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黏液促排剂在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68 例接受功能
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病人分为实验组34 人、对照组34 人,两组病人均接受同一医师的鼻内镜手
术治疗及手术后鼻腔处理,实验组病人术前1wk 实验组开始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持续至术后4wk,而对照组
病人术前1wk 给予氨溴索片口服,持续至术后4wk。分别于术前、术后第4、8、12wk 对病人症状和黏膜愈合情况
进行评估及观察统计。结果: 实验组病人术后慢性鼻窦炎症状的改善及黏膜愈合均优于对照组( P < 0. 05) 。围
手术期桉柠蒎的使用能够促进分泌物的排出,提高手术疗效,以及促进鼻腔鼻窦黏膜的愈合。结论: 在慢性鼻窦
炎围手术期的治疗中,桉柠蒎能明显改善鼻部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为慢性鼻窦炎手术的治疗提供新的辅
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慢性鼻窦炎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54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在患者接受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后记录疗效。结果此次研究中54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治愈40例(96.30%),好转10例(18.53%),无效3例(5.56%)。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在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术治疗后,仍需进行综合治疗巩固疗效,以此促进鼻腔生理功能的恢复,故值得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前后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鼻窦炎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80例笔者医院自2014年1月份到2015年2月份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性分组,设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两组患者均实施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对照组术前术后单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术前术后联合乌司他丁、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31/4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患者炎症介质水平显著下降,实验组的降幅比对照组大,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前后应用乌司他丁、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炎症反应,比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更为有效,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在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中应用的疗效。方法:接受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4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平分为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不同时期鼻腔清洁度、黏膜上皮化程度及有效率。结果: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组较对照组在术后各时期鼻腔清洁度、黏膜上皮化程度及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具有降低鼻腔黏液的黏稠度、刺激纤毛摆动、促进黏液排出、抗炎、消肿等作用,可提高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效果、促进术腔愈合、加快鼻腔黏膜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慢性鼻窦炎大都采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鼻腔粘膜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术后鼻腔粘膜向正常形态转化约需3个月时间,在此期间,术腔炎性增生、水肿,若处理不及时,尤其是术腔的清理、冲洗不及时,均易造成手术失败。本文对2005年3月—2007年4月192例慢性鼻窦炎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治疗的患者,分别给予氨溴索和生理盐水两种不同的冲洗液冲洗术腔,随访3个月,对比其治疗效果,以期探讨氨溴索冲洗液对FESS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对嗅觉及嗅粘膜上皮的影响。【方法】对 2 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 37侧鼻腔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术前及术后 3个月测试患者察觉阈及识别阈 ,观察其嗅觉变化 ,同时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其嗅粘膜病理结构。【结果】术后 2 9侧鼻腔察觉阈下降 (78% ) ,3侧提高 (8% ) ,5侧未发生变化 (13% )。而识别阈 2 4侧鼻腔下降(6 4% ) ,6侧提高 (16 % ) ,7侧未发生变化 (18% )。手术前后察觉阈和识别阈分别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和P <0 0 0 1)。病理上 ,除嗅粘膜严重损伤致鳞状上皮化生外 ,大部分结构得以改善。嗅粘膜Bowman′s腺细胞的表达在手术后明显高于手术前 (P <0 .0 5 )。【结论】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有利于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术后冲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鼻-鼻寞炎鼻息肉患者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腔对术腔黏膜的修复疗效.方法 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0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术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腔,每日2次,持续6~8周;对照组30例,术后未行鼻腔冲洗.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76.7%),高于对照组(56.7%),X2=0.931,P<0.05;实验组有效率(93.4%)高于对照组(80%),X2=1.298,P<0.05;实验组术腔黏膜的修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0.9%氯化钠注射液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冲洗中对术腔黏膜的修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综合治疗及长期随访的重要性。方法 对330例(567侧)慢性鼻窦炎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前术后综合治疗,术后随防6个月--1年。结果 治愈214例,占64.8%,好转86例,占26.1%,无效30例,占9.1%。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综合治疗及术后长期随访对提高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应用鼻渊舒口服液作为辅助治疗,对临床症状及术腔黏膜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实施鼻内窥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方法分为对照组56例,治疗组64例;对照组术后应用抗生素及类固醇治疗,实验组应用抗生素、类固醇,并辅助鼻渊舒口服液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术腔黏膜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组病例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4%高于对照组71.4%;治疗组症状消失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比对照组在黏膜水肿消褪、囊泡、肉芽消失、上皮化方面治疗时间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可提高手术疗效,减轻临床症状,缩短愈合时间;鼻渊舒口服液可作为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辅助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钩突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最优的内镜鼻窦手术方式。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单纯型慢性鼻窦炎患者98例,其中54例行保留钩突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44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将行保留钩突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将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划分为对照组。术后对两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钩突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疗效好、安全性高;能保护鼻腔结构,使手术更加顺应鼻腔鼻窦的气流特征及鼻腔鼻窦气体交换方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在同等条件下更适宜于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患者术后口服氨溴索区别于氨溴索冲洗鼻腔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92例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一组48例采用术后口服氨溴索治疗,治疗二组48例采用氨溴索行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治疗三组48例患者采用联合治疗方法,对照组48例无特殊治疗方案。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四组疗效及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三组疗效均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患者术后口服氨溴索及氨溴索鼻腔冲洗联合治疗具有减轻术腔水肿、缩短术腔上皮化时间,促进术腔愈合及无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梁婵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055-1056,1047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对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83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滴鼻、上颌窦穿刺冲洗。实验组在滴鼻、上颌窦穿刺冲洗的基础上,配合鼻腔冲洗。结果:对照组(92例),1期愈合50例,延期愈合21例,迁延炎症15例,无变化6例;实验组(91)例,1期愈合68例,延期愈合13例,迁延炎症8例,无变化2例。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鼻腔冲洗可清除术腔血痂和分泌物,减少术后黏膜黏连,减轻黏膜充血水肿,加快黏膜纤毛摆动,促进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加味苍耳子散在鼻内镜术后黏膜炎症恢复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味苍耳子散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炎症恢复中的疗效观察。[方法]慢性鼻-鼻窦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鼻内镜术后试验组以加味苍耳子散口服,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两组黏膜炎症细胞数量、组织形态。[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黏膜炎症细胞数目显著性减少(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黏膜下腺体、杯状细胞显著性减少(P〈0.01)。术后6个月两组黏膜下腺体、杯状细胞比较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加味苍耳子散有利于术后黏膜炎症的减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眉蛇毒血凝酶在鼻内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11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于术前30min肌肉注射白眉蛇毒血凝酶2KU。对照组术前肌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统计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以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问作为评价临床疗效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平均出血量减少39%,平均手术时间缩短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能减少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术后应用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经鼻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于该院接受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1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经鼻雾化吸入,观察组则联合盐酸氨溴索经鼻雾化吸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患者主观症状严重程度,Lund-Kennedy评分评价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结果,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5和IL-12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1% vs.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窦炎术后相关症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流涕、鼻塞、面颊部疼痛或胀痛、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复查过程中,观察组鼻内镜评分及鼻窦CT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血清学指标测定方面,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5和IL-1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窦内窥镜术后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经鼻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较好,还可降低IL-5和IL-12水平.  相似文献   

16.
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机制.方法: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两组内镜术后炎性黏膜纤毛功能、Th1/Th2细胞因子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情况.结果:治疗后3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纤毛传输速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方法在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7例鼻内镜术后慢性鼻窦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行常规鼻内镜术后换药+鼻腔冲洗,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术后换药。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高于对照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冲洗能促进鼻腔粘膜修复,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是围手术期的重要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机制.方法 行鼻内镜手术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两组内镜术后炎性黏膜纤毛传输功能、辅助T(Thl/Th2)细胞因子及嗜酸粒细胞(EOS)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纤毛传输功能、组织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OS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腔冲洗是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综合处理中的关键措施,能有效促进术腔黏膜纤毛超微结构和功能的恢复;能有效地减轻炎症反应,消除黏膜水肿,恢复其自身保护和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orbaglon藻酸钙纤维及普米克令舒在鼻内镜术后填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慢性鼻窦炎的患者,其中Ⅱ型1期27例,Ⅱ型2期34例,Ⅱ型3期19例,采用双侧鼻腔自身对照,随机选取一侧鼻腔作为藻酸钙纤维填塞组(对照组),另一侧鼻腔作为藻酸钙纤维和普米克令舒填塞组(治疗组),观察术后患者术腔粘膜的转归过程。结果普米克令舒治疗组,术后鼻腔粘膜肿胀反应轻,肉芽、瘢痕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腔上皮化的平均时间经t检验,P〈0.05,可以认为上皮化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疗效分析,治疗组治愈48例,好转23例,治疗有效率88.75%;对照组治愈45例,好转22例,治疗有效率83.75%,经2χ检验,P〉0.05,不能认为两组疗效不同。结论慢性鼻窦炎术后使用藻酸钙纤维联合普米克令舒填塞鼻腔能进一步减轻术腔的术后反应,促进粘膜上皮化进程和粘膜的顺利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复习1例航空性鼻窦炎的病程特点及文献回顾,探讨航空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1例航空性鼻窦炎患者的病史及治疗经过。患者男,37岁,民航客机飞行员。入院前4个月自觉双侧轻度鼻阻,伴嗅觉减退,未行治疗。10d前飞机上升过程中出现右侧额部及头痛,药物治疗后改善。次日飞机爬高时再度出现右额部及头部剧烈疼痛,药物治疗无效。入院后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结合药物治疗。结果患者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2个月鼻腔鼻窦黏膜正常,恢复飞行,飞行中无不适症状。结论患慢性鼻窦炎的飞行员易出现继发性,上升型航空性鼻窦炎,额窦多见。患慢性鼻窦炎的飞行员出现航空性鼻窦炎症状后应尽快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患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后即应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预防航空性鼻窦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