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A549肺癌细胞株中P57kip2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探讨X射线对p57kip2和TGF-β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常规方法培养肺癌细胞株A549,实验分5组,照射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X射线(2、4、8和12 Gy)照射,于不同时间(6、12、24、36和48 h)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p57kip2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X射线可导致肺癌细胞P57kip2蛋白的表达增加,照后12 h达峰值,在2~8 Gy之间,p57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12 Gy时,其含量较4~8 Gy减少。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P57kip2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照后6h达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各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射线照射可以上调肺癌细胞株A549的p57kip2和TGF-β1蛋白表达,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可以反映肺癌细胞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连花清瘟(Lianhuaqingwen,LHQW)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给药组(照射+0.42g/kg组)、单纯照射组和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他2组均以6 MV X射线右肺单次20 Gy照射制作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给药组从照射前3 d开始至照射后第28天给予连花清瘟干膏粉溶液连续灌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灌生理盐水。照射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并于第1、14和28天处死大鼠观察肺病理切片,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给药组的一般状况改善,病理形态学上,肺组织急性炎性反应明显减轻;给药组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明显减少,治疗后14和28 d损伤肺组织中TNF-α和IL-6 mRNA表达均较单纯照射组低(tTNF-αmRNA=3.714、2.144,tIL-6 mRNA=3.589、2.883,P<0.05);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较单纯照射组亦显著性降低(tTNF-α=7.372、2.891,tIL-6=6.335、3.257,P<0.05)。结论 连花清瘟能够改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大鼠的一般情况,减轻损伤肺组织的炎性反应,其机制与下调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抑制相关炎性介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60Co γ射线对盐诱导激酶2的诱导表达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盐诱导激酶2(SIK2)蛋白和mRNA的诱导表达作用及细胞周期相关性。方法 HepG2细胞用60Co γ射线照射,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细胞的SIK2蛋白和mRNA的表达,胸腺嘧啶双阻滞法同步化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HepG2细胞2 Gy照射后4、6、10 h,SIK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 (t=3.00、3.98、4.17,P<0.05);10 Gy大剂量照射后,SIK2蛋白表达增加的趋势与2 Gy一致,但增加的幅度较前者低。2和10 Gy照射后SIK2基因 mRNA均在10 h出现了增加(t=4.54、2.74,P<0.05)。照后10 h出现了细胞G2/M阻滞高峰。利用同步化细胞分析表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中SIK2 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 2和10 Gy照射均能诱导SIK2蛋白表达增加,2 Gy的作用更加明显。细胞照射后10 h,SIK2 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但与辐射诱发细胞G2/M期阻滞引起不同时相细胞的分布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S)对食管鳞癌KYSE-150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 将食管鳞癌KYSE-15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rhES组、X射线照射组和rhES联合X射线照射组。细胞克隆形成法测定细胞存活分数;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放射增敏比(SER);流式细胞术检测rhES联合X射线照射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yclin B1、Cyclin D1、Bcl-2、Bax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IF-1α、VEGF、V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KYSE-150细胞的D0DqSF2值随着rhES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当达到D0照射剂量时,100和200 μg/ml rhES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14、1.27;rhES联合X射线照射组与X射线照射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增加、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增加、细胞VEGF蛋白及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t=7.97、3.02、117.55、7.22,P<0.05)。结论 rhES对体外食管癌细胞具有明显的辐射增敏作用,其机制与其抑制细胞HIF-1α、VEGF蛋白表达以及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调控、诱导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穿心莲内酯对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穿心莲内酯对C57BL/6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将80只C57BL小鼠完全随机分为0.9% 氯化钠溶液组(空白对照组)、穿心莲内酯组(单纯给药组)、放射+0.9%氯化钠溶液组(单纯照射组)和放射+穿心莲内酯组(联合组),每组20只。照射前单纯给药组和联合组用穿心莲内酯 20 mg·kg-1·d-1灌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用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灌胃30 d。采用6 MV高能X射线直线加速器单次15 Gy照射,建立小鼠全肺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取小鼠肺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 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 联合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较单纯照射组小鼠明显减轻,其肺系数、肺组织MDA含量、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血清 TGF-β1、TNF-α表达水平虽然略高于空白对照组,但低于单纯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肺系数=1,60, tMDA=7.06, t羟脯氨酸=17.44, tTGF-β1=16.67, t TNF-α=14.03,P <0.05);联合组小鼠血清SOD活力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t=60.81,P<0.05),但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给药组;单纯给药组小鼠各项检测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穿心莲内酯可有效减轻小鼠的放射性肺损伤,且对小鼠肺组织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6.
肿节风对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肿节风对60Co γ射线照射后的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小型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单纯照射组,60Co γ 射线照射15 Gy;肿节风干预组,于15 Gy照射前服用肿节风配方颗粒(0.3 g/kg)。于照后4、8、12和24周,观察小型猪的呼吸频率和体重,取右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TGF-β1和TNF-α的表达,并检测其羟脯氨酸(HP)含量的变化。结果 照后4、8、12和24周,单纯照射组的呼吸频率、肺系数、羟脯氨酸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F=21.035、46.014、32.610,P<0.05)。照后4和8周,肿节风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呼吸频率、肺系数、羟脯氨酸相近(F=0.055、2.456、5.581,P>0.05),而至12和24周,肿节风干预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F=91.897、93.149、83.487,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在照后4和8周,肿节风干预组肺组织无明显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表现,在12和24周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肿节风干预组在第4和第8周肺组织中的TGF-β1和TNF-α为阴性,在12和24周为低表达,均明显弱于单纯照射组。结论 肿节风配方颗粒对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肿节风对TNF-α和HP的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与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关系及其在放射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6 MV X射线照射,联合PI3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处理HSC,分为空白对照组、抑制剂组、10 Gy照射组、10 Gy+抑制剂组、20 Gy照射组和20 Gy+抑制剂组。检测各组的细胞凋亡率、细胞上清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量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 和20 Gy照射组细胞的凋亡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t=8.43、11.63,P<0.05);与10 和20 Gy照射组比较,分别加抑制剂后细胞的凋亡率降低(t=8.09、4.88,P<0.05)。与10 Gy照射组比较,20 Gy照射组TGF-β1、α-SMA、p-Akt的量增加(t=6.91、7.80、9.28,P<0.05),10 Gy+抑制剂组TGF-β1、α-SMA、p-Akt的量降低(t=6.17、15.11、10.34,P<0.05)。与20 Gy照射组比较,20 Gy+抑制剂组TGF-β1、α-SMA、p-Akt的量同样降低(t=10.04、6.85、23.84,P<0.05)。结论 X射线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使HSC活化,导致放射性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放射性肝纤维化大鼠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相关性,了解CTGF与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二级大鼠40只,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模型组大鼠右半肝接受单次6 MV X射线25 Gy照射,于照射后2、4和6个月,分别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模型组大鼠10只,对照组予以假照射后6个月,均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大鼠肝纤维化半定量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CTGF、TGF-β1、α-SMA及其mRNA表达,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于照射后2、4和6个月,肝纤维化半定量积分逐渐增加(F=25.82,P<0.05),模型组大鼠CTGF、TGF-β1、α-SMA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多(F=55.44、16.22、121.12,P<0.05)。对照组肝组织中,CTGF、TGF-β1、α-SMA的mRNA仅有少量表达;模型组在照射2、4和6个月CTGF、TGF-β1、α-SMA的 mRNA均逐渐升高(F=177.11、133.85、217.46,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鼠肝组织中CTGF与α-SMA、TGF-β1与α-SMA均存在正相关(r=0.638、0.715,P<0.05)。结论:CTGF的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在放射性肝纤维化过程中CTGF可能参与了激活TGF-β信号通路,从而促进HSC的活化与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wtp53)对人肺腺癌细胞株的放射增敏作用,比较不同p53基因状态对照射的影响。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筛选p53基因状态不同的两种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及GLC-82,用腺病毒介导wtp53 (Ad-p53)转染后分别给予0、2和4 Gy照射,测定集落形成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结果 A549细胞的p53基因正常,而GLC-82细胞的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转染后wtp53在两种细胞内均成功表达。Ad-p53对A549及GLC-82细胞抑制率分别为55%和88%,对GLC-82抑制作用较强(P<0.01)。转染Ad-p53后照射,两种细胞集落形成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流式细胞仪分析Ad-p53使G1期细胞比例增加和凋亡指数增高,Ad-p53+照射组最为明显(P<0.001)。结论 Ad-wtp53可以抑制人肺腺癌细胞株的生长,增加其放射敏感性,其放射增敏作用并不依赖于细胞内源性p53基因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克隆形成实验检测10、20 μg/ml榄香烯乳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影响。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4 Gy X射线照射)、单纯药物组(给予10、20 μg/ml榄香烯乳);联合照射组(给予10、20 μg/ml 榄香烯乳24 h后4 Gy X射线照射)。Western blot检测DNA-PKcs、Bcl-2及P53蛋白的表达变化,并分析DNA-PKcs与Bcl-2、P5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 μg/ml榄香烯乳的放射增敏比SERD0、SERDq 为1.54±0.20和1.43±0.15;20 μg/ml榄香烯乳SERD0、SERDq 为1.63±0.32及1.75±0.19。与单纯照射组相比,10、20 μg/ml榄香烯乳联合照射组细胞的DNA-PKcs蛋白表达明显减少(t=7.52、8.33, 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t=10.74、11.33, P<0.05),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t=-9.25、-7.66P<0.05)。DNA-PKcs与P53蛋白表达显著负相关(r=-0.569,P<0.05),与 Bcl-2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r=0.755, P<0.05)。结论 榄香烯乳可增加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与下调DNA-PKcs表达抑制DNA双链损伤修复和上调p53,下调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适合放射性肺损伤(RILI)CT灌注成像研究的兔动物模型。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做单肺假性照射)和实验组(36只,高能X射线单侧肺单次照射25 Gy),分别于照射后第1、6、12、24、48和72小时及第1、2、4、8、16和24周被处死,取两肺中带上、中、下野6处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光镜、电镜和局部肺组织TNF-α和TGF-β1的检测。结果 实验组所有兔受照射肺均产生了RILI,早期以急性炎性反应为主,晚期以进行性肺纤维化为特征。实验组受照射1 h后局部肺组织TNF-α表达、72 h后TGF-β1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4~14.95,P<0.05)。光镜下,实验组受照射12 h后肺泡壁厚度、6 h后肺间质面积密度、24 h后间质内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4~39.78,P<0.05),并分别与照射后的时间直线相关(r=0.82、0.87、0.68)。电镜下,实验组各时间点之间胶原纤维相对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31,P=0.000),对照组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受照射72 h后肺内胶原纤维相对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45.18,P<0.05),并与照射后时间直线相关(r=0.99)。结论 25 Gy单肺单次高能X射线照射能制作稳定、可靠的兔RILI模型,较好地模拟了RILI的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肿节风在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对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上各信号转导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75头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健康对照组(不照射,给予生理盐水)、单纯照射组(右肺单次15 Gy γ射线+生理盐水)及药物+照射组(右肺单次15 Gy γ射线+肿节风)。分别于照射后2、4、8、12及24周取出右肺。应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上述各时间点小型猪肺组织内TGF-β1、Smad2、Smad3和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肿节风能显著减轻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的炎症表现及纤维化程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照射组TGF-β1和Smad3的表达水平从照射后第2周起、Smad2和Smad7的表达水平分别从照射后第8周和第12周起显著升高(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药物+照射组TGF-β1和Smad2的表达水平分别从照射后第4周和第8周起明显下降(P<0.05),Smad3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而Smad7的表达水平则从照射后第2周起显著升高(P<0.05)。结论 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中,肿节风通过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中主要信号转导分子TGF-β1、Smad2和Smad7的表达水平而发挥放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于放疗引起脑损伤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6~8周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单纯照射组:全脑照射20 Gy;照射加药组:全脑20 Gy照射后参芪扶正注射液(20 mg/kg)治疗4周;水迷宫检测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放射性脑损伤后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急性脑损伤后炎性因子TNF-α与IL-1β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后海马区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各组NF-κB p65的胞质胞核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改善小鼠放射性脑损伤后的认知功能障碍(t=6.34、6.70,P<0.05);PCR显示照射后TNF-α在3 h表达最高,随后下降,在4周又达到较高水平,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下调TNF-α表达水平(t=11.34、9.70、6.07,P<0.05);IL-1β在照射后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72 h达到较高水平,其后开始下降,而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降低照射后IL-1β表达水平(t=12.27、5.70、7.52,P<0.05);免疫荧光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抑制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激活(t=12.35、8.64、7.82,P<0.05);小胶质细胞p65免疫荧光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照射后NF-κB p65胞质、胞核的转位。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NF-κB p65的胞质、胞核转位,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下调炎性因子的表达,起到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脾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和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变化,探讨X射线对调节性T细胞以及相关因子Foxp3的影响。方法 112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低剂量(0.075 Gy)组和高剂量(2 Gy)组,用X射线深部治疗机分别进行0.075和2 Gy全身照射,于照射后0、4、8、16、24、48和72 h处死,取脾脏,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检测调节性T细胞和Foxp3的表达水平。结果 0.075和2 Gy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细胞CD4+CD25+Treg 细胞百分比均在照射后8 h达高峰,随后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高于照射前水平(2 Gy,在8、16、48、72h时,t=4.65、4.28、3.71、2.88,P<0.05; 0.075 Gy,在8、16、24、72h时,t=8.73、10.55、4.21、4.65,P<0.05)。Foxp3在mRNA水平,0.075 Gy照射后变化不明显,而2 Gy照射后于24 h形成峰值。Foxp3在蛋白质水平,0.075 Gy照射后并未有显著变化;而2 Gy照射后于16 h形成峰值,随后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 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分子Foxp3的不同变化可能成为高、低剂量X射线诱导不同免疫效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碳重离子与X射线对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对A549细胞分别进行碳重离子和X射线照射,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照射后细胞存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通过Hoechst 33258荧光染料对照射后固定的细胞进行染色,计算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照射后48 h细胞内DNA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和H2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存活曲线显示,碳重离子造成的细胞存活分数远低于X射线,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t=4.77、14.53、14.54,P<0.05),导致大部分细胞进入凋亡途径。碳重离子与X射线辐照后DNA-PKcs的表达上调(t=10.91、5.05,P<0.05)。结论 碳重离子照射对肺癌细胞造成生物学效应远高于X射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X射线辐射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线粒体DNA(mtD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8 MV X射线以4 Gy的吸收剂量照射A549细胞,照射后不同时间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人mtDNA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照射后12 h即出现G2/M期的阻滞,凋亡率在照射后48 h达到峰值,透射电镜下可见凋亡的形态改变。X射线照射后mtDNA编码基因表达呈普遍下调,包括12 h组的1种tRNA和4种mRNA基因、24 h组的2种tRNA和4种mRNA基因、48 h组的13种mRNA和2种rRNA及4种tRNA基因、72 h组的11种mRNA和2种rRNA基因。结论 X射线辐射可导致A549细胞G2/M期阻滞,mtDNA编码基因的普遍低表达可能和辐射诱导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放射性肺炎方(ARPD)干预放射性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5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6 MV X射线,15 Gy单次照射+ARPD,10 ml ·kg-1 ·d-1)组、单纯照射组(6 MV X射线,15 Gy单次照射)和对照组,每组35只,分别于第15、30、60、75、90、105、140天各收集5只大鼠肺组织及血液样本,肺组织行常规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Ⅲ,CⅢ)蛋白及基因在组织中的动态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及血浆PAI-1含量;酸水解法及碱水解法分别检测组织及血清羟脯氨酸(HYP)。结果 受照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各时间点均见炎性反应改变,60 d后出现纤维化,中药组早期炎性反应、后期纤维化均显著轻于单纯照射组。中药组30 d后TGF-β1、PAI-1、C Ⅲ蛋白及基因在肺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同期单纯照射组(蛋白:t=2.49~3.74,t=2.63~4.57,t=2.76~3.83;基因:t =2.59~4.33,t=2.83~4.62,t=2.83~3.96,P<0.05),15 d后血浆PAI-1、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同期单纯照射组(t =2.85~6.27,t=3.69~5.27,P<0.05),60 d后肺组织及血清HYP水平低于同期单纯照射组(t=3.65~4.40,t=6.56~3.75,P<0.05),且肺组织TGF-β1分别与PAI-1及CⅢ的蛋白(r=0.604、0.759,P<0.05)和基因(r=0.519、0.816,P<0.05)变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RPD可通过下调TGF-β1、PAI-1,减少CⅢ的合成干预放射性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小剂量重复照射下不同时相大鼠血清、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66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表法分为照射加中药组(A组)30只、单纯照射组(B组)30只、健康对照组(C组)6只。6MV直线加速器对前2组大鼠右肺进行分次照射(5 Gy/次,1次/周,累积剂量最高为30 Gy),每组各6只大鼠于照射后第4、6、8、12及26周处死,C组于第4周末处死,取血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取肺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相血清、肺组织中TGF-β1、TNF-α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B组大鼠血清、肺组织中TGF-β1、TNF-α于照射第4周增高,第12周达高峰,第26周略下降;A组各时相大鼠血清、肺组织中TGF-β1、TNF-α蛋白表达趋势与B组相同,但低于B组。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具有抑制TGF-β1 、TNF-α合成分泌的作用及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GF-β1、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低剂量X射线对人树突状细胞(DC)体外迁移能力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人GM-CSF和IL-4共同诱导分化为DC,于培养的第5天加入TNF-α促进成熟,在培养的第6天用X射线照射DC,受照剂量分别是0、0.05、0.1、0.2、0.5 Gy,照射后48 h收获DC;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CR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迁移实验法检测DC的体外迁移能力。结果 与0 Gy相比,0.2和0.5 Gy照射后,CCR7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剂量(t=14.72、4.72,P<0.05);0.2 Gy照射后,CCR7蛋白表达量高于其他剂量(t=4.46,P<0.05),DC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剂量(t=2.95,P<0.05);以抗CCR7单克隆抗体封闭CCR7蛋白活性,在接受同等剂量照射时,DC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t=4.63~8.96,P<0.05)。结论 受到0.2 Gy X射线照射的DC,体外迁移能力显著增强,其机制可能与受照后DC表达CCR7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入受照小鼠机体,研究VEGF蛋白表达对放射损伤的救治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通过随机化分组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转基因组。转基因组应用VEGF重组质粒进行肌肉注射,注射后24 h接受8 Gy X射线照射,进行小鼠临床表现和死亡率观察。并于照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器官病理学和原位胸腺和脾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用PCR方法从pSP73/HVEGF165质粒扩增得到VEGF165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后与酶切的pcDNA3.1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 VEGF165,经电泳和测序表明序列与GeneBank完全一致。X射线8 Gy照射小鼠,单纯照射组14 d内死亡率为64%,而转基因组为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5)。转基因组小鼠胸腺和脾组织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t=3.11、3.53,P<0.05),放射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 VEGF165,重组质粒转基因治疗可显著降低严重辐射损伤小鼠的死亡率,显著减低胸腺和脾脏细胞凋亡率,明显改善免疫器官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