42例全部成活,其中优32例,良8例,可2例.结论 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一种修复手足皮肤肌腱缺损的可靠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置腔静脉滤过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患者安装腔静脉滤过器后进行局部抗凝 ,溶栓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及有无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果13例成功安装滤过器 ,经局部抗凝 ,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显著 ,无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安置下腔静脉滤过器后 ,行局部大剂量抗凝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张亮平  颉黄峰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324-1324
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本科应用改良后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下肢足跟区皮肤组织缺损的9例患者进行修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T形状记忆合金怀抱式接骨板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NT形状记忆合金怀抱式接骨板治疗管状骨骨折 6 2例 ,其中锁骨骨折 2 1例 ,肱骨干骨折 6例 ,尺骨骨折 8例 ,桡骨骨折 12例 ,股骨干骨折 1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 ,时间 4~ 16个月 (平均 8个月 ) ,X线片示骨折均于术后 10~ 12周临床愈合。结论NT形状记忆合金怀抱式接骨板具有操作简单 ,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减小固定后骨质疏松 ,为管状骨骨折提供了又一种内固定手段。  相似文献   

18.
皮肤扩张术(简称扩皮术)是通过扩张皮肤缺损区邻近皮肤组织产生新的皮瓣修复,是皮肤缺损的一种新型整复手术,该手术简便、创伤小、效果佳、适于普及、推广.我科从1992年以来应用该技术修复头面部缺损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手指背侧皮肤缺损伴有伸肌腱损伤或骨质外露时,常常应用交臂皮瓣和胸壁皮瓣复盖创面。但因术后肢体固定时间长,病人生活不便,且有皮瓣臃肿之缺点。1982年Atasog首次报道用交叉邻指皮下瓣修复甲床及伴肌腱损伤的指背皮肤撕脱伤4例国内衡代忠报道5例。我院自1984年以来用此法修复4例手指背侧外伤及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伴骨质外  相似文献   

20.
吴震  蔡华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1):1012+964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肋间后动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对8例手部功能区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肋间后动脉皮瓣修复。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6月,移植的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无破溃,3例给予皮瓣修薄术,余5例外观、功能均良好。两点辨别觉10~16 mm,平均12 mm。结论游离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术后感觉恢复佳,对手部功能区皮肤缺损的修复尤为重要,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