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常所说的三木药材,系指黄柏、杜仲、厚朴,因为这三种名贵常用中药材,均为落叶乔木,属于木本植物,故名。三木药材生产,具有花钱少,收益大,易种易管,易加工等特点。因此,发展三木药材生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效林业和开发性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三木”药材生产展望万厚平,彭海安,贾美誉,彭继国(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药材公司吉首416000)黄柏、杜仲、厚朴三种木本药材简称“三木”药材,为药用经济林生产品种,具有很高的药用、工业用经济价值。从目前情况看,三木药材国内需求量很大,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所以其发展前景可观。黄柏、杜仲、厚朴属高大的乔木,生长周期长,前几年由于刮涨价风大肆砍伐,现全国资源非常缺乏。但三木药材适生范围广,易成活,易繁育,是优质的?...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竹节参生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燃  沈亮  张绍鹏  游景茂  徐江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10):1255-1261
竹节参生产中农残超标、无序种植等问题是竹节参产业发展的障碍,无公害生产技术是优质竹节参生产的保障。本文探讨无公害竹节参精细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无公害生产基地选择标准、优良品种选育、规范化栽培体系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建立无公害竹节参种植技术体系,以提高竹节参药材品质、减少竹节参药材生产农残及重金属含量,促进其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参属药用植物无公害种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人参属药用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巨大,然而人参属药材生产种植过程中一直存在生产无序、农残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开展无公害种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现阶段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指导无公害人参属植物种植与生产,生产高品质中药材,本文依据本课题组多年研究结果,结合人参属药材研究现状,建立了人参属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技术体系,包括精确的栽培选地、系统的土壤改良、优良的种质种苗选育、科学的无公害种植模式及高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以期为人参属药材无公害精细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升麻是东北地区重要道地药材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大,导致升麻野生资源日益减少。目前,升麻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栽培体系。因此,可直接以无公害种植标准对升麻药材进行无公害种植生产研究并推广。为了指导无公害升麻药材生产,生产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中药材,本文依据本课题组多年研究结果,结合升麻药材的生长特性和研究现状,探索建立升麻药材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促进升麻药材无公害、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公害中药材栽培体系是解决中药材农药残留(简称农残)和重金属超标、药材品质下降的技术体系。种植基地作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其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是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现阶段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标准缺失,中药材无序种植、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导致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较大质疑。该文通过总结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进程及研究现状,结合中药材种植方法,借鉴已有成熟标准,建立了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同时提出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以药材野生分布区、道地产区及主产区样点的气候和土壤因子信息为依据,对栽培选地进行科学预测,得出潜在的无公害中药材生态适宜产区,最终达到降低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提高药材品质,生产无公害中药材的目的。建立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于指导中药材生产、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对川药产销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锐  张艺  钟世红  祝捷  尹鸿翔  童应鹏  范刚 《中草药》2008,39(11):1758-1760
从川产中药材生产、采收及地质改变等角度,初步分析汶川地震对川产药材产销的影响。认为短期内,地震灾区川芎、附子、黄连、三木类等川产道地栽培品种的生产将受影响,但估计恢复速度较为乐观;重灾区野生药材的可持续利用形势严峻,地震负面影响深远。结合震后中药材的供求,分析认为中药材价格面临一定的上涨压力。震区中药生产的灾情调查、重建规划及野生药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是相关职能部门及科研单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产于古怀庆府一带的道地药材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习称"四大怀药"。由于老产区土壤质量下降、产区面积萎缩、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及滥用化肥农药等问题突出,导致生产的药材农残及重金属超标严重。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对"四大怀药"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探讨,提出利用GIS生态适宜性区划系统指导栽培选地、结合"土壤消毒+绿肥回田+菌剂调控"的土壤复合改良措施整地、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开展抗性品种选育、制定种子种苗标准、实行有机肥为主的"基肥+追肥+叶面肥"的施肥模式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四大怀药"无公害栽培体系,该体系可为无公害"四大怀药"的生产提供指导,同时为其他中药材的无公害栽培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主要种植在我国华南地区,市场需求量近年呈现稳中递增趋势,然而穿心莲药材生产过程中一直存在生产无序、农残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开展无公害种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现阶段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指导无公害穿心莲种植,生产出高品质的中药材,本文依据本课题组多年研究结果,结合穿心莲药材研究现状,建立了穿心莲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技术体系,包括精确的栽培选地、系统的土壤改良、科学的无公害种植模式及高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帮助解决农残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本文为穿心莲药材无公害精细化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我国大部地区均有资源分布,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不同产区种植环境差异较大、栽培技术机械化水平低、不规范使用农药等问题,导致市场上银杏药材原料品质良莠不齐,制约银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生产是保证银杏高品质的有效措施。为生产优质无公害中药材,本文总结了优质银杏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宜产区选择、优良品种选育、无公害规范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通过建立银杏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可促进其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达到减少农残及重金属含量、生产优质高产药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9,(3)
羌活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高原药材,其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的需求,产业化栽培羌活已迫在眉睫。由于栽培药材通常存在病虫害严重、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等现象,因此,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是目前解决羌活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该文概述了羌活无公害栽培的关键环节:基于GIS的产地精准选址技术、结合合理套种的羌活综合土壤改良技术、新品种选育方向及方法、栽培期间的综合农艺管理措施、合理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通过选择适宜的产地、优良的品种、合理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保障无公害羌活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Trev.) Meisn.为廖科荞麦属多年生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材。金荞麦人工种植历史较短,栽培管理措施粗放,药材产量和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无公害种植是中药材种植产业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金荞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金荞麦药材的研究与生产现状,利用GMPGIS-II提取采样点生态因子,提出了金荞麦栽培区域主要以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一带为宜;未来须加强原产地优质野生金荞麦驯化与优良品种选育工作,逐步扩大无公害金荞麦生产面积;生产上须注意土壤修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病原菌,建立以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减少农残及重金属污染;并建立科学采收的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本文为金荞麦药材无公害规范化种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优质安全药材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降低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生产高品质中药材,本文对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首先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及相关防治标准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针对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混乱、滥用高毒及高残留农药等问题,结合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策略,探讨了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准则,包括重视土壤改良、加强种子种苗检疫、注重种植过程中绿色防控技术、加强仓储及运输环节的病虫害防治等。本文可为无公害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饶君凤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99-1600
分析制约道地药材生产质量的“瓶颈”,指出发展无公害中药材栽培技术是提高中药质量、保证中药安全性的关键;阐述药材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的测控措施,为促进道地药材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农残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研究团队建立了以无公害中药材为目的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涵盖了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控制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产地生态环境应依据《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第二版)》规定的生态因子进行产地的选择,空气环境质量应达到GB/T3095-2012一、二级标准值要求,种植地土壤必须符合GB15618和NY/T391的一级或二级土壤质量标准要求,灌溉水的水源质量必须符合GB5084-2005的规定要求。针对中药材生产情况,选择适宜当地抗病优质品种,加强优良种子及种苗的培育;无公害中药材合理施肥应符合使用肥料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的种类等按DB13/T454执行。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优先选用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剂,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以减少污染和残留。此外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中药材质量标准,其中高毒性、高检出率的农药残留及铅、镉、汞、砷、铜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达到无公害中药材质量通用标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的应用保障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养药材生产技术力量,适应中药材生产持续跃进的发展需要,省农业厅、卫生厅、农垦厅联合举办一期药材生产技术训练班。学员系各县、市中西医药公司及国营综合垦殖场、农场、重点人民公社负责药材生产的专识干部共计80名,学习期间为三个月。通过学习后,要求初步能够掌握一般主要药材栽培过程,及其适应生长环境,对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能够有一般的鑑别能力,为今后指导药材生产,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因此,除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还结合实习现场参观,选择重点产地实习和聘请有经验的老药农进行操作表演.  相似文献   

17.
北沙参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其基原植物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nn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为了满足国内外大量北沙参栽培种植的需求,减少农药残留、重金属外源物质污染及化肥滥用等现象,课题组以多年来北沙参种植、生产数据为主,兼顾相关科研情况,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北沙参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适用于北沙参无公害基地生产。该体系包括基于GIS技术基地选址、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及质量标准等内容,以实现在保证北沙参药材增产的基础上,达到低农残和高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政府办公厅最近向全省发文,要求各级政府加强木本药材管理:一、各级政府必须将保护药材资源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材业、医药、工商、公安等部门要依法办事,坚决刹住乱砍滥伐林木药材的歪风。二、砍剥杜仲、厚朴必须坚持按计划,乱砍滥伐者按法惩处。三、杜仲、厚朴由药材公司按计划统一收购和经营,生产者不得将其产品私自贩运和在集贸市场出售。四、托运邮寄“三木”药材  相似文献   

19.
正6月11日,中国中药协会组织并主持召开了"无公害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总结验收会",会上审议通过了"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这一操作规程的发布,将为中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和中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经验参考。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迅猛发展,野生药材资源不断减少,人工栽培成为解决中药资源短缺的主要方式,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硫磺熏蒸过度等不规范操作,导致药材品质低劣,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硝酸  相似文献   

20.
人参作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市场需求日益增大,栽培人参早已取代野山参成为人参药材、饮片以及相关保健品的主要来源。由于人参生长周期长,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种类多,严重影响人参的品质及产量。随着环保及用药安全性意识增强,人参无公害生产及病虫害防治成为了整个人参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综述结合人参无公害病虫害防治准则和防治技术,总结了近年来人参栽培中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病规律及无公害防治途径,试图通过综合多种无公害防治技术为农田栽培人参病虫害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