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伴随人口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逐渐成为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其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晰,发病机制以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神经元变性死亡等学说为主.有关此病的研究多数着眼于治疗层面,尤其以药物的靶点为多,但因其病因的复杂多样性,随着研究的深入,药物的作用靶点也不断有新的发现,本文综述了抗阿尔茨海默病的非治疗药物及新靶点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介绍了目前关于AD发病机制常见的几种学说,并从单味中药、复方的角度总结中医药对AD的干预作用,包括调节神经递质、减轻炎症与免疫反应、减少细胞凋亡、抑制神经纤维缠结等,提出探索AD中医病理与西医病理之间的交叉点,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成为筛选有效治疗AD中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识障碍、记忆受损、人格改变、情感障碍等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有大脑皮层和海马结构等广泛的神经元丢失、神经纤维缠结(NET)、脑内有大量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等.目前AD病因尚未阐明,人们普遍认为Aβ的形成与沉积是AD发病机制的核心[1].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s)、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药、脑血管改善药与脑代谢改善药等被应用于治疗AD.文献资料显示,多种药物对AD有治疗作用,这些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疗效各异,本文对目前AD治疗药物作用机制、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据统计,在老龄人口中,占痴呆人数的50%~60%[1].主要病理基础是大脑萎缩,主要病理特点是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和广泛的海马神经元缺失.在临床上,以近记忆功能障碍为早期及突出表现,包括语言、记忆、认知、推理、内省力、定向力、判断等多种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工作及社交能力[2].老年痴呆现代医学将其分成阿尔茨海默氏病、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及其他痴呆.其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是阿尔茨海默氏病和血管性痴呆[3].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隐匿,我们应积极发现疾病,阻止病情的发展.现就有关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是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治疗效果不佳、发病后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有很多学说,如胆碱能学说、β-淀粉样蛋白瀑布学说、tau蛋白假说、神经血管学说、氧化应激学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现在比较公认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原发退行性脑灰质病,1907年神经病理学家阿尔茨海默(Alzheimer)首先进行报道,1910年Kraepelin正式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西医治疗无特效方法,中医治疗显示出较好的疗效[1-4].近年来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近10年来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是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上误诊率较高,若治疗不当甚至有部分CVA患者进展为典型哮喘(classic asthma,CA).因此,CVA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很重要,现就CVA的生理病理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以加强对CVA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动物模型制备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根据AD发病机制的研究,概括了AD动物模型制备的种类,指出目前还缺乏能全面复制病因、病理改变的AD疾病模型.在AD的治疗中,总结了目前的药物治疗种类,提出针对Aβ和Tau蛋白的治疗仍是AD治疗研究热点,中医药在AD治疗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通过对脑分水岭梗死(CWI)病因的综合临床分析,论证其治疗和发病机制的高度相关性.方法:对84例CW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微栓塞,血流动力学和微栓子机制可能是分水岭脑梗死的共同发病机制,治疗和发病机制高度相关.结论:虽然对于CWI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以及病理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争议,但是从临床治疗和康复的角度出发,必须明确其病因才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复发,在实践中宜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关其发病机制有β-淀粉样蛋白假说、Tau 蛋白假说、炎症学说和氧化应激学说等多种.本文就现有较公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脂质作为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对人体健康和大脑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密切有关.深入了解脂质与AD的关系对阐释该病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发现该病的干预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本文系统总结脂类代谢与A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该病的病因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因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探索其发病机制及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作用。在动物模型中,转基因小鼠模型和转基因果蝇模型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AD危害极大,但病因复杂,病理不明,治疗方法不足。合适的AD鼠模型不仅能为富有科学价值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研究材料,对于明确AD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在此基础上探索AD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各方面也均发挥关键的作用。根据AD发病机制的假说:脑衰老、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学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学说、铝中毒学说、胆碱能障碍学说及遗传基因突变学说等,AD鼠模型经历了从单一假说基础上的单一因素到多假说多因素造模的发展。AD模型鼠的发展为AD病理和诊治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脑室出血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建珩  王新军 《医学综述》2007,13(4):301-303
脑室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本文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内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徐钧  储照虎 《医学综述》2012,(20):3432-3434
当前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的主要类型,并且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关于AD的病因很多,现在认为慢性脑缺血可能为AD的病因。因为慢性脑缺血能够导致脑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其引起的β淀粉样肽的沉积、神经元的凋亡、能量代谢障碍、免疫氧化损伤可能是AD的发病机制。现对慢性脑缺血在AD发病的作用和其最终导致AD的原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肺间质纤维化又称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及肺纤维化[1].其病因非常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一般局限于非特异性抗炎、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西医治疗,疗效不能令人满意,且往往有较大的副作用.目前尚无药改变或逆转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炎症过程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药物及中药蜡疗、颈椎牵引、颈椎曲度矫正、等离子髓核溶解术等方法按适应证进行选择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分析病因,观察疗效.结果 根据病因选择方法,4种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复杂,与交感神经被激惹、椎动脉供血等均有关系,根据病因选择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腿痛趾动综合征(PLMT)是一种罕见的以自发性下肢疼痛和足趾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和病理机制不明,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多数疗效欠佳。本文报道了1例PL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对PLMT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甲状腺疼痛性疾病,该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虽然激素治疗短期内能够带来获益,但其治疗不良反应不容忽视,而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该病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确切优势。该文拟通过对该病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病理组织学、病因、危险因素方面梳理,从而为进一步中医药作用疗效和机制明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