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川芎内酯软胶囊中苯酞类化学成分洋川芎内酯-Ⅰ、洋川芎内酯-H、瑟丹酸内酯、藁本内酯的含量。方法 Shiseido Capcell Pak C18 MGⅡ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7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10μL。结果 4个化合物与周围干扰峰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洋川芎内酯-Ⅰ0.193 34.832μg·m L-1(r=0.993 8);洋川芎内酯-H 0.080 644.832μg·m L-1(r=0.993 8);洋川芎内酯-H 0.080 642.016μg·m L-1(r=0.999 8);瑟丹酸内酯3.4152.016μg·m L-1(r=0.999 8);瑟丹酸内酯3.41585.38μg·m L-1(r=0.999 8);藁本内酯11.7985.38μg·m L-1(r=0.999 8);藁本内酯11.79294.7μg·m L-1(r=0.999 2)。RSD均<2%(n=6),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294.7μg·m L-1(r=0.999 2)。RSD均<2%(n=6),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102%(n=6)。川芎内酯软胶囊中洋川芎内酯-Ⅰ、洋川芎内酯-H、瑟丹酸内酯、藁本内酯的含量分别为0.335 0、0.112 0、6.208、16.84 mg·g-1(n=3)。结论该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实用性强,可用于川芎内酯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心无忧片中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丹参素、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_A的方法。方法采用Hydrospher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甲醇–乙腈(2∶1),流动相B:0.2%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0~11 min,45.0%A;11~26 min,45.0%→68.0%A;26~39 min,68.0%→82.0%A;39~45 min,82.0%→45.0%A);检测波长:280 nm;体积流量:0.9 m L/min;柱温: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丹参素、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_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8~41.60μg/m L(r=0.999 3),3.36~67.20μg/m L(r=0.999 8),4.29~85.80μg/m L(r=0.999 9),6.26~125.20μg/m L(r=0.999 6),3.49~69.80μg/m L(r=0.999 2),49.08~981.60μg/m L(r=0.999 7),7.17~143.40μg/m L(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81%、98.19%、99.24%、98.93%、97.39%、100.19%、98.63%,RSD值分别为1.51%、1.24%、0.98%、1.12%、0.84%、0.74%、1.44%。结论建立的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心无忧片中心无忧片中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丹参素、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_A 7个成分的测定方法,供试品溶液处理简便,溶液稳定性好,检测方法快捷、准确、灵敏度高,为心无忧片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川芎药对中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等7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检测波长326 nm(绿原酸、阿魏酸、藁本内酯)、276 nm(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进样量10μL。结果 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160~258.0、6.624~331.2、3.490~174.5、1.522~76.10、0.3212~16.06、25.44~1.277×103、21.98~1.099×103μg·mL-1(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3%~103.09%,RSD为0.68%~2.6%(n=6)。结论 所用方法高效、便捷、准确、稳定,可为杜仲-川芎药对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同时测定当归片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藁本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250 mm×4.6mm, 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0℃。结果: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藁本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146~0.2146μg (r=0.999 0)、0.03622~0.3622μg (r=1.000 0)、0.08942~0.8942μg (r=1.000 0);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7.1%(RSD为2.3%,n=6)、103.2%(RSD为1.4%,n=6)和98.2%(RSD为1.0%,n=6),测定了三批样品,3个成分的测定结果分别为:批号170503:0.461、0.236、0.907 mg·片-1;批号170820:0.508、0.267、0.937 mg·片-1;批号171206:0.482、0.245、0.892 mg·片-1。结论:本法经方法学考察均符合有关规定,可用于当归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洋川芎内酯Ⅰ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为设计洋川芎内酯Ⅰ新剂型提供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洋川芎内酯Ⅰ的浓度,使用Megres-C18色谱柱(5μm,4.6 mm×100 mm),以乙腈-水(1∶3,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测定洋川芎内酯Ⅰ在水和不同pH缓冲液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及其在正辛醇-水/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37℃下洋川芎内酯Ⅰ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34.31 mg.mL-1;洋川芎内酯Ⅰ在pH≥9.0的缓冲液溶剂体系中不稳定。在正辛醇-水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13.43(lgPapp=1.13);pH值对洋川芎内酯Ⅰ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影响不大。结论:洋川芎内酯Ⅰ水溶性好,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适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可借此解析其快速入血入脑过程,预测洋川芎内酯Ⅰ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川芎中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的分离提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中压柱色谱分离提取川芎中2个主要内酯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定性检测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中压柱色谱分离内酯类化合物,采用120g Biotage SNAP Cartridge KP-C18-HS色谱柱,以乙腈-0.5%醋酸作为中压柱色谱分离的溶剂体系,流速3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进样量800 mg;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定性检测和结构鉴定,采用SunFireTMC18(250 mm×4.6 mm,5μm)反相色谱柱,流速0.5 mL·min-1,正离子模式电喷雾电离,扫描范围m/z 50~1000,喷雾电压4.5 kV,金属毛细管温度250℃,金属毛细管电压20 V。结果:应用中压柱色谱技术一次性从800 mg川芎的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洋川芎内酯A(11.3 mg)和Z-藁本内酯(20.1 mg),其纯度均达到95%。结论:应用中压柱色谱分离川芎中单体化合物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的方法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7.
U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川芎中8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川芎中咖啡酸、香草醛、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丁基苯酞、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含量的UPLC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甲醇-0.03%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PDA检测器,针对不同组分,选择其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检测波长。结果咖啡酸、香草醛、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丁基苯酞、藁本内酯和丁烯基苯酞分别在0.082 8~3.312μg.mL 1,0.047 85~1.914μg.mL 1,4.420~176.8μg.mL 1,2.035~81.4μg.mL 1,0.470 4~18.82μg.mL 1,1.044~41.75μg.mL 1,13.55~542.0μg.mL 1,1.785~71.40μg.mL 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99.1%,98.9%,103.6%,96.3%,102.8%,98.1%,98.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川芎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颈复康颗粒中Z-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GC含量测定法。方法采用三氯甲烷一水溶剂萃取法提取川芎内酯类成分,采用气相色谱法,HP.5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系统进行检测。结果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线性范围分别是4.095~65.51μg.mL^-1(r=0.9999),2.249~44.98gg.mL^-1(r=0.9998)。回收率分别为96.7%,97.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样品使用量少,可用于颈复康颗粒中Z-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9,(17):2343-234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消栓肠溶胶囊中7个活性成分绿原酸、苦杏仁苷、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毛蕊异黄酮苷和藁本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6 nm(绿原酸)、210 nm(苦杏仁苷)、230 nm(芍药苷)、321 nm(阿魏酸)、334(洋川芎内酯Ⅰ)、274 nm(毛蕊异黄酮苷)、260 nm(藁本内酯),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绿原酸、苦杏仁苷、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毛蕊异黄酮苷和藁本内酯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6~34.81、1.85~55.48、13.22~396.50、13.50~405.09、1.75~52.51、2.74~82.18、7.67~230.07μg/mL(r为0.999 1~0.999 7);定量限分别为0.056、0.103、0.085、0.013、0.136、0.184、0.276μg;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2.0%(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98.6%、98.8%、99.7%、97.1%、97.6%和99.2%(RSD<2.0%,n=6)。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消栓肠溶胶囊中7个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0.
探讨洋川芎内酯Ⅰ在血管内皮细胞模型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用MTT方法考察洋川芎内酯I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细胞活力的影响;用管腔形成实验观察洋川芎内酯Ⅰ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管腔结构形成的影响;用血管生成抗体芯片技术检测洋川芎内酯Ⅰ处理后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多种血管生长因子的变化情况,探寻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洋川芎内酯Ⅰ在浓度等于或低于50μmol/L时对HMEC-1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管腔形成实验发现洋川芎内酯Ⅰ组管腔长度和支点数目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多,说明洋川芎内酯I能显著促进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结构,且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趋势。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洋川芎内酯I对胎盘生长因子(PIGF)有明显的上调作用。这些结果提示,洋川芎内酯Ⅰ可能是通过上调PIGF而促进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1.
马钰  王帅  孟宪生  富力  英锡相 《药学研究》2017,36(3):135-137
目的 本研究通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大川芎片的特征图谱,并对洋川芎内酯Ⅰ、绿原酸、洋川芎内酯A、香草酸、阿魏酸5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本试验采用Agilent Poroshell SB-C18色谱柱(4.6 mm×100 mm,2.7 μm),流动相0.02%甲酸水(A)-乙腈(B)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0.8 mL·min-1,柱温30 ℃,记录时间40 min,对同一厂家10批次大川芎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本试验初步建立了大川芎片的高效液相特征色谱图,指标性成分洋川芎内酯Ⅰ、绿原酸、洋川芎内酯A、香草酸、阿魏酸均达到基线分离,其线性范围分别为3~48 nL(r=0.999 9),0.062 2~0.995 5 μg(r=0.999 8),0.3~4.8 nL(r=0.999 9),0.026 6~0.426 2 μg(r=0.999 9),0.016 9~0.270 7 μg(r=0.999 7).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良好.结论 以洋川芎内酯Ⅰ、绿原酸、洋川芎内酯A、香草酸、阿魏酸为指标性成分对大川芎片进行含量测定,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以全面地反映大川芎片质量,为大川芎片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器(HPLC-CAD)法同时测定川芎茶调散中绿原酸、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方法采用资生堂Capcell Pak MGⅡ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80%甲醇-10 mmol/L甲酸铵,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40℃;CAD雾化器温度:35℃,采集频率:10 Hz,过滤常数:5.0;进样体积:20μL;稀释剂:70%甲醇。结果绿原酸、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51~10.20μg/m L(r=0.999 4),0.53~10.60μg/m L(r=0.999 3),2.52~50.40μg/m L(r=0.999 5),5.05~101.00μg/m L(r=0.999 4),5.01~100.20μg/m L(r=0.999 8),1.02~20.40μg/m L(r=0.9995)、0.62~12.40μg/m L(r=0.9993)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6%、98.65%、98.48%、98.74%、98.60%、98.69%、98.58%,RSD值分别为1.62%、0.87%、1.03%、1.20%、1.25%、0.69%、0.66%。结论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为川芎茶调散的质量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孙青 《中国药师》2022,(1):154-158
目的:建立丹参-川芎药对中丹参素钠、绿原酸、迷迭香酸、阿魏酸、丹酚酸B、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及丹参酮ⅡA10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配伍比例及配伍方式对丹参-川芎药对中10个主要活性成分溶出量的影响.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川芎药材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方法。方法:采用Dikma Kromasil C18(250 n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65∶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0nm;柱温30℃。结果:川芎药材中2种成分得到良好的分离,阿魏酸在0.032~0.3179μg范围内,藁本内酯在0.244~2.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和98.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多组分评价川芎药材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旸 《中国药师》2022,(7):1271-1276
摘要:目的:考察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除脂生发片中阿魏酸、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H、丹皮酚5个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及辐照前后指纹图谱变化,为除脂生发片辐照灭菌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Atlantis T5-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以甲醇(A)-0.3%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检测丹皮酚)及280 nm(检测阿魏酸、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H),建立除脂生发片HPLC指纹图谱,同时比较0,3,6,9 kGy剂量下60Co-γ射线辐照对除脂生发片化学成分中阿魏酸、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H、丹皮酚的影响,以及对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影响。结果:在指纹图谱研究中,共确定除脂生发片HPLC指纹图谱21个共有峰,不同剂量辐照前后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0。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试验5个化学成分分离度良好,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RSD值均<1.5%,供试品溶液在36 h内稳定,各成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剂量不超过6 kGy时,对除脂生发片化学成分和指纹图谱影响较小,可作为除脂生发片的有效灭菌手段。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川芎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测定川芎药材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方法。方法:采用Accurasil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结果:川芎中2种成分得到良好的分离,阿魏酸在34.96~524.4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藁本内酯在276.7~2213.6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1%和99.20%,RSD为1.32%和1.6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川芎药材中2种主要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HPLC测定兔血浆中藁本内酯的浓度.方法 样品经正己烷萃取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Kromasil C18(1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8 nm,测定兔灌胃100 mg·kg-1当归挥发油有效部位后的血药浓度变化.结果 藁本内酯在血浆中的线性范围为0.2~6.4 μg·ml-1,最低检测浓度为0.1 μg·ml-1,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8%、93.91%.兔灌胃后,Tpeak=1.28±0.12 h,Cmax=3.86±0.24 μg·ml-1,t1/2α=2.04±0.20 h.结论 所建方法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可用于兔血浆中藁本内酯的测定和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替代对照品法同时测定川芎中丁苯酞和藁本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HPLC替代对照品法同时测定川芎中丁苯酞和藳本内酯。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52∶4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丁苯酞检测波长228 nm,藁本内酯检测波长330nm,柱温35℃。以丁苯酞作为藁本内酯的替代对照品,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相对校正因子,利用相对校正因子和替代对照品同时测定川芎中丁苯酞和藁本内酯的含量。结果:丁苯酞和藁本内酯进样量分别在0.01~0.2μg(r=0.9999)和0.1~2.0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相对校正因子f’为1.0806,不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良好,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川芎中待测成分含量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用丁苯酞替代藁本内酯作为对照品,同时测定川芎中丁苯酞及藁本内酯的含量,解决了藳本内酯对照品不稳定的难题,该方法可用于川芎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川芎中洋川芎内酯A和Z-蒿本内酯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HPLC法测定川芎药材中的洋川芎内酯A和Z-蒿本内酯.采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以乙腈-1%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洋川芎内酯A和Z-蒿本内酯在0.048 8~2.44mg/ml和0.0409~2.05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8.77%和99.05%,RSD为0.83%和1.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QNMR法测定川芎药材中有效成分Z-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含量.方法 以1,4-二硝基苯作为内标,采用5 mm SEI探头,探头温度298.2 K,扫描次数(NS) 32次,延迟时间(dl)20 s.定量特征信号选择为Z-藁本内酯C6-H和洋川芎内酯A的C3-H峰.结果 Z-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含量分别为0.7383%、0.5268%.结论 QNMR法快速、准确、不需参照物、样品制备简单、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