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本文报告1988~1992年对肠道门诊急性腹泻初诊患者10183例进行弧菌检测,检出非0∶1群霍乱弧菌356例,检出率3.5%。弧菌属致病性弧菌为杭州市夏秋季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菌之一。根据临床特征可分肠炎型、胃肠炎型、痢疾型、类霍乱型及消化不良型等5型,确诊有赖大便培养检出病原菌。药敏试验提示除氟哌酸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2.
海鱼弧菌感染性腹泻(附24例临床分析)郑经川,刘惠云,朱建国,马亦林海鱼弧菌(Vibriodamsela)是革兰阴性杆菌,隶属于弧菌属,是近年新认识的病原菌之一。我们对10183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弧菌科细菌检测,发现海鱼弧菌24株,现分析报道如...  相似文献   

3.
小儿弧菌性腹泻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弧菌性腹泻50例分析董庆元,施云程病原性弧菌引起急性腹泻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我院自1992年5月至1994年11月对618例住院急性肠炎的儿童在粪常规培养的同时,开展弧菌的分离检测,对50例弧菌感染病例作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来源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感染性腹泻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为致病性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的控制和防治依据。方法用常规分离培养方法检测感染性腹泻粪便或肛拭子标本2674例。结果共检出致病性弧菌10个种类,518株,总检出率为19.37%。结论致病性弧菌是引起本地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种类分布繁多。应加强对致病性弧菌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苏省仪征市腹泻发病及致病菌感染、菌型分布、可疑食物等情况,掌握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确定危险因素及防治重点,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预防和控制能力。方法对2010年辖区内监测点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进行登记,对有明确可疑食物史的患者采集粪便标本,检测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04/11共监测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样115人,在115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出14株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1株(宋内志贺菌),沙门菌1株(阿贡纳沙门菌)共有16份标本检出致病菌。结论 2010年仪征市监测点医院115例腹泻患者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6.
1980年以来,国外文献有报道脲酶阳性副溶血弧菌可致腹泻,但国内报道多为脲酶阴性的副溶血弧菌的研究,近年来我们在腹泻病原菌的检测中,发现了脲酶阳性的副溶血弧菌的存在,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为了探讨该菌的致病性及与急性腹泻的关系,我们于1993年从急性腹泻患者中分离到42株副溶血弧菌,其中  相似文献   

7.
拟态弧菌隶属于弧菌属,在沿海地区的海水、淡水及海产品中分布比较广泛,其毒素的致病力较强,但临床病例报道较少,我们在2000年8月至2000年10月期间肠道门诊535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中检出拟态弧菌感染1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报道某医院 2 0 0 0年 7、8、9三个月内急性腹泻患者 94 0例检出的腹泻病原菌与药敏情况。粪便标本 94 0人份 ,阳性 50 7例 ,阴性 4 2 1例 ,分离阳性率为 53.9%。获得痢疾志贺菌 359株 ,其中福氏 170株 (F2a 93株 ,F52 5株、F1a 2 4株、F2b 14株 ,F66株 ,Ex 3株、Fy 3株、F3a 2株、F1b 1株 ) ,宋内 188株 ,鲍氏 1株 ;弧菌科 3属 7种 110株 ,包括弧菌属 92株 ,副溶血性弧菌 82株 (鸟胺酸阳性 8株、阴性 74株 ) ,非O1群霍乱弧菌 8株 ,梅氏 1株 ,霍利斯 1株 ,类志贺比邻单胞菌 12株 ,气单胞菌属 6株 (豚鼠气单胞菌 2株、温和…  相似文献   

9.
1994~2000年579株副溶血性弧菌肠道感染检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弧菌科发病高峰期病例共计 10 0 81份标本检出的 579株副溶血性弧菌分析 ,发现从 1996年开始副溶血性弧菌成为重要病原菌。1994~ 2 0 0 0年检出情况分述如下 :年度、腹泻病原菌 /例数 (阳性率 % )、弧菌科 (阳性率 % )和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 % )。 1994年为 768/ 162 9( 4 7.2 )、2 1( 1.2 9)和 9( 0 .55) ;1995年为 4 60 / 10 72 ( 4 2 .9)、34 ( 3.2 )和 7( 0 .4 5) ;1996年为 956/ 1770 ( 54.0 )、131( 7.4 )、和 12 0 ( 6.7) ;1997年为 60 4 / 172 0 ( 35.1)、194 ( 11.3)和 184( 10 .7) ;1998年为 576/ 160 5( 35.9)、190 ( 11.8)…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食源性腹泻病原的分布特点,为食源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2019年海淀区食源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送检的1 810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和诺如病毒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在1 810份腹泻便标本中检出致病菌427株,检出率为23.6%,其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量最多,共214株,检出率为11.8%,EAEC和ETEC在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中分别占44.9%和41.6%;沙门氏菌102株,肠炎沙门氏菌在沙门氏菌中占55.9%;副溶血性弧菌79株,O3:K6血清型菌株占74.7%;弯曲菌30株,空肠弯曲菌占检出弯曲菌的70%;志贺氏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各1株。抽取485件便标本检测诺如病毒,共检出107株,检出率为22.1%。其中GⅡ型诺如病毒81株,占病毒总数的75.7%。2019年致病菌检出率最高(31.2%);第3季度检出率最高(37.7%);不同年龄组人群中,31~40岁组检出率最高(35.1%)。结论 2015-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腹泻病原菌以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为主,腹泻病毒以GⅡ型诺如病毒为主,31~40岁组人群检出率最高,第3季度为腹泻高发季。  相似文献   

11.
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病原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摸清小儿急性腹泻病原构成比及粪PH值的早期筛选诊断价值.方法1988年5月~1992年4月小儿急性腹泻368例.挑取新鲜粪便作常规镜检,并用广泛试纸测定粪PH值,然后将标本置CaryBlair培养基中,24h内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粪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结果本组368例共检出31种病原,385株菌株,病原总检出率达677%,其中混合感染占378%.按细菌科分,以弧菌科最多(397%);按细菌属分,则以气单胞菌占首位(268%).并证实细菌性腹泻的粪PH值偏碱性,而轮状病毒性则偏酸性.结论本地区小儿急性腹泻病原复杂达31种,单凭临床表现很难作出病因诊断,但粪PH值有早期筛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国内有关副溶血弧菌肠炎报道多来自沿海地区和城市,内陆地区尚少见报道。我们对1996年7~9月在我院肠道门诊就诊的1221例急性腹泻病人粪便进行副溶血弧菌的分离检测,共分离出副  相似文献   

13.
腹泻患者肠粘膜中气单胞菌属感染李晓华,王年吉,张志虹,邵海枫,李珍大,李宁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气单胞菌属为弧菌科的一个属,由一群革兰阴性兼性厌氧的杆菌组成。近年来,此菌引起的传染性腹泻及急性胃肠炎的报告日益增多。我们对32例腹泻患者内镜检...  相似文献   

14.
拟态弧菌隶属于弧菌属 ,在沿海地区的海水、淡水及海产品中分布比较广泛 ,其毒素的致病力较强 ,但临床病例报道较少 ,我们在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0年 10月期间肠道门诊5 35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中检出拟态弧菌感染 11例 ,现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1例中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2 3~ 79岁 ,平均 39.7岁。均为散发病例 ,上海市常住人口 ,发病前 5d无外地旅游史 ,均无明确生食海产品史。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 3~ 10h来院就诊。二、临床表现病情多数为中度 ,全部病例均有腹痛和腹泻 ,多为脐周隐痛 ,阵发性加剧 ,脐部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15.
广西婴儿隐孢子虫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至1992年在桂林市检查54例腹泻婴幼儿大便,检出隐孢子虫卵囊1例。患儿,男,1岁6个月。因腹泻、发热5d入院。5d前开始排白色粘液便,5-6次/日,第3d出现发热(T38.3℃),在门诊就医热退,但腹泻加重,呈水样,12-16次/d,伴呕...  相似文献   

16.
胖大海治疗腹泻560例临床观察吕梁地区医院(033000)安忠兰吕梁地区中医院(033000)王尚德,任保成笔者从1985年5月至1994年5月期间用胖大海治疗560例腹泻病人收到显著疗效。其中急性细菌性痢疾390例,中毒型痢疾18例,肠炎152例,...  相似文献   

17.
淡水鱼中的河弧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淡水鱼中的河弧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潘绍武解放军第十六医院检验科刘自才河弧菌(Vibriofluvialis)是一种能引起人类腹泻的病原菌。1975年Furniss等[1]首先发现,随后从欧、美、亚、非等洲20余个港湾国...  相似文献   

18.
厦门地区养殖对虾细菌性病害病原学调查杨淑专,许宏毅,苏文金弧菌属(Vibrio)、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某些菌株是鱼、虾和甲壳类的病原菌,也能引起人的急性腹泻和败血症,甚至导致疾病流行,属于人兽共患病...  相似文献   

19.
2004年8月20日晚,郑某在柳州市某大酒家设满月宴,60人进餐,15人先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症状,以阵发性的腹部绞痛表现明显,在两位患者的粪便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认定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并进行血清学分型,应用PCR技术检测不同血清型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为食物中毒的病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在发生食物中毒现场采集可疑食物,患者粪便、肛拭、呕吐物,厨师手部拭样及食品操作间拭样等进行病原菌检验和血清学分型,应用PCR技术对4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TDH和TRH检测。结果 1978~2004年发生食物中毒48起,其中由细菌性引起的43起(89.58%)。2005~2007年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27起,其中16起(59.26%)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7起(25.93%)由金黄葡萄球菌引起;4起(14.81%)由2种及2种以上病原菌引起。共检出8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6个血清型,其中O1型23株(26.14%),O2型1株(1.14%),O3型37株(42.05%),O4型25株(28.41%),O5型1株(1.14%),O10型1株(1.14%)。应用PCR技术对45株不同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进行TDH和TRH检测,O1型16株菌中有15株TDH阳性,1株TDH阴性;O3型9株菌TDH均阳性;O4型20株菌中17株TDH阳性,3株TDH阴性。45株菌TRH1和TRH2均阴性。结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O1、O2、O3、O4、O5、O10血清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