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的非理论教学考试评价标准。方法在《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考试完全采用非理论形式进行,考核项目包括社会实践见习报告+礼仪训练+沟通情景模拟表演,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此考核形式和评价标准的认同度均在90%以上。结论本研究中提出的考核形式和制定的考核评价标准符合《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于教学目标的评价,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的教学考试方法.方法 在<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考试中完全采用非理论考试形式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包括社会实践见习报告占20%+考勤及礼仪训练占30%+体验式临床护理情境模拟表演占50%.结果 此考核方法更有利于护生人文关怀意识、主动沟通意识的培养,提升护生礼仪修养和人际沟通能力.结论 在<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考试中完全采用非理论考试形式,符合教学目的 和教学原则,利于教学目标的评价,可继续采用.  相似文献   

3.
护士在从事护理实践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及沟通能力,这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也是护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要求具有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的审美能力,加强护生礼仪和人际沟通能力已成为当今护理教育必不可缺的部分.目前,许多护理院校都开设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但由于教育模式限制、教学资源缺乏以及老师、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礼仪与人际沟通技巧现状不容乐观.笔者简要阐述了培养和提升护士生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能力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验录像回放反思在《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在《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中采用礼仪训练和情景模拟表演等体验方式实施教学,并对礼仪训练和情景模拟表演全过程录像,结束后回放录像并反思,进行讨论、评价和分析,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91.8%以上的学生认为体验后反思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对提高护生的主动沟通意识、人文关怀意识、团结协作能力、礼仪修养等方面帮助较大或很大。结论:体验后反思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礼仪修养和主动沟通意识的自我培养,有助于学生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人文关怀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刘印  杨慧敏 《吉林医学》2009,30(22):2857-2858
护士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取得满意的服务效果,礼仪规范、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笔者五年来对《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总结出“引入前沿内容,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注重实用,分段强化”的学习与实训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职护生礼仪与人际沟通需求及人际吸引力的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理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礼仪修养与人际沟通技巧。笔者对615名高职护生进行了礼仪与人际沟通需求和人际吸引力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在道德礼仪、社交礼仪、护士职业礼仪、交谈技巧等方面的需求较高,美感、品质、才能等人际吸引力有待提升。调查表明进行礼仪与人际沟通教育,应重视道德礼仪在礼仪与人际沟通教育中的地位。重视对护生人际吸引力的培养、夯实礼仪与人际沟通实践教学,提高运用能力。这些构成了礼仪和人际沟通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徐娇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121-122
通过剖析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提出强化本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施教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传统的护理英语口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但让人觉得只是在单一地叙述想表达的内容,缺乏生命力、感染力。我校从2005年开始,在护理专业开设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随着现代社会护士角色的转变,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应把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与护理礼仪和人际沟通技巧巧妙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护生对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为教学改革提供方向。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我院2013级大专护生对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结果护生评价较高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授课、形体房练习举止礼仪、背景音乐情绪调动以及临床见习等。护生礼仪学习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提高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体雕塑是西方古典艺术的一枝独秀,西方的人体雕塑源于希腊,中国的人体雕塑是继承西方发展的道路.它是绘画者的宠儿,在各项艺术形式蓬勃发展的21世纪,人体雕塑正以它的特殊魅力继续成为艺术领域中永无止境的话题.将艺术与教育相结合,将人体雕塑的艺术形式融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课堂教学,详细介绍了“人体雕塑”在护理礼仪课与人际沟通上的运用步骤,并结合且体课程加以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006、2007两届共48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内容包括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案例情景沟通模拟训练;第二阶段,社会实践,与幼儿、老人、患者沟通实践。课程教学前、后由每住护生填写《沟通能力调查袁》,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生在学习护理人际沟通课程后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学习前相比有明显提高(μ=17.58,P〈0.001)。结论: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是成功的,对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是行之有效的。与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具有真实性、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的特点,增强了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校依照卫生部1997年颁发的《四年制中等护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自1997年开始在四年制护理专业开设护理人际沟通课程。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护理人际沟通课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和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态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护理专业开设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社区护理》课程体系设计,制定社区护理教学计划。以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和护理人员执业要求为依据进行,对社区护理课程做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大纲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案、学时分配七个方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在2010级本科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护理本科班60名学生在《人际沟通》教学中采用理论授课和情景(由学生设计)模拟形式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学生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协调合作的能力,有利于人文精神和职业情感的培养等。[结论]学生设计情景并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学习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模块"教学法在《护理礼仪》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探索提升护理学生礼仪行为的新途径。方法:在2011级护理本科学生《护理礼仪》课程教学中,融入"多模块"教学法,采用综合评价方法了解改革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对比,成绩有明显差异(P〈0.05),改革效果显著。结论:"多模块"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仪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理由于事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对于礼仪的要求更为严格,故此《,护理礼仪》这门课程在护理教育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任课教师,笔者浅谈一下关于《护理礼仪》情景教学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代护理工作对护理礼仪愈来愈高的要求,提出了专业教师应将护理礼仪融入《护理学基础》这一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言传身教,强化礼仪行为的训练,在护理技能考核中具体体现礼仪要求,以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护士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我教研室结合护理岗位需求、护士执业资格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改革,进而培养适合临床工作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在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规范护理礼仪的体会.方法将护理礼仪运用于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做到规范仪表、规范形体语言、规范执业用语、规范护理技术操作.结果通过在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推广规范化的护理礼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身心健康.结论通过规范化护理礼仪,使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护理人员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主动服务患者,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改革《2009级护理、助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使之更适合应届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方法 教师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常规教学中.结果 我校现用《2009级护理、助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不够完善,缺少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时间.结论 修订我校《2009级护理、助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改革期末考试方式,完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