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总结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创建的经验,进一步促进癌痛规范化治疗。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在合理用药系统和创业临床知识库系统中搭建癌痛用药规则体系,借助审方中心,阻止不合理医嘱行为,从而规范镇痛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此外,临床药师定期对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及住院癌痛病历进行点评和动态分析,以点评结果检验系统规则拦截的有效性,不断完善规则体系,促进癌痛治疗的规范化。结果 全院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合格率从98.80%升高到99.51%;住院癌痛病历点评的合格率从91.36%升高到97.89%。结论 临床药师基于合理用药系统和创业临床知识库系统的用药规则维护,从流程上阻止不合理用药,可以提高医院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的水平,有效推进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创建。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索肿瘤科临床药师如何运用合作药物治疗模式(CDTM)参与癌性疼痛的治疗,更好地为临床癌痛治疗提供药学服务。 方法: 以2012年~2014年我院肿瘤科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创建实践为背景,收集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止痛治疗的病例,临床药师加入疼痛治疗团队,运用CDTM药学服务模式,充分利用药品不良反应、代谢排泄途径、药物相互作用、禁忌证等相关知识,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以说明书及相关文献为循证依据,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监护以确保止痛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共收集癌痛病例126例,临床药师在CDTM模式下对其中123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用药干预,从调整滴定药物、选择维持药物、增减辅助用药、患者疼痛用药教育(心理干预)等多方面介入治疗环节;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师提出的多项合理化建议为临床医生所接受,提高了止痛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避免了药品不良反应。结论:CDTM药学服务模式明确了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各环节中的作用与责任,临床药师在癌痛患者治疗团队中利用自身熟悉药学知识及药物特点等优势,协助临床医师使癌痛患者的止痛治疗效果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使药师和医师的专业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止痛用药方案中的药学服务作用和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左上肺腺癌伴骨转移患者的止痛用药诊疗过程,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止痛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相应的药学监护内容。结果: 临床药师在癌痛患者药学监护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协助医生解决问题,为临床提供合理性建议。结论:临床药师开展的癌痛患者止痛用药监护,有助于促进癌痛治疗的个体化和规范化,在癌痛合理用药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药学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自动化智能药柜在国内外医院的应用与发展情况进行综述。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10—2022年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结果 自动化智能药柜的应用可以缩短住院医嘱的执行时间,提高药师、医护的工作效率,加强病区药品管理的质量及促进医院药学服务的转型。结论 构建以自动化智能药柜为核心的分散调剂模式对于医疗机构药品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全流程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医疗药事服务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研发模块式系列信息化辅助工具,支持精准快的药品保障与药学服务实践。方法:总结信息化智能化多年研发经验,归纳提升工作效率、实现ADR/ADE自动化监测、构建用药风险防控体系的有效举措。结果:针对工作需求,从提升保障效率、强化信息支持、统筹人员管理等方面,系统性的研发模块式信息化自动化辅助工具;进而深化药品风险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临床用药风险的自动监测与智能评估预警,帮助药学人员精准快的评估预测药源性疾病,实施用药风险的全方位有效防控。结论:贴合医院药学需求的信息化研究,提供药师便捷高效的支撑工具,有助于提升药师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准。  相似文献   

6.
吴玉保  齐本彬  张晓丽  宋超 《药学研究》2023,42(10):807-809,840
目的 探索疫情下,上海市龙耀路方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学实践。方法 成立药事应急工作小组,完成方舱药房的改造、人员管理体系以及药房制度的建设;捋顺方舱药房工作流程,探索药房院感防控以及舱外安全用药的模式;创立方舱药房“零接触”药学服务模式。结果 为2 369名患者提供了药学服务,在保证药品安全及时供应外,同时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药学科普以及提供人文关怀,在历时36天的工作中,达到了调配“零差错”、工作人员“零感染”、患者十分满意的效果。结论 龙耀路方舱医院药学服务模式为医院圆满完成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以后方舱药房的建设,尤其是条件比较简陋的方舱药房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分析某院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存在问题,促进癌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调取某院2015年所有住院癌痛患者含麻醉性镇痛药的处方,对麻醉性镇痛药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7 789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34张,处方不合格率为1.7%,处方问题主要表现在给药频次错误、医师签字与签章不符、修改未签章、用法错误等。结论:某院住院癌痛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为确保处方合格率应加强药事管理,药师监管,及时与医师沟通。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临床药师参与合理用药管控的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方法: 医院建立合理用药考核及监管体制,制定《医师合理用药记分制管理考核标准》;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重点监控药品的适应证进行管控,建立质控体系实时动态监测;临床药师针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综合干预。结果:2017年上半年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重点监控药品费用、人均药费均呈下降趋势;各项指标均达标;且2017年上半年临床药师会诊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管控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合理用药各项指标的达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王晓君 《药学实践杂志》2013,31(1):67-68,77
目的 分析我院2011年门诊退药情况,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12月门诊退药处方共1 095张,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为依据,按退药原因、退药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95张门诊退药处方中,退药原因以药物不良反应居首位,占36.71%,其次为医师处方录入错误,占19.82%;退药品种以抗微生物类药物为主,占24.48%;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占20.27%。结论 医院应提高诊疗质量,加强医患沟通;提高药学服务,开展药师用药咨询服务;完善退药管理制度以减少门诊退药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任夏洋  杨珺  李宁 《肿瘤药学》2023,13(5):615-620
目的 调查门诊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探索临床药师在患者疼痛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止痛门诊就诊的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师于患者就诊当天对其行用药教育、一般状况和止痛认知调研,2周后随访患者在止痛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药学服务。结果 共63例癌痛患者参加随访,最终纳入51例,以胸部肿瘤、消化道肿瘤和妇科肿瘤患者居多。“止痛效果不满意”“无法耐受不良反应”“担心阿片药物成瘾”是患者止痛治疗中存在最多的问题。73%的患者表示会忍受疼痛,65%的患者会尽可能使用最小剂量的止痛药,49%的患者担心止痛药物成瘾。临床药师向71%的患者提供了药学服务,分别为剂量调整建议(15%)、药品知识介绍(17%)、药品用法教育(20%)、不良反应处理建议(22%)、再次就诊建议(26%)。结论 门诊癌痛患者的管理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存在止痛效果不满意、药品知识不足、止痛认知偏差等问题。临床药师应参与对门诊癌痛患者的全程管理,持续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  相似文献   

11.
运用PDCA循环提高门诊西药房麻醉药品处方合格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莎  张丽娜  李友佳 《中国药事》2017,31(5):532-537
目的:通过开展PDCA循环提高门诊西药房麻醉药品处方合格率。方法:选定主题,成立品管圈,通过点评麻醉药品处方,找出影响处方合格率的原因,按照PDCA循环的步骤开展活动。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通过各种举措方案,门诊西药房麻醉处方合格率从92.57%提高到98.56%。结论:工作中合理运用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可不断发现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体现药师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2-2014年肿瘤科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和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及规范化管理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肿瘤科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数据,对2012-2014年麻醉药品品种、用药处方数、各剂型使用量、用药频度(DDDs)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肿瘤科麻醉药品处方共计6860张,品规有10种,包括口服剂型6种,注射剂型3种,外用贴剂1种.麻醉药品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3位分别为吗啡缓释片(30 mg)、吗啡缓释片(10 mg)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吗啡各年度用量有逐渐上升趋势,主要用于癌性疼痛患者.结论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肿瘤科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基本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IVAS与住院药房一体化智能药房的构建思路与应用现状。方法 介绍苏州科技城医院PIVAS与住院药房一体化智能药房的建设。从药品管理、发药模式、药品运输、调配效率、调配差错等方面分析该模式的优缺点。结果 一体化智能药房降低了药品管理成本、优化了发药模式、降低了工作强度、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提高了药房管理水平。结论 一体化智能药房可有效地整合药房的各项工作流程,有利于开展深层次的药学服务,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规范、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 对麻醉药品处方数、用量、金额进行计数统计分析;筛选病区患者麻醉药品处方,根据剂型、诊断、处方数等进行排序,分析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结果 2016—2019年麻醉药品处方中,注射剂型处方最多,分别为:15 820张(61.4%)、1 5813张(61.5%)、16 682张(64.7%)、17 293张(71.5%);口服和外用剂型使用较少;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处方数虽逐年减少但均在各年前列,分别为:8 009张(31.1%)、7 707张(30.0%)、7 151张(27.7%)、6 844张(28.3%);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处方诊断最多的为癌症和慢性胰腺炎。结论 我院麻醉药品使用还存在麻醉药品剂型选择不合适、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使用不适宜等不合理的情况,医生在缓解患者中、重度疼痛时使用的麻醉药品以注射给药为主,药师应加强麻醉药品处方的审核,提高麻醉药品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池州市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和使用现状,为卫生主管部门制定与改进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安徽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实施细则》,对某市2020年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同时对参与该类药品管理人员现场提问,并对调查结果、问题答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级医疗机构麻精药品在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缺陷。如医疗机构对麻精药品管理者的培训缺失、处方书写不合格、药品登记及储存保管不规范等,尤其个别一级基层医疗机构存在调配麻精药品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结论:医疗机构需要加强麻精药品管理知识培训,并根据法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麻精药品管理的实施细则。尤其要加强对药学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助力开展麻精药品处方的点评工作,提高麻精药品处方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参与1例癌症疼痛患者的药物治疗和药学监护过程,临床药师参与制订药物治疗方案,并提出合理化用药建议,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药师通过参与审方、发现问题,对不当处方及时干预,与医生沟通、更改用药方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方式,参与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结果 在药师的干预下,医生更改用药方案,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并正确用药,成功地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药师通过参与1例转移性乳腺癌术后癌痛患者的药物治疗不当处方的干预,给予患者全方位药学监护,体现了药师在药学监护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Ⅰ期临床试验药房试验用药品管理模式,总结经验和分析不足,为其他临床试验机构中心药房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分析总结了Ⅰ期临床试验药房基本情况、试验用药品管理流程、智能冷链监控系统的使用、药物信息化管理等。结果与结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Ⅰ期临床试验药房不同存储区域可满足试验用药品不同温度存储要求。采用智能冷链温度监控系统监测24 h环境及仪器设备温度,可及时发现超温情况,能尽早采取措施,将试验风险降到最低。试验用药品的电子化管理可在线动态管理与实时记录,提高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便数据溯源,提高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医院麻精药品的智能化管理与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河北省人民医院智能麻精药柜主要功能及操作流程。比较传统药柜与智能药柜管理模式下,调剂时间、调剂差错率及工作强度方面的差异。结果:智能麻精药柜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后,实现了麻精药品发放的信息化、自动化精准管理;双人双核发的规范流程执行率达100%;同时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降低了摆药差错率(0.896% vs.0.107%)及劳动强度(降低59.77%),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麻精药品管理更加精细化。结论:智能麻精药柜的引入,推动医院麻精药品管理由粗放迈向精细,促进了医院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发展,使麻精药品管理更规范,可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