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芳 《吉林医学》2012,33(18):385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产前出血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分娩并于妊娠晚期发生产前出血的孕妇16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分娩未发生妊娠晚期产前出血的孕妇1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妊娠晚期产前出血中前置胎盘占57.41%,观察组产后出血、剖宫产、子宫切除、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死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产前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前置胎盘,孕妇和婴儿并发症发生率高,妊娠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PPD)产前、产时、产后三阶梯预防模式。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孕妇310例为观察组,外院孕妇172例为对照组。产前:妊娠12周、28周、36周时分别进行焦虑和抑郁问卷调查,观察组除进行常规的孕妇学校培训外,发现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孕妇学校培训;产时: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cm时进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照组常规产时护理;产后:3周、6周随访进行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scale,EPDS)评分,对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干预,PPD患者给予药物和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妊娠12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初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周、36周SAS和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3产程末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催乳素(prolactin,PR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7天E2、P、PR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周、6周的EPDS评分和PPD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产时、产后三阶梯预防PPD模式有效,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陈泳珊  周小玲 《吉林医学》2011,32(25):5220-5221
目的:研究孕11周~13周+6孕妇血清PAPP-A、freeβ-hCG水平在产前筛查及预测异常妊娠结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定期产检孕早期(11周~13周+6)10 586例妇女进行上述二项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对确定的高危人群进行遗传优生咨询,知情选择产前诊断及追踪随访胎儿发育;并根据医学问卷调查及查阅其住院分娩病历,分析异常妊娠结局与生化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检出高危人群病例中,结果异常胎儿23例,另外低危中发生异常胎儿2例。统计分析显示,生化指标异常升高或降低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11周~13周+6)孕妇血清生化标志物异常升高或降低,不仅可用于胎儿异常及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等筛查,还可用于预测不良常妊娠结局的高风险孕妇。在产前筛查中应对这些孕妇加强保健及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妇女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的定植率及高危因素,探讨GBS感染对足月妊娠孕妇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35~37周孕妇884例应用PCR方法进行GBS检测,同时对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体检测,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孕妇产前GBS的阳性率为10.4%.其他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细菌性阴道病8.1%、滴虫1.2%、霉菌6.7%;GBS阳性和阴性组孕妇霉菌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孕妇滴虫和细菌性阴道病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BS阴性组孕妇(P<0.01).GBS阳性组剖宫产、产后出血、羊水粪染、胎膜早破和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和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炎症与GBS定植率密切相关;对GBS阳性妊娠足月孕妇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母儿不良妊娠结局无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妊娠梅毒的发病率,分析其发病特点,并探讨其防治方法,以降低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病率。方法63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妊娠梅毒孕妇,根据其确诊孕周数分组,比较各组孕妇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梅毒发生情况,分析梅毒的治疗与先天梅毒儿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孕妇分为流动人口组与长期居住组,比较其发病率。结果妊娠梅毒的发生率为4.5‰,其中流动人口占61.9%。不同孕周先天梅毒的发病率分别为:13~27周占12.5%,28~36周占27.3%,37周以上占42.9%。结论妊娠梅毒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降低妊娠梅毒及先天梅毒儿的发病率,关键在于加强婚前检查及早孕检测。  相似文献   

6.
鲁榴芬 《吉林医学》2014,(25):5632-5633
目的:探讨妊娠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85例确诊为妊娠期贫血的孕妇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行产前检查的30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晚期流产率、胎膜早破、剖宫产、难产率显著高于对照,而新生儿阿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贫血可影响母婴分娩结局,增加产妇并发症及胎儿难产发生风险。产前加强对孕妇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教可有效预防妊娠期贫血,确保母婴分娩结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产前抑郁症是否会增加发生围生期不良结局的风险。方法:1489例受试者中,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标准选出孕35~36周有抑郁症状的患者(n=259)作为病例组,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标准随机选出259例产前或产后无抑郁症的妇女作为对照组。从所有妇女的标准医疗记录收集有关内科、妇科和产科病史,经济状况,妊娠期和围生期数据资料。结果:产前抑郁症患者通常是有分娩并发症史的经产妇,产前抑郁组患者更易在本次妊娠中出现并发症。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分娩情况、产褥期及新生儿结局方面无差异。46%的产前抑郁症妇女在产后6~8周和(或)产后6个月出现抑…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明容 《吉林医学》2012,(1):197-19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及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是否行抗梅毒治疗,将113例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全疗程治疗组(64例)和未治疗组(49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护理措施。结果:治疗组足月分娩率90.62%,而未治疗组仅为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早产及死胎的发生率分别为4.69%及4.69%,明显低于未治疗组20.41%及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分娩的正常新生儿占76.56%,而未治疗组仅占1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加强分娩期产程、产后及新生儿的积极有效的监测和护理措施,以及严格的隔离措施,并配合及早、规范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胎盘血管前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5 465例孕妇临床完整资料,所有孕妇产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产后胎儿胎盘脐带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并对超声影像学图像特征及妊娠结局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 465例孕妇经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检出8例血管前置,追踪孕妇至分娩后,经产后胎盘脐带标本检查共检出6例(中孕期)血管前置,误诊2例(均为孕晚期),产前超声诊断血管前置符合率为75%(6/8);8例产前超声诊断血管前置孕妇均在产妇同意前提下,实施剖宫产手术,分娩孕周为35~38周,其围产期无一例死亡,术后6例被确诊,2例被确诊为帆状胎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于中孕期实施经腹部及阴道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产前胎盘血管前置检出率,为孕妇临产前实施剖宫产处理提供有效依据,利于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线上孕妇学校助产管理对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孕妇自然分娩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且有阴道分娩意愿的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孕妇,按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n=80)和实验组(n=80),对照组采用传统孕妇学校进行孕期管理,实验组采用线上孕妇学校助产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然分娩恐惧及妊娠结局差异。结果:干预后,实验组产前自然分娩恐惧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前体质量达标率和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时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产程异常、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上孕妇学校助产管理用于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孕妇孕期管理能减轻孕妇自然分娩恐惧,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作为血清标记物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孕10~13^+6周孕妇血清中PAPP—A浓度,以确定高危人群,并通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给予确诊。结果共筛查717例10~13^+6周孕妇,筛查出高危人群45例,确诊21三体2例,不良妊娠9例,唐氏高危组与筛查正常组比较不良妊娠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APP—A可作为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指标,对于筛查异常的孕妇提示有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妊娠晚期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龙华区某医院妇产科行产前检查的孕35周以上的孕妇300例,根据其是否感染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分为感染组(n=25)和正常组(n=275),观察并对比两组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出生后情况之间的差异,并分析所有患者年龄、产次、流产及高危孕妇等因素对GBS感染率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及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褥感染、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年龄、产次、流产及高危孕妇等因素导致孕妇感染GB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孕妇感染GBS后,会使孕晚期孕妇妊娠结局恶化,同时使分娩后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3.
罗文姬  沈媛媛  魏蔚霞 《广西医学》2023,(2):238-240+257
目的 比较不同直径的胎盘绒毛膜血管瘤(PCA)孕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产后胎盘病理检查确诊为PCA的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瘤体直径将PCA孕妇分为对照组(直径<4 cm)和观察组(直径≥4 cm),各12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产前超声诊断情况和母婴结局。结果 两组孕妇的分娩年龄、分娩孕周、母婴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产前超声检出率低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不容易发现瘤体直径<4 cm的PCA,但随着肿瘤的增大,产前超声检出率升高。PCA瘤体大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尚需进一步验证,但建议行产前超声动态监测,必要时进行干预,以减少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各种类型血小板疾病7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7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PT)疾病,提示母亲并发症是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4.3(10/70),9例为PT 5—10万组的初产妇,占该组初产妇的26.5%。其原因主要与产程偏短、产后宫缩剂应用不及时、不足最确关。如初产妇产程控制在12—14小时,产后快速用足量宫缩剂,可大大降低其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2.9%,均发生于PT<5万组,占该组17.6%(3/17)。死因与原发病的严重性、长期服类固醇、早产。产时胎儿监护不严有关,此类病人不宜妊娠。产前2周服强的松,可提升ITP孕妇及其胎儿的PT值,增加阴道分娩时胎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焦虑孕妇妇产科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2月期间于我院行产检的焦虑孕妇200例,分别于孕早期、产后2周两时期应用心理学量表对孕妇焦虑程度进行评价,记录并分析两组妇产科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孕早期心理学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后,治疗组产后2周焦虑状态缓解更明显。对照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40%,而治疗组产科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16%,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剖宫产率与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焦虑孕妇及早予以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孕妇焦虑状况,减少妇产科并发症并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焦虑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干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住院待产孕妇2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妊娠压力量表等对孕妇产前焦虑情况及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并跟踪至分娩后,观察不同焦虑状况孕妇分娩结局。结果状态焦虑高于正常上限值40分37例,占14.23%,特质焦虑高于正常上限2例,占0.77%。焦虑状态的37例产妇中剖宫产31例,剖宫产率为83.78%,产时出血量为(245.5±35.6)mL,明显高于正常状态产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状态产妇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焦虑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10.81%、10.81%,分别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焦虑状态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呈正相关,针对孕妇产前焦虑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以提高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完全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PP)产妇的产科结局。方法:对1992—2001年,202例单胎PP妊娠,进行了为期10年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PP的发病率为0.4%,其中完全性PP占32.7%,部分性PP占67.3%,两者产前出血发生频率无差异。完全性PP产妇,有明显多的需要产前及产后输血,且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妊娠及其相关因素与初孕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因素与初孕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不同孕周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的变化以及SUI患者与无SUI者UVJ-M的变化。方法  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对182例初孕妇,其中孕期SUI者78例与无SUI者104例,于孕6~10、24~28和36~40周及产后6~8周进行问卷调查,并行会阴部超声,分析妊娠相关因素与初孕妇SUI的关系以及UVJ M的变化。结果  ① 孕6~10、24~28、36~40周、产后6~8周SUI发病率分别为3.85%、13.19%、25.82%、2.20%。孕6~10与孕24~28周、孕24~28与孕36~40周、孕36~40与孕6~10周、孕24~28与产后6~8周、孕36~40与产后6~8周SUI发病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孕6~10、 24~28、 36~40周、产后6~8周UVJ-M分别为(3.26±1.62)、(4.67±1.47)、(6.65±1.12)、(2.64±0.97)mm。孕6~10与孕24~28周、孕24~28与孕36~40周及孕36~40与孕6~10周、孕24~28与产后6~8周、孕36~40与产后6~8周UVJ-M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同一妊娠阶段SUI患者与无SUI者UVJ-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I发病率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上升,且UVJ-M逐渐增大;同一妊娠阶段SUI者与无SUI者UVJ-M比较有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来该院进行产检的200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孕前体重指数分成标准组以及超标准组,结合孕期体重增幅变成Ⅰ组、Ⅱ组、Ⅲ组。对不同体重指数以及不同孕期体重变化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孕前体重指数超标准组的GDM、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依次为:25%、58.3%、10%、10%、13.3%,均比标准组的3.8%、27.5%、2.5%、1.3%、3.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前△BMI>6的产妇,GDM、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依次为19.5%、62.3%、9.1%、5.2%、13.0%,明显高于产前4≤△BMI≤6,以及△BMI<4。结论孕前体重指数以及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结局息息相关,合理保持孕前体重指数以及孕期体重,能够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 D C P)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常规围产期护理的43例HDCP孕妇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月~2018年7月采用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的42例HDCP孕妇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均持续干预至产后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产后2周时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并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产后2周时,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在HDCP孕妇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