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Wu WW  Liu CW  Liu B  Ye W  Chen YX  Chen Y  Zeng R  Song X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3):1593-159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43例重度动脉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共施行159例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40~86岁,平均(66±9)岁.术后30d内出现脑卒中5例(3.1%),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组术后30 d卒中/死亡4例(3.6%),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组1例(2.1%).13例(8.2%)围手术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12例经药物治疗缓解,1例行冠脉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后康复,无1例死亡.糖尿病史(RR=7.727,P=0.001)、吸烟史(RR=8.138,P=0.020)和既往心梗病史(RR=4.567,P=0.027)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重要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史、吸烟史和既往心梗病史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显著危险因素,综合运用多种策略预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增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讨急性前壁心梗患者不同时间窗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作研究实验,同时根据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手术的时间窗不同分组,Ⅰ组38例在发病后7~12 h接受手术,Ⅱ组42例在发病后≤6 h接受手术,观察两组的介入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Ⅱ组相对Ⅰ组在手术疗效上有明显提升,总有效率达到92.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在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LVEDD检测值上均显著降低,在LVEF的检测值上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发病后≤6 h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是一种可行策略,较发病后7~12 h实施手术的效果更为理想,且可有效减少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上消化道出血(UGB)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 对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 病前均有阿司匹林服用史,入院后溶栓4例,14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大便隐血阳性20例,黒便14例,呕血8例,休克4例.均经内科综合治疗,冠脉介入治疗(PCI)2例,胃镜下止血2例.死亡3例,余均痊愈.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症,抗栓药物的使用是发病主因,治疗上要抓住主要矛盾,早期预防是积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无痛性心肌梗死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中无痛性心梗 (PMI)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因其缺乏特征性的胸痛 ,往往容易误诊或漏诊 ,丧失早期治疗的机会。本文分析近 6年来所见的 2 2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1 资料与方法2 2例PMI均符合 1 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心电图和血清酶检查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均缺乏典型的胸痛。2 结  果2 2例PMI占我院同期急性心梗的 4 2 .7%。主要临床表现为 :心律失常 4例 ( 1 8.2 % ) ,呼吸困难 3例( 1 3 6% ) ,恶心呕吐 4例 ( 1 8.2 % ) ,胸闷憋气 5例( 2 2 7% ) ,心力衰竭 2例 ( 9.1 % ) ,休克 2例 ( 9.1 % ) ,昏厥…  相似文献   

5.
避免表现为急性胆囊炎的老年人胆囊癌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 :回顾了 1996~ 1999年 6 0岁以上表现为急性胆囊炎患者 2 8例 ,术中发现或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 6例 ,为一组 ,其余非肿瘤患者为一组 ,对照比较两组术前肝功能变化。结果 :肿瘤组 6例 ,3例行剖腹探查手术 ,2例由腹腔镜中转 ,1例腹腔镜术后拒绝再次手术 ;非肿瘤组 2 2例 ,行腹腔镜 12例 ,其中 5例中转手术 ;术前肿瘤组与非肿瘤组肝功能变化具明显差异 ,主要为总胆红 (93.4± 14 1.7) μmol/L和 (2 1.6± 12 .7) μmol/L ,P <0 .0 5 ,直接胆红素 (49.7± 81.0 )μmol/L ,和 (7.4± 4 .2 ) μmol/L ,P <0 .0 2 ,AST (91.0± 88.6 )IU/L和 (41.1± 2 6 .0 )IU/L ,P <0 .0 5 ,GGTP(5 5 3.9± 85 2 .1)IU/L和 (93.7± 98.4 )IU/L。P <0 .0 5 ,AKP(45 6 .5± 2 4 9.2 )IU/L和 (10 6 .3± 4 8.6 )IU/L ,P <0 .0 0 1。结论 :对于肝功能异常的老年人急性胆囊炎 ,应进一步完成影像学检查 ,对于此类病人 ,以开腹手术为好。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 (AMI)是内科常见急重症 ,多是在冠脉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造成急性管腔堵塞引起心肌坏死 ,溶栓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就AMI溶栓治疗的护理与观察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收集 1996年 10月~ 1999年 2月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溶栓治疗病例 5 0例 ,男 38例 ,女 12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2 8岁 ,平均年龄 5 2岁。其中前壁心梗 2 1例 ,侧壁心梗 5例 ,下壁心梗 15例 ,下壁合并右室心梗 9例。2 溶栓前的护理与观察选择年龄 70岁以下 ,发生梗塞 6小时以内或刚超过 6小时 ,ECG示至少有 2个相邻导联出现S -T段抬高 ,…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 (AMI)多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 ,血栓形成造成的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所引起的一种心肌急性坏死性心脏急症。其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心源性休克。溶栓治疗是使血栓堵塞的冠脉再通 ,从而救治相当数量濒死心肌 ,缓解缺血性胸痛 ,缩小梗死面积的治疗新方法。一般发病后越早应用溶栓效果越好 ,现将 2例急性心梗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成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例患者 ,男女各 1例 ,年龄分别为 6 5岁和 6 6岁 ,男性患者诊断为冠心病 ,急性广泛前壁伴右室心梗。女性患者诊断为急性下壁正后壁心梗…  相似文献   

8.
张华  陈丽娜  孟宏涛  贾国良 《医学争鸣》2003,24(16):1528-1528
1 临床资料  1995 10 / 2 0 0 1 0 3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手术冠心病 (CHD)患者 5 4 (男 4 9,女 5 )例 ,年龄 2 7~ 74 (平均 5 6± 8)岁 .稳定性心绞痛 2 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34例 .常规静滴硝基甘油、口服硝酸酯类及钙拮抗剂心绞痛症状无缓解或缓解不显著 ;心功能I度 36例 ,Ⅱ度 18例 ;有心梗病史者 2 1例 .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HD ,3支病变者2 6例 ,2支病变者 11例 ,单支病变者 17例 .实施PTCA 6 2支 ,其中狭窄程度 10 0 %者 18支 ,90 %以上者 36支 ,85 %以上者 8支 .安放支架 37支 ,旋切 18支 .手术均使狭窄冠脉…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多数开始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冠状动脉 (冠脉 )内血栓形成 ,无冠脉固定狭窄基础者少见。自 2 0 0 2年 ,我们行冠脉造影 (CAG)发现无冠脉固定狭窄的ACS 7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7例中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2 2~ 6 1岁 ,平均 ( 34.4± 6 .3)岁。其中 1例有高血压病史 3年。均无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发病前 1个月内均无病毒感染症状。有明显诱因 6例 ,3例为过度劳累 ,1例过量吸烟 ,2例精神压力过大。胸痛时间30min~ 4 .5h ,均在静滴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或消失。2 方法与结果2 .1. 入选标准 ①缺血性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研究米力农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中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 :连续 51例OPCAB病人术中使用米力农 ,其中有不稳定性心绞痛 8例 ,急性心梗 15例 ,心梗距手术时间 30 0± 2 6 1d。并充血性心衰 9例 ,肺动脉高压 12例。其中左主干狭窄者 10例 ,狭窄度为 70 9± 2 7 6 % ,三支病变 4 2例。全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 1 7±13 0 %。术中先静脉注射一负荷量 ( 50 μg kg)米力农 ,然后滴注维持量 ( 0 5μg kg min)至手术结束。记录 (或计算 )米力农使用前后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心率 (HR)和其它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结果 :与使用前相比 ,米力农使用后MAP显著升高 ,CVP和HR显著降低 ,而其它三种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均无明显变化。手术时间 179 4± 37 1min,无手术死亡。结论 :米力农能稳定OPCAB术中血流动力学 ,有利于手术和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朱世瑶 《四川医学》2001,22(11):1076-1076
急性胰腺炎 (AP)是内科常见疾病 ,也是外科常见急症之一。我院从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共收治2 4 6例急性胰腺炎。其中误诊 2 8例 ,现就误诊的原因作初步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急性胰腺炎均经查血、尿淀粉酶、B超、手术等证实。误诊 2 8例 ,误诊率为 11.38%(2 8/ 2 4 6) ,其中男性 16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5~ 76岁 ,平均 4 1.39岁。>60岁 16例 (5 7.14 % )。误诊时间1~ 7天。误诊病例临床表现 :上腹痛伴呕吐 2 2例 ,胸痛 1例 ,腹胀而无呕吐及腹痛 5例。误诊为慢性胃炎急发 8例 ,消化性溃疡 2例 ,胆石胆囊炎 10例 ,…  相似文献   

12.
直接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AMI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地将首次AMI患者分为直接PTCA组 (2 6例 )和尿激酶静脉溶栓组 (49例 ) ,观察冠脉再通率、住院病死率和再发心梗率以及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溶栓组梗塞相关动脉 (IRA)再通率为 6 9.39% ,直接PTCA组IRA成功再通率为 92 .31%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住院期间病死率和再发心梗率溶栓组均有增加的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为 4 5 .91± 9.6 6 ,直接PTCA组为 5 3.4 8± 7.4 7,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溶栓组因再闭塞或缺血发作行择期PTCA的比率明显高于直接PTCA组 (2 0 .4 1%vs 0 % ,p <0 .0 5 )。两组IRA开通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示IRA前向血流达TIMI - 3级 ,溶栓组为 2 5 % ,直接PTCA组为 10 0 % ,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结论 :AMI患者行直接PTCA较溶栓治疗更能充分有效地开通梗塞相关动脉 (IRA) ,更能挽救阻塞血管区域的心肌 ,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 ,降低病死率和再发心梗率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9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包括前壁心肌梗死18例,下壁心肌梗死7例,前间壁心肌梗死5例,侧壁心肌梗死5例和后壁心肌梗死3例。其中,20例行PTCA术,8例行冠脉搭桥术。1例先行PTCA术,然后进行冠脉搭桥术。29例中男性2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3.3±7.5)岁。冠脉造影均示有1支以上冠脉≥75%狭窄,行PTCA的患者术后均即刻行冠脉造影,TIMI分级均为Ⅲ级。根据梗死前1周内有无心绞痛分成心绞痛组(A组)与无心绞痛组(B组),其中A组17例,平均年龄(63.1±8.7)岁,B组12例,平均年龄(63.5±6.3)岁。心脏超声采用Philips…  相似文献   

14.
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瘤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1999/2004,我院共完成Bentall手术26(男19,女7)例. 年龄35~55(47.7±7.2)岁. 马凡综合征6例,升主动脉瘤12例,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Ⅱ型)8例. 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11例,Ⅳ级8例. 心悸气促16例,前胸部疼痛8例, 眼部不适及晶体异常4例,体格异常伴蜘蛛指6例,脉压差4~12(9.7±3.5) kPa,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24例,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2例. 胸片示纵隔增宽、左室增大24例;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及左室扩大23例. 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4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狭窄2例. 升主动脉瘤瘤径为50~104(69.2±17.6) mm;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57~72 mm(62.7±6.5) mm. 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 本组术中转流时间(113.7±33.2)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76.3±15.5) min,术后引流量(431±150) mL,无2次开胸止血病例. 术后并发脑梗塞1例,低心排1例,室颤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 死亡1例为术后低心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23例术后随访0.5~3 a,心功能明显改善18例,好转4例,术后1 a心功能恶化1例.  相似文献   

15.
19例青年心梗患者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分析青年急性心梗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19例青年心梗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PCI治疗,并调查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指标,予以二级预防治疗并随访半年。结果 19例青年急性心梗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例,吸烟12例(63%),高血压病5例(26%),高血脂3例(16%),糖尿病糖耐量异常2例(11%),肥胖4例(21%),冠心病家族史4例(21%),其中≥3个危险因素4例(21%)。冠脉造影示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1例;其中右冠脉病变10例,左前降支病变6例,左回旋支2例。所有患者随访半年后发生心衰3例,心血管死亡1例,再次血运重建2例。随访6个月后复查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体重指数及血浆BNP和CRP水平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结论青年心梗患者缺乏缺血预适应及健全侧支循环,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较高但二级预防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十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为890.5×109/L[(630~1 250)×109/L].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例(6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例为回旋支),右室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前壁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前降支),高侧壁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回旋支).冠脉内可见大量血栓,且重度狭窄,2例狭窄程度为85%~100%;冠脉内可见大量血栓,中度狭窄,5例狭窄程度为50%~75%;冠脉内未见明显血栓,冠脉轻度狭窄,程度50%~55%者2例;可见冠脉闭塞,未见血栓1例.10例患者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指标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增高,分别为(6.13±0.85)%、(8.39±1.56)%及(81.60±10.20)%.随访半年,4例同时行降低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未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其余患者中有3例患者半年内再次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3例患者在心肌梗死后常规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表现.1例患者心肌梗死术后2个月出现下肢动脉栓塞.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累及右冠状动脉,多可见大量血栓,复发率高,需同时行降血小板治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注意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CTRP3)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8例,单纯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0例,单纯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CTRP3及IL-6的变化水平。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单纯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组CTRP3[(164.31±8.184)比(189.40±8.500)ng/L]降低,而IL-6[(108.79±3.397)比(88.68±7.397)pmol/L]显著增高(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与单纯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组CTRP3[(152.31±7.218)比(171.02±5.243)ng/L]降低,而IL-6[(142.60±8.103)比(111.88±16.223)pmol/L]比较亦明显升高(P<0.05);CTRP3与IL-6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CTRP3和IL-6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发病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8.
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 988年 6月— 1 998年 7月对 32 0 6例患者进行了腹部手术 ,其中手术切口裂开 1 9例 (0 .5 9% )。现就切口裂开原因分析及防治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 9例中 ,男 1 3例 (6 8.4% ) ,女 6例(31 .6 % ) ,年龄 43~ 81岁。急症手术 1 2例 (6 3.1 % ) ,择期手术 7例 (36 .9% ) ,恶性肿瘤 1 2例 ,并发有慢性内科病 8例 ,纵行切口 1 8例 (94.7% )。1 .2 结果 经治疗后 ,有 3例患者因严重并发症致死(1 5 .8% ) ,余 1 6例痊愈出院 ,门诊随诊 1 6例患者中发生切口疝有 4例 (2 5 % )。2 讨论2 .1 原因 ①术前因素 :年老体弱…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饮食结构改变 ,冠心病(CH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提高。目前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已日趋成熟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率逐渐提高 ,为冠心病的下一步治疗提供了时机。但部分病人以急症入院 ,冠脉造影提示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或血管闭塞 ,随时有发生急性心梗(AMI)的可能 ,甚至已经发生急性心梗 ,危及生命。此时 ,急症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抢救这一部分病人的有效途径 ,能有效开通冠脉血管 ,挽救尚未梗死的心肌或防止发生心肌梗塞。我院自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以来 (2001年10月~2002年8月 )共实施1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 ,其中有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内科急诊中心血管病急症的构成特点。方法:2007-2011年急诊内科收治的6 840例次病人资料,分析心血管急症所占比例、构成病种、年龄及性别构成。结果:心血管病急症2 660例次,占收治急诊病人总例次的38.89%,心血管病急症构成依次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3.1%)、严重心律失常(21.6%)、高血压(16.3%)、心力衰竭(13.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占66.7%,急性心肌梗死占33.3%;心血管病急症病人以51~7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高于女性,(4.8∶1)。结论:心血管病急症占急诊内科收治病人的比例较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