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0—2019年宁夏7~18岁汉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00—2019年5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宁夏地区数据,选取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体重、身高等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19年宁夏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4%(1 181/8 855),9.19%(814/8 855),男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11.68%,肥胖增长率为10.07%(χ2=27.60,P<0.01)。女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6.95%,肥胖增长率为5.77%(χ2=33.82,P<0.01)。城市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总体增长率均最高,为11.38%和10.45%。农村男生的超重和肥胖增长率在2010年之后均高于城市男生(χ2值分别为13.90,17.09,P值均<0.05),女生肥胖增长率在2014年之后农村均高于城市(χ2值分别为9.94,33.39,P值均<0.05)。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发展片区由好到差时,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由高到低(χ2值分别为35.19,35.35,P值均<0.01)。  结论  2000—2019年宁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及体质量指数趋于持续性增长趋势,且农村超重和肥胖增长率逐渐超过城市。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具体措施应尽快制定,降低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西省大学生超重肥胖、睡眠时间现状及二者相关性,为制定大学生超重肥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2 605名大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江西省大学生超重肥胖、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0%,3.6%。男生超重肥胖和肥胖检出率(20.8%,6.0%)均高于女生(8.4%,2.1%)(χ2值分别为82.34,25.79,P值均<0.01)。不同经济片区中,超重肥胖、肥胖检出率均以好片区最高(15.8%,5.6%),其次分别为差片区(13.6%,10.3%)和中片区(3.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57,14.62,P值均<0.01)。大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7.48±1.26)h/d,睡眠充足、不足及过量率分别为69.1%,17.6%,13.3%。男生平均睡眠时间[(7.61±1.46) h/d]高于女生[(7.41±1.11)h/d](t=4.00,P<0.01);睡眠不足率(15.6%)低于女生(18.8%),睡眠过量率(16.1%)高于女生(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不足者超重肥胖、肥胖的风险分别是睡眠充足者的1.41倍和1.69倍(P值均<0.05)。  结论  江西省大学生超重肥胖问题严重,睡眠不足问题堪忧,且睡眠不足是江西省大学生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应保证学生正常睡眠时间,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土家族聚居区土家族和汉族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所小学的土家族和汉族共3 437名7~12岁小学生进行整群抽样,检测视力状况,并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土家族与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土家族聚居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4.9%,个体的左右眼视力不良程度存在差异,且不同民族、性别、年级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学生筛查性视力不良检出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眼:χ2值分别为22.10,18.43,19.06,17.97,右眼:χ2值分别为17.52,20.44,21.49,18.61,P值均<0.05)。民族、性别、年级和BMI是影响土家族聚居区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因素,其中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视力不良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81,1.70,95%CI分别为1.76~1.92,1.66~1.82,P值均 < 0.01)。  结论  土家族聚居区土家族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问题严峻,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饮食习惯和主要食物摄入频率,为探寻饮食相关因素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7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区2所小学2 041名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发放饮食习惯及常见食物摄入频率的调查问卷。  结果  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4%和22.1%,男生超重\肥胖率(21.0%, 27.8%)均高于女生(15.8%,16.2%)(χ2值分别为22.45,53.40,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经常吃早餐、吃饭速度、食欲、是否挑食,以及水果、海产品及罐头食品摄入频率与小学生超重肥胖有关联(χ2值分别为7.67,97.92,229.70,95.88,6.40,6.58,7.96,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吃饭速度慢(OR=0.46,95%CI=0.29~0.69)和吃饭速度正常(OR=0.47,95%CI=0.32~0.69)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负相关,食欲好(OR=43.73,95%CI=5.88~325.36)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1)。  结论  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且肥胖检出率大于超重率;常见食物摄入情况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发展的影响较少,但吃饭速度快和食欲好与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中学生静态行为与超重或肥胖的关联,为相关部门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政策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0月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18岁1 20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分析阿坝州不同民族中学生静态行为与超重或肥胖的关联。  结果  藏族学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14.0%)高于汉族(8.8%)与羌族(8.2%),初中生(10.5%)高于高中生(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34,13.62,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参照组对比,上网>1 h/d、看课外书>2 h/d、电子游戏>1 h/d、看电视>1 h/d的中学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23.7%,19.6%,27.8%,26.7%)明显上升(OR值分别为1.26,1.09,1.38,1.18,P值均<0.05)。  结论  阿坝州不同民族中学生静态行为与超重或肥胖呈正相关,减少静态行为的持续时间有助于预防和防控中学生超重或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现状,为制定血脂异常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在江西省抽取6~17岁儿童青少年14 535名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等,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采用“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判定血脂异常。  结果  江西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4.9%,其中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L-C检出率分别为5.9%,7.4%,2.9%,3.4%。女生血脂异常检出率(15.7%)高于男生(14.1%)(χ2=8.01,P=0.01),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3.8%,15.5%,17.3%(χ2=21.14,P < 0.01),体重正常、超重、肥胖者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8%,21.9%,30.0%(χ2=297.20,P < 0.01)。  结论  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虽低于全国水平,但现况不容忽视,超重肥胖学生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和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体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2019年11月借助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参考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指南对京津冀地区4 262名中小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睡眠状况、视屏时间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的关联。  结果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2.03%;其中超重检出率12.01%,肥胖检出率10.02%。男生(26.09%)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1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7,P < 0.01);城市(24.09%)和汉族(22.74%)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乡村(21.05%)和少数民族(1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0,7.63,P值均 < 0.05)。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为24.85%,视屏时间合格率为38.69%,睡眠时间合格率为57.09%。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睡眠时间3项均不合格的比例为21.68%,1项合格和2项合格分别占42.80%和28.77%,3项均合格的仅占6.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合格与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呈负相关(OR=0.72,95%CI=0.52~0.98);与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均未合格者相比,2项合格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57,95%CI=0.36~0.87)。  结论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较低,保障睡眠时间将对超重肥胖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应注重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并在以后的防控和干预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卫生及教育部门制定有效的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09—2018年700 588人北京市高三学生体检数据,描述其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布特征,分析在不同性别、不同区域中超重肥胖检出率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的总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Z=3.58,P < 0.01),在2016年之后上升趋势较为平稳(定基比发展速度为130%),2018年首次下降。男生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6 681.34,15 663.08,P值均 < 0.01)。城区学生总超重肥胖检出率(29.55%)高于郊区(27.95%)(χ2=211.43,P < 0.01);2009—2013年城区学生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郊区学生;2014—2018年郊区学生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城区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最高的区县均为石景山区(超重:19.06%,肥胖:13.99%),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最低的区县均为延庆区(超重:13.48%,肥胖:7.18%)。  结论  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6年后趋于平稳;郊区肥胖检出率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前后苏州市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6—7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苏州市2019年完整BMI监测数据的569名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及BMI-Z评分。  结果  疫情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32.0%)与疫情前(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不同性别、学段分组显示了类似结果。BMI-Z评分疫情前(0.37±1.28)与疫情后(0.38±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05),按性别进行分组,疫情前后BMI-Z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按学段分组,小学组疫情后BMI-Z评分(0.45±1.32)较疫情前(0.37±1.35)上升(t=2.57,P=0.01),中学组疫情后BMI-Z评分(0.27±1.17)较疫情前(0.39±1.18)下降(t=-4.29,P < 0.01)。疫情前与疫情后吃甜食、户外活动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的食用行为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时间有所提高[(8.52±1.83)(8.05±1.70)]h(t=4.96,P<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苏州地区儿童青少年BMI水平、超重肥胖率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不同学段稍有差异。仍需针对性加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北京大学2016—2020年研究生新生体重、血压和血尿酸的变化,为大学生慢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北京大学2016—2020年5年应届本科毕业的研究生新生入学体检数据,比较不同年份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和血尿酸水平的差异,以及超重/肥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男生2016—2020年超重/肥胖、高血压及2018—2020年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94,37.63,55.53,P值均<0.01),而2016—2019年超重/肥胖、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1.05,P值均>0.05)。男生超重、肥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最高检出率均出现在2020年,分别为29.25%,11.37%,12.60%和43.84%。女生2016—2020年高血压和2018—2020年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14,14.59,P值均<0.01),而2016—2019年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2020年女生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35%和13.86%。  结论  2020年大学生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升高,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增高,可能有不良生活方式对青年学生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林延敏  马楠  卢金逵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0):1480-1483
  目的  探究特殊家庭结构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联, 为促进特殊结构家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江西省上饶市13~18岁3 941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自编问卷、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青少年特殊结构家庭情况、抑郁和焦虑症状, 并对青少年进行消瘦和超重肥胖筛查。  结果  青少年特殊结构家庭比例为7.0%。单因素分析显示, 父母离婚的青少年消瘦检出率(31.2%)高于正常家庭者(25.3%)(χ2=3.55, P < 0.05), 特殊结构家庭的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40.9%)高于正常结构家庭者(34.5%)(χ2=4.60,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特殊结构家庭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发生风险是正常结构家庭者的1.41倍(95%CI=1.02~1.79, P < 0.05)。  结论  特殊结构家庭与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焦虑症状间的关系并不明显, 但可能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江西省大学生外卖食品消费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超重肥胖以及规范和管理当前外卖食品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8年5—6月在江西省上饶市随机选取某高校2 610名大学生,对消费外卖食品的频率、食品类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消费外卖频率和类型对超重肥胖的影响。  结果  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男生(7.7%)高于女生(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P < 0.01);不同学院之间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P < 0.01);在大学生自评家庭经济条件方面,来自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8.8%)高于其他组别。与最近1周内未点外卖和快餐便当的大学生相比,点过外卖和快餐便当的大学生与超重肥胖的发生正性相关(OR值分别为1.80,1.59,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经常性外卖消费和外卖类型为“快餐便当”增加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应强化大学生对外卖的正确认知,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外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指导儿童青少年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遏制肥胖流行趋势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状况监测,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河北省12个监测点3 330名6~17岁儿童青少年最近1周的就餐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和体检信息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在外就餐情况,在外就餐影响因素及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率为16.19%,超重肥胖率为29.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初中生:OR=1.36,高中生OR=3.57,P值均<0.05)和家庭人均收入高的儿童青少年(1~<2万元:OR=1.48,≥2万元:OR=2.93,P值均<0.05)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高;居住地为农村(OR=0.20)、非独生子女(OR=0.76)、走读生(OR=0.21)以及主要抚养人为老人的儿童青少年(OR=0.69)在外就餐的可能性更低(P值均<0.05)。在外就餐与超重肥胖风险增高存在统计学关联(OR=1.31,P<0.01)。  结论  河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在外就餐现象较为普遍。居住地、年龄段、人均年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住校、主要抚养人是在外就餐的相关因素,在外就餐可能会增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描述北京、东京3~5岁幼儿的超重肥胖现状,比较两地幼儿肥胖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幼儿肥胖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19年10—11月选取北京、东京共444名3~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生活方式调查,对两地幼儿的超重、肥胖现状及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北京幼儿的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及超重肥胖率(25.28%)高于东京幼儿(18.44%),北京与东京幼儿超重肥胖率在早饭前是否身体活动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14,31.18,P值均 < 0.05)。北京与东京幼儿超重肥胖率在晚饭后不同零食频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72,21.93,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北京幼儿早饭前不进行身体活动与发生超重或肥胖呈正相关(OR=1.45, 95%CI=1.10~2.68),晚饭后经常吃零食(OR=2.56,95%CI=1.44~3.57)和有时吃零食(OR=1.72,95%CI=1.21~2.72)的北京幼儿与超重或肥胖的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北京幼儿的超重、肥胖现象高于东京幼儿,早饭前不进行身体活动、晚饭后有时吃零食、晚饭后经常吃零食与北京幼儿超重或肥胖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秦剑杰  张璇  毕鑫  郑旭彤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81-1884
  目的  了解河北省3~6岁幼儿肥胖的流行特征以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并执行幼儿肥胖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11个地市共6 034名3~6岁幼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河北省3~6岁男、女幼儿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00%和1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1,P<0.01);乡村和少数民族幼儿的肥胖检出率(20.06%,21.68%)分别高于城镇和汉族幼儿(19.97%,20.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0.78,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1.45)、出生时体重≥4 000 g(OR=2.80)、每周吃高油脂食品≥3次(OR=1.64)、每周喝碳酸饮料≥3次(OR=4.71)、不喜欢吃水果蔬菜(OR=1.22)、每天进行身体活动<2 h(OR=1.82)、母亲肥胖(OR=2.00)、父亲不参加体育锻炼(OR=1.95)均与河北省幼儿肥胖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0.01)。  结论  河北省3~6岁幼儿的肥胖检出率处在较高水平,遗传、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幼儿肥胖的相关因素。需要加大对健康知识和幼儿肥胖危害的宣传力度,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