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王巍  田梓蓉  赵美燕  刘伟  张杰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24-1125
目的对新护士岗前培训方法的进行探讨。方法对2005~2006年应届毕业的新毕业护士80名进行岗前培训结果新护士在岗前培训后,学习兴趣、综合测评成绩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结论新护士岗前培训能调动新护士的积极性,有利于新护士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护理操作技能集中培训,使新进护士掌握规范、统一的护理操作技能。 方法 选取2007~2008年新进护士48人作为集中培训组,2004~2006年新进护士38人作为传统培训组,两组均在6个月内完成50项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 对两组进行的必考项目院内CPR、吸痰、静脉输液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集中培训护士的考核优秀率及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培训组护士。 结论 对新进护士进行操作技能的集中培训提高了护士的操作能力,提升了护士的沟通能力和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低年资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2009年的166名低年资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将每年规范化培训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及综合表现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规范化培训后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及综合表现成绩逐年提高,2006年与2009年的考试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护士的技能水平、临床观察能力和护理文书书写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低年资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2009年的166名低年资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将每年规范化培训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及综合表现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规范化培训后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及综合表现成绩逐年提高,2006年与2009年的考试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护士的技能水平、临床观察能力和护理文书书写能力.  相似文献   

5.
实践培训法应用于护士岗前技能培训的实践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技能实践法应用于护士岗前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2006年106名新毕业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岗位技能培训法.2007年96名新毕业护士设为实验组,采用护理技能培训实践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培训前后的评估能力、沟通能力、综合应对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教师和实验组护士问卷调查结果均反映实践培训法较好.[结论]实践培训法对提高护士临床实践工作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技能实践法应用于护士岗前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2006年106名新毕业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岗位技能培训法。2007年96名新毕业护士设为实验组,采用护理技能培训实践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培训前后的评估能力、沟通能力、综合应对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教师和实验组护士问卷调查结果均反映实践培训法较好。[结论]实践培训法对提高护士临床实践工作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高级责任护士的综合考评,以提高高级责任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专科水平。方法考评分首次和再次考评,首次考评包括理论、技能、教学、业务查房、计算机考评及民意测评;再次考评是在首次考评的基础上对核心能力训练落实检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每次综合考评后都发放鉴定表。结果经过首次和再次综合考核,共有25名责任护士入选护理部高级责任护士人才库,成为各相应专业科室的高级责任护士,其中5~10年护龄的8人,占32%。患者满意度逐渐上升,2006年第3季度96.3%、2006年第4季度97.1%,2007年第1季度98.6%;全院护理质量总平均分逐渐提高,2006年第3季度93.1分、2006年第4季度94.3分,2007年第1季度96.1分。结论选拔了一批实用型和能力型的高级责任护士,建立了一套科学可行的高级责任护士考评管理体系,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高级责任护士综合考评对提高责任护士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潜能的发挥及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改良英语培训方法在新护士英语能力提升过程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将146例新入职的护士分为实验组80例(2006--2007年入职)和对照组66例(2004--2005年入职)。实验组采用改良英语培训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评定两种方法的新护士英语的理论、口语、应变能力以及对英语的兴趣和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在英语应用能力、兴趣以及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改良法对新护士进行护士英语培训,可增加新护士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提高英语的沟通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上岗护理人员分层次规范化培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新进护士28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跟班方法进行培训;2008年新进护士52名为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培训,包括脱产1周岗前培训,临床实践培训采取双导师制带教,实行夜班准入制。结果:两组新护士操作成绩、理论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护士采取规范化培训可避免培训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培训效果;实施夜班准入制可确保新护士在夜间为患者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护理;实施双导师制更有利于专业价值观的引领。  相似文献   

10.
王琴  李红  杨晗  邓丽蓉 《全科护理》2012,10(29):2753-275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对血液透析中心18名不同层次从事血液透析工作的护士以一对一配对、集中专题讲座、实践说教、交流式培训的方式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分层次规范化培训,并通过专业知识、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考评和病人满意度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分层次规范化培训后,护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病人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中心护士采用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素质、培养护士的专科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方法提高毕业第1年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7年入职的新护士91名为对照组,2018年入职的新护士120名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将常规教学查房和操作训练改为每月1次Mini-CEX方法下的临床护理核心能力训练和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培训,连续12次。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试验组第1次和第12次训练的Mini-CEX得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新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第12次的临床护理核心能力训练和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训练的Mini-CEX得分分别为(6.27±0.46)、(6.73±1.10)分,均高于第1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48、-7.64;P<0.01);试验组新护士在1年规范化培训中,科室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7.70±11.32)、(92.90±8.22)分,院级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5.50±11.83)、(89.67±8.9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1、-2.09、-2.24、-3.22;P<0.05)。结论:Mini-CEX对提高毕业第1年新护士培训效果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院心脏外科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法,提高心脏手术专科护士综合水平。方法:按照核心能力培养理论,结合心脏专科护士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与内容,实施"理论、讲座、实践"的培训模式,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考评和手术医师满意度调查,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核心能力的培训,心脏外科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逐年提高;医师的满意度逐年提高,2009年达87.50%,2010年达93.06%,2011年达98.47%;患者的满意度逐年提高,2009年达83.50%,2010年达86.97%,2011年达92.94%。结论:实施心脏外科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训练计划,有助于提高护士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专科护士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护理临床实习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蓉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8):578-579,591
目的 提高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临床带教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实验组开展护理临床实习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临床实习层级管理制度和加强组织管理,注重对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实施临床带教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对临床实习效果评价,完善临床...  相似文献   

14.
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地评价低年资护士的核心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定量方法,为医院提高护士素质、继续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改进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沈阳市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764人为研究对象,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基准进行规范化培训模式改进,包括重新设置课程内容、培训方案、考核方案、培训师选拔标准和质量监控方案,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护士规范化培训。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调查改进模式实施前后护士的核心能力。结果 实施改进培训模式后,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均分高于实施前(t=-43.766,P<0.001)。结论 改进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域同质化”培训模式在新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以下简称“复旦中山厦门医院”)64名新入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医院特点及护理人员培训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建立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运用“异域同质化”培训模式对64名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并以培训前、培训1年后、培训2年后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岗位胜任力,以及培训结束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培训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1.规范化培训1年和2年后,护士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轮训科室对新护士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考评等级结果为45名优秀,19名良好,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规范化培训1年和2年后,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总体及各维度平均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新护士对规范化培训满意度较高,总体满意度达95.31%。结论 新医院借助优势资源,采用“异域同质化”培训模式进行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能快速提高新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全面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实施分层次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临床护理人力资源中也形成了一种梯队关系。因此,实施分层次护士规范化培训,使护士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接受规范的护理专业化培训[1],在临床工作中获得系统、规范、有计划的培训和考核是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评价其在“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效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无锡市二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新招聘的202名新毕业护士为培训对象,根据培训目标制定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方案,通过设立多个培训基地,采取阶段量化培训、全程“夜自习”管理、一对一导师带教以及实境培训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年轻护士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敏锐的临床观察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对规培计划完成情况及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结果通过实施“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促进了202名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和核心能力的培养,自我效能感培训后(2.69±0.40)分显著高于培训前(1.73±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1);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后的护士总得分(137.21±25.42)分较培训前(118.53±19.28)分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P<0.01);理论与技能成绩分别从培训前的(81.18±6.12),(81.58±3.22)分上升到培训后的(89.36±4.34),(87.98±5.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3.37,2.86;P<0.01);护理综合满意度从2011年的院87.6%显著上升至2012年的9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P<0.01);通过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普遍提升了年轻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结论“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实施体系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实施,科学评价,能够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程鹤  李东梅  刘晔  蒋岩  贺茜  尹雪燕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0):1463-1468
目的 构建科学、规范、完整、实用的质量控制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质量控制护士的岗位准入、资质认证、能力培养以及考核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行为事件访谈、半结构化访谈及德尔菲专家函询等方法提取质量控制护士岗位胜任力要素,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平均分配法,量化分析胜任力的维度、条目及各级评价指标,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纳入30名函询专家,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和100%,第2轮函询专家的熟悉程度系数为0.878,判断依据系数为0.943,权威系数为0.911。最终构建的质量控制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项(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质量评价改善能力、组织与沟通协调能力、培训指导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62项。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质量控制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完整,能为质量控制护士的准入、认证、培养、考评、绩效考核提供量化依据,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