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患者男,51岁,半月前出现左上肢无力,活动后头晕;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左挠动脉、肱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双上肢收缩压差45 mmHg。经颅多普勒检查:左椎动脉血流反向;CTA: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塞伴明显纡曲,闭塞段长约14mm(图1)。入院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3天后,经股动脉穿刺入路行闭塞段开通、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将8F导引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甲状腺动脉栓塞与传统外科甲状腺切除术治疗Graves病的长期(5年)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0年12月因Graves病入院行经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患者54例作为介入治疗组,选取同期接受外科甲状腺次全手术切除术者40例作为外科治疗组,回顾性分析两组1、3、5年治愈率、有效率(好转及治愈),并进行比较。结果1、3、5年治愈率在介入治疗组分别为68.52%、61.18%和47.88%,在外科治疗组分别为97.50%、78.54%,69.48%;有效率在介入治疗组分别为98.15%、80.48%和60.90%,在外科治疗组分别为97.50%、76.42%和67.60%经Ridit分析,两组间1、3、5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后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逊于外科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2岁,左下肢间歇性跛行2个月,左足趾静息痛3天,跛行距离150米;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吸烟30年,每日饮白酒300ml。查体:左足皮温减低,双股动脉搏动减弱,左腘、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甘油三酯2.66mmol/L。CTA:腹主动脉下段偏心性重度狭窄,局部管壁明显钙化,左股浅动脉远段闭塞,长度约17cm(图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TACE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患者,对其TACE后出血改善情况、中远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止血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动脉压由术前的(72.74±18.20)mmHg上升至(92.40±17.89)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术后3、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71%(18/21)、71.43%(15/21)、61.90%(13/21)、19.05%(4/21)。结论 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首选有效方法,患者预后受肝硬化程度、肝功能分级、肿瘤范围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21例接受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的Graves病患者的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双侧甲状腺上动脉及一侧甲状腺下动脉栓塞术,栓塞剂为300~500μm的聚乙烯醇颗粒。分析术后6个月、1、3、5年的有效率(好转及治愈)、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6个月内有效率达100%,1、3、5年有效率分别为95.24%(20/21)、80.95%(17/21)、66.67%(14/21),复发率分别为4.76%(1/21),19.05%(4/21),33.33%(7/21)。术后1例1年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后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1岁.主因主因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20年伴局部溃疡形成6年入院.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舣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曲张程度进行性加重,因不影响牛活未予诊治,6年前开始出现双小腿内侧及足踝区皮肤色素沉着伴溃疡形成,曾在当地医院进行过左侧大隐静脉剥脱手术,术后溃疡反复,溃疡面加深、扩大.查体:腹壁浅静脉未见明显曲张,腹软,无肘腹水征.腹部CT平扫及增强:肝硬化,下腔静脉肝段闭塞,椎旁静脉及食管旁静脉丛增粗,考虑布加氏综合症(Budd-Chiari syndrome,BCS).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顽固性隐源性咯血(CH)和慢性肺结核(CTB)咯血的动脉造影表现特点及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顽固性CH患者(CH组)及20例CTB咯血患者(TB组)行责任血管栓塞,比较两组责任血管数目、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NBSA)参与供血血管数目、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后中远期效果。结果 TB组人均责任血管数目、NBSA参与供血血管数目多于CH组(t'=5.469,t=5.212,P0.01);TB组血管增粗、纡曲、富血管化、BP分流及动静脉瘘的发生率均高于CH组(P均0.05)。TB组术后2年复发率高于CH组(P0.01)。CH组和T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71%(11/17)、95.00%(1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是CH的主要责任血管。CTB咯血因存在大量NBSA供血,责任血管复杂。CTB咯血复发率高,与栓塞不彻底有关。根据造影特点选择栓塞剂及决定栓塞程度可预防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4岁.无明显诱因上腹部疼痛伴血便,逐渐加重7天;外院CTA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溶栓治疗后症状稍缓解,但出现左下肢肿胀,静脉超声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后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无阳性发现,遂给予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抗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不孕(PI)与继发性不孕(sI)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的特点及导致输卵管不通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9例不孕患者的水溶性造影剂DSA下HSG造影资料,根据不孕的原因为PI及sI两组,对两组一般情况及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再以双侧输卵管通畅与否为因变量,以年龄、生育史、是否有宫外孕史、盆腔手术史、输卵管结核病史、流产史、原发或继发性不孕、合并其它疾病与否、子宫形态异常与否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分类1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输卵管不通畅的危险因素。结幂PI组年龄比sI组小[(27.27±3.82)岁VS(29.97±4.80)岁],双侧输卵管通畅率较sI组高(45.50%vS34.7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宫外孕史、流产史及子宫形态异常是输卵不通畅的危险因素(OR值=0.903、O.198、1.542、0.120;95%的可信区间:0.903~0.958、0.120—0.352、1.002~2.375、0.036~0.399)。结论PI和sI在年龄及输卵管通畅率方面存在差异,大龄、宫外孕史、流产史及子宫形态异常是输卵不通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7岁,间断性咯血30余年,加重1周。30年前患支气管扩张,间断少量咯血,均于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好转,1周前咯血量增加,入院前8h咯血鼙300~400ml,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后缓解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