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浓缩红细胞临床应用100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浓缩红细胞(RCC)320u分别对100例输血治疗的住院病人进行临床输血,每次输注2u,同时与输注全血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24h进行检测结果表明,Hb平均提高16g/L,RBC提高0.57×1012/L,而输血反应率浓缩红细胞输注比全血能迅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而较少发生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浓缩红细胞临床输血是现代输血中判定该医院输血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浓缩红细胞输注对脑膜瘤患者术后感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不同浓缩红细胞输注对脑膜瘤患者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326例脑膜瘤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中160例术中输注浓缩红细胞,106例输注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58例为未输血组,并对3组患者术后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普通浓缩红细胞输血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9.38%(15/160),显著高于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输血组和未输血组(P<0.05),后两组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78%(3/108)和1.72%(1/58);普通浓缩红细胞输血组输血量与术后感染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脑膜瘤患者术中输注普通浓缩红细胞者术后感染率显著高于输注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者,且术后感染率与输注浓缩红细胞的量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成为输血事业发展的方向,浓缩红细胞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它具有浓度高,能提高携氧能力,输注量少,可避免循环超负荷,输注安全、疗效好、副反应少,尤其对肿瘤患者,特别是老年性肿瘤患者输注红细胞是非常安全的,我们近年来  相似文献   

4.
不同配比浓缩红细胞对急性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浓缩红细胞成分输血对急性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病人,在外伤或手术引起急性大出血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时,第一个24 h液体(平均3 000 mL,晶体+胶体)、血浆与浓缩红细胞的输注情况。根据输注量,将患者分为A组(液体+浓缩红细胞)、B组(血浆/浓缩红细胞=l/5)、C组(血浆/浓缩红细胞=1/2)。比较三个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相关的实验室数据。结果:A组输血后PT、APTT明显延长(P〈0.05),Fb明显下降(P〈0.05);B组输血后PT、APTT无延长(P〉0.05),但Fb下降(P〈0.05);C组输血后PT、APTT、Fb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浓缩红细胞合理配比能提高大量成分输血疗效,减少输血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9- 12 / 2 0 0 1- 10我院顺序收治乳腺癌患者 2 81例 ,年龄 2 9~ 6 3岁 ,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根据术中出血情况 ,随机分为浓缩红细胞输血组 :10 9例 ,全部输注浓缩红细胞 1~ 4U (1U =130 m L ) ;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输血组 :共112例 ,全部输注经白细胞过滤器 (南京双威实业公司生产 )过滤的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 ,其白细胞去除率达 99.9% ;未输血组 :共 6 0例 .各组间乳腺癌病理类型 ,临床分期 ,患者年龄及治疗方案均无统计学差异 ,浓缩红细胞输血组及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输血组间输血量也无统计学差异 .1.2…  相似文献   

6.
巢敏 《当代医学》2014,(24):29-30
目的 了解成份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来源及特点,为临床医生选择输血成份及不良反应处理提高意见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汨罗市人民医院各科室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244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些患者的输血报告回执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在这2446例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有27例患者出现了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对这些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进一步分析发现,成份血输注中,输注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15%(2/93);输注浓缩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为1.09%(24/2188);输血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1.05%(1/95)。在不良反应发生上,主要为发热和过敏,发生率分别为59.3%、33.3%。结论 输注成份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浓缩红细胞次之,血小板最低;输注血浆和血小板主要引起过敏反应,浓缩红细胞主要引起发热反应;临床上需要严格掌握成份输血适应证,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血浆、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应用于大量输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1例。A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1输注,B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C组采用血浆、浓缩红细胞1∶3输注,比较三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输血后,A组APTT、PT水平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10、TNF-α水平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C组,且B组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浓缩红细胞1∶1输注应用于大量输血患者可降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以及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和血浆、浓缩红细胞1∶3输注效果,且血浆、浓缩红细胞1∶2输注效果优于血浆、浓缩红细胞1∶3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8.
3800U添加剂红细胞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制品包括添加剂红细胞 (SAGM -RCs)、洗涤红细胞(WRC)、浓缩红细胞 (RCC)、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LPRC) ,其输注及应用在成分输血乃至现代输血中占有重要地位[1,2 ] ,它不但能达到输全血所能达到的目的和疗效 ,还能减少免疫因素引起的各种输血不良反应。自 1998年 1月~ 1998年 12月 ,我站采用多联血袋制备SAGM -RCs380 0U应用于临床 ,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三联、四联血袋由广州华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提供 ;美国产SORUALLRC 3B高速冷冻大容量离心机。1.2 制备方…  相似文献   

9.
临床回报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我院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 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机制血小板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 应用去除白细胞技术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浓缩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浆比例在创伤大输血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37例创伤大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比例不同分为A组(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1)27例,B组(1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1.5)41例,C组(1.5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2)24例以及D组(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2)45例,比较四组患者输血后效果以及对预后影响。结果:经过观察四组患者输血情况看出,输血前四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别(P0.05),输血后发现D组患者PT、APTT以及INR水平均高于A组与B组(P0.05);四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D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量明显比其他三组低,SOFA评分高于其他三组(P0.05);A组输注浓缩红细胞量比其他三组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大输血患者采取合适输血比例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水平,其中1.5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2比例效果更好,提高预后效果,促进疾病稳定。  相似文献   

11.
马小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15-1216
目的探讨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1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博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依据输血方案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A组接受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8比例输注,B组接受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3比例输注,C组接受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1比例输注。比较3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与产前比较,输血后A组、B组FIB水平均降低,TT、APTT、PT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后C组FIB、TT、APTT、PT较产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后C组FIB水平高于A组和B组,TT、APTT、PT均短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血后B组FIB水平高于A组,TT、APTT、PT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浓缩红细胞与血浆1∶1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适用于产后大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悬液是成分输血中最常用的红细胞制剂之一,由于其输注既能纠正贫血,又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外科大手术和外伤急性失血的患者,应用红细胞悬液输注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笔者自2000年10月~2001年9月观察了本市3所综合性医院外科大手术输血和外伤失血的抢救治疗输血中,红细胞悬液输注与全血输注的临床效果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红珍 《华夏医学》2000,13(6):759-760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输血改变了传统的补充全血方式 ,进行成份输血。成份输血技术已成为一种有实际临床治疗价值的方法。我科 1998年 5月以来对妇产科疾病合并中、重度贫血的患者输注红细胞 ,并与同期输注全血的患者作比较 ,以观察浓缩红细胞的疗效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8年 5月至 1999年 5月我科收住妇产科疾病合并中、重度贫血 2 5 2例。其中 16 2例于出血期间输血 ,90例于出血停止后输血。将出血停止后的 90例随机分为 2组。实验组 :输浓缩红细胞 6 0例 ,平均年龄 38.2岁 ,妇科疾病48例 (其中功血 15例 ,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心血管外科手术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红细胞输注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93 014例,按年度比较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手术例数、回收式自体输血使用率及回收红细胞量、异体红细胞输注率及用量.结果 与2008年比较,2018年成人心血管外科手术量增长136.6%(10 891例比4 603例),回收式自体输血使用率增长196.0%(89.1%比30.1%),异体红细胞输注率降低65.4%(24.4%比70.5%,P<0.01),平均异体红细胞用量降低64.7%[(1.2±0.5)U比(3.4±1.8)U,P<0.01),异体红细胞输注率(用量)随着回收式自体输血使用率的增加而下降(P<0.001),当回收式自体输血使用率达到90%时,异体红细胞输注不再继续降低,而维持在稳定水平.结论 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可显著减少成人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异体红细胞输注,当使用率达到90%时其降低异体红细胞输注效力减弱,需联合应用其他血液管理措施以进一步减少异体红细胞输注.  相似文献   

15.
遵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笔者根据我院本年度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回报,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年度,我院共计输注血液制品1759人次,其中输注全血64人次,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864人次,输注血浆525人次,输注机制血小板306人次。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输血科护士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一保存。1.2方法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为:输血前,  相似文献   

16.
对于溶血性贫血,溶血的速度和患者对贫血的耐受能力,对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及其输血量十分重要,许多情况并不需要输注红细胞.需要输注时,也不应以提高红细胞计数达到正常水平为目的.对需要长期依赖红细胞输注替代治疗的患者,应充分权衡输血利弊,尽可能减少输血次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延缓或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红细胞膜病变和红细胞酶缺陷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减少诱因、对症处理,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输血.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需长期依靠血液透析和输血治疗。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贫血是常见症状,其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呈正相关[1]。以前,此类患者血液透析的同时要输注新鲜全血(因新鲜血K+含量比库血低),如今成分输血特别是红细胞悬液的输注及应用占据了重要地位[1]。此方法不但能达到输全血所能达到的目的,而且能减轻和消除输全血引起的种种输血不良反应。1995年5月-1998年9月,作者观察了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门诊及住院需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32例的临床疗效及输…  相似文献   

18.
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李云芝(安徽省合肥第一人民医院血库230061)关键词:成分输血;临床应用中图法分类号:R457.1成分输血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全血或原料血浆制成各种血液成分,再输注给患者以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成分血有:浓缩白细胞、红细胞、洗涤...  相似文献   

19.
147例辐照血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输注γ射线辐照血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方法:观察干细胞移植术后、恶性血液病化疗抑制期,肾移植术后患者输注经γ射线辐照的红细胞悬液、浓缩血小板共147例,比较输血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和血小板计数(PLT),观察输注后1个月有无皮肤、骨髓,肝肠等系统器官受损表现,结果:辐照血液成分输注后,Hb、RBC、PLT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无1例出现与输血相关的脏器受损表现。结论:γ射线辐照血可以有效预防TA-GVHD,可以达到与输注未经辐照的等量血液成分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血液病患者红细胞无效输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昆梅  欧海  吴少麟  莫红燕 《海南医学》2010,21(22):132-133
目的为探讨红细胞悬液无效输注的影响因素,对血液科146名输血患者进行调查。方法调查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普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患者红细胞无效输注病例的发生情况,分析红细胞输注后影响其效果的有关因素。结果 14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共输注红细胞悬液363次,无效输注56次,占15.43%。结论输血次数、妊娠次数、发热及输血不良反应与红细胞输注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与红细胞输注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次数及妊娠次数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而发热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