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调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中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时点发生比率及在不同科室病种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在2003年4月的同一天对综合医院的14个科室中的32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近1/3的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负性情绪;出现焦虑症状阳性者占被调查群体的35.0%,出现抑郁症状阳性者占32.2%,内科患者无论是焦虑和抑郁分,还是出现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显著高于外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发生率呈增加趋势。结论:综合医院中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反应是值得重视的现象,应处理这些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共病情况以及其睡眠质量和心率变异性(HRV)的情况。方法选取老年心律失常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诊断分组:伴焦虑者为A组(40例),伴抑郁者为B组(48例),伴焦虑和抑郁者为C组(35例),无焦虑抑郁的心律失常者为D组(37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E组(40例)。评价并比较各组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HRV时阈参数。结果 A、B、C、D组的HAMA、HAMD评分及PSQI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E组(P0.05),且A、B、C组显著高于D组(P0.05),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A、B、C、D组的HRV时阈参数(r MSSD、PNM50、SDNN及SDANN)均显著低于E组(P0.05),且A、B、C组显著低于D组(P0.05),C组的SDNN及SDANN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可导致患者的睡眠质量及HRV降低,影响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骨结核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心理干预组(n=40)和常规护理组(n=40),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满意度95.0%(38/4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7.5%(31/40)(P0.05),生活质量高所占比例80.0%(32/4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60.0%(24/40)(P0.05),生活质量低所占比例5.0%(2/4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30.0%(12/40)(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骨结核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综合医院患者抑郁焦虑障碍患病率,为更准确地评估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患病情况提供参考。方法以"综合医院""抑郁""焦虑""depression""anxiety""general hospitals""China"为检索词,分别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我国综合医院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Meta Analyst3.13统计合并效应量,并对患者来源、诊断工具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总样本51 626例,抑郁、焦虑、抑郁焦虑共病患病率分别为13.6%(95%CI:11.3%~16.4%)、8.1%(95%CI:6.3%~10.4%)、5.2%(95%CI:3.6%~5.7%)。亚组分析显示,门诊抑郁障碍患病率14.0%(95%CI:11.3%~17.3%)高于住院患病率10.2%(95%CI:6.7%~15.1%);不同的诊断标准,抑郁障碍患病率不同,MINI为16.2%(95%CI:13.5%~19.4%),高于SCID的8.8%(95%CI:5.5%~13.6%)。敏感性分析显示,高质量文献合并后与总的合并值接近。结论我国综合医院患者抑郁焦虑障碍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患者情绪障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的情绪障碍.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和抑郁评价量表对10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50例对照者进行情绪障碍研究;并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UPDRS Ⅲ)和改良Hoehn-Yahr分级,分别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障碍严重程度并进行病情分级.结果 帕金森病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评分[(14.45±8.30)分]和抑郁评价量表评分[(7.98±6.24)分]均高于对照组[(3.68±3.23)分、(2.76±3.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焦虑症状发生率为49%(49/100),高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早期与中晚期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组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12%)虽高于对照组(2%),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早期者(P<0.05).帕金森病组焦虑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性焦虑及躯体性焦虑,抑郁症状则以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以及睡眠障碍为主;性别与肢体发病侧别对情绪障碍无明显影响,而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r=0.199,P=0.049;r=0.295,P=0.005)和抑郁评价量表(r=0.196,P=0.050;r=0.274,P=0.009)情绪均与病程和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以焦虑情绪为主要情绪障碍症状,表现为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于疾病早期即已出现;而抑郁症状多出现于疾病的中晚期,主要表现为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以及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3例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7例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神经功能、神经递质、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E水平高于对照组,HAMD、HAMA、NIHSS评分及Fib、PAl、LSV、HSV、ηs、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情绪和神经递质及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抑郁与焦虑共病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抑郁与焦虑共病障碍的发生率,探讨其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50例抑郁障碍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45.3%的抑郁障碍患者共病焦虑障碍,共病以广泛焦虑障碍与惊恐障碍为最多(分别为22.0%、13.3%);入组时及3个月末,共病组HAMD、HAMA、CGI及SDSS总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组(P<0.05),3个月末共病组HAMA减分率显著低于抑郁组(P<0.05),HAMD减分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抑郁与焦虑共病障碍发生率高,具有抑郁及焦虑症状重、社会功能损害重,焦虑症状不易缓解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DCM合并HF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行EBN合并常规护理,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左室舒张末径(LVEDD)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WMT)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够降低DCM合并HF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于老年女性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SI)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CSI后并发焦虑抑郁情绪的老年女性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n=52)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AS、SDS)、生活质量评分(SF-36、SAQ)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Q及SF-36各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为5.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3%(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缓解老年女性CHD患者CS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胆道疾病手术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56例老年胆道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心理干预。2组患者于入院后24h内、出院前24h内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总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SAS、SDS总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并发症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胆道疾病手术患者存在有抑郁、焦虑心理,心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心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焦虑(PSA)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17例不同临床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对符合PSA诊断的患者进行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分析与HRQOL相关的因素。结果:PSA发生率为45.11%(143例);不同卒中类型患者PSA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QOL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完全前循环梗死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后循环梗死型及腔隙性梗死型,各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语言因子外,PSA组SS-QOL总分及其他各因子明显低非PSA组(P0.05或0.01);焦虑程度重、女性、60岁、未婚或丧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2000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和住院期间由护工照顾与HRQOL呈相关性。结论:PSA发生率较高,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照顾者及焦虑程度是影响PSA患者HRQOL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及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对4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进行贝克抑郁问卷(BD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接纳问卷(SAQ)、应付方式问卷的评定,同时以4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进行GSES及SAQ的评定,两组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抑郁症组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及SAQ总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t=3.980,t=5.907,t=2.967,t=5.411;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BDI得分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总分均呈高度负相关(r=-0.602,r=-0.786;P均0.05);与应付方式中的情绪缓冲性应付总分、情绪加工因子、顺从回避因子呈正相关(r=0.433,r=0.425,r=0.372;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程度越低,自我评价也越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全程综合性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和相关因素问卷、综合性医院所用焦虑抑郁量表(HAD)和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测定孕晚期386例孕妇,筛查出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孕妇122例,按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干预组给予全程综合性社区干预。2组均在产后1周、4周、8周、12周采用HA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手册第4版-修订版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分别进行评估。结果:①产后4周、8周、12周HAD、EPDS评分,干预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孕晚期、产后1周、4周、8周、12周干预组HAD、EPD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产后4个时点抑郁发生率:干预组分别为50%、29.09%、16.36%和9.09%,对照组分别为66.67%、57.89%、44.64%和23.21%。产后4周、8周、12周两组抑郁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程综合性社区干预能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学生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情况。方法:用儿童焦虑障碍筛查量表(SCRED)对县城2900名及农村1800名8~14岁小学生进行筛查,对筛查出的焦虑障碍儿童进行抑郁障碍诊断,对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儿童实施相关量表及问卷测量。结果:儿童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率为12.7%,其中县城12.9%,农村12.3%,两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5)。焦虑抑郁障碍共病儿童与仅有焦虑障碍儿童在焦虑量表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上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抑郁量表分与焦虑量表的躯体焦虑、广泛焦虑及焦虑总分呈显著相关(P〈0.001)。结论:小学生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有抑郁老年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63例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分为冠心病伴抑郁组(48例)、冠心病组(65例)、正常对照组(50例);并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变异各项指标及其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伴抑郁组与单纯冠心病组,时域指标均下降,频域指标中低频功率(LF)、LF/高频功率(HF)值上升。冠心病伴抑郁组的抑郁严重度与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呈负相关,与LF/HF之间呈正相关(r=-0.967,r=0.971,P均0.05)。结论:伴有抑郁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更明显,并与抑郁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门诊焦虑障碍青少年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的有效性。方法:对儿童青少年门诊就诊的70例13~18岁焦虑障碍青少年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GCBT组和等待对照(WLC)组。GCBT组接受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120 min的GCBT治疗。在治疗前填写自制一般情况问卷,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进行测试。结果:GCBT组共34例完成研究,3个月后的随访有17例参加。WLC组共22例完成8周随访。与WLC组相比GCBT组治疗后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SCARED总分及广泛性焦虑、躯体化、社交焦虑、分离性焦虑因子分呈显著性下降(t=6.24,P0.01;t=4.58,P0.01,t=4.31,P0.01,t=4.17,P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发现患者SCARED总分及广泛性焦虑、躯体化、社交焦虑、分离性焦虑因子分呈明显下降趋势(F=11.26,P0.01;F=11.38,P0.01;F=11.01,P0.01;F=20.02;P0.01)。结论:GCBT能有效缓解门诊焦虑障碍青少年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7.
背景:心脏移植术逐渐增多,但对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的情绪状态却知之甚少.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由精神科医生对上海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心外科住院等待心脏移植的38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评估,住院时评定一次,以后每周评估一次,直至手术.结果:共入组男性3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4.7(12.9)岁,因为心脏疾病使活动严重受限(即心功能III级)的平均病程为18.5 (24.0)个月.这些患者中存在中度和严重抑郁症状的比例为7.9%(3/38),中度和严重焦虑症状的比例为47.4%(18/38),同时存在中重度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仅有1人(2.6%).住院第一周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均轻度加重.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向后法)显示患者自我报告的焦虑水平与以下因素相关,心功能III级的病程越长,焦虑越轻;既往住重症监护病房者,焦虑程度轻;随年龄增大焦虑加重;既往存在因心脏疾病而接受急诊抢救史者焦虑更明显.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还发现心功能III级的病程越长、受教育程度越高,患者报告的抑郁症状越少,但是心脏疾病的总病程越长,患者报告的抑郁症状越明显.结论: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不同,我们发现在上海住院等待心脏移植者的焦虑症状比抑郁症状更为普遍、更为严重.疾病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病程与术前自我报告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严重度负相关:心功能III级超过1年者报告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要比不足1年者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预测因子。方法:将1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得分分为伴攻击行为(研究组)64例和不伴攻击行为(对照组)68例,分别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气质性格问卷(TCI)的测定。结果:一般人口学资料中既往攻击行为史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ANSS分量表中阳性症状分、思维障碍、激活性及偏执条目分值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6.90,t=-3.41,t=-4.43,t=-4.40;P均≤0.001)。TCI各维度中寻求新奇得分(t=-6.74)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合作性、自我定向得分低于对照组(t=3.42,t=5.96;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寻求新奇、阳性症状和合作性对攻击行为的发生有预测意义(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思维障碍、激活性及偏执是引起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寻求新奇和低合作性可较好地预测患者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其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对47例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系统治疗,于治疗前及第1、2周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ND)评估,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测定血药浓度。结果:治疗1周有效率23.4%,无患者治愈;血药浓度在有效者[13.43±4.78)ng/ml]与无效者[(11.28±10.30)ng/m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治疗有效率59.6%,治愈率为25.5%;血药浓度有效者[(18.97±13.77)ng/ml]与治愈者[(19.65±11.42)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无效者[(6.52±3.36)ng/ml](P均0.01)。有效者治疗1、2周时焦虑/躯体化因子分较无效者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发作(含伴焦虑)早期疗效良好;监测其血药浓度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