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结核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结核病疫情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08—2015年结核病网络登记报告的结核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累计登记报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2 658例,年均登记率为47.75/10万,涂阳患者的年均登记率为27.5/10万,两者的登记率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39.48, P<0.01;χ2趋势=162.45,P<0.01)。肺结核患者中,男女比例1.87:1;主要集中在15~44岁,占总发病人数的85.00%。户籍类型分布上,以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为主,占全部患者的94.63%;流动人口的年均登记率为52.64/10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23.38/10万),两种户籍类型的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42.48, P <0.01;χ2趋势=162.67, P <0.01)。各职业类型中,以工人、家政人员和学生登记报告患者较多,分别占患者总数的42.8%、51.65%和1.17%。时间上以4—9月份报告患者较多,占患者总数的57.57%,1月和2月份报告患者数量最少。结论 宝安区肺结核登记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流动人口、工人和家政人员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云南省保山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伤寒副伤寒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保山市2005—2015年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保山市伤寒副伤寒年均发病率为12.11/10万,以伤寒为主;各年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伤寒=314.907,P<0.05;χ2副伤寒=249.316,P<0.05;χ2伤寒/副伤寒=249.316,P<0.05),2014年以后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下降,各发病率均以2015年最低;各月均有病例报告,7—9月为发病高峰;五县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施甸县、龙陵县、隆阳区、腾冲县、昌宁县(χ2伤寒=1 375.149, P<0.05;χ2副伤寒=431.417,P<0.05;χ2伤寒/副伤寒=249.316,P<0.05);发病居前三位的职业为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分别占总发病的53.95%、21.69%、12.60%;男∶女=1∶1.05;5~10岁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最高。结论 2014年后保山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降低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对农民、学生、散居儿童以及高发县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辽宁省老年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符合我省老年肺结核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辽宁省2013—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年龄≥60岁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辽宁省累计登记肺结核患者121 053例,年均登记率为55.26/10万,登记率整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9.940,P<0.001),老年肺结核累计登记29 415例,登记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90.056,P<0.001),老年肺结核患者占全省肺结核患者的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512.160,P<0.001),老年涂阳肺结核患者占全省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08.286,P<0.001);2013—2017年登记的老年患者数各年龄组相比,60~<65岁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最高,≥85岁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最低,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9.06%;从时间上看,以3—5月份登记的病人数最多,共8 329例,占患者总数的28.36%;从地区分布看,老年肺结核登记率以本溪市(19.48/10万)、葫芦岛市(19.06/10万)最高,大连市(10.89/10万)最低;老年肺结核病患者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为主,占62.28%。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已成为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其发病呈现男性、农民、春季多发的特点。应关注老年人群,开展对老年肺结核病的主动筛查工作,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2010—2019年连云港市老年肺结核流行特征,为老年人结核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连云港市2010—2019年期间登记的60岁及以上肺结核病例资料汇总整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连云港市登记年龄≥60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 633例,占全人群病例数的39.21%,年均发病率为101.4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Z=-27.520 9,P<0.001)。全市各县(区)年龄≥60岁肺结核年均发病率最高为东海县(131.59/10万),最低为连云区(43.48/10万),各县(区)间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47,P<0.01),各县(区)发病率均有所下降,其中灌南县下降程度最高(82.41%)。年龄≥60岁肺结核月累计发病率最高为12月(10.70/10万,822例),最低为1月(6.43/10万,500例);年龄≥60岁活动性肺结核病例中年龄最大的95岁,平均年龄(69.76±7.197)岁;男、女老年肺结核发病性别比为3.52∶1;2010—2019年期间年龄≥60岁肺结核病例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为20 d(11,34),延迟率为67.21%,呈上升趋势(Z=8.699 0,P<0.001)。结论 老年肺结核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老年人结核病健康知识宣传,积极开展主动筛查,完善治管措施,全面认真做好老年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陕西省结核病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优化结核病发现流程,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按首管理单位导出2016—2020年陕西省登记的104 437例肺结核患者病案,收集痰涂片、痰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肺结核患者的病原学阳性率、痰涂片、痰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率以及检测阳性率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陕西省2016—2020肺结核病原学阳性率分别为13.49%(2 664/19 754)、22.68%(5 081/22 401)、35.99%(8 232/22 876)、48.14%(10 438/21 682)、52.65%(9 332/17 724),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9 473.12,P<0.001)。仅分子生物学阳性构成比分别为0(0/2 664)、0.16%(8/5 081)、15.44%(1 271/8 232)、27.58%(2 879/10 438)、31.52%(2 941/9 332),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2 971.44,P<0.001)。登记肺结核患者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率分别为0.01%(2/19 754)、0.38%(85/22 401)、21.11%(4 828/22 876)、52.42%(11 365/21 682)、55.18%(9 780/17 724),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28 269.23,P<0.001)。涂阴患者分子生物学检测率为22.72%(17 976/79 130)。市级定点医院和县级定点医院仅分子生物学阳性患者构成比分别为33.43%(4 032/ 12 062)和11.99%(2 279/19 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096.46,P<0.001)。结论 陕西省2016—2020年分子生物学检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肺结核病原学阳性率显著提高,但目前陕西省分子生物学检测率与其他省相比较低,在县级定点医院以及涂阴患者中应用较少,应继续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广东省江门市30~<70岁鼻咽癌筛查人群的EB病毒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ELISA检测EB病毒血清抗体(EBNA1-IgA和VCA-IgA),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EB病毒流行现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EB病毒感染与流行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2020年江门市共筛查19 556人,其中男性8 802人,占41.94%,女性11 354人,占58.06%。筛查人群中男性的平均年龄为(47.18±11.98)岁,女性的平均年龄为(48.36±11.53)岁。江门市EB病毒感染率为15.49%,男、女EB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5.70%和1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7, P>0.05)。不同年龄人群的EB病毒感染率不同,呈波动上升趋势(χ2=103.092,P<0.001)。筛查人群EBNA1-IgA的总阳性率为4.00%,男性的EBNA1-IgA阳性率(4.99%)高于女性(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909,P<0.001);筛查人群VCA-IgA的总阳性率为12.43%,男性的VCA-IgA阳性率(12.00%)与女性(12.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43,P=0.118)。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EB病毒的感染风险增加(OR=1.011,95%CI:1.008~1.015,P<0.001);有吸烟史的人群EB病毒感染风险高于无吸烟史人群(OR=1.300,95%CI:1.180~1.433,P<0.001);有糖尿病史的人群EB病毒感染风险高于无糖尿病史人群(OR=1.225,95%CI:1.035~1.451,P<0.05);不同高血压史人群的EB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江门市EB病毒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15.49%)。随着年龄的增加EB病毒感染风险增加;吸烟和糖尿病均会增加人群感染EB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IGRA)在儿童肺结核中的检测效果,评价其用于儿童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童肺结核患者507例为儿童肺结核组、52例儿童非结核肺部疾病组和247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IGRA方法,并比较三组IGRA的阳性率,评价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健康儿童IGRA阳性率为21.05%(52/247),其中有结核病人接触史儿童IGRA阳性率为30.76%(16/52),无结核接触史儿童IGRA阳性率为18.46%(36/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P<0.05);结核病患儿和肺炎患儿IGRA阳性率分别为72.39%(367/507)和17.3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7,P<0.01);菌阳结核病患儿和菌阴结核病患儿IGRA阳性率分别为82.28%(209/254)和62.45%(158/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4,P<0.01)。结论 IGRA对有结核病人接触史儿童IGRA阳性率较高,显示可用于诊断结核潜伏感染,且显示对菌阳结核病患儿也有较高的阳性率,也可用于儿童结核病诊断。IGRA可在儿童结核病中成为一种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07—2017年性病患者的职业和年龄分布特征,为制定性病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信息系统中设置数据筛选条件:①已审核病例;②地区编码为海南省,获取各年度各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报告病例情况。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2007—2017年海南省性病病例资料进行职业和年龄分布分析,并在年龄分布的基础上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结果 海南省2007—2017年性病报告病例数和报告发病率逐年增长,由2007报告的2 862例(34.23/10万)增长至2017年的17 547例(191.35/10万)。2007—2017年商业服务、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三种职业报告病例数和占总报病数的比例均呈增长趋势(P<0.05)。三种职业合计报告病例数占总报病数的比例由2007年的42.42%增长到2017年的74.00%,增长了74.45%。25岁以下人群的性病报告发病率伴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χ2趋势=9.874,P=0.002),25~<30岁年龄段性病报告发病率达到顶峰,随后发病率快速下降(χ2趋势=5.298,P=0.021),60岁年龄段开始报告发病率再次随着年龄增长上升(χ2趋势=5.707,P=0.017)。结论 加强青少年和老年人、社区居民、农民等报告发病率较高人群的性健康教育,防治结合,制定综合的性病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性病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徐州市2016—2020年登记报告的学生结核病数据进行分析,为徐州市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和《2021徐州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2020年徐州市学生结核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徐州市共登记学生结核病患者574例,年均登记率为5.64/10万,徐州市学生群体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22.521,P<0.001);登记的574例学生结核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65例和209例,男女性别比1.75∶1,学生结核病患者主要集中在15~<20岁组和20~<25岁组;按不同教育阶段统计分析,确诊病例中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最多,占比48.61%,其次是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占比分别为20.91%和14.46%,学前教育确诊病例最少(占1.05%)。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22.39,P<0.001),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普通高等学校,其次为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报告发病率最低的为学前教育。结论 徐州市学校结核病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特别是在处置学校结核病疫情时加强新生入学体检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高危人群潜伏结核菌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抽取企业、学生、羁押场所人群、2017—2018年在南山区登记治疗的菌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人群及社区≥65岁的老年人群,对5类人群采取问诊及拍胸片来排除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菌感染情况,并对抽样人群进行个人情况、既往史、行为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用Epidata软件录入问卷,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5类人群潜伏结核菌感染(LTBI)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老年人群最高(44.85%),学生人群最低(20.00%);密切接触者人群不同文化程度、卡介苗接种史、与患者接触时间LTBI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切接触者人群LTBI率接触时间低于三个月的LTBI率最高,其次为超过5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人群LTBI率最高,其年龄是影响因素;菌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文化程度及与患者接触时间是其LTBI率影响因素,其中人口迁入可能是短期接触后LTBI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安徽省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变化,为制订符合当地实际的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芜湖市设立国家级和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每年对监测点内人畜病情、螺情及野粪污染情况开展监测,对逐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查82 932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2%~3.29%,本地居民血检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218.218,P<0.01);血检阳性者均接受了病原学检测,未发现阳性。2015—2019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9 534人次,各年血检阳性率为0.54%~4.86%,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94.286,P<0.01);所有血检阳性者均接受了病原学检测,仅2015年发现1例阳性。2015—2019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逐年查出的有螺面积为438.17~671.27 h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19.48%、活螺平均密度为0.72只/0.1 m2,压碎镜检法和LAMP法检测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5—2019年在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共捡获野粪907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结论 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呈现低度流行态势,但全市血吸虫病传播的流行因素依然存在。要继续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加强家畜传染源管控,提高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不断完善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和响应体系,推进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泉州市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乙肝疫苗(HepB)免疫失败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进一步降低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方法 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对118对HepB免疫失败和236对免疫成功的新生儿及母亲进行调查。通过SPSS 24.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免疫失败与新生儿接种HepB的种类、剂量、母亲HBeAg状态和HBV DNA载量等因素有关,而与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体质重、孕周、HBIG剂量、喂养方式、胎次和母亲年龄、ALT水平、职业等因素无关联。新生儿接种20 μg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风险是接种10 μg乙肝疫苗的0.147 倍(OR=0.147,P<0.01);接种20 μg乙肝啤酒酵母疫苗的免疫成功率最高,其次为20 μg汉逊酵母疫苗;母亲HBeAg阳性新生儿HepB免疫失败的风险是母亲HBeAg阴性新生儿的4.701 倍(OR=4.701,P<0.01),母亲HBV DNA阳性新生儿HepB免疫失败的风险是母亲HBV DNA阴性新生儿的21.410 倍(OR=21.410,P<0.01),且母亲HBV DNA病毒载量增高新生儿免疫失败的风险越高(趋势χ2趋势= 108.922,P<0.01)。结论 母亲HBeAg阳性和高病毒载量是HepB免疫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在孕期对高HBV DNA病毒载量母亲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为其新生儿全程接种20 μg HepB,以进一步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疆喀什地区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人群X-射线交替互补修复基因1(X-ray alternate complementary repair gene 1, XRCC1)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5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体检高危型HPV感染无宫颈癌女性为对照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XRCC1-Arg194Trp、Arg280His和Arg399Gln基因型频率分布,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XRCC1-Arg194Trp、Arg280His以及Arg399Gln基因型与HPV感染人群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100例患者和研究组100例患者年龄、初潮年龄和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XRCC1-Arg194Trp、Arg280His和Arg399Gln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64和0.635、2.015和0.325、2.742和0.082,P>0.05),两组患者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XRCC1-Arg194Trp、Arg399Gln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9和4.298、6.868和4.655,P<0.05),而两组患者XRCC1-Arg280Hi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2,0.13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携带XRCC1-Arg194Trp和Arg399Gln基因型HPV感染人群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分别是未携带人群的1.726倍(OR=1.726)和1.661倍(OR=1.661),而XRCC1-Arg280His与HPV感染人群宫颈癌发病无关(OR=1.235)。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女性XRCC1-Arg194Trp和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HPV感染人群罹患宫颈癌有关,而XRCC1-Arg280His基因多态性与HPV感染人群罹患宫颈癌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现状,为继续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19年,按海南省的地理方位和水系分布,抽取与2006年一致的5个调查点,采集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蛳,以"肺检法"结合"匀浆法"检测中间宿主并查找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结果 2018-2019年,在5个调查点共检测野外采集螺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危险因素,为探索犬源型黑热病防控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确定文县兴隆村和迭部县洛大村为研究点。入户调查家犬的基本状况和症状体征,采集犬血并用PCR方法开展检测。运用IBM SPSS 23.0、Pearson 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评估犬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阳性感染犬之间的影响关系,筛选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2县家犬537只,利什曼原虫PCR 检测阳性率41.15%(221/537)。单因素回归显示豢养方式(χ2=12.357,P<0.05)、精神是/否活跃(χ2=11.883,P<0.05)、眼睑有/无分泌物(χ2=4.314,P<0.05)和趾甲是/否增长(χ2=37.292,P<0.05)4个变量与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犬的性别、犬龄、身高、体重、品种、犬毛长短6个变量之间与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犬的豢养方式[OR=3.051,CI=(0.965~9.645)]与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在甘肃省文县、迭部县存在大量利什曼原虫感染犬,犬放养是当地家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危险因素,应加大群众防治黑热病意识,改善管理犬只方式,疾控部门加强犬监测,对有症状犬采取淘汰措施,减少黑热病传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