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伟强  杨应明  郑少钦  蔡楚伟 《新医学》2002,33(11):674-675
目的:对早期静脉氧疗救治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采取早期静脉氧疗救治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2例中恢复良好38例(28.8%),中度残废12例(9.1%),重度残废12例(9.1%),植物生存27例(20.5%),死亡43例(32.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及时、合理地施予综合救治的同时,采取早期静脉氧疗救治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较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根据GOS评分,16例(50.0%)良好+中度残疾者5例手术治疗,11例高压氧治疗;9例(28.1%)植物生存,其中5例有"中间清醒期";7例(21.9%)死亡。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意识障碍重,部分患者有"中间清醒期"但易恶化,预后差。影像学特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加强重症监护,及时复查CT/MRI,采取有效救治措施是提高生存率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特点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对2年来1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方式、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3例,轻残2例,恢复良好5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意识障碍严重、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应结合病人情况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亚低温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总结亚低温治疗时的护理要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与总结6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后,亚低温治疗组良好17例,中残7例,重残4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率为54.8%,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积极作用与疗效已得到肯定,但易导致并发症发生,因此,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过程中,对每个环节的观察与护理,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处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DAI患者的救治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治愈好转43例,轻残16倒,重残13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21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治疗DAI是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30例(15%)、中残30例(15%)、重残38例(19%)、植物生存12例(6%)、死亡90例(45%)。结论 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致残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壹优于CT;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亚低温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伟  辛泉 《华西医学》2006,21(4):677-678
目的:探讨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与其预后的关系,提高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方法:分析68例不同程度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根据Gennarelli(1993)所提出的标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组。每型DAI患者均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于伤后12小时内进行亚低温治疗,肛温控制在32~35℃,持续时间3~5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亚低温治疗不同类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预后进行研究。结果:轻型亚低温组6例:恢复良好5例,中残1例;轻型对照组6例:恢复良好4例,中残2例。中型亚低温组17例:恢复良好9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中型对照组17例:恢复良好6例,中残3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重型亚低温组11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重型对照组11例:中残1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通过亚低温治疗可提高轻型及中型DAI患者的恢复良好率及降低轻型及中型DAI患者的伤残等级与死亡率,但对于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亚低温治疗无明显效果甚至有加重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和MRI影像表现和特点。结果CT显示84个病灶,MRI显示264个病灶,CT敏感性只有MRI的10%。结论MRI检查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比CT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随着MRI设备的普及,对颅脑损伤的患者行MRI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6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GCS评分平均值的变化和GOS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GCS评分平均值曲线抬高,病死率下降,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33例,开颅或微创血肿清除术4例;恢复良好6例(16.2%),中残5例(13.5%),重残9例(24.3%),植物生存7例(18.9%),死亡10例(27.0%).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情重、预后差,应给予多途径的综合治疗;MRI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总结4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4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存活3l例,其中良好13例、中残7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7例,死亡率35.4%。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上以伤后长时间昏迷,CT表现脑实质小灶性出血、密度减低或正常为主要特点,治疗以早期治疗、保持呼吸道通道、亚低温、防止并发症等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军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988-398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D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提高对其的认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我院自2005—01—2009—06收治DAI患者3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4年5月~2007年2月,我院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32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多预后不良。关于镁离子的治疗作用,多数学者予以肯定,近年亦有提出否定观点的。本院收治颅脑外伤患者较多,其中不少是弥漫性轴索损伤,为探索较好的救治方法,选择了镁制剂和亚低温疗法,对其进行临床救治的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6~68岁,平均32岁。男女比为2∶1,且无死亡病例。受伤的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应用MRI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诊治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96例患者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按照诊断时所用不同诊断方案分成2组,将应用CT诊断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应用MRI诊断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MRI影像学表现为:患者脑白质区出现间质脑肿胀与脑水肿;观察组病灶(脑深部、脑皮层下、非出血与出血)诊断准确率和阳性诊断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应用MRI诊断的价值较高,能够提高病灶诊断准确率,尤其对患者脑深部病灶敏感性较CT高,可为临床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和分析。方法:对3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采用COS评分:轻型病人9例全部恢复良好。中型病人13例,其中恢复良好4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重型病人12例,其中恢复良好1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2例。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是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华北石油总医院近5 a来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死亡57例,植物生存22例,重残23例。结论 DAI患者诊断主要依据于头部CT和临床表现,患者昏迷时间愈长,死亡、残废率愈高。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外伤性脑损伤的严重形式之一,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影像学诊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磁共振(MRI)硬件设备及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本文就MRI的各种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价值及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困难、病程长、预后差。因此,要求护士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观察病情认真、及时、准确;护理要细心、周到、全面。2002年1月~2005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病房收治2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总结其观察和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病情重、预后差,伴有DAI的多发伤治疗更困难,现报道我科收治的37例伴有DAI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