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斌 《临床眼科杂志》2002,10(3):286-286
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 :自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7月对 10例 (15只眼 )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 ,男 4例 ,女6例 ,年龄在 18~ 2 6岁之间 ,平均 2 2岁。下垂量在 3~ 4mm者 4只眼 ,在 4~ 5 mm者 8只眼 ,在 6~ 7m m者 3只眼 ,提上睑肌肌力均在 2~ 4m m之间 ,所有病例眼部无其它异常 ,均收为住院病例。2 .手术方法 :用龙胆紫画出重睑位置切口线 ,如为单侧上睑下垂应参照对侧眼的重睑形状。在上睑眶缘区内中外三点及睑缘、穹窿结膜作局部浸润麻醉 ,翻转上睑 ,在穹窿部结膜内外两侧作两个 5 mm垂直切口 ,通过切口以虹膜恢…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上睑下垂多因上睑提肌先天薄弱乏力 ,也可因动眼神经先天发育不良所致 ,不仅影响美容 ,而且影响患者的视功能。患者常耸额扬眉 ,借额肌以提高上睑 ,使患者额部抬眉纹较深 ,严重者尚须仰头而视 ,单侧者常导致弱视。我院采用手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 ,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先天性上睑下垂共 10例 (14只眼 ) ,其中男 5例 (7只眼 ) ,女例 (7只眼 )。年龄 15~ 18岁 ,平均 14.6岁。患眼先天性上睑下垂 ,上睑遮盖 1/ 2~ 2 / 3瞳孔。提上睑肌肌力在 3mm以下者 10只眼。提上睑肌肌力在 3mm以上者 4只眼。新…  相似文献   

3.
简峰  朱运凯  陈山  唐燕 《眼科新进展》2001,21(4):282-282
提上睑肌功能大部分或完全丧失的先天性和部分后天性上睑下垂患者 ,行提上睑肌缩短或间接额肌提吊等手术 ,不能达到较好的矫正效果 [1 ]。我们对 40例 46眼患者行额肌瓣直接悬吊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0例 46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 ,其中男2 8例 ,女 12例 ;年龄 4~ 2 1岁 ,平均 10 .2 5岁 ;6例 6眼为提上睑肌缩短术失败后患者。所有患者眼球运动无异常 ,上直肌功能正常 ,重度上睑下垂 32例 36眼 ,中度上睑下垂 8例10眼。提上睑肌肌力测定 2~ 3mm者 2 4例 2 6眼 ,0~ 1mm者 16例 2 0眼 ,额肌肌力测定均超过 7m m。…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经典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20眼行经典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本文16例20眼,平均随访6个月。术后睑裂高度7~9mm者18眼,6mm者2眼,双眼睑裂对称,重睑弧度自然,部分病例有轻度睑裂闭合不全,4眼一过性轻度结膜脱垂。结论该术式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回退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2例(24只眼)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回退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首次手术前均为单眼或双眼中度至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首次手术方式:4只眼为额肌缝线悬吊术,3只眼为额肌硅胶悬吊术,7只眼为额肌筋膜瓣悬吊术,10只眼为提上睑肌缩短术.首次手术后出现1只眼上睑缘角状畸形,2只眼上睑内侧内翻倒睫,5只眼睑闭合不全,2只眼浅层点状角膜炎.再次手术方式:4只眼行提上睑肌缩短术,20只眼行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睑缘角状畸形、上睑内翻倒睫及双重睑不对称者术中一并矫正.结论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是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回退再手术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6例(273只眼)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提上睑肌折叠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216例(273只眼)正矫241只眼(88.28%),欠矫29只眼(10.62%),过矫3只眼(1.10%)。其中提上睑肌肌力良好者101只眼,正矫91只眼(90.09%),欠矫9只眼(8.91%),过矫1只眼(0.99%);提上睑肌肌力中等者126只眼,正矫110只眼(87.30%),欠矫14只眼(11.11%),过矫2只眼(0.79%);提上睑肌肌力弱者46只眼,正矫40只眼(86.96%),欠矫6只眼(13.04%),无一例过矫。统计学分析提上睑肌肌力良好、中等、弱者三者之间术后矫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上睑肌折叠术符合生理解剖特点,手术简化,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效果可靠满意,是矫治上睑下垂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余奇 《实用防盲技术》2012,7(3):123-124
目的 探讨采用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30例(40眼)中(3mm)重度下垂(≥4mm)的先天性上睑下垂行提上睑肌折叠术.结果 本组30例(40眼),随访2个月-1年,除2只眼发生轻度回退外,无未矫正病例,无穹窿部结膜脱垂,无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重度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回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发生术后回退的临床情况。方法 对我院 6年来共 98例 (12 5只眼 )重度上睑下垂的不同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18只眼行改良方形缝线悬吊术 ,2 1只眼额肌瓣悬吊矫正术 ,86只眼行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结果 改良方形缝线悬吊术发生术后回退约占 6 6 .7% ,额肌瓣悬吊矫正术占 2 8.6 % ,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约 2 4 .4 %。结论 各种重度上睑下垂矫正术 ,手术方法均有其优劣性 ,术后因不同机理发生不同程度的术后回退。  相似文献   

9.
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矫正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眼科》2002,11(1):51-51
在众多的矫治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中 ,用提上睑肌缩短术增强提上睑肌力量来矫正上睑下垂比较合理 ,术后效果也好。但经典提上睑肌缩短手术操作较复杂 ,且对提上睑肌功能很差 (提上睑肌肌力低于 4mm)者手术效果不理想。我们对提上睑肌肌力良好 (提上睑肌肌力 8mm)及中等 ( 4~7mm)的轻度上睑下垂病例 ,采用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手术以矫治 ,取得很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先天性上睑下垂病人 16例 ( 2 5只眼 ) ,其中男 10例 ( 17只眼 ) ,女 6例 ( 8只眼 ) ,年龄最大 5 3岁 ,最小 13岁 ,平均 2 7岁。上睑下垂 1mm者 5人 …  相似文献   

10.
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矫治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 ,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 13例 18眼腱膜性上睑下垂 ,经一个 10mm长的眼睑皱折皮肤切口施行上睑提肌腱膜修复术。手术前后测量上睑缘与角膜中心反光之间的距离 ,并于术后观察上睑形态。结果 术前上睑缘与角膜中心反光之间的距离平均为 ( 0 8± 0 3 )mm。随访时间 4~ 13月 ,平均 6 8月。术后上睑缘与角膜中心反光之间的距离平均为 ( 3 8± 0 4)mm。 1眼轻度欠矫 ,1眼轻度成角畸形。 16眼上睑高度和弧度令人满意。结论 本术式方法简单 ,可于门诊进行 ,创伤较轻 ,恢复较快 ,适用于经仔细选择的腱膜性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全麻下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儿童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探讨手术时机及全麻下手术设计.方法 全麻下对102例(117只眼)2~10岁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行额肌腱膜悬吊术,术前于鼻根部设定上睑缘高度标志线,术中做双重睑切口,沿切口上唇眼轮匝肌下眶隔前分离,达上眶缘后继续向上在眉区作皮下与额肌分离,不超过眉区,直视下双止血钳间距15~18mm 钳夹额肌腱膜瓣,将额肌腱膜瓣缝于睑板中上1/3处,使患眼上睑缘中央点与鼻根部预设标志线一致.不配合定标志线者,上睑缘高度参照中央点上提到角膜上缘或睑裂高度达7~8 mm两项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早期眼睑肿胀轻微,随访4~20个月,无一例出现上睑臃肿,矫正满意83例(96只眼),矫正一般15例(17只眼),矫正不足4例(4只眼).术后早期所有病例均有眼睑闭合不全,术后3个月逐渐消退.无暴露性角膜炎及倒睫发生.结论 全麻下额肌腱膜悬吊术矫治儿童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肯定,操作简单,术后反应轻,术前鼻根部定位利于手术效果.两岁以上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早期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双切口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治疗15例(22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遮蔽性弱视的患儿,年龄4~12岁(平均6.5岁)。结果术后上睑缘高度变化具有明显规律性,术后早期上睑缘回落较快,幅度较大,一般在术后1周时,平均下降2.5mm;术后1个月时上睑缘高度又有所回升,平均1mm;术后3个月上睑缘高度再次缓慢下降,直至术后半年时稳定。随访1年,18眼上睑缘位于角膜缘下1~2mm。重睑和睑缘弧度自然美观;4眼上睑缘位于瞳孔上缘,重睑和睑缘弧度自然美观。术后睑裂闭合不全,一般在术后3个月至半年时消失。本组病例均未发生其它术后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法适用于早期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0例71只眼,采用改良的两侧不断蒂的扇形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治,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缘弧度、重睑形成及倒睫、结膜脱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观察6~18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后过矫6只眼(8.5%),欠矫2只眼(2.8%).其余患者睑裂对称,上睑弧度自然,重睑形成好.3个月后无回退、复发.术后并发症包括结膜脱垂2只眼(2.8%).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点眼,加压包扎,结膜脱垂消失;内翻倒睫1只眼(1.4%).上睑内侧1/3灰线处缝牵引缝线牵引后矫正内翻倒睫.结论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效果持久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肌力<4mm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肌力在4mm以下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58例84眼行提上睑肌缩短术,观察并分析术后上睑的高度,睑裂宽度,上睑的弧度及重睑形态。结果:本组病例中,正矫64眼(76.2%);轻度欠矫(上睑缘位于上方瞳孔缘或上方瞳孔缘下1mm)18眼(21.4%),复发(上睑缘高度较术前无提高)2眼(2.4%)。欠矫的病例中有6例伴外侧1/3重睑沟变浅。无过矫病例,无暴露性角膜炎病例。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肌力<4mm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在手术的最低年龄及探求少部分失败病例的原因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0例71只眼,采用改良的两侧不断蒂的扇形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治,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缘弧度、重睑形成及倒睫、结膜脱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观察6~18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后过矫6只眼(8.5%),欠矫2只眼(2.8%).其余患者睑裂对称,上睑弧度自然,重睑形成好.3个月后无回退、复发.术后并发症包括结膜脱垂2只眼(2.8%).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点眼,加压包扎,结膜脱垂消失;内翻倒睫1只眼(1.4%).上睑内侧1/3灰线处缝牵引缝线牵引后矫正内翻倒睫.结论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效果持久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0例71只眼,采用改良的两侧不断蒂的扇形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治,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缘弧度、重睑形成及倒睫、结膜脱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观察6~18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后过矫6只眼(8.5%),欠矫2只眼(2.8%).其余患者睑裂对称,上睑弧度自然,重睑形成好.3个月后无回退、复发.术后并发症包括结膜脱垂2只眼(2.8%).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点眼,加压包扎,结膜脱垂消失;内翻倒睫1只眼(1.4%).上睑内侧1/3灰线处缝牵引缝线牵引后矫正内翻倒睫.结论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效果持久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的适宜年龄.方法 对51例(57眼)先天性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岁20例(21眼),20眼矫正良好,1眼基本矫正:4~6岁21例(24眼),22眼矫正良好,2眼基本矫正;7~12岁10例(12眼),11眼矫正良好,1眼基本矫正.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只要全身状况良好,1岁以上即可手术.中度者学龄前手术适宜.轻度者可在12岁以上局麻下手术.  相似文献   

18.
张旭霞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380-1382
目的:探讨上睑成形术中联合应用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26例652眼行上睑成形术,其中36例65眼合并轻度上睑下垂,在行上睑成形术同时行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结果:随访1~6mo,重睑对称流畅,上睑下垂矫正,睑裂平均提高1.5mm。轻度成角畸形2眼,通过局部按摩于术后3mo消失。术后欠矫1眼,术后早期闭睑不全1~3(平均2.1)mm,1mo后闭睑不全消失,无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结论:轻度上睑下垂患者行上睑成形术时联合实施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可提高上睑成形术的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的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9例(35眼)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提上睑肌折叠联合额肌吻合术。结果 30眼上睑下垂术後早期平视时上睑缘遮盖上方角膜1~2mm者25眼,睑裂为6~9mm为32眼(91.8%),术後平均随访10(6~18)月,上睑缘位置轻度回退,最大回退量不超过2mm,上睑弧度及双重睑形成良好,睡眠时眼睑闭合良好,瞬目运动较自然。结论 该术式在改善提睑功能和增强美容效果两方面对矫正上睑下垂有良好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矫治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 ,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 13例 18眼腱膜性上睑下垂患者 ,施行提上睑肌腱膜修复术。手术前后测量上睑缘与角膜中心反光之间之距离 ,及术后观察上睑形态。结果 :术前上睑缘与角膜中心反光之间之距离平均为 0 8± 0 3mm。随访时间 4~ 13月 ,平均 6 8月。术后上睑缘与角膜中心反光之间之距离平均为 3 8± 0 4mm。 1眼轻度欠矫 ,1眼轻度成角畸形。 16眼上睑高度和弧度令人满意。结论 :本术式方法简单 ,创伤较轻 ,恢复较快。用于经仔细选择的腱膜性上睑下垂患者 ,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