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为15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原发性肝癌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5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囊肿2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其中行局部切除术8例,左肝外叶切除术5例,肝囊肿切除2例;合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手术时间平均(153±5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12±93)ml,切除病灶最大直径12 cm。肿瘤均完整切除,包膜完整,无破裂。1例术后发生胆漏,保守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出血,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10±3)d。结论: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肝左外叶(Ⅱ~Ⅵ段)的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适应证、可行性及手术操作技术。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部分肝切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直肠癌肝转移瘤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1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均在B级以上。位于左半肝实质中的肿瘤及左半肝肝内胆管结石,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位于肝脏边缘或右肝表面的肿瘤,行肝脏局部切除。结果 8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局部切除术1例,左肝外叶切除术5例,左半肝切除术2例。1例因术中出血较多(800ml)而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3±52)min,术中平均出血(402±91)ml,切除病灶最大直径8cm。全部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肿瘤包膜完整。术后未发生明显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8.3±3.2)d。结论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的肝脏占位或肝内胆管结石,在充分掌握适应证及相应的手术操作技巧的基础上,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适应证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0月完成的腹腔镜肝癌切除术2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8例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对于位于肝左外叶的肿瘤,选择规则性肝左外叶切除术;肿瘤位于肝脏边缘或右肝表面时,选择肝脏不规则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95min(60~150min)。平均术中出血345ml(50~800ml)。切除标本最大体积11cm×9cm×7cm。患者术后24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2~3d即能进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d(5~15d)。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2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4例。结论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者左肝外叶的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肝脏病变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原发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16例,肝转移癌1例。15例肿瘤位于左外叶,1例位于肝尾状叶,2例位于第Ⅳ段,4例位于肝脏第Ⅵ段;肿瘤平均直径为4 cm(2~10 cm)。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15例,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术6例,肝尾状叶左半切除术1例。结果 2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115 min(65~14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50 mL(270~78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5 d(3~11 d)。结论控制肝脏断面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1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的可行性与适应症。方法  2 0 0 2年 7月~ 11月 ,经临床筛选病灶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的病例 11例 ,HBs Ag(+ ) 7例 ,HCVAb(+ ) 2例 ,有肝硬变者 10例 ,肝功能 Child分级 A级 6例、B级 5例 ,AFP(+ ) 4例。病灶直径大小 1.8~ 6.0 cm,平均 3 .8± 1.7cm。对于肿瘤位于左半肝实质中的肿瘤 ,选行规则性左肝切除 ;对于肿瘤位于肝脏边缘或右肝表面时 ,选用肝脏局部切除术。结果 全部 11例均成功地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肝切除术 ,切除范围包括局部切除 7例 ,左肝解剖性切除 4例 ,左半肝切除 1例、左外叶切除 2例、肝方叶切除 1例。全部肿瘤完整切除 ,肿瘤包膜完整 ,无破裂。手术时间 90~ 3 2 0分钟 ,平均 2 10 .9± 71.9分钟 ,出血量 5 0~ 10 0 0 ml,平均 4 4 3 .6± 3 3 0 .5 m l。切除肝体积最大 12 cm× 8cm× 6cm3、最小 3 cm× 3 cm× 2 cm。术中未出现不能控制的并发症 ,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 2~ 4天。术后未发生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 ,术后恢复顺利 ,术后平均住院 6.4天。结论 本组研究表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腹腔镜肝切除的适应证可适当放宽至右肝表面或左半肝的肝癌的首选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技术在大肝癌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腹腔镜下肝内小病灶切除的基础上共对56例病变位于肝外周部位(Ⅱ~Ⅵ段)的直径大于5 cm大肝癌患者成功施行了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肝细胞癌5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例,肝转移性鳞癌1例.采用手助腹腔镜技术行规则性左肝叶切除或不规则性右肝切除术.结果 56例手助腹腔镜肝切除均获得成功,肝左外叶切除27例、左半肝切除6例,肝V、Ⅵ段不规则性切除23例.31例行肝门阻断,平均阻断时间为16.7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05.3 min,平均出血量97 ml,瘤体平均大小8.6 cm,切除的肝组织最大径平均10.5 cm,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为2.1 d,术后平均住院7.3 d.结论 在严格掌握患者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手助腹腔镜大肝癌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总结肝脏良恶性肿瘤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左外叶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2008年5月共对11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左外叶切除术(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1.7岁).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伴不周程度肝硬化;结肠癌术后转移性肝癌1例;肝血管瘤5例(2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时切除胆囊);巨大肝血平滑肌脂肪瘤1例.肿瘤最大径2.1~12.0 com,平均5.8cm,所有肿瘤均位于肝左外叶(Ⅱ、Ⅲ段).结果 手术时间为120~180 min,平均147 min.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无输血,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9 d.结论 对于位于Ⅱ、Ⅲ段的肝脏肿瘤施行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问题如术中出血的控制、肝实质离断方法和肝断面的处理方法等.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4年4月共施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肝血管瘤10例,肝细胞性肝癌9例,乙状结肠癌肝转移1例.2例位于肝脏第Ⅱ和第Ⅲ段,8例位于第Ⅲ段,7例位于第Ⅵ段,第Ⅳb、Ⅴ、Ⅶ段各1例.平均肿瘤直径(4.7±1.9) cm.肝肿瘤局部切除6例,肝左外叶切除7例,肝右后叶切除2例,肝段切除5例.单独使用超声刀离断肝组织8例,超声刀联合Habib4X射频止血凝固器离断肝组织6例,超声刀联合Endo GIA离断肝组织6例.平均手术时间(196±57) min,术中出血量(380±459)ml,术后出现中等量腹水1例、胆漏1例,顽固性胸腔积液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2±3.5)d.10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35个月,5例出现肝内复发.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根据肝脏质地的不同,选择不同离断肝实质的器械,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大肝肿瘤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病变位于肝外周部位(Ⅱ~Ⅵ段)且直径5cm的86例大肝肿瘤患者,采用手助腹腔镜行规则或不规则性肝切除术。其中肝细胞癌5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3例,肝转移性鳞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囊腺瘤和肝梭形细胞瘤各1例。结果 86例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均获得成功,肝左外叶切除41例,左半肝切除8例,不规则性肝切除37例,术中52例行肝门阻断,平均阻断时间为14.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09min,平均出血量为112ml,瘤体直径平均为8.3cm,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日为7.9d。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得当,手助腹腔镜大肝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规则性左肝外侧叶切除术1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肝外侧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8月对病灶位于左肝外侧叶原发性肝细胞癌1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3例,结肠癌肝转移2例,腹腔镜下应用电刀或超声刀、线性切割器等切除左肝外侧叶。结果15例均在完全腹腔镜下行规则性左肝外侧叶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5—120ra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80ml。肿瘤全部完整切除,无破裂,完整取出标本的边界距肿瘤切缘1cm以上,术后病理证实切端未见癌细胞侵犯。术后无出血及胆漏,术后腹腔引流管3—4d。术后住院3—5d。12例肝癌术后随访1-20个月,平均12.5月,未见肝内复发及手术切口肿瘤种植,所有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腹腔镜规则性左肝外侧叶切除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5例病灶位于肝脏Ⅱ~Ⅵ段表面及边缘,1例病灶位于Ⅷ段表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4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例,肝脏占位直径5~9.6 cm,平均(6.64±2.60)cm,6例肝功能Child评分均为A级.结果 6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无中转...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科为32例肝脏肿瘤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采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脏切除29例,非解剖性肝脏切除3例,3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包括原发性肝癌23例,转移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3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腹腔镜肝切除包括左外叶切除(Ⅱ+Ⅲ段)17例,左内叶切除(Ⅳ段)2例(左外叶已切除),左半肝切除(Ⅱ+Ⅲ+Ⅳ段)8例,Ⅴ段切除1例,Ⅵ段切除1例,Ⅲ、Ⅳ、Ⅴ段部分肝切除3例。肝切除手术时间75~285 min,平均215 min;术中出血115~760 ml,平均365 ml。未发生胆汁漏、出血、气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1~3 d肛门排气、胃肠功能恢复后进食,5~11 d(平均6 d)恢复出院。随访31例,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个月,除1例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外,其余均健在,健在肿瘤患者未发现复发、转移。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能达到根治要求,安全、可行,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Glisson蒂横断法行腹腔镜左肝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为14例患者行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法左肝段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近期及远期疗效等指标。结果:14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法左肝段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肝左外叶切除5例、左半肝切除4例,Ⅱ、Ⅲ段肝切除各2例,Ⅳ段肝切除1例。手术时间100~240 min,平均(140.6±89.3)min;术中出血量150~300 ml,平均(200.5±95.7)ml;住院5~10 d,平均(7.8±2.4)d;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早期无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法左肝段切除术的优势在于迅速、精确的到达Glisson蒂左肝段分支,适于左半肝、左外叶及Ⅱ、Ⅲ、Ⅳ段的肝肿瘤,手术安全、可行,可在很大程度上简化腹腔镜肝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应用指征、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研究所463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2007年3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共完成各类腹腔镜肝切除手术46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65例,转移性肝癌29例,肝血管瘤143例,肝胆管结石病81例,其他肝脏良性占位病变(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细胞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慢性肝脓肿等)45例.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93例,左半肝切除71例,超左半肝切除4例,右半肝切除29例,右肝后叶切除24例,Ⅵ段切除56例,超右半肝切除2例,中肝切除8例,特殊部位肝段切除(Ⅶ/Ⅷ段、Ⅳa、尾叶及Ⅵ段、Ⅶ段交界处)41例,病变局部不规则性切除121例,两个以上部位联合切除14例.手术时间(244.71±105.07)min,术中出血量(460.26±425.81)ml,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29%,平均住院时间(15.51±4.36)d.194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中185例获得2~50个月随访,术后1年、3年总体生存率为90.8%和84.2%,无瘤生存率为87.9%和73.7%.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可选择性应用于肝脏各个部位、各类病变的手术治疗.该法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容的优点.其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肝脏良性病变、小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是现阶段腹腔镜肝切除术较理想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安伞性及有效性.方法 不阻断肝脏血流的情况下,联合采用超声刀、Ligasure及血管夹进行完伞腹腔镜下肝切除15例,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9例,直径5.0~15.0 cm(平均直径7.9 cm),肝囊肿纤维化3例,其中2例为引流术后复发,均位于左外叶,左外叶明显缩小.原发件肝癌3例,直径1.0~5.0 cm,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结果 15例患者腹腔镜肝切除均获成功,其中左外叶切除6例,其余患者为肝不规则切除,无中转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虽30~500 ml,平均251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 d,无术后死亡,术后除1例患者肝癌创面渗血,保守治愈外,其余无并发症,全部治愈.结论 对位于Ⅱ、Ⅲ、Ⅳa、Ⅴ、Ⅵ段肝脏肿瘤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联合肝静脉阻断术在肝脏手术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0例采用Gllsson蒂横断联合肝静脉阻断术行肝脏切除患者的资料。结果其中解剖性肝切除15例,非解剖性肝切除5例。包括左外叶切除(Ⅱ+Ⅲ)3例,左半肝切除(Ⅱ+Ⅲ+Ⅳ)8例,右前叶切除(Ⅴ+Ⅷ)2例,右后叶切除(Ⅵ+Ⅷ)1例,右半肝切除(Ⅴ+Ⅵ+Ⅶ+vm)1例,局部剜除5例。20例肝脏手术中解剖性肝切除占75%(15/20),非解剖性占25%(5/20),平均手术时间220(120~380)min,平均失血量300(100~600)mL,术后并发胆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Glisson蒂横断联合肝静脉阻断肝切除术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肝脏出血,保护残肝功能,提高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安全性、适应证及国内现状.方法 回顾分析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4月至2011年11月完成的13例LH.其中行不规则肝切除10例(伴胆囊切除2例),规则性肝切除3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结果 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 ~ 18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50~ 600 ml(平均176 min),术后住院时间6~11d(平均8d),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证实肝海绵状血管瘤9例,肝细胞性肝癌4例.13例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7个月),复查肝脏超声或CT及AFP,无肝血管瘤及肝癌复发,无Trocar穿刺通道种植.结论 LH是安全有效的,特别适用于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的良恶性病变,在我国尚属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的58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34~71岁,中位年龄54岁。观察指标:(1)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肝门阻断时间、中转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围手术期有无死亡病例及非计划手术病例。(2)术后病理情况。(3)随访。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48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ICC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10例患者行腹腔镜中转开腹。(1)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方式有腹腔镜下左半肝(Ⅱ、Ⅲ、Ⅳ段)切除,腹腔镜下右半肝(Ⅴ、Ⅵ、Ⅶ、Ⅷ段)切除,腹腔镜下右肝后叶(Ⅵ、Ⅶ段)切除,腹腔镜下扩大右后叶切除,腹腔镜下肝中叶(Ⅳ、Ⅴ、Ⅷ段)切除,腹腔镜下Ⅴ、Ⅵ段切除,腹腔镜下左半肝(Ⅱ、Ⅲ、Ⅳ段)联合肝尾叶(Ⅰ、Ⅸ段)切除,腹腔镜扩大左半肝切除,腹腔镜下Ⅵ段切除,腹腔镜下Ⅶ、Ⅷ段切除,腹腔镜左肝外叶(Ⅱ、Ⅲ段)切除,腹腔镜右肝肿块切除;手术时间(320.38±107.68)min;术中出血量(262.34±76.06)mL;术中输血率为0(0/58);术中肝门阻断时间(48±15)min;其中10例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17.2%(10/58);术后胆瘘发生率为6.9%(4/58),保守治疗、通畅引流(T管负压吸引)后痊愈出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9.34±3.39)d;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1.84±0.57)d;围手术期内无死亡病例及非计划手术病例。(2)病理情况:术中32例行淋巴结清扫,术后26例病理结果提示胆管细胞癌未行淋巴结清扫;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肿瘤切缘的病理报告均为阴性,4例淋巴结清扫并提示淋巴结转移阳性。(3)随访结果:58例ICC患者中,49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术后肿瘤生存时间为4~36个月,28例获得无瘤生存,17例患者出现肝内转移并多发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发现肝内转移后行微波消融治疗,9例患者失访。结论腹腔镜肝切除经验丰富的中心,应用腹腔镜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是安全及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