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各时段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起两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同期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6.7%,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对照组为22.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口服帕罗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6周末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4,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罗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起效快,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指标的变化。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10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研究组)67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5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24 h内两组心电图的QT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校正后QT间期、T 波峰‐末间期及 T 波峰‐末间期/QT比值的变化,统计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校正后T波峰‐末间期及T波峰‐末间期/QT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对照组仅校正后T波峰‐末间期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研究组治疗前心电图 T 波峰‐末间期/QT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心电图校正后 T 波峰‐末间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口服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末起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1周、2周末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时点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两组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0.01),总有效率均为82.9%。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研究组发生率为34.3%,对照组为37.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6, P>0.05)。结论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显著且相当,安全性高,但度洛西汀起效更快,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工娱疗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予以社区工娱治疗,对照组不参加任何社区工娱治疗。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0.01)。结论社区工娱治疗能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恢复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恢复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显著提高恢复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音乐治疗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衰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病伴精神衰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音乐治疗,观察15周。治疗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衰退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积极因素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下降,研究组病情总估计评分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两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积极因素及病情总估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联合音乐治疗能有效延缓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衰退进程,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晨口服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6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及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接受式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联合接受式音乐治疗,观察8周。选取29名健康者设为健康组。研究组及对照组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并进行P300检测;健康组于入组时进行P300检测。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P300潜伏期较健康组显著延长( P<0.01),波幅较健康组显著降低( 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 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或0.01),研究组波幅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接受式音乐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给予评定,并在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FaCE量表评价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2周、4周,两组House-Brack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FaCE量表比较,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于改善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社会功能等方面疗效更为明显(P0.05),对于改善眼睛感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三七通舒胶囊加西药基础治疗与单用西药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面神经炎患者按门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强的松20mg+非特异性抗炎治疗,隔日1次,1周后停药;配合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12改善神经代谢,30天为1疗程。而治疗组则在前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七通舒胶囊(每粒含三七三醇皂苷100mg)。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20例痊愈,5例显效,2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0%;而对照组10例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总有效率仅为50.0%;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七通舒胶囊加激素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较好.优于单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康复治疗结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结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7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A组35例和B组38例,均给以常规药物、理疗和针刺治疗。A组同时结合面肌运动训练。结果:治疗21d后,Sunnybrook神经功能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A组提高幅度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65.8%与51.4%,P0.05)。结论:康复结合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肌运动功能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间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60例,均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并给予一般治疗。根据发病后针刺治疗时间将其分为4组:A组,发病后1~3 d行针刺治疗;B组,发病后4~7 d行针刺治疗;C组,发病后8~21 d行针刺治疗;D组,对照组(未接受针刺治疗)。观察比较4组针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瞬目反射、面神经电生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H-B评分)。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瞬目反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瞬目反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面神经检查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H-B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后4~7 d可能是针刺治疗的最佳时间,此时针刺治疗可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透刺经筋法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病毒等),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透刺经筋法、甲钴胺穴位注射,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分级(H-B)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面部生物电信号差(提唇上肌、咬肌)、血清Th17细胞表达。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评分较对照组低,Portmann评分较对照组高;治疗后观察组FDIS较对照低,FDIP较对照组高;治疗后观察组提唇上肌、咬肌生物电信号差较对照组低;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h17细胞表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刺经筋法、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可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残疾指数、生物电信号差距,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Th17细胞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期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病程90~120 d的面神经炎患者13例,均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Ross面神经分级系统进行综合评分,测定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治疗后综合分较治疗前升高,有显著性差异(t=-22.3,P<0.01)。CMAP波幅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有显著性差异(t=-6.9,P<0.01);R1潜伏期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缩短,有显著性差异(t=5.69,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慢性期面神经炎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以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14 d。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判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内皮素及血清炎症因子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73.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08,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有效调节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和机体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的疗效。方法: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72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各36例;药物组给予营养神经、扩血管等综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药物组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三叉神经痛分级标准对面部麻木进行临床功能评分测定,同时进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联合组的治疗周期短于药物组(P<0.05);治疗前2组三叉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三叉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药物组(均P<0.05),2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可有效促进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8.
面肌锻炼为主治疗面神经炎面肌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健侧面肌制动,患侧面肌锻炼为主对面神经炎一侧面肌瘫痪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急性面神经炎面肌瘫痪患者291例,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221例,均采用药物联合传统瘫痪面肌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噘嘴及鼓腮等锻炼法。观察组在进行上述面肌锻炼时对健侧面肌制动。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10天及3个月后随访,分别以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进行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第5,10天和出院后3个月面神经分级对比发现,面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效果与面肌锻炼总时间的长短明显相关(QCMH=205.9903,P<0.01)。治疗第10天时,2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达1级的例数明显多于治疗第5天时,且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1),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1.7%,99.1%与22.9%,71.4%,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面肌功能恢复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健侧制动面肌锻炼法能激发患者自行锻炼的主动性,提高瘫痪面肌功能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并能节约治疗开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及对脂质过氧化指标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常规组(34)例。另选取同时期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2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GSH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MDA、SOD、GSH-Px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常规组(73.5%)(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BIL、D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1)。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两组SOD、GSH-Px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MDA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0.05),而血清SOD、GSH-Px则明显升高(P0.01或0.05);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DA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GSH-Px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GSH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有效降低患儿血清TBIL、DBIL、MDA水平,提高SOD、GSH-Px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