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对颅脑创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并和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纳入颅脑创伤后昏迷患者30例,随机分配到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组(电针组)、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组(MN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3组均接受常规促醒治疗,电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治疗,MN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在干预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对3组受试者的意识水平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电针组GCS总分优于MN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CRS-R总分及其子项目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积极的促醒作用,对意识水平改善情况可能略优于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于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降颅压、手术、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的苏醒率为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治疗后2组的GCS、DRS、EEG评分以及BAFP潜伏期均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辅助治疗重型脑外伤,可促进患者苏醒,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醒脑通络汤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85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均由该院近3年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予以对照组患者(42例)西医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43例)西医治疗+醒脑通络汤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变化及中医症状(意识障碍、谵妄乱语、低热或无发热、气息粗短、舌黯红或瘀点等)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脑灌注指标变化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意识障碍、谵妄乱语、低热或无发热、气息粗短、舌黯红或瘀点等中医症状积分、GCS评分、NIHSS及ADL评分、脑血流量(CBF)及脑血容量(CBV)等脑灌注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意识障碍、谵妄乱语、低热或无发热、气息粗短、舌黯红或瘀点等等中医症状积分、GCS评分、NIHS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感觉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催醒的有效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0例。两组给予维持生命机能、防止继发性脑损害及防治并发症、促醒药和神经营养药及高压氧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感觉刺激疗法。催醒效果按格拉斯哥(Glasgow comascaie。GC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感觉刺激疗法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促醒的临床疗效、垴短昏迷时间、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加减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正中神 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侯氏黑散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格拉斯哥昏 迷评分、巴氏指数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神经因子(5-羟色胺、脑源性神 经营养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卒中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过程中,2组均剔除1例,对照组、观察组各完成研究46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 高于对照组78.26% (P<0.05)。治疗后,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脑源性神 经营养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均较治 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 察组卒中后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侯氏黑散加减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后意识障碍临床疗效显著,能够调节患者神经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卒中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简称血塞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标准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7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治疗后1、2周分别测颅内压(ICP)和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ICP低于对照组,GCS高于对照组,GOS优于对照组,3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塞通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催醒液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催醒作用。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催醒液鼻饲及醒脑开窍针法。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清醒率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催醒液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较好的催醒作用,有利于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五心穴为主结合高压氧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针刺高压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结合高压氧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再继续治疗,共计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评价,在治疗结束后30 d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进行评价,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和结束后30 d 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 0.01),针刺高压氧组治疗结束后GCS评分较对照组增高(P 0.01),针刺高压氧组治疗结束后30 d GCS评分较对照组增高(P 0.01);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30 d针刺高压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1);针刺高压氧组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P 0.05)。结论针刺五心穴结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昏迷的促苏醒作用疗效显著,较常规的单纯药物治疗取得了更为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电针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将100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以促醒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内关及水沟穴,疏密波,频率10 Hz/50 Hz,电流强度0.1~5 mA,电针30 min后再留针6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14 d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治疗后随访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14 d后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GOS分级及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电针治疗可以有效促进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意识恢复,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外伤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兰  孙建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6):682-682,697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GSS评分在6~8分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均予常规处理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为72.00%;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缩短意识恢复时间,有显著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自拟通窍利水醒脑组方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0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拟通窍利水醒脑组方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CT值及严重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DRS)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拟通窍利水醒脑组方联合高压氧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远期预后状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亚低温脑保护和高压氧(HB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40例、HBO组44例和亚低温脑保护组46例,3组患者均给予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给予亚低温脑保护和HBO治疗,HBO组给予HBO治疗,亚低温脑保护组给予亚低温治疗。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入院后前3 d血糖、血浆内皮素(ET)水平,1周内颅内压(ICP)及10 d内脑组织氧分压[pbt(O2)],治疗3周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治疗3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价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组入院第2天血糖和ET水平明显低于HBO组,入院第3天明显低于亚低温脑保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联合组入院第3天起ICP明显低于HBO组,入院第5天起ICP明显低于亚低温脑保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从入院第7天起,联合组pbt(O2)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P均0. 05);联合组治疗3周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S评分与亚低温脑保护组及HB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亚低温脑保护组和HBO组(P均0. 05)。结论联合应用亚低温脑保护和HB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较单一应用效果确切,能减轻炎性反应,更明显地降低ICP,提高pbt(O2),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治疗(HBO)对重度颅脑外伤治疗的效果。方法:将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在发生颅脑外伤的8 d~1个月内进行HBO,对照组在发生颅脑外伤的1~2个月内进行HBO。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在患者治疗出院后的6个月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的GCS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CS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期,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病情稳定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来说,尽早采用HBO能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纳洛酮和高压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20.05).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较对照组快(P<20.05),治疗组GCS评分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更明显(P<2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何惟高  张斌 《新中医》2016,48(6):27-28
目的:观察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6例给予醒脑汤联合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注射用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注射用盐酸纳洛酮联合注射用长春西汀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44%,对照组为7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21天,2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GCS均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伤后1月、3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可促使患者清醒,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神经外科危重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危重颅脑损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外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情况和患者清醒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平均清醒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压氧治疗神经外科危重颅脑损伤,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加速患者清醒。  相似文献   

17.
林月开  姜明春 《新中医》2019,51(6):253-25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与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应用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醒脑开窍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有助于改善吞咽障碍症状及吞咽功能,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应用针刺联合穴位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68例单纯应用高压氧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7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GCS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S-QO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1β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BDNF均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1β低于对照组(P0.05),BDN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显著减轻患者血肿程度,提高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其机制与调控IL-1β、BDN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肖青松  周卫京  邱淑静 《新中医》2015,47(7):289-291
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施护在高压氧舱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2组均行高压氧舱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施护,治疗后对2组患者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评分,并观察并发症以及残疾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GCS、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GCS、Barthel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3.16%,对照组为34.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疾率观察组为10.53%,对照组为34.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施护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降低疾病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赵和兰  蓝蓓蕾  泮艺 《新中医》2023,55(10):176-179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高压氧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58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2组均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意识状态指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 (GQOL-74)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1%,对照组为81.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CS、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GCS、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GQOL-74量表中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