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疸型肝炎尤其是慢性黄疸型肝炎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我院应用注射用苦参素 (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各类黄疸型肝炎 84例并与同期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进行对照观察 ,现总结如下。1 病例选择1 .1 临床病原分型  84例黄疸型肝炎均为住院患者 ,按 2 0 0 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选择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苦参素治疗组 (治疗组 ) 4 8例 ,急性黄疸型肝炎 1 8例、慢性黄疸型肝炎30例。其中甲型肝炎 1 1例 ,乙型肝炎 33例 ,丙型肝炎 2例 ,乙肝重叠甲肝 1例 ,未分型 1例。清开…  相似文献   

2.
<正>近二年来,我科使用辽宁中药研究所制药厂生产的“复肝康冲剂”治疗126例病毒性肝炎,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病例均按91年5月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讨论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32例,急性黄疸型乙型病毒性型肝炎16例,慢性迁延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8例,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3例,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9例,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5例,其它肝炎3例(非甲、乙、丙肝炎),共126例。年龄12~69岁,男107例,女19例。  相似文献   

3.
苦参碱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申锷(锦州市传染病医院)黄疸型肝炎是危害性较大的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肝炎还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我院在传统护肝药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明兴制药厂生产)治疗各类黄疸型肝炎32例,并与同期只使用传统护肝药治疗的3...  相似文献   

4.
深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入院初期如何判断是否为重症肝炎,是目前临床医生非常关切的问题,如果按照重肝诊断标准,实属已达极期。为对深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在入院初期确认为重症肝炎,我们对深度黄疸型肝炎并有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病例做一分析,试图寻求早期诊断重症肝炎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为急性肝炎的分型之一,为湿热型疫毒。急性黄疸病毒性肝炎患者多具有胆汁外露,气体受阻等症状特征。在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干预的方式及路径也会直接影响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整体治疗的效果和预后的情况,那么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我院 1 998年 5月~ 2 0 0 0年 4月 ,用云芝糖肽胶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 3 3例取得一定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按 1 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 44例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1 1例 ,轻度慢性肝炎 1 3例 ,重度慢性肝炎并肝癌 1例 ,慢性重型肝炎 3例 ,肝炎后肝硬化 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云芝糖肽组 ) 3 3例 ,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 ) 42例。治疗组男 2 2例 ,女1 1例 ,平均年龄 42岁 ,右季肋部胀痛 1 5例 ,纳差、恶心、腹胀、厌油 2 6例 ,乏力、精神差 2 9例 ,皮肤巩膜黄染 1 9例 ,双…  相似文献   

7.
重症传染性肝炎是传染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发生率虽不高[重症肝炎的发生率约占全部肝炎(包括无黄疸型及黄疸型)的0.2~0.4%,国内报导占黄疸型肝炎中的2.68~14.8%],但病死率却高达60~90%。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上虽有较多的新方法,但疗效均不够满意,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进。本文收集  相似文献   

8.
四蒿四花汤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1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我们试用自拟的四蒿四花汤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1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10例病毒性肝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肝炎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CIC)的临床研究已见报道。我们用PEG沉淀法对11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血清CIC的检测,对其与诊断、病情转归的关系及其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的作用做了一些研究。一、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全部来自传染科住院病人,计有急性黄疸型肝炎3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2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32例,肝炎后肝硬化8例,慢性重症肝炎12例。除25例慢迁肝系无黄疸型外,其他均系黄疸型肝炎。各型诊断标准均依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是法定乙类传染病 ,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 [1 ] 。临床治疗药物很多 ,但疗效不满意。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9月笔者用亮菌甲素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4 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将 91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 6例 ,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 37例 ,慢性黄疸型肝炎 5例 ,重症黄疸型肝炎 4例 ;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者 38例 ,丙肝抗体阳性者 3例 ,其余均为甲肝 ;男 36例 ,女 1 0例 ,男女比例为 3.6∶ 1 ,年龄 8~ 4 8岁 ,平均 2 6 .5岁。对照…  相似文献   

11.
<正> 1997年1月~2000年11月收治黄疸型肝炎2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了消退黄疸、降转氨酶、腹水消退、改善肝病症状等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按2000年第六次全国传染病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急性黄疸型肝炎125例(甲  相似文献   

12.
“坏死型”肝炎是指病毒性肝炎中出现肝细胞弥漫性的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目前,对这类肝炎的诊断、分型,国内尚无统一名称和标准。北京地区有分为:急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急性重症黄疸型肝炎、暴发型肝炎等四型;上海和浙江分为:急性重度黄疸型、急性黄疸腹水型、慢性黄疸腹水型、慢性重度黄疸型、暴发型等五型;广州地区统称为重症肝炎;提出了六项条件,武汉地区称为恶性型肝炎(分急性和亚急性恶性肝炎二型);东北沈阳地区称坏死型肝炎(分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等。由于标准和分型的不统一,妨碍了科研协作、治疗措施和预后估价。为此,建议全国应有一个统一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名称统一改为“坏死型肝炎”,这是根据这类病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区散发性急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布。方法:使用可靠试剂由专人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结果:本地区小儿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戊型均较常见。黄疸型肝炎以甲型、戊型为主,无黄疸型肝炎以乙型为主。单独感染明显高于重叠感染,丙型、丁型极为少见。结论:疫苗接种和积极的个人防护是减少小儿肝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免疫功能紊乱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重要影响。本文就数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所观察的结果初步分析于下。对象本组共120例,均系确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2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3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0例和重型肝炎12例,诊断标准以中华医学会1978年杭州肝炎会议拟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1980年6月至1983年6月,我科运用自拟解毒饮治疗小儿急性肝炎62例,现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62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1岁8月~14岁,平均年龄9.2岁。诊断标准按全国1978年杭州病毒性肝炎会议关于急性肝炎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黄疸型55例,无黄疸型7例。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是小儿较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上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两种。黄疸型肝炎,中医属“黄疸”病;无黄疸型肝炎,中医属“胁痛”、“症积”、肝气郁积、肝胃不和等范围。我科门诊于1977年一年内共观察治疗病毒性肝炎患儿44例。诊断标准是:1、有临床症状,2、多数有肝炎接触史,3、体征:肝大,有(或无)黄疸,4、化验检查:大多数有多项肝功异常及转氨酶升高。现将其临床症状及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笔者自1985年1月以来,在收治的650例病毒性肝炎中发现52例并发心脏病变(8.0%)。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按1984年南宁全国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病毒性肝炎甲急性黄疸型18  相似文献   

18.
我科1976年元月至1987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肝炎)1495例中,有23例以后相继出现血液系统改变,占1.5%,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病毒性肝炎情况所有病例的肝炎诊断分型全部符合198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8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5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69岁,其中14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是指以嗜肝细胞为主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分型如按病原区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如按黄疽的有无区分,可分为黄疽型和无黄疽型。目前常按病程的长短急援,病情的严重情况,及肝内病理情况混合分型,可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或活动性肝炎,重症型肝炎(分急性、亚急性、慢性)和淤胆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迄今尚无满意的特异性治疗方法,由于肝炎的临床型别多样,病情轻重不一,病程长短不一,症状更可能夹杂有主观的因素。因此,判断某…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肝炎之流行迄今尚未控制,目前尚缺乏特異性诊断方法,虽经过全国性肝炎会议初步订出了统一诊断标准,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然遇到困难,以致造成一些误诊或漏诊。本文系报导×厂于1959年初至1963年3月,4年来所流行之传染性肝炎154例(计黄疸型50例、无黄疸型104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超声波、结合肝脏活检及治疗是否正规及时等几方面之相互关系来观察黄疸型与无黄疸型肝炎之異同点,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本文病例是按临床材料参考1961年华东肝炎会议的肝炎诊断标准划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