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深圳市罗湖区常住居民肺癌的发病趋势,为肺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深圳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中2008—2017年罗湖区常住居民的肺癌发病资料计算肺癌发病率,并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发病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08—2017年罗湖区肺癌平均发病率29.67/10万,中标率54.75/10万,世标率55.05/10万,0~74岁累计率6.29/10万,35~64岁截缩率67.29/10万;肺癌发病率占发病顺位第1 位。男性肺癌发病率、中标率分别为女性的1.86倍和2.14倍,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肺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均逐年上升,肺癌发病趋势男性(APC=10.01)高于女性(APC=8.55)(均P<0.01)。 50岁及以上年龄人群肺癌发病率以年均5.88%~14.57%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结论 罗湖区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广东省江门市肠道病毒71型(EV 71)灭活疫苗接种水平及接种期间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从“广东省疫苗接种月报表”收集江门市2017—2019年各预防接种单位每月上报的EV 71接种数据并汇总;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提取江门市2017—2019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和哨点监测病原学监测结果,估算EV 71感染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结果 2017—2019年,江门市共报告接种EV 71 456 686剂次,3年估算接种率分别为17.96%、29.33%和30.75%,估算接种率逐年上升(P<0.01)。3年EV 71感染手足口病估算发病率分别为21.21/10万、3.02/10万和0.00/10万,估算发病率逐年下降(P<0.05);3年手足口病年报告发病率呈季节性波动,每年5—7月为手足口发病高峰,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2018年比2017年下降42.17%,2019年比2018年上升54.45%,5岁以下儿童占总报告发病总数的87.24%。 结论 接种EV 71灭活疫苗能有效降低EV 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尤其是重症,对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东省实施单剂含流腮成分疫苗(MuCV)免疫策略后2010—201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为流腮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来的2010—2019年广东省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广东省累计报告流腮病例282 444例,年均发病率为26.42/10万(15.04/10万~52.22/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1);广东省21个地(市)每年均有病例报告,深圳、广州、佛山报告病例数占48.50%;每月均有流腮病例发生,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期,11月至次年1月出现小高峰;5~9岁报告病例占41.11%,5、6岁组儿童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98.88/10万、288.41/10万。结论 2010—2019年广东省流腮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流腮主要流行在珠三角地区,以5~9岁为主,季节性双峰分布时间与学生在校时间吻合,建议加强珠三角地区学校疫情防控及为4~6岁的学龄前儿童引入第2剂MuCV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州市白云区石门街2008—2017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8—2017年白云区石门街的流感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流感疫情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08—2017年白云区石门街共报告流感病例750例,年均发病率为146.33/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2—3月,共报告603例,占病例总数的80.40%。报告流感病例数最多的地区为大朗社区(593例,占79.07%),最少为唐阁社区(8例,占1.07%)。男性464例,女性286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11~15岁(317例,占42.27%)和6~10岁(194例,占25.87%);病例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学生(600例,占80.00%)和散居儿童(115例,占15.33%)。结论 中小学生和散居儿童是广州市白云区石门街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防控重点季节为冬春季。流感流行高峰前接种流感疫苗、落实学校晨检制度等是防控流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赵玉锋  姜栋栋  井飞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1):1367-1369
目的 分析2017—; 2020年亳州市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为制定防控措施及评价防控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 2020年亳州市流感样病例数据来源于哨点医院每天登记上报的流感病例资料和流感病毒采样监测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7—; 2020年亳州市共接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4 082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 688 份,总阳性率为 16.85%。2017—; 2020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 16.02%、19.05%、16.38%、15.78%,各年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数月份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7年检出阳性数最多在2月,2018年在3月,2019年在12月,2020年在1月。病例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农民(14.83%)、散居儿童(23.84%)及学生(28.20%)。亳州市4个区(县)每年均有流感病例的报告,累计报告病例数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利辛县、蒙城县。病原菌类型主要以V‐Victoria型和H3N2型为主,不同年份病原菌优势菌有所不同(P<0.01)。结论 2017—; 2020年亳州市春冬季节仍是流感防控的重点时期,主要流行株为V‐Victoria型和H3N2型,应持续加强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工作,为流感防控措施的及时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9 年上海市金山区猩红热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9 年上海市金山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430 例,年均发病率为6.25/10 万;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春夏交接期的 4—6 月和冬季11月至次年1月,病例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36.98%和40.70%;人群分布特征为男女比例1.43∶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22/10万,女性为5.25/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全部病例中学生282例( 65.58% )、幼托儿童136例( 31.63% )、散居儿童12例( 2.79% );以4~9 岁年龄为主,占92.09%( 396/430 );病例高峰在6~7岁年龄组,占 44.19%( 190/430 )。结论 近年上海市金山区猩红热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小学生、幼托儿童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小学和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猩红热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无锡市梁溪区2012—2019年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2—2019年无锡市梁溪区2型糖尿病病例数据,利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发病变化趋势,建立GM(1,1)灰色模型对2020—2022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2—2019年梁溪区2型糖尿病年均粗发病率为157.92/10万,标化发病率为103.32/10万,粗发病率由103.99/10万上升至205.97/10万,APC为8.78%(P<0.01);标化发病率由72.64/10万上升至132.43/10万,APC为7.76%(P<0.01),历年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均P <0.01)。全人群各年龄段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 <0.01),其中<40岁组上升趋势较快(APC=14.39%,P<0.01);GM(1,1)预测模型C=0.238,P=1.000,预测精度较好,2020—2022年发病率依然呈现升高趋势。结论 梁溪区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风险高于女性,低年龄段发病率快速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7—2018年梧州市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梧州市肺结核疫情,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7—2018年梧州市肺结核报告发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8年梧州市共报告肺结核病例22 86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3.58/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89.33/10万下降到2018年的59.66/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2.95∶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55~64岁组报告发病例数比例最高(16.15%),≥75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188.18/10万);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69.18%)。万秀区、蝶山区和龙圩区年均报告发病率均高于梧州市平均水平,而2018年万秀区(包含原蝶山区)的报告发病率(52.31/10万)低于梧州市平均水平(59.66/10万)。结论 2007—2018年梧州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需加强疫情高发地区和农民、中老年人和男性的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广东省恙虫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恙虫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广东省2006—2017年恙虫病监测数据,对广东省常住人口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7年广东省恙虫病发病率从0.41/10万上升至5.52/10万,共报告死亡病例30例,总计病死率为0.09%。恙虫病病例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共30 551例,占96.30%,确诊病例1 175例,占3.70%。历年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1.16。各年龄均可发病,总计发病率 65~69岁最高,为137.00/10万;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63.73%。发病时间呈双峰分布,属于夏秋季型。2010年起全省各地市均有病例报告。结论 2006—2017年广东省恙虫病报告例数呈上升趋势,发病存在明显季节性,农村劳动者和中老年人群是高危人群。应提高各机构重视程度及恙虫病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沈培林  廖俊蕾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32-1535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深圳市龙岗区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和幼虫孳生特点,为制定当地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2019年,在深圳市龙岗区11个街道设立监测点,采用布雷图指数(BI)评价伊蚊幼虫密度,诱蚊诱卵指数(MOI)评价伊蚊成虫密度;对不同月份、不同环境蚊媒密度(BI、MOI)及其BI和MO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平均BI为3.52,3年间BI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份BI和不同月份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7、2018年BI高峰为9月份(分别为6.09、5.81),2019年为5月(BI为6.11);不同环境的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区BI最高,为5.00。平均MOI为5.04,3年间呈波动趋势,不同年份M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份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7年8月、2018年9月、2019年6月MOI最高,分别为9.90、8.82、9.83;不同环境的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园MOI最高(5.49)。同期之间BI与MOI呈正相关(P<0.01)。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有明显季节性,加强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评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蚊虫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荆州市不同时期一二期梅毒的时空分布变化情况,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19年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疫情资料,根据发病率高低,将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疫情分为2011—2013年(高)、2014—2016年(中)、2017—2019年(低)3个时期,采取趋势面、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分析3个时期一二期梅毒在时空上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1—2019年,荆州市累计报告一二期梅毒4 715例,年均发病率为9.19/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0.01)。趋势面分析得出荆州市一二期梅毒的高发区域逐步从西北部(2011—2013年)向中部转移(2017—2019年)。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荆州市一二期梅毒发病率在2011—2013年、2014—2016年呈正相关,且有空间聚集性(Moran’s I=0.333 6、0.210 5,均P<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一二期梅毒高值聚集区2011—2013年主要集中在公安县、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的部分乡镇(P<0.05),2014—2016年主要集中在荆州区、沙市区、监利县的部分乡镇(P<0.05),2017—2019年主要集中在监利县、沙市区的部分乡镇(P<0.05)。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主聚集区在公安县、江陵县,共24个乡镇(街道),聚集时间为2011年4月11日至2011年8月15日(RR=4.14,LLR=93.55)。结论 3个时期荆州市一二期梅毒均存在空间聚集性,高发区域逐步缩小,2017—2019年监利县、沙市区的部分乡镇为疫情高发地区,应加强对该地区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宝鸡市丙型肝炎(丙肝)的流行特征及预测发病趋势,掌握丙肝的发病情况,为科学防控丙肝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 应用Excel 2007和SPSS 17.0 软件对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5—2020年宝鸡市的丙肝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2021—2025年丙肝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05—2020年宝鸡市共报告丙肝12 242例,去除重复报告后为10 187例,年平均发病率17.09/10万。男性5 360例,女性4 827例,男女性别比为1.11∶1。2005—2012年发病率呈上下波动,2012—2020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2年发病率最高(22.88/10万),2020年发病率最低(12.85/10万)。丙肝高发县区为金台区(26.71 /10万)、岐山县(25.58/10万)、千阳县(24.97/10万)。不同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0~<10岁组发病率最低(0.78/10万),70~<80岁组发病率最高(36.11/10万)。农民病例比例最高,占总发病数的56.57%。通过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25年丙肝发病率为10.33/10万。结论 2005—2020年宝鸡市丙肝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高发地区仍存在。建议加强丙肝高发地区防控,加大筛查力度,改善卫生环境,关注高危人群,通过健康宣教和干预工作提高对丙肝认知,减少丙肝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13.
王荣  杨晨  苗瑞芬  许可  丁松宁  李晨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1):1470-1473
目的 分析南京市≥65岁老年人肺结核病例特征,为制定老年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11—2019年登记的现住址为南京市的≥65岁老年肺结核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9年南京市老年活动性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76.61/10万,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30.05%,但老年病例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老年肺结核男女比例3.12∶1,病例数以65~69岁年龄组最多,年均报告发病率男性以80~84岁组(164.88/10万)最高,女性以85岁及以上组(40.88/10万)最高。农民(40.36%)和离退休人员(39.85%)位居老年患者职业前2位,老年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地区分布上,高淳区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154.87/10万),中心城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病原学阳性率、就诊延迟率呈上升趋势(均P<0.01)。结论 南京市老年结核病防控应关注老年男性及老龄化程度高的农村地区,加强主动筛查、治疗管理和医疗保障,加大健康宣教,减少就诊延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昆明市西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8—2017年昆明市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7年西山区共报告手足口病18 282例,其中重症病例572例,死亡3例,年均发病率为253.17/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集中在5—7月,共报告10 243例,占病例总数的56.03%。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分别为福海街道办事处、前卫街道办事处和马街街道办事处,共报告病例9 925例,占病例总数的54.29%。男性10 739例,女性7 543例,男女性别比为1.4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组,共报告17 185例,占病例总数的94.00%;病例职业以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报告8 878例(占48.56%)和8 734例(占47.77%)。2 866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中, EV 71型1 225例,占42.74%; Cox A16型1 307例, 占45.60%;其他肠道病毒334例,占11.65%。结论 2008—2017年昆明市西山区手足口病流行呈现明显的季节、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优势病原为Cox A16和EV 71,学龄前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隆安县2012—2020年手足口病(HFMD)流行和病原学特征,为HFMD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12—2020年HFMD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导出。结果 2012—2020年隆安县报告HFMD共24 680例,其中重症83例,死亡8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656.89/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1/10万。每年4—6月和9—10月是发病高峰期;发病率以城厢镇最高(944.68/10万),以屏山乡最低(469.46/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为751.32/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550.69/10万,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3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MD病例以0~4岁儿童为主(95.28%)。在558例病例中检出EV 71病毒阳性109例(21.25%);EV 71在重症、死亡病例中比例分别为54.22%、87.50%。结论 2012—2020年隆安县HFMD总体上仍然处于高流行趋势,存在地区、性别、季节分布的差异,2012—2017年EV 71型感染是HFMD感染的优势病株,应继续推进EV 71疫苗接种对防控HFMD流行和暴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传染病发病流行变化趋势,掌握其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有效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调整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淀区 2012—201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海淀区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74 811例,年均发病率维持在 392/10万的水平。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发病率由 2012年的68.04/10 万下降至2016年的38.85/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趋势不明显,2014年构成比上升为第1位;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下降趋势不明显,2016 年发病率降至26.37/10万的低水平。甲、乙和丙类传染病主要病种是痢疾、肺结核、梅毒、乙型肝炎、猩红热、麻疹。发病地区集中在人口基数大及流动人口多的学院路和中关村街道。男女性别比为1.49∶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0~15岁发病例数所占比例最大(36.33%),职业以农民、学生为主(77.58%),4—6月(28.77%)和11—12月(21.15%)为传染病发病高峰期。结论 5年间海淀区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痢疾、肺结核、梅毒为乙类传染病的前3位,发病呈0~15岁低龄化,每年4—6月和11—12月为高发季,高校和流动人口集中区域病例较多。因此还应加强重点传染病、重点地区、流动人口聚居地、学校疫情、暴发疫情的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4—2021 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报告发病现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北京市石景山区乙肝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理2014—2021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北京市石景山区报告的乙肝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21 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共报告乙肝病例552例,年均发病率为11.06/10 万,2019年发病率最高,为22.03/10 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乙肝病例无明显季节分布,全年呈散发状态,3月份累计报告病例数最多为65例(11.78%)。病例数男女比例1.80∶1,年平均发病率男性(15.86/10万)高于女性(9.02/10万);报告病例数最多年龄为50~60岁年龄段,占25.91%;病例数前3位的职业人群为离退人员(40.049%)、家务及待业人员(17.39%)、干部职员(12.86%);不同街道乙肝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2014—2021 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乙肝防控成效显著,无15岁以下病例,应继续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尤其加强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并且应做好50~60岁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云南省手足口病动态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云南省10年疫情和病原检测资料。结果 10年来,该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隔年高发的特点;每年4、5、6月出现发病高峰,10月后手足口疫情会有“翘尾”的现象;玉溪、昆明、红河等地是本省手足口病高发地区;病例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散居儿童病例构成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幼托儿童和学生稳中有降;其它肠道病毒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2008—2017年云南省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地区聚集性和人群分布特点,病原谱也有所变化,相关部门要加强该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9.
陈海娟  王红利  高峰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0):1223-1226
目的 探究郑州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 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流感样(ILI)儿童病例资料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27 231份合格样本进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0.61%(2 890份)。其中H3N2阳性率3.46%,新甲型H1N1阳性率3.36%,BY型阳性率2.27%,BV型阳性率1.13%,混合型阳性率0.40%。2015年至2021年流感病毒总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间H3N2、新甲型H1N1、BY型、BV型等病毒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感病毒阳性率在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至次年2月)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冬季病毒阳性率最高(14.13%)。 各年龄段儿童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4~6岁组病毒阳性率最高(13.17%) 。男童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0.35%,女童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0.92%,不同性别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区儿童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郑州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感染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其中以H3N2和新甲型H1N1病毒占比最高,1~6岁幼儿为流感高危易感人群,不同亚型流感病毒流行高峰季节可随时间、年龄等差异影响变化,建议加强早教、托育儿童的流感防控,在流感高峰期前1个月做好易感人群疫苗接种,降低流感毒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王娟  何舒青  张晓文 《中国校医》2019,33(6):418-420
目的了解西城区托幼园所儿童传染病发病状况和流行趋势,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对2013—2017年西城区托幼园所上报的儿童传染病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托幼园所上报传染病累计1529例,年均发病率为1.85%,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手足口病除2014年发病率较高外,呈逐年下降趋势,水痘下降趋势不明显,而猩红热呈上升趋势;同一年度,2~3岁组儿童发病率较高,各年龄组年均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西城区托幼园所儿童传染病发病呈总体下降趋势,2~3岁儿童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手足口病和猩红热是重点防控的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