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从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 Bl.种子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二萜皂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七叶树皂苷IVc:22α-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Ⅰ),异七叶树皂苷Ia:21β-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  相似文献   

2.
从加拿大产西洋参果中分得一种达玛烷型新三萜皂苷,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β,12β,20(S),24ξ,25-五羟基达玛-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命名为西洋参皂苷-F1(V)。同时鉴定了4种右达玛烷型三萜皂苷,即人参皂苷-Rhy1(Ⅳ)、人参皂苷-Rh2(Ⅶ)、人参皂苷-Rg1(Ⅷ)及人参皂苷-Rg2(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颗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层析分离技术,从刺蒺藜Tribuls terrestris果实中分离出2种甾体皂苷,利用各种光谱分析,鉴定为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Ⅰ)和海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Ⅱ)。化合物Ⅰ为首次从刺蒺藜果实中分得,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蒺藜原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从日本七叶树 Aesculus turbinata Blume.种子的 7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4个三萜皂苷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其中 2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七叶皂苷Ⅰa:21β-巴豆酰基-22a-乙酸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tigloyl-22α-acetylprotoaescigenin-3β-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和七叶皂苷Ⅰb:21β-当归酰基-22α-乙酰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an-gelovl-22a-acetylprotoaescigenin-3β-O-[β-D-glucon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4)]-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均为首次从日本七叶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胡芦巴Trigonellafoenum-graecum种子所含的皂苷成分做深入研究。方法采用硅胶H柱色谱、干柱色谱等从总皂苷中分离纯化单一皂苷成分,并应用13C-NMR、FAB-MS、DEPT等光谱及部分水解获得的次生苷的方法测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总皂苷中分离出的一个新皂苷D为六分子糖与薯蓣皂苷元构成的六糖苷,经测定皂苷D的结构为: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1→3)-β-D-葡萄吡喃糖(1→4)-α-L-鼠李吡喃糖[(1→3)-α-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苷。结论皂苷D是一个新的六糖皂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种子所含的皂苷成分作深入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H柱色谱,干柱色谱等方法从总皂苷中分离纯化皂苷成分并通过^13C—NMR,FAB—MS,DEPT等波谱法及部分水解获得次生苷的方法测定了化学结构。结果 从总皂苷中分出两个新皂苷B和C,均为薯蓣皂苷元的四糖苷。经测定皂苷B的化学结构为: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1→3)—α—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苷;皂苷C的结构为薯蓣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吡喃糖(1→4)—α—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苷。结论 皂苷B和C是两个新的四糖皂苷。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胡芦巴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种子所含的皂苷成分作深入研究。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纯化总皂苷 ,并应用硅胶 H柱层析、干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出单一皂苷成分 ,通过 1 3 CNMR,FAB-MS,DEPT等光谱及部分水解获得的次生苷的方法进行了结构测定。结果 从总皂苷中分出一个新皂苷 A,为测定其结构将其部分水解获得次生苷 , 。经测定皂苷 A的化学结构为薯蓣皂苷元 -3 -O-α-L -鼠李吡喃糖 (1→ 4) -β-D-葡萄吡喃糖 (1→ 4) -β-D-葡萄吡喃糖苷 ;次生苷 结构为 :薯蓣皂苷元 -3 -O-β-D-葡萄吡喃糖苷 ;次生苷 结构为薯蓣皂苷元 -3-O-β-D-葡萄吡喃糖 (1→ 4) -β-D-葡萄吡喃糖苷。结论 皂苷 A为一新的三糖皂苷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窦内窥镜术后应用β-七叶皂苷钠对鼻腔纤维素性渗出物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对1996年12月至1999年12月收住我科的鼻窥镜手术病员55例,术后均用β-七叶皂苷钠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55例鼻窦内窥镜术后病员显效52例(94.5%),有效2例(3.6%),无效1例(1.9%),总有效率98.1%。结论:鼻窦同窥镜术后鼻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物的产生均对手术疗效有极大的影响,术后及时合理的应用β-七叶皂苷钠药物,可预防和治疗纤维素性渗出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绞股蓝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目的:对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抗肿瘤活性皂苷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色谱的方法分离活性皂苷成分,利用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各单体皂苷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从绞股蓝的地上部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5个皂苷成分的结构:3-0-β-D-吡喃葡萄糖基2α,3β,12β,20(S)-3羟基-达玛烷24-烯20-O-β-D-吡喃葡萄糖苷(1),GynosaponinTN-1(2),Gypenoside LXXⅦ(3),Gypenoside XLⅥ(4)和Gynseoside Rd(5),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黑乳海参中分离活性皂苷类成分。方法从黑乳海参体内得到的总皂苷溶于吡啶-二氧六环(1∶1)的混合液中,120℃加热2.5 h,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回流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结果应用现代光谱技术(尤其是2D-NM R和ES I-M S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3-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奎诺糖(1→4)-β-D-吡喃奎诺糖(1→2)-β-D-吡喃木糖〕-海参烷-9-烯-3,β12,α17,α25β-四醇(Ⅰ),命名为黑乳海参皂苷1a;3-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奎诺糖(1→2)-β-D-吡喃木糖〕-海参烷-22,25-环氧-9-烯-3,β12,α17α-三醇(Ⅱ),命名为黑乳海参皂苷2a。结论2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选择性水解甾体皂苷C-3位糖链末端糖基的微生物,同时制备甾体皂苷的去糖基衍生物。方法利用新月弯孢霉(3.438 1)培养,对C-3位有双糖基结构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重楼皂苷Ⅴ(化合物Ⅰ)、重楼皂苷Ⅵ(化合物Ⅱ)进行生物转化;用反相C18开放柱进行转化产物的分离纯化,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新月弯孢霉(3.438 1)均能将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C-3位糖链末端的鼠李糖水解,转化为单糖基皂苷,转化产物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即延龄草苷(trillin,化合物Ⅲ)和偏诺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Ⅳ)。结论首次发现新月弯孢霉(3.438 1)对重楼皂苷Ⅴ和重楼皂苷ⅥC-3位糖链的末端鼠李糖具有较强的水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报春花科珍珠菜属药用植物单条草Lysimachia candid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出1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3β,16α-羟基齐墩果-12-烯-28-醛-3-O-β-D-吡喃葡萄糖基-23-O-α-D-呋喃核糖苷,命名为单条草苷甲(1),结论:单条草苷甲是新结构的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13.
从西洋参果中分得6个配糖体。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20(S)-Rg3(Ⅰ),20(R)-Rg3(Ⅱ),-Re(Ⅲ),-Rd(Ⅳ),-Rb3(Ⅴ)和胡萝卜苷(Ⅵ)。化合物Ⅰ ̄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从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 B1.种子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二萜皂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七叶树皂苷IVc:22α-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I)、异七叶树皂苷Ia:21β-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Ⅳ)和异七叶树皂苷Ib:21β-O-当归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V),均为首次从日本七叶树种子中分得。七叶树皂苷Ia、Ib、IVc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在100 μmol/L浓度的体外试验中对HIV-1蛋白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治疗前后大鼠脑出血各脑区与垂体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于大鼠尾壳核注射胶原酶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以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放射免疫法测定AV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大鼠在各脑区脑组织含水量显升高的同时,AVP含量也显升高,而且下丘脑与垂体的AVP含量也显升高,β-七叶皂苷钠治疗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显降低,顶叶皮质,下丘脑及垂体AVP含量也显降低,各项结果均有显性差异(P<0.05,P<0.01),结论:内脏性AVP可能参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病理过程,β-七叶皂苷钠抗脑水肿的药理作用机制中可能有AVP参与。  相似文献   

16.
β-七叶皂苷钠(SodiumAescinate)是从七叶树科植物天师粟(Aesculus WilsoniiRehd)干燥成熟果实娑罗子中提取的三萜皂苷的钠盐,具有消炎、抗参出、消肿胀作用,能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及纠正电脑功能失常、减轻脑水肿。本文根据文献,综合介绍近年来临床应用β-七叶皂苷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与Rb1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茶碱为内标,氨基键合相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检测波长203nm。结果: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和Rb1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保留时间分别约为5.7和21.5min。人参皂苷Rg1在80-280μg/mL(r=0.9995),Rb1在80-240μg/mL(r=0.9993)线性关系良好,Rg1和Rb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和98.4%,RSD分别为2.44%和2.35%(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人参及三七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同时测定蒺藜粗皂苷中海柯皂苷元、薯蓣皂苷元和替告皂苷元的量。方法 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6∶14),漂移管温度100 ℃,载气体积流量2.5 L/min。结果 海柯皂苷元、薯蓣皂苷元和替告皂苷元分别在114.1~1 141.0 μg/mL(R2=0.999 2),16.88~168.80 μg/mL(R2=0.999 4),78.60~786.00 μg/mL(R2=0.999 3)呈良好线性关系;蒺藜粗皂苷中海柯皂苷元、薯蓣皂苷元和替告皂苷元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RSD为1.6%)、99.3%(RSD为1.4%)、99.4%(RSD为1.1%)。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且专属性良好,可用于蒺藜粗皂苷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从日本七叶树 Aesculus turbinata Bl.种子的 90 %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3个二萜皂化合物 ,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 :七叶树皂苷 IVc:2 2 α- O-巴豆酰基 - 2 8- 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 - 3β- O-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2 )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4) ]-β- D-吡喃葡萄糖醛酸 ( )、异七叶树皂苷 Ia:2 1β- O-巴豆酰基 - 2 8- 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 - 3β-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2 )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4) ]-β- D-吡喃葡萄糖醛酸 ( )和异七叶树皂苷 Ib:2 1β- O-当归酰基 - 2 8- 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 - 3β- O- [β- D-吡喃葡萄糖基 (1→ 2 )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4) ]- β- D-吡喃葡萄糖醛酸 ( ) ,均为首次从日本七叶树种子中分得。七叶树皂苷 Ia、Ib、IVc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在 10 0 μm ol/ L 浓度的体外试验中对 HIV- 1蛋白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花败酱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大孔树脂纯化,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分离,根据化学反应和UV、IR、NMR(^H,^13C,DEPT,HMQC,HMBC)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了结构。结果:从黄花败酱根与根茎的丙酮提取液中分离出1个化合物,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3‘)-(2‘-O-乙酰基)-α-L-阿拉伯吡喃糖苷。结论:此化合物是一个新的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