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从形态学的角度分析骨髓中巨核细胞病态造血在胃癌及慢性再障中的表现 ,评价小巨核细胞对诊断良性疾病与恶性肿瘤的意义。方法 用经瑞氏染色的骨髓涂片 ,计数及分类在标准面积范围内所能发现的病态巨核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胃癌组小巨核细胞检出率高于慢性再障组 ,χ2 =5 .88,P <0 .0 5。结论 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只见于恶性血液病及恶性肿瘤却未见于正常人及良性血液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在小儿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多种小儿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病态巨核细胞数量与类型分布。结果 IDA、HA和AA均未见病态巨核细胞,ITP少数病例可见少量病态巨核细胞,但未见分化极差的淋巴细胞样小巨核细胞。MDS及ANLL、恶性肿瘤都有病态巨核细胞,亦可见淋巴细胞样小巨核细胞,以MDS最为明显。结论 检查骨髓涂片中的小巨核细胞有助于某些小儿血液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的检出对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多种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病态巨核细胞数量与类型分布。结果 IDA、HA和AA均未见病态巨核细胞。ITP少数病例可见少量病态巨核细胞,但未见分化极差的淋巴细胞样小巨核细胞。MDS及ANLL、恶性肿瘤都有病态巨核细胞,且可见淋巴细胞样小巨核细胞,以MDS最为明显。结论 检查骨髓涂片中的小巨核细胞有助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鉴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细胞贫血(MegA)中的意义.②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免疫酶标(APAAP)法,对30例MDS和34例MegA病人骨髓涂片染色,观察巨核细胞阳性率并计数,并与33例正常骨髓进行比较.③结果小巨核细胞在MDS中的阳性率为93.3%,在MegA中的阳性率为23.8%,差异有极显著意义(x2=31.56,P<0.01);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3%),差异有显著性(x2=48.94,13.69,P<0.01).MDS中小巨核细胞数量为每片34个,MegA中小巨核细胞数量为每片4.8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78.24,P<0.01);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片0.3个)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u=648.56,432.78,P<0.01).MDS中的小巨核细胞以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小巨核细胞为主;MegA中的小巨核细胞为单圆核、多核小巨核细胞,未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④结论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MDS和MegA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常规的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方法,并讨论该方法对儿童血液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CD41,单抗免疫酶标法检测儿童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小巨核细胞。结果对照组小巨核细胞阳性率为25%,未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不同疾病组比较,小巨核细胞和淋巴样小巨核细胞阳性率MDS组最高,AA组阳性率最低。结论与常规骨髓瑞特染色比较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可准确识别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有助于某些儿童血液病的鉴别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非重症再生障碍性贫(NSAA)骨髓巨核细胞的比较观察,探讨其在MD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低原始细胞(5%)MDS患者78例,特发性小板减少性紫癜(l TP)50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20例、非重症再生障碍性贫(NSAA)18例患者的骨髓穿刺涂片,对巨核细胞进行观察分类、比较及分析。结果 MDS主要以单圆核巨核及多圆核巨核细胞为主要病态造血表现,其次为小巨核细胞。比较上述病态巨核细胞形态在各组的分布情况,发现MDS组显著高于ITP、PNH、NSAA组(P0.05),而小巨核细胞几乎只出现在MDS病例中。ITP组病态巨核细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PNH、NSAA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分叶巨核细胞主要见于ITP和MDS组,并且ITP组与MDS、PNH、NSAA组比较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象中小巨核及单圆核和多圆核巨核细胞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与MDS病态造血程度有关,其病态巨核细胞特征的观察对MD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病态小巨核细胞数量的多少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各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在显微镜下对84例MDS患者骨髓片中的病态巨核细胞进行分类并计数数量,比较和分析。结果:在RA的12例,RARS的10例病例中,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和多圆核小巨核细胞检出率为0;在RCMD和RCMD-RS的25例病例中,检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8例占32.0%,单圆核小巨核细胞13例占52.0%,小双圆核及多圆核小巨核细胞15例占60.0%;在RAEB-1和RAEB-2的37例病例中,检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24例占64.9%,单圆核小巨核细胞28例占75.6%,小双圆核及多圆核小巨核细胞30例占81.0%。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1和RAEB-2)病态小巨核细胞数量高于其他类型(RA型,RARS型, RCMD型,RCMD~RS型)。结论:髓象中各种病态巨核细胞检出数量多少与MDS疾病严重程度呈相关性,对MDS分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骨髓增生性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骨髓细胞进行形态学比较,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78例MDS和52例MegA患者进行常规骨髓穿刺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比较。结果MDS以奇数核和巨大红细胞、淋巴样小巨核最有诊断意义;Meg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改变以红系为明显,粒系以中幼以下各阶段细胞巨幼样变,小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未发现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结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是MDS主要特征,Meg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并以红系为明显,必要时可行其它辅助实验检查,提高MDS和MegA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病态巨核细胞的比较观察,探讨其在M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72例MDS患者[包括26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RCUD)及46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及44例ITP患者行骨髓穿刺涂片对巨核细胞进行分类、比较及分析。结果RCUD、RCMD及ITP组各类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尤以RCMD组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最高,明显高于RCUD及ITP组(P〈0.05),RCUD组高于ITP组,但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关于病态巨核细胞形态的异常分布,在MDS主要以单圆核巨核及小巨核细胞为主要病态造血表现,其次为多圆核巨核细胞,虽MDS组与ITP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RCUD及RCMD组的检出率又明显高于ITP组(分别为P〈0.05、P〈0.01)。而多分叶巨核细胞主要见于ITP组,明显高于MDS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并且MDS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象中单圆核巨核及小巨核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与MDS病态造血程度有关,其病态巨核细胞特征的观察对MD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型中骨髓病态巨核细胞的观察,探讨其在MDS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方法对67例MDS患者骨髓片中的巨核细胞进行分类,比较及分析。结果高危亚型组和中危亚型组各类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低危亚型组(P〈0.05)。结论髓象中各种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大小与MDS病态造血程度呈正相关性,对MDS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陆红艳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376-1377
目的比较巨幼细胞贫血(MB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差异,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48例MBA和12例MDS确诊病例的骨髓涂片进行细胞形态学统计学分析。结果MBA的细胞形态学特点以巨幼变为主,并可见少许病态造血细胞,偶见多核幼红细胞、巨大红细胞、双核粒细胞、小巨核细胞,未见淋巴样巨核细胞;MDS的细胞形态学特点除巨幼样变外,有明显的多种病态造血细胞。结论MBA与MDS骨髓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可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骨髓增生性异常综合征 (MDS)和巨幼细胞性贫血 (MegA)骨髓细胞进行形态学比较 ,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 78例MDS和 5 2例MegA患者进行常规骨髓穿刺涂片进行瑞氏染色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比较。结果 MDS以奇数核和巨大红细胞、淋巴样小巨核最有诊断意义 ;Meg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改变以红系为明显 ,粒系以中幼以下各阶段细胞巨幼样变 ,小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未发现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结论 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是MDS主要特征 ,Meg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并以红系为明显 ,必要时可行其它辅助实验检查 ,提高MDS和MegA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30例MDS患者骨髓片中5种病态巨核细胞分布规律的观察,探讨其分布规律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对30例已确诊MDS的骨髓片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染色后病态巨核细胞的数量、形态和种类。结果:病态巨核细胞特别是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数量的多少在MDS这类疾病的不同时期分布有一定差异。结论:病态巨核细胞种类和数量与MDS的转归和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 ,以血细胞的质、量异常 ,骨髓病态造血及高风险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为主要特征。大部分 MDS患者在骨髓内造血活跃的同时 ,却伴有外周血细胞减少。MDS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主要与骨髓血小板生成减少、功能异常有关 [1 ]。但随着对正常和病理性巨核细胞生成研究的不断深入 ,巨核细胞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及相互联系更受重视。本文通过对我院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8月住院的 MDS患者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骨髓中的小巨核细胞检测的比较 ,探讨骨髓小巨核细胞检测对 MDS…  相似文献   

15.
吴振勇  杨勤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185-3187
目的:提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实验室诊断水平及规范性。方法:回顾分析了148例MDS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细胞形态学变化特征。结果:外周血检查、骨髓检查、免疫组化染色及骨髓活检等方法所显示的病态造血表现均不同,与MDS分型、分期有直接关系,MDS的诊断除实验室检查外,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结论:MDS的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在病态造血中以小巨核细胞、pelger畸形具有诊断意义,在外周血片中仔细寻找原始细胞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对诊断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1标记的微小巨核细胞染色法(SAP染色法)在老年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瑞特-姬姆萨染色和CD41标记的SAP染色法,分别检测了107例60岁以上老年贫血患者的骨髓涂片中微小巨核细胞的数量和类型。结果:CD41标记的SAP染色法对巨核细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瑞特-姬姆萨染色法,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疾病组比较,微小巨核细胞阳性率MDS组最高,依次为MDS〉ITP〉MA〉ACD〉MM〉IDA〉RA〉AA〉PRCA〉CAA;淋巴样微小巨核细胞MDS组检出率为73.6%,其他组均未检出。结论:CD41标记的SAP染色可以显著提高巨核细胞检出率;且对老年贫血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4项参数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患者根据疾痛性质分为ITP、其它血液病、非血液病组,并设正常对照.检测骨髓巨核细胞及外周血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本组28例均有明显成熟产板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ITP组与其它任一组相比每单位面积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它血液病、非血液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见于多种疾病,骨髓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和血小板4项参数改变是ITP的重要特征,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蒋比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6):116-119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活检切片三联检测法对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溶血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77例确诊为骨髓髓系原始细胞5%的MDS患者纳入本研究,作为MDS组。选取溶血性贫血(HA)患者50例作为HA组。进行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检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观察核型异常及分子生物学异常检测结果、骨髓原始细胞计数、红系比例、粒系病态造血、红系病态造血、巨核系病态造血情况、内铁阳性水平、铁颗粒数、环铁粒幼红细胞阳性率、骨髓活检切片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联合分析。结果 MDS组核型异常、分子生物学异常检出率高于HA组(P0.05);MDS组、HA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红系比例对比,P0.05;MDS组、HA组粒系病态造血、红系病态造血异常检出率对比,P0.05;MDS组巨核系病态造血异常检出率高于HA组(P0.05)。MDS组、HA组内铁阳性水平、铁颗粒数对比,P0.05。MDS组环铁粒幼红细胞阳性检出率高于HA组(χ~2=19.659,P0.05)。MDS组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s,ALIP)、巨核病态造血检出率高于HA组(P0.05)。联合检测检出率为89.61%。结论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活检切片三联检测法能够提高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检出率,辅助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9.
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1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骨髓涂片采用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观察5种小巨核细胞在此类疾病中的不同。方法:于光学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染色后小巨核细胞的检出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对小巨核细胞的检出及形态学观察有较好的优越性,能及时发现体积小的淋巴样巨核细胞。结论: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检测小巨核细胞具有方法简便、特异、敏感、染色后的巨核细胞颜色鲜明、细胞轮廓清楚、容易测量大小、观察形态等特点,特别容易发现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对MDS与其它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董敏  王京华  晋青 《黑龙江医学》2005,29(12):889-890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法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一组单克隆抗体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联碱性磷酸酶酶标法对14例MDS患者和7例正常人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并且对免疫细胞化学法和骨髓普通瑞氏染色在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可提高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MDS患者CD 41+淋巴样小巨核细胞表达异常增高,且随RA/RA S向RAEB/RAEB-t进展,表达增高。CD 34和CD 13在RAEB/RAEB-t阶段表达异常增高;CD 33表达较正常人异常增高。随着RA/RAS向RAEB/RAEB-t病情进展,CD 33、CD 13表达逐渐增加;CD 14、CD 41无表达异常。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可进行形态学识别等优点,可提高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免疫表型检测可用于MDS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