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对发生对比剂逆流的子宫输卵管造影( HSG )进行分析,观察对比剂推注压力、子宫输卵管因素与对比剂逆流之间的关系。方法 HSG发生对比剂逆流101例次,根据逆流类型分为3组:静脉逆流、间质-淋巴逆流、混合逆流,统计各组对比剂推注压力、输卵管显影情况以及子宫内膜改变情况。结果3组对比剂的推注压力分别是(14.2±4.1)kPa,(17.8±6.2)kPa和(15.6±5.1)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子宫内膜毛糙比例分别是5.6%,3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输卵管不通的病例中发生静脉逆流的比例(6.9%)低于另外两组(25.0%,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剂推注压力、子宫内膜毛糙以及输卵管通畅与否是影响对比剂逆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宫腔镜、腹腔镜检查,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探讨引起不孕症的原因,以及内镜技术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不孕妇女进行宫腔镜和腹腔镜检查及镜下通液检查,记录输卵管通畅情况。并予以相应治疗。结果以宫腔镜和腹腔镜下通液18例双侧通畅为对照标准,60例患者中,宫腔镜和腹腔镜下通液准确率为30.0%,输卵管通液检查准确率为65.0%,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镜下通液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准确率比较,宫腔镜和腹腔镜下通液21.7%(13/60),HSG 33.3%(20/60),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腹腔炎症与不孕症有关,宫腔粘连、输卵管阻塞等仍为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宫腔镜和腹腔镜的联合应用对不孕症患者的诊治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奥美拉唑合用胸腺蛋白口服液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加胸腺蛋白口服液组(治疗组)和单纯奥美拉唑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8例,应用奥美拉唑20mg,1次/d,TPOS(含胸腺蛋白30mg)6ml,2次/d。对照组46例单纯应用奥美拉唑20mg,1次/d。十二指肠溃疡者治疗4周,胃溃疡治疗6周。停药后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100%和81.3%(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4.4%(P〈0.05);胃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100%和71.4%(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5.7%(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率十二指肠溃疡分别为100%和84.4%(P〈0.05);胃溃疡分别为100%和85.7%(P〈0.05)。结论 奥美拉唑合用胸腺蛋白口服液能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疗效比单用奥美拉唑更好,且无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反馈压力监测在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使用高压注射器对152例不孕患者行HSG,根据输卵管显影程度和对比剂在腹腔内弥散情况,分成完全通畅组、部分阻塞组和完全阻塞组.观察各组造影过程中高压注射器灌注压力与输卵管通畅程度的关系.对各组灌注压力差别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造影显示完全通畅64例,部分阻塞58例,完全阻塞30例.完全通畅组的平均灌注压力(3.5±1.4psi)明显低于部分阻塞组(8.3±2.4psi)(t=-9.99,P=0.000<0.001)和完全阻塞组(15±3.1psi)(t=-6.29,P=0.000<0.001).部分阻塞组与完全阻塞组间的平均灌注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54,P=0.146>0.10).间接反映造影过程中灌注压力的导管脱出率在完全阻塞组最高,通畅组脱出率最低.14例造影影像诊断不够确定者参考反馈压力记录做出确诊判断.结论 HSG中高压注射器灌注压力增高提示输卵管不通畅,反馈压力监测能为造影诊断提供有意义的辅助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比较174例不孕症患者HSG与腹腔镜检查(LSP)结果。结果与LSP比较,HSG诊断输卵管通畅度、输卵管周围粘连的准确度分别为68.4%、37.4%。结论HSG与LSP对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度的诊断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盆腔输卵管显影术在输卵管性不孕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采用超声输卵管盆腔显影术进行检查,经官腔注水和腹腔灌注使腹盆腔积液后用阴道超声扫视盆腔,并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结果相比较。结果:超声输卵管盆腔显影术检查40例中27条输卵管通畅,28条输卵管通而不畅,25条输卵管不通,54条输卵管伞端粘连;HSG检查28条输卵管通畅,33条输卵管通而不畅,19条输卵管不通,26条输卵管伞端粘连,超声输卵管盆腔显影术与HSG检查的总符合率为93.8%,检查通畅、梗阻、通而不畅、伞端粘连的符合率分别为96.4%、90.5%、84.8%、48.1%,2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输卵管盆腔显影可初步了解输卵管通畅性、形态及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有助于不孕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效果。方法:72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Ru486)2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2种药物联用结合中药活血化瘀、杀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5%,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30)(P〈0.05),治疗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15%者(95%,40/42)明显多于对照组(70%,21/30)(P〈0.05),包块缩小≥30%者(86%,36/42)明显多于对照组(66%,20/30)(P〈0.05),血HCG转阴时间[(12.2±7.2)d]明显短于对照组[(18.5±10.2)dJ(P〈0.05),平均住院日[(8.5±3.4)d]明显短于对照组[(11.2±5.2)d](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疗效较好,患者易于接受,适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637例经临床确诊的ST段上抬型、发病时间短于12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急诊PCI(105例)、溶栓(94例)、药物(348例)三组,依据logistic回归方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值,各组又分别分为高危、低危2个亚组。以Timi血流分级判断急诊PCI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开通、血栓、慢复流、无复流情况,记录住院期间临床事件,4周后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各组及亚组28d病死率。结果急诊PCI组IRA开通率为100%,支架率为99.O%;高危与低危两个亚纽术中冠脉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5.03%、20.31%;慢复流发生率分别为30.12%、25.27%,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4.00%、0.00%(P均〉0.05)。临床事件发生率:出血:三组及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药物组及亚组显著高于急诊PCI、溶栓组及亚组(P均〈0.01)。心绞痛;再梗死:溶栓组及亚组较急诊PCI、药物组及亚组高(P〈0.05或P〈0.01)。急诊PCI组及亚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LVEF:药物纽及亚组较急诊PCI、溶栓纽及亚组下降(P均〈0.05)。三组28d病死率分别为O%(0/105),7.46%(7/94),18.72%(82/438)(P〈0.05或P〈0.01);高危亚组病死率分别为0%(0/74)、10.45%(7/67)、26.03%(82/315)(P〈0.05或P〈0.01)。结论急诊PCI较尿激酶静脉溶栓及单纯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更能充分开通IRA,改善心功能,减少临床事件,缩短住院天数,可进一步降低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80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各4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时间、尿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卵管通畅率腹腔镜组也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随访2年,腹腔镜组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开腹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再次输卵管妊娠率、不孕率分别为12.5%、10.0%,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2.5%、22.5%,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可作为输卵管妊娠治疗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HS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正常直肠粘膜、良性腺瘤及直肠癌组织HSG和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粘膜、良性腺瘤、直肠癌HS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2%、74.2%和50.9%,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2.9%和75.5%。与正常粘膜和良性腺瘤比较,直肠癌HSG的表达明显下降、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根据TNM分期,直肠癌Ⅲ、Ⅳ期HSG的阳性表达率为33.3%,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直肠癌Ⅲ、Ⅳ期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93.9%,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直肠癌中HSG和VEGF的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367,P〈0.05)。结论:HSG和VEG的表达可能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循证分析的方法评价中药外用综合治疗和治疗性输卵管通液术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疗价值。方法:门诊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病人,随机分实验组(中药外用组、西药通液组)及对照组各63、65、66例,1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为1个观察周期,治疗后行腹腔镜探查加双侧输卵管美兰通液术为金标准,以盆腔粘连评分及输卵管功能评分为疗效评判。结果:中药外用组术中评分明显低于西药通液组及对照组(P〈0.005)。结论:中药外用治疗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明显,并结合腹腔镜手术可显著输卵管通畅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东方 《中外医疗》2013,(31):13-14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介入再通灌注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163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1例患者采用灌注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混合液进行治疗。治疗组82例患者采灌注生理盐水再联合用丹参注射液、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以及地塞米松混合液进行治疗,随访观察2年,对比两组患者在1年后、2年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从1年内的观察中可以发现,治疗组的输卵管再度阻塞率、不完全通常畅率和输卵管完全畅通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1年内和2年内的观察中可以发现,治疗组的宫内妊娠占有率比对照组要低,治疗组的输卵管妊娠占有率比对照组要高,两组患者治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介入再通灌注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传统输卵管造影与计算机数字成像系统下X线摄影(CR)子宫输卵管碘海醇注射液造影在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行输卵管造影患者200例,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CR子宫输卵管碘海醇注射液造影,对照组以40%碘化油注射液为造影剂行传统输卵管造影,观察两组射线剂量、图像噪声、图像质量、造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输卵管梗阻情况,妇科医生随访患者一年后受孕情况.结果 观察组图像噪音、射线剂量分别为(7.29±0.48)dp、(3.02±0.21)mSv,明显低于对照组[(10.04±0.79)dp、(3.46±1.34)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0,t=3.46,P<0.05),图像质量观察组优、良、差率分别为88.00%(88/100)、10.00%(10/100)、2.00%(2/100),优于对照组[70.00%(70/100)、20.00%(20/100)、6.00% (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31,P<0.05);观察组输卵管阻塞率为58.00%(58/100),对照组为71.28% (6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20.00%(20/100)低于对照组47.87%(4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9,P<0.05);对输卵管阻塞患者随访1年,随访成功患者观察组妊娠率66.07% (37/56)高于对照组妊娠率43.48% (2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P< 0.05).结论 女性不孕症患者采用CR子宫输卵管碘海醇注射液造影较传统输卵管造影方法显像质量佳,降低了患者接受射线剂量及摄片噪音,提高了诊断准确性,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妊娠率增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黄芪注射液预防冠状动脉介入后造影剂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成药黄芪注射液对防治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造影剂相关肾病的有效性,为临床防治造影剂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按就诊先后随机将52例患者分成两组,从造影前12h至造影后12h,等渗盐水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以1.0~1.5mlJ(kg·h)的滴速静脉滴注;黄芪组用黄芪注射液40mL加入5%GS,以1.0—1.5mlJ(kg·h)的滴速静脉滴注。结果黄芪组肌酐增加值(30.2±15.6VS63.7±22.4,P〈0.05)和增加百分比(10.8%4-5.2%vs26.9%±10.2%,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下降值(10.3±4.2)VS(15.1±3.9)、下降比率(9.8±3.9)VS(14.3±4.5)、CIN的发生率(11.5%VS 34.6%)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CIN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不孕(PI)与继发性不孕(sI)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的特点及导致输卵管不通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9例不孕患者的水溶性造影剂DSA下HSG造影资料,根据不孕的原因为PI及sI两组,对两组一般情况及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再以双侧输卵管通畅与否为因变量,以年龄、生育史、是否有宫外孕史、盆腔手术史、输卵管结核病史、流产史、原发或继发性不孕、合并其它疾病与否、子宫形态异常与否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分类1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输卵管不通畅的危险因素。结幂PI组年龄比sI组小[(27.27±3.82)岁VS(29.97±4.80)岁],双侧输卵管通畅率较sI组高(45.50%vS34.7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宫外孕史、流产史及子宫形态异常是输卵不通畅的危险因素(OR值=0.903、O.198、1.542、0.120;95%的可信区间:0.903~0.958、0.120—0.352、1.002~2.375、0.036~0.399)。结论PI和sI在年龄及输卵管通畅率方面存在差异,大龄、宫外孕史、流产史及子宫形态异常是输卵不通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确诊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76例,其中对照组38例行宫腔镜下插管通液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行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再通率。结果观察组38例共74条输卵管,其中2例因宫外孕切除患侧输卵管各1条,梗阻70条,术后通畅63条,再通率为90.0%;对照组38例共72条输卵管,其中4例因宫外孕切除患侧输卵管各1条,梗阻69条,术后通畅49条,再通率为71.0%。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远端梗阻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再通率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306例静脉输注抗肿瘤辅助用药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6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比较2组患者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液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6.7%和21.1%,静脉炎的总发生率分别为7.3%和26.9%。观察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静脉炎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介入再通术联合中药红藤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9年8月-2012年8月南华大学附二医院门诊和住院部180例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FTR),通过导丝和微导管对248条阻塞输卵管进行机械再通,并经微导管直接造影和注入多种药物,设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注入中药红藤粉30 g+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 IU+地塞米松10 mg溶入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注入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IU+地塞米松10mg溶入生理盐水10mL,随访6~12个月,观察输卵管通畅度。结果试验组输卵管再通成功率94.1%,对照组输卵管再通成功率91.1%,两组再通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输卵管再度阻塞率、完全通畅率比较,术后6~12个月试验组输卵管通畅率为90.4%,输卵管堵塞率为4.40%。对照组术后6~12个月输卵管通畅率为60.7%,输卵管堵塞率为10.7%。试验组的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卵管再度阻塞率、通而不通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再通液配合中药红藤行灌注术治疗输卵管梗阻是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一种微创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7例,采用VPA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和导管阻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价值的评估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与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比,VPA引起的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的关系.方法:对62例EMs不孕患者(EMs不孕组)、30例EMs患者(EMs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IL-6、TNF-α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IL-6、TNF-α水平在EMs不孕组、EMs组及对照组呈降低趋势,EMs不孕组高于EMs组和对照组(P<0.01),EMs组高于对照组(P<0.01),EMs不孕组Ⅲ~Ⅳ期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Ms不孕组血清IL-6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928,P<0.05).结论:IL-6、TNF-α可能参与了EMs不孕的发生和发展,血清IL-6、TNF-α检测对于EMs不孕的诊断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