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胡建国  李十月  陈建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48-549,554
目的:了解麻疹疫苗在湖北黄石市应用以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黄石市1998-2004年麻疹国家法定疫情统计资料,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市1998—2004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41例,发病率为0.80/10万-10.78/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4.23/10万,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在发病者中男女发病之比为1.23:1。发病年龄以4-7岁为高发年龄组,累积发病244例,占发病总数的32.93%。职业分布以中小学生为主,共343例,占发病总数的46.29%。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分布在4—7月,冬季发病人数较少。全市三个地区都有病例报告,以C区发病率最高,为5.40/10万,其发病人数占总数的49.52%。结论:黄石市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中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亦有成人病例;麻疹发病季节性高峰向春夏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胶南市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胶南市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3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64/10万。男女性别发病之比为2.06:1。发病年龄组以0~9岁发病率最高(44.95/10万),其次为10~60岁年龄组(28.90/10万),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低(21.25/10万)。职业构成中以农民为主,占39.13%;其次为小学生,占24.10%;再次为工人,占10.06%;其他职业占26.71%。结论: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男性农民和小学生为主。应进一步加强甲肝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不断提高人群免疫屏障,逐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近年来郧县麻疹流行特征。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郧县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郧县共报告麻疹病例16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5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乡镇发病数多于城区;年龄组发病从高到低依次为8月龄~4岁(占34.78)、5-岁(占30.43%)、〈8月龄(占18.63%)、15~岁(占16.15%);职业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散居儿童(占54.66%)、学生(占26.71%)、农民(占15.53%)、幼托儿童(占3.11%);流动人口占39.75%;无免疫史占44.72%。结论加强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开展育龄妇女麻类疫苗接种是控制麻疹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2005~2007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少杰  刘渠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197-2197
目的了解深圳市麻疹流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深圳市2005—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结果2005~2007年深圳市麻疹发病率波动在32.5/10万-67.2/10万之间。全年均有病例发生,2007年麻疹发病高峰较前两年有所推迟,5—10月占总发病数的75.7%。2岁及以下发病占40.4%,20岁及以上发病占27.9%。发病人数主要集中在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占总病例数的79.1%。结论深圳市需进一步扩大麻疹免疫人群。特别是对8月龄以下的婴儿及人口密集的青年工人,同时加强麻疹疫情的处理、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麻疹的监测,以有效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林其汉  蔡和宋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52-1354,1362
-目的通过对2006~2012年三明市麻疹流行特征及麻疹防控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三明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2年三明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399例,年平均发病率2.17/10万。〈15岁病例占58.90%,年龄别发病率以0岁最高,为21.85/10万;9岁、10~14岁次之,发病率分别为10.38/10万、10.13/10万;病例以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居多。399例病例中,无免疫史80.20%,免疫史不详5.51%。2009年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措施后,人群IgG抗体阳性率、GMT水平显著升高,麻疹年平均发病率较强化前下降97.83%。2006—2012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排除发病率由0.91/10万上升2.48/10万,血清标本采集率由33.03%上升100%,实验室确诊比例由16.49%上升100%。结论扩大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河池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池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河池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0701例,年均发病率为165.16/10万;重症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43/10万,其病死率为10.94%。各县(市、区)病例报告超过1000例,3—7月为发病高峰期(占71.45%)。农村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高危人群,≤5岁的病例最多(占95.66%),男性发病高于女性(P〈0.01)。重症病例、普通病例标本EV71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81%、29.62%,重症病例发生率与EV71型病毒核酸阳性率呈正比例关系。结论目前河池市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仍严峻,特别要加强农村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佛山市2005-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佛山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的控制对策。方法对2005—2008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佛山市2005—2008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72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09/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顺德区、南海区和禅城区,发病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94.97%;4—8月为高发季节.占总病例数的67.53%;小于15岁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70.36%;散居儿童病例占51.49%;流动人口病例占62.00%: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者占88.33%。结论佛山市近年麻疹发病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加强以流动儿童为重点的适龄儿童麻疹常规免疫,加强麻疹的监测和控制,适时对重点人群实施强化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晴  陈晓辉  刘慈  耿磊  冯隽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03-1205
目的探讨辛集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辛集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辛集市累计报告手足121病病例1631例,其中重症病例9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86.21/10万,其中男性为105.96/10万、女性为66.40/10万(P〈0.01),男性高于女性;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01.51/10万、99.85/10万、56.96/10万。2010—2012年全市15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5岁发病率为1084.30/10万,1〉5岁为6.73/10万(P〈0.01)。发病时间在5~11月的占88.6%;散居儿童占77.13%。结论2010—2012年辛集市手足口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泉州市麻疹在“消除阶段”(2006—2011年)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麻疹防制对策,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发病监测资料和防制对策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1年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晋江(6/10万),最低的是永春(O.16/10万)。发病高峰后移或消平。病例主要以外地户籍人口为主,占56%。发病年龄有呈双向位移的趋势,〈8月龄组和≥15岁组的人群所占比例增高。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是发病的主体。发病前7~21d去过医院的病例占57%。结论通过消除麻疹免疫空白人群,强化麻疹疫情应急处理能力.控制医院感染等综合防控措施,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81例,麻疹发病率为36.5/100万。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份,共130例,占全年发病数71.82%;发病年龄以1岁以下为主共103例,占全年发病总数56.91%(〈8月龄的发病数占其中48.54%),其次是≥21岁年龄组共37例占全年20.44%。在所有病例中有免疫史者2例,无免疫史者173例占全年发病总数95.58%,免疫史不详者6例。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同时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接种保护易感人群,进而实现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龙岗区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2005。2012年龙岗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2年,龙岗区共计报告麻疹病例3659例,病例主要发生在布吉、龙岗(49.17%)等外来人口集中的街道;4~8月(70.07%)为发病高峰季节;以散居儿童(50.59%)发病为主;免疫人群占报告麻疹病例比重呈年度下降趋势;大部分免疫人群报告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接种史不详,th计占达MV免疫月龄病例报告总数的59.85%。结论麻疹高发病率可能与麻疹疫苗免疫的低覆盖率及人口流动有关,免疫空白病例仍然是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1年深圳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1年深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8102例,年均发病率为234.3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56.89%;全市8个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龙岗区(558.68/10万),最低为宝安区(59.67/10万),各地区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94.1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5.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01)。245名重症病例中,1—4岁年龄组发病数较多,占重症病例总数的88.57%;仍以散居儿童为主,占重症病例总数的86.12%;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病例主要以EV71感染为主。两年间,共报告暴发疫情189起,报告高峰期出现在4—6月,幼托机构是高发场所。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差异,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宁安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方法对2005—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宁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0.71/10万,2006年发病率为16.82/10万,2007年1月到8月发病率为12.79/10万。5岁以下儿童麻疹发病占46%,15岁及15岁以上人群发病占46.88%,且免疫史大多不详。结论近年来宁安市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麻疹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宁夏固原市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对固原市6年来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固原市2000-2005年麻疹发病率在8.13/10万-44.53/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23.90/10万。全市5县(区)均有病例报告,散发和暴发并存,平均发病率泾源县最高(50.24/10万),西吉县最低(8.08/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高峰3-6月(67.74%),9月最低(1.63%)。发病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14岁以下发病数占85.35%。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占55.23%,不详和无免疫史占44.77%。结论宁夏固原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麻疹疫情监测,预防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5.
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红  黎景全  杨华可  黄勇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36-1637,1639
目的了解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流行情况,探讨预防控制麻疹的策略,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2~2006年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583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4/10万。每年5—8月份为发病的高峰期。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居多,占5年发病总数的54.3%。2006年统计外地儿童占发病人数的70.0%,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57.6%(731/1268)。2005年麻疹-IgC,抗体水平监测儿童组和成年组保护率分别为62.1%和51.5%。结论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率呈上升之势,呈小年龄组发病模式。外来青年工人和外来儿童是麻疹发病的易感人群.故应加强麻疹痘苗接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郧县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特征。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郧县2012年手足151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郧县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44例,报告发病率60.94/10万。病例月分布呈双峰型,4~6月为第一高峰,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46.51%;9~11月为第二高峰,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29.36%。报告发病率城区(72.79/10万)与乡镇(59.41/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0,P=0.195)。〈5岁年龄组儿童占95.06%,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病原构成分别为CoxA16型占49.08%、EV71型占30.67%、其它占20.25%。结论郧县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有明显季节、人群和病原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平凉地区1990~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掌握平凉地区麻疹流行状况,指导麻疹控制工作,对平凉地区7县(市)1990-2001年麻疹发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收集、整理、分析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情资料、常规免疫报告资料和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等探讨麻疹流行原因。结果 12年麻疹报告发病2127例,无死亡,年均报告发病率8.65/10万。1995年实现计免第3个85%目标后的“九五”期间麻疹发病率(9.41/10万)较“八五”期间(3.93/10万)上升139.44%,散发和暴发共存,局部暴发影响着发病强度。发病季节后移并延长,3—6月为发病高峰期,占57.76%。病例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儿童,占71.27%。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6.56%。有免疫史占62.62%,初免和复种免疫质量低是造成麻疹发病较高的主要原因,也与实际接种率低有重要关系。结论 必须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领导,改进免疫服务态度,提高免疫质量和接种率,形成可靠的免疫屏障,控制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鄄城县麻疹流行特点,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鄄城县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9—2012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鄄城县共报告麻疹病80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66/10万、9.31/10万、O.55/10万、0。不同年份间麻疹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居前三位的是鄄城镇、旧城镇和郑营乡。病例主要集中在4-8月份。男性发病率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20~45岁有个发病小高峰。结论:鄄城县麻疹发病率除2010年较高外,其余3年发病较少,但常规免疫工作不应松懈,以防止2013年出现爆发。  相似文献   

19.
宁夏麻疹流行特征及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宁夏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对宁夏5年来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5年6月麻疹发病率在8.12/10万-35.69/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9.91/10万。全区各市县均有病例报告,散发和暴发并存,平均发病率银川市最高(30.06/10万),石嘴山市最低(10.45/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高峰4-6月(57.36%),9月最低(1.05%)。发病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14岁以下发病数占79.25%。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占47.09%,不详和无免疫史占52.91%。结论宁夏需要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加强麻疹疫情监测,预防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甘肃省麻疹发病状况,给今后控制麻疹工作提供依据,对2003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200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631例.确诊病例1612例,报告发病率为6.24/10万,连续2年发病率呈下降。但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模式,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34.18%。麻疹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55.09%,无免疫史者占10.86%,免疫史不详者占34.00%。发病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麻疹常规免疫工作未落实,爆发疫情不能及时报告、及时检测。应在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同时.在重点地区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同时提高接种质量,加强疫情报告。各市(州)要逐步开展麻疹IgM检测.提高检测灵敏性,积极采取措施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