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现状,以人为本,加大中医药教育人文关怀;健全导师责权机制、加强指导团队建设;构建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完善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以项目驱动科学研究;规范培养过程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深化开放合作、形成科教协同和国际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构建国家、学校、学科、企业、导师全方位资助保障体系;建立在学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并重的质量评价体系等。研究探讨中药学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模式,以期以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引领,构建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培养国际化拔尖创新型中药学人才,为建设"双一流"高校提供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药现代化(上海)创新中心4月19日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又一个按照国际孵化器标准建设的高科技创新中心落户上海浦东张江。该中心将成为浦东新区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和张江国家“药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国家中药创新中心将主要开展传统中药知识管理、中药化学研究与开发等工作,将现代生命科学、化学和信息科学与传统中医药学相互渗透交融,建立起知物、知因的新型药物体系,并实现产业化。中心以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大学和医院为依托或合作伙伴,并与境外其他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形式多样的合作与交流。中心成立了由国内知名中医…  相似文献   

3.
国家“九五”期间重点项目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奠基典礼近日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举行。该中心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旨在加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推进建立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由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所长、我国首批11名首席科学家之一陈凯先任理事长。该中心将以我国重要疾病的防治为重点,建立并发展国际领先技术的药物筛选模型,初步形成我国自主的药物筛选体系。与此同时兴建的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除承担一般毒理、遗传毒理等安全评价研究工作外,还将开展化学品致癌性的安全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科技事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在科技评价需方主体多元化,供方主体、评价机制的市场化,评价标准的客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医药行业在科技评价体系建设中,有必要参考认证、审计等较为成熟的市场化第三方评价模式,推动专业化的中医药科技评价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大力开展第三方科技评价相关工作,与已有的评价体系形成互补机制,更好的支持中医药科技工作为临床一线和社会大众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崔昕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3):F0003-F0003
11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邵明立出席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大会并致辞。邵明立指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始终坚持健全完善中药标准体系,保护中药传统技术,从源头上提升了中药质量,提高了中药饮片生产的规范化水平,初步建立了中药监管的法律制度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今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把中药监管工作放在加突出的地位,积极探索符合中药特色的监管制度,以促进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促进经济发展 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效率,是世界各科技大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手段。未来10年,我国科技工作将紧密围绕国民经济战略结构性调整的核心任务,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速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国家实力。 二、加强中药创新研究, 促进中药现代化 从1996年开始,国家新药领导小组就提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目的是传…  相似文献   

7.
临床疗效研究中的患者报告结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评价的方案和指标有了重大转变,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 PROs)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PROs的概念及其测量研究的现况,认为以症状疗效评价为主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可以借鉴西方的PROs研究模式,建立中医特色的量表评价体系,使中医药疗效评价达到客观化和定量化,为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日前正式发布。中医药成为未来5年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传承、治未病、优势诊疗技术等研究,促进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发挥和推进中西医融合发展;完善新药创制和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继续实施和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突破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标准、中药药效物质研究及中药质量评价等关键技术;建立有区域特色的中药研  相似文献   

9.
葛纫华 《中医教育》2003,22(3):74-75
无论从国际范围看,还是从国内科技发展的情况看,高等院校都是国家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开发的主力军。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作为国家科学研究和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院校,应该在认真分析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明确其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良好的机遇,确立高校自身科技发展的基本方向,积极采取措施,促进高校科技工作的发展。面对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高等院校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时,应该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明确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中华中医药学会自2019年以来连续3年启动面向行业征集“中医药领域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咨询项目。截至目前共遴选出18项作为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在国家、地方、科研机构各级科技规划部署,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遴选培育以及创新基地建设等重要科技工作中均有应用体现,充分发挥了学会智库咨政建言作用。该文首次回顾了重大问题的遴选情况,系统梳理其在国家科技布局中的应用,并提出现有问题和改进建议。旨在为进一步完善重大问题遴选工作和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为中医药领域国家科技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高效地促进科学研究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良性竞争科研 环境,从而推动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科研机构评价是科研评价体系的重要部分部分,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并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督查评价指标体系为例,为中医药科研机构的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香芬  杜杰  曾燕  王继永 《中国现代中药》2022,24(12):2315-232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蓄势待发,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中医药,特别是中药企业亟须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首要且重要的是重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人才政策、相关文献及在中药企业的实际经历,从中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技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路径3个方面进行阐述,呼吁中药行业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创新人才,以期为中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助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脑科学是国际交叉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技术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工具。立足科学前沿及国家需求,脑科学技术也不断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及脑科学研究与中医药特色疗法的紧密结合。针刺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针刺治神”奠定了针刺疗法通过中枢整合体表刺激信息调制机体内环境稳态以发挥治疗作用的中医理论基础。探究针刺治疗疾病的中枢效应机制十分必要。目前,在针刺研究领域中,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脑科学相关技术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主要以神经示踪、光遗传、化学遗传、膜片钳、脑微透析、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技术为例,梳理了脑科学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旨在总结现有脑科学技术的特点,为脑科学技术创新及应用探究针刺的中枢效应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药材国际竞争力及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  何玉成  刘成 《中草药》2021,52(16):5106-5114
提升中药材国际竞争力对推动中药产业国际化,实现中医药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18年中国中药材的进出口数据,对比分析中国与5个主要出口国家的中药材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中药材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呈先升后降趋势;中药材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国际竞争力逐渐减弱。中国应从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等方面提升中药材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作者较详细论述了由于中医药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采用多种形式的对外医疗服务,增强了世界对中医药的了解;中医药对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医药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医药对外教育迅速发展,仅1987-1996年,就为各国培养了以专科生到博士生的各种层次的中医药人才14700余名,这些人才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医药走向世界和在当地合法化产生特殊影响;中药对外贸易创汇额达6亿美元左右,产生了较大经济效益;尤其是,今天已不限于民间交流合作,中国已与美、日、英、法、意、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政府间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有的国家已建立中医药管理机构。作者最后提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后将医、药并重地加强对外合作,特别注意以医带药地走向世界,并依靠科教推进中医药与世界双向接轨,争取我国的中医药标准体系为国际所认可。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将在21世纪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较详细论述了由于中医药在对外使用与交流中采用多种形式的对外医疗服务,增强了世界对中医药的了解;中医药对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医药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医药对外教育迅速发展,仅1987-1996年,就为各国培养了以专科生到博士生的各种层次的中医药人才14700余名,这些人才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医药走向世界和在当地佥化产生特殊的影响;中药对外贸易创泄额达6亿美元左右,产生了较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工程科技是科学理论与技术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和技术部分,实用性是其重要特征。中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进行中医研究与探索,构建系统完善的中医领域工程科技体系,对中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中医特色诊断技术、中医现代诊断与检验技术、中医大数据与信息分析技术等3个方面,就中医领域工程科技发展现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论述与分析,以为更好地进行中医领域工程科技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中国中药公司中药研究院为平台,构建中药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体系,引领支撑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从保障中药种子种苗质量、攻克濒危道地药材繁育技术、传承创新中药炮制技术、引领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布局古代经典名方研发、探索中药健康产品开发、打造中药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中药质量评价和追溯服务、深耕中国药材品牌优势9个方面对中国中药有限公司15年来的中药科研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和全面的阐述,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的“行业担当”,为中药企业探索建立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现代消费需求的拉动和现代科技的推动所形成的合力是中药产业演化的根本原因, 本文对于中药产业由此产生的分化形式、特征,以及值得重视的新的分化生长点均进行了准确概述和深入分析,提出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增长决不会使中国的中药产业普遍均等地受益,需要培育从国家到企业不同层次而又互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的政策意义在于:中药产业不能长期处于经验科学和传统工业的“襁褓”之中,必须把其引向现代工业文明,培育新的产业生长点,填补产业链上的空白,而企业应从中敏锐地捕捉新的商机。对于中药国际化问题,本文认为:伴随着中药业向国外的发展和跨国公司向中药业的渗透,未来中药国际化有可能出现一个高速增长期,但中国本土的中药产业仍将面临着技术水平和运行规则的双重约束,要获得国际竞争力决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本文提出:未来的中药业有可能成为有国际资本参入,有跨国公司经营,同时面向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的中药业,而且国内市场也将被国际化,中国本土企业必须对这个趋势保持高度的警醒,积极应对这种挑战,获得并维持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