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380,190,95 g·kg-1),每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15 mg·kg-1)ig,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ig 3周。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的排出时间、粪便干湿重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RT-q PCR进一步检测结肠组织中VIP,AQ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大便含水率减少;结肠组织中VIP表达降低,AQP3的表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粪便量增加,质地稀软,首粒黑便时间缩短,大便含水率增多;结肠组织中VIP mRNA表达明显升高,AQP3 mRNA的表达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大鼠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可能与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异常表达有关,硝菔通结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VIP-c AMP-PKA-AQ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380,190,95 g·kg-1),每组3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复方地芬诺酯ig法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ig,共给药4周。检测大鼠首粒黑边排出时间及粪便含水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治疗1,2,3周不同时间点大鼠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环磷酸腺苷(c AMP),蛋白激酶A(PKA),水通道蛋白3(AQP3)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延长,粪便含水率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VIP,c AMP,PKA,AQ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缩短,粪便含水率明显增加(P0.05,P0.01),结肠组织中VIP,c AMP,PKA,AQ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且高、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升高更显著,给药后第2,3周较第1周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P0.01)。结论:硝菔通结方能够调节胃肠动力和改善肠道水液代谢治疗功能性便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VIP-c AMP-PKAAQP3通路来实现,并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肠神经递质SP、NO、5-HT、VIP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灌胃。观察各组大鼠一般表现,首粒黑便排出时间,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SP、NO、5-HT,Q-PCR检测结肠组织中VIP mRNA的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血清中SP水平明显降低,NO、5-HT水平明显升高;结肠组织中VIP mRNA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粪便量增加,首粒黑便时间缩短;血清中SP水平升高,NO、5-HT水平降低;结肠组织中VIP mRNA水平升高。大剂量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大鼠便秘的发生可能与肠神经递质异常表达有关,硝菔通结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相关肠神经递质SP、NO、5-HP、VIP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肾脏以及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的影响,从现代医学肾脏调节水液代谢的角度探讨中医"肾主水司二便"的科学内涵,揭示硝菔通结方从肾论治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法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灌胃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6周复制便秘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FC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苁蓉通便口服液组,简称口服液组)。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硝菔通结方、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苁蓉通便口服液(后简称口服液组)灌胃1个月。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精氨酸加压素(AVP)、环磷酸腺苷(c AMP)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AQP2以及AQP3的表达,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血清中AVP、c AMP的含量升高(P0.05),肾脏组织中AQP2以及AQP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硝菔通结方组以及口服液组大鼠粪便量增加且质地稀软,血清中AVP、c AMP的含量降低(P0.05),肾脏组织中AQP2以及AQP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肾脏能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而影响肠道的水液代谢,这可能是中医"肾主水司二便"的科学内涵之一;硝菔通结方可通过影响肾脏组织的水通道蛋白而纠正肠道水液代谢紊乱,从而对功能性便秘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醛固酮(ALD)合成和分泌的影响,从现代医学肾脏调节水液代谢的角度揭示硝菔通结方从肾论治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灌胃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6周复制便秘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FC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苁蓉通便口服液组,简称口服液组)。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硝菔通结方,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苁蓉通便口服液(后简称口服液组)灌胃1个月。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以及结肠含水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醛固酮(ALD)、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含量,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MRmRNA的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结肠含水率明显降低,血清中ALD、PRA、AngⅡ、ACE的含量升高,肾脏组织中MRmRNA表达升高,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硝菔通结方治疗组以及口服液组大鼠粪便量增加且质地稀软,结肠含水率增高,血清中ALD、PRA、AngⅡ、ACE的含量均降低,肾脏组织中MRmRNA表达降低,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肾脏能通过调节ALD合成与分泌而影响肠道的水液代谢,这可能是中医从肾论治便秘的科学内涵之一,硝菔通结方可通过影响ALD合成与分泌调节肠道的水液代谢,从而对功能性便秘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5,(4):494-496
目的:观察硝菔通结方对便秘模型大鼠血清5-HT和结肠组织AQP3表达的影响,揭示该方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15mg/kg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灌胃28d,复制便秘模型。模型成功后,分别给药21d,后取血清和结肠组织,ELISA法检测血清5-HT含量,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AQP3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的大鼠血清中5-HT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药物治疗后,各治疗组血清中5-HT含量均降低(P<0.05),其中硝菔通结方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1);模型组结肠组织中AQP3与正常组比较表达升高(P<0.05),各剂量的硝菔通结方治疗组均降低了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其中硝菔通结方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5)。结论:硝菔通结方可通过降低血清5-HT含量和降低结肠组织AQP3的表达从而促进肠道动力和调节肠道水液代谢,对功能性便秘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排便作用及胃肠动力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380,190,95 g·kg-1)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15 mg·kg-1)灌胃4周,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硝菔通结方灌胃3周。观察各组大鼠体重、食量、粪便量和一般行为学表现,Power Lab检测大鼠在体结肠肌电,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摄食量、粪便量均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高、中剂量组大鼠体重、摄食量及大便量均增加,尤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1)。较空白组,模型组大鼠在体结肠肌电慢波频率减慢,振幅增大;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频率加快,振幅减低,尤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升高,尤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硝菔通结方可通过改善便秘大鼠的便秘症状及大鼠胃肠动力起到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在体结肠肌电及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通过硝菔通结方灌胃给药,观察各组大鼠大便量、质等一般表现,Power Lab检测大鼠在体结肠肌电,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体结肠肌电慢波频率减慢,振幅增大,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明显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硝菔通结方不同剂量灌胃给药后,大剂量组大鼠在体结肠肌电慢波频率增加、振幅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硝菔通结中、小剂量组频率增加(P0.05),振幅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硝菔通结方大、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胃动素含量明显升高,大剂量组大鼠血清中胃泌素含量也明显升高,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硝菔通结方能改善功能性便秘大鼠在体结肠肌电慢波节律异常,提高大鼠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从而起到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益肠通秘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盐酸洛哌丁胺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将30只成功建模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莫沙必利组、益肠通秘汤组,并另设10只正常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应干预。记录大鼠粪便含水量及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运用碳墨推进法检测肠道传输功能,使用RT-PCR法检测结肠壁水通道蛋白3(AQP3)、水通道蛋白4(AQP4)基因相对表达量,并检测ENaC-β/-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莫沙必利组及益肠通秘汤组粪便含水量、肠道推进率显著增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减少(P<0.05),AQP3、AQP4、ENaC-β及ENaC-γ mRNA均显著减少(P<0.05);与莫沙必利组相比,益肠通秘汤组粪便含水量、肠道推进率显著上升,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下降(P<0.05),AQP3、AQP4、ENaC-β及ENaC-γ 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益肠通秘汤能够改善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排便情况,可能是通过下调AQP3、AQP4以及ENaC-β/-γ水平,调节水盐代谢,从而达到增加粪便含水量、肠道推进率的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济川煎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济川煎1.8 g/kg、3.6 g/kg、7.2 g/kg组。大鼠通过每天灌胃复方地芬诺酯10 mg/kg持续20 d,建立STC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给药28天后测定各组大鼠粪便干湿比、首粒黑便排出时长、肠道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SP及VIP含量变化;Q-PCR检测结肠中cAMP、PKA、AQP3和AQP4 mRNA表达水平;WB及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中PKA、AQP3和AQP4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首粒黑便时间、粪便干湿重百分比、大肠埃希菌含量均明显增加,VIP含量明显增加,PKA、AQP3及AQP4的基因、蛋白表达也均明显上调,双歧杆菌、乳酸菌及SP含量则明显下降。和模型组比较,经济川煎治疗后大鼠的首粒黑便时间、粪便干湿重百分比、大肠埃希菌含量均明显减少,VIP含量明显降低,PKA、AQP3及AQP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也均明显下调,双歧杆菌、乳酸菌及SP含量则明显升高。结论:济川煎对STC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机制可能与调节cAMP-PKA-AQP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双侧"天枢"穴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影响,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改善功能性便秘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穴位贴敷组、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0. 5 mg/mL)灌胃法复制功能性便秘大鼠模型。穴位贴敷组予双侧"天枢"穴中药贴敷治疗,6 h/d,每日1次,药物组每日予莫沙必利混悬液(0. 15 mg/mL)灌胃,均治疗4周。记录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6 h内大便粒数和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VIP、SP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6 h内大便粒数及含水量显著减少(P<0. 01),结肠肌间神经丛VIP、SP阳性表达减少(P<0. 01)。与模型组比较,穴位贴敷组与药物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6 h内大便粒数和含水量增加(P<0. 01),结肠肌间神经丛VIP、SP阳性表达升高(P<0. 01)。穴位贴敷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通过调节肠神经递质,恢复结肠动力,从而有效改善便秘大鼠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1):148-150
目的:探索江枳壳润肠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药效学研究。方法:大鼠7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聚乙二醇散剂(阳性对照组,2.08g/kg)和枳壳润肠颗粒5.5mg/kg、11mg/kg、22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灌胃50mg/kg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复制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记录首粒粪便排出时间及粪便含水率,观察对肠道推进运动的影响,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的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含量。结果:枳壳润肠颗粒5.5mg/kg、11mg/kg、22mg/kg能缩短大鼠首粒粪便排出时间,增加粪便含水率,提高大鼠肠道推进率,提高大鼠血清和肠道SP、MTL水平,降低血清VIP水平。结论:枳壳润肠颗粒6mg/kg、12mg/kg、24mg/kg对功能性便秘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改善作用与促进胃肠运动,提高胃肠道的收缩力和张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硝菔通结口服液对便秘大鼠肠神经递质SP、VI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子剑 《山西中医》2007,23(1):70-71
目的:通过研究硝菔通结口服液对便秘大鼠肠组织中SP、VIP含量影响的实验,阐明硝菔通结口服液治疗便秘的机理。方法:将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组,造模,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它各组给药治疗12天,取大鼠肠组织检测SP、VIP含量的变化。结果:硝菔通结口服液大、小剂量组对模型大鼠肠组织中SP、VIP含量的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菔通结口服液大、小剂量组均有治疗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血管活性肠肽(VIP)/环状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水通道蛋白(AQP)通路探究附子-肉桂对阳虚型慢传输便秘(STC)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6),包括正常组、模型组、附子-肉桂高剂量组、附子-肉桂中剂量组、附子-肉桂低剂量组及普芦卡必利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余组均采用盐酸洛哌丁胺联合冰水灌胃造模法,建立阳虚型STC大鼠模型。记录各组大鼠首次黑便排出时间,粪便数量,粪便含水量,肠道推进率及粪便性状评分。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观察结肠黏液分泌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VIP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AQPs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结肠和肾组织中AQPs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cAMP、PKA及VI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加长,粪便粒数及含水量显著减少,粪便性状评分及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毫针、电针、艾灸3种刺灸方法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差异,并探讨其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模型组(11只)、西沙必利组(8只)、毫针组(11只)、电针组(11只)和艾灸组(11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余各组每日予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3mg/kg)灌胃,制备功能性便秘大鼠模型。造模同时每日灌胃后间隔1h,西沙必利组予西沙必利混悬液灌胃,毫针组、电针组和艾灸组在"天枢"穴和"上巨虚"穴分别予以毫针、电针、艾灸干预治疗,每日1次,治疗15min,共治疗6d。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VIP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血浆NO、NOS、VIP含量均升高(P0.01,P0.05),VIP蛋白在大鼠结肠肠壁的平滑肌层表达评分升高(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沙必利组、毫针组、电针组和艾灸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均缩短(P0.05),血浆NO、NOS、VIP含量均降低(P0.01,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评分均降低(P0.05),VIP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西沙必利组比较,毫针组、电针组、艾灸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电针组血浆VIP含量降低(P0.01),艾灸组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降低(P0.01)。3个刺灸干预组之间比较,电针组血浆NO、NOS含量及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评分均低于毫针组和艾灸组(P0.01,P0.05);血浆VIP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电针组、艾灸组、毫针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艾灸组低于毫针组(P0.05)和电针组(P0.01)。结论:3种刺灸方法均对功能性便秘有良性调整作用,其中电针对血浆NO、NOS及VIP含量的调节作用较为显著,而在对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的调节方面,艾灸可能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体内神经递质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受体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9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推拿组,每组13只。模型组及推拿组大鼠采用肠神经节消融术建立STC大鼠模型,对照组不做处理,相同条件下继续喂养,造模成功后按照特定手法对推拿组STC大鼠进行连续14天的腹部推拿,对照组及模型组只摆相同体位,但不进行推拿;收集各组大鼠粪便,计算粪便含水率,测定大鼠血浆中P物质(substance P,SP)、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测定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及肠推动率,采用HE染色法进行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5-HT3R、5-HT4R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TC大鼠粪便含水率、血浆SP水平及结肠组织5-HT3R、5-HT4R水平均下降(P0.05),血浆VIP及NOS水平升高(P0.05),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肠推动率降低(P0.05);HE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推拿组STC大鼠粪便含水率、血浆SP水平及结肠组织5-HT3R、5-HT4R水平均升高(P0.05),血浆VIP及NOS水平降低(P0.05),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P0.05),肠推动率升高(P0.05),HE染色结果表明推拿组STC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改善,细胞排列整齐,形态圆润。结论:腹部推拿能够改善STC大鼠疾病状态,调节大鼠体内神经递质及5-HT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方改善便秘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模型大鼠结肠ICC及AQP3的影响。方法采用洛哌丁胺灌胃制备便秘大鼠模型,造模组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益气方低、中、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各10只)。另有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大鼠一般情况、粪便含水量,肠道传输功能,同时测定结肠肌电,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SP、VIP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结肠AQP3、c-kit蛋白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结肠PKA mRNA、AQP3 mRNA、NK-1mRNA,c-ki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温阳益气方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粪便含水量(P0.05)。温阳益气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肠道活性炭推进率随着剂量变化而不同程度增加,以中、高剂量组明显增高(P0.05)。结肠肌电检测结果提示温阳益气汤中、高剂量组在振幅、频率变异系数、振幅变异系数水平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温阳益气方中、高剂量组能抑制AQP3表达,提升c-kit蛋白表达(P0.05),同时与莫沙必利组比较,温阳益气方高剂量组c-kit蛋白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温阳益气方中、高剂量组血清SP、VIP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5)。RT-PCR结果提示治疗组(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莫沙必利组)大鼠结肠AQP3、PKA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莫沙必利组)大鼠结肠c-kit、NK-1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温阳益气方治疗便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血清中SP和VIP的含量,调节PKA mRNA和NK-l mRNA的表达,从而调节肠道AQP3及c-kit的表达,通过增加肠道粪便含水量,同时加快肠道蠕动,达到缓解和治疗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润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造模组45只。正常组不予造模,造模组按体质量12.5 mg/(kg·d)灌胃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构建STC小鼠模型。造模2周后,2组各随机选取5只小鼠,造模组与正常组比较,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粪便含水率降低、墨汁推进率减低则判定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体质量24.7、12.35、6.175 g/(kg·d)灌胃肠润方水煎液,模型组、正常组按体质量12.5 mL/(kg·d)灌胃生理盐水,连续干预2周。2周后观察5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粪便含水率、墨汁推进率,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干细胞因子(SCF)蛋白表达量,qPCR检测结肠组织PGP9.5、c-kit、SCF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粪便含水率、墨汁推进率均降低(P<0.05),PGP9.5、c-ki...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朱氏润肠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朱氏润肠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给予大黄灌胃复制STC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记录大鼠24 h粪便总量与粪便含水量,活性炭悬液推进法测定大鼠的肠道传输功能,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黏膜AQP3、AQP8的表达,RT-PCR检测大鼠结肠AQP3、AQP8 mRNA的表达,Western检测大鼠结肠PI3K、akt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粪便总量与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肠道碳末推进率降低,AQP3、AQP8的表达增高,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朱氏润肠方能增加大鼠24h粪便总量与粪便含水量,提高肠道碳末推进率,降低AQP3、AQP8的表达,抑制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结论:朱氏润肠方对STC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降低AQP3和AQP8的表达、减少肠道对水的重吸收、增加肠液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便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法建立STC大鼠模型,设定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益气活血通便方低、中、高剂量组(3.51、7.02、14.04 g·kg-1)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体征变化、计算粪便含水率及肠道推进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黏膜炎症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AQP)3、AQP4、AQP8和c-Kit蛋白灰度值,通过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经过益气活血通便方给药治疗10 d后,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通便方不同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大鼠的粪便含水率和肠道推进率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通便方中、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大鼠结肠无明显黏膜炎症改变,杯状细胞排列较规整无断裂、数量较多。益气活血通便方中、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血清中SP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VIP明显降低(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