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操作技术和一种重要的给药方法。怎样确保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达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始终的追求。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浅谈我们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1 头皮静脉穿刺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将对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160例患儿给予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上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从而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现结果如下.方法对160例患儿给予穿刺前准备、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以及正确的穿刺、固定、拔针措施,并在患者进行输液时给予护理.结果160例患儿经上述穿刺以及护理方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给药治疗后,一次穿刺成功人数为149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1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利用头皮静脉给药可以达到较为快速的治疗效果.小儿头皮静脉丰富,且血管暴露充分易见,易于穿刺.对患儿头部进行穿刺,便于家长对穿刺部位进行保暖,且患儿可保持较为舒适的体位,方便家属看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将对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160例患儿给予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上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从而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现结果如下.方法对160例患儿给予穿刺前准备、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以及正确的穿刺、固定、拔针措施,并在患者进行输液时给予护理.结果160例患儿经上述穿刺以及护理方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给药治疗后,一次穿刺成功人数为149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1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利用头皮静脉给药可以达到较为快速的治疗效果.小儿头皮静脉丰富,且血管暴露充分易见,易于穿刺.对患儿头部进行穿刺,便于家长对穿刺部位进行保暖,且患儿可保持较为舒适的体位,方便家属看护.  相似文献   

4.
管清莲 《吉林医学》2009,30(20):2502-250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基本技术操作之一,是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给药途径,如何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是众多护理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将多年临床上积累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液体疗法是儿科临床上常用的方法,静脉输液也是儿科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给药途径。由于患儿不合作,哭闹,在四肢穿刺时针头不易固定,且不利于患儿保暖,故在临床上多采用头皮静脉穿刺。这就要求儿科护理人员掌握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操作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为抢救患儿赢得时间和减少患儿的痛苦。如何提高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是每一个儿科护士不断钻研的课题,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甘庚兰 《华夏医学》2007,20(5):1120-1120
目前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一般采用传统的小儿头皮静脉向心性穿刺置管法。而我科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试行选择60例小儿头皮静脉进行离心性穿刺置管供静脉给药,取得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儿中,男39例,女21例;年  相似文献   

7.
罗莉 《四川医学》2003,24(11):1108-1108
20 0 0~ 2 0 0 2年我院儿科对 16 5例婴儿的头皮静脉穿刺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正向和逆向穿刺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6 5例患儿进行头皮正、逆向静脉穿刺 ,患儿均有反复穿刺造成头皮静脉破坏 ,尤其是自身头皮静脉显露不清者 ,年龄 0~ 1岁 ,平均住院天数 <7天。1 2 方法 :对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 4 5人 ,对照组 12 0人 ,试验组进行逆向头皮静脉穿刺 2次 /人 ,对照组进行正向头皮静脉穿刺 2次 /人。两组新生儿采用同一种 4号半针头 ,3个月以上采用 5号半针头 ,用 5条胶布固定。1 3 效…  相似文献   

8.
CACI(ComputerAsistantContinousInjection )即计算机辅助持续静脉给药法 ,它能准确地将静脉麻醉药按所需维持药量持续恒定地通过静脉注入患者体内 ,使有效血药浓度保持稳定。作者用英国Grasby310 0麻醉注射泵于小儿氯胺酮麻醉 ,并就CACI给药法与传统给药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研究A组为传统间歇静注给药组 (传统组 ) ,病儿为2 0例 ;B组为CACI给药法组 (CACI组 )病儿 2 0例。两组病例均为择期手术 ,患儿一般情况良好。A组为每 10~ 15分钟一次 ;而B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为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应用新型固定技巧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237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采用新的固定方法,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对比分析其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为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采用新型的固定技巧可显著提高针头和输液管的固定效果及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种新型的固定技巧操作简单,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颞浅静脉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较常用的部位 ,但一次穿刺成功率不高。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将颞浅静脉穿刺法进行改进 ,通过实践提高了一次成功率 ,减少了渗漏率 ,减轻了患儿的痛苦。1 临床资料选择年龄 6~ 8个月的门诊患儿 ,随机分成传统方法 80例 ,用改进方法 80例。2 治疗方法传统方法 :颞浅静脉常规消毒 ,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固定静脉两端 ,并绷紧头皮 ,平行穿刺 ,见回血后用普通胶布固定。改进方法 :颞浅静脉常规消毒 ,左手大拇指和食指轻压于静脉两端 ,但头皮不用绷紧 ,右手小指和无名指夹住反折输液皮条的下段 ,形成一定负压 ,针尖进皮…  相似文献   

11.
钭国英 《中华全科医学》2015,(3):482-483,486
目的探讨虹吸原理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0例需要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利用返折输液管放开后形成的负压原理即虹吸负压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比较2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所需要的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优于对照组[94%(141/150)/78%(117/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9,P=0.001),观察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11±0.22)min/(5.09±0.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8%(147/150)/76%(11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04,P=0.000)。结论虹吸法可显著提高患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缩短头皮静脉穿刺成功所需的穿刺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有效地保护患儿血管,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儿科、门诊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是儿科护士一门必修课,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操作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治疗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小儿头皮静脉血管具有丰富、暴露、易观察、易固定的优点,因此2岁以下儿童多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3.
静脉给药是临床给药的一个主要方法,关于静脉血管的选择及穿刺成功率非常重要,它不仅保证了治疗药物的及时有效应用, 而且还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临床上静脉穿刺最常见的部位是手背或足背,小儿头皮静脉血管的选择,如何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故 此经过多年来在临床实践经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减少病人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在患者同一条静脉通路上分离头皮针.进行临时静脉给药或抢救用药.是常用的方法.但在分离头皮针的过程中,由于物理的空吸作用很容易使头皮针栓内产生微小气泡.不易排除,且随药液迅速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采用不同连接方法进行临床实践研究.现就116例患者治疗实践及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赵叶萍 《中国医刊》2013,48(5):29-30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提出合理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将36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实验组采用注射器抽吸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及回血率,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采用注射器抽吸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回血率,加强护理可提高成功率,改善患儿痛苦,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颞浅静脉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颞浅静脉因其血管粗,常用于抢救危重患儿时药物的快速输入及正常输液中一些刺激性药物(如红霉素、钙剂、甘露醇等)的输入。但对一些重度脱水患儿、肥胖患儿,颞浅静脉不易看到,用常规头皮静脉穿刺手法成功率低且渗药率高。为提高穿刺质量,降低复针率,及时抢救患儿,我们根据基础护理操作原理,结合临床实践,对小儿头皮颞浅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良,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静脉注射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给药方法,头皮静脉注射是临床上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及婴幼儿常用给药途径。它既方便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活动自由度,又有利于家长看护患儿,也有利于护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护好头皮静脉,减少局部瘀血,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保护皮肤的完整性。患儿具有良好的头皮静脉,也可为抢救赢得时间。所以应当保护好头皮静脉血管。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必须注意选择静脉,并熟练掌握头皮静脉穿刺的操作方法。我们在26年的儿科临床工作中总结出较理想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是抢救小儿和治疗疾病主要给药途径,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的穿刺技术,不仅能减轻患儿的痛苦,还是及时给药的保证。笔者是儿科主管护师,根据多年临床工作和带教过程中的总结,谈一点方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19.
在儿科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静脉穿刺输液或静脉给药是极其重要的治疗方法和途径之一。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对于治疗患儿疾病和抢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和实践,现就小儿静脉穿刺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静脉穿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我院自2005年5月开始对200例住院患儿选择头皮静脉和大隐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其间对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的相关问题及留置时间进行了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头皮静脉留置效果明显优于大隐静脉。现将两种部位留置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将本院儿科2005年5月至2006年10月住院期间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200例分为两组,头皮静脉留置针及大隐静脉留置针各100例。患儿年龄2 d~3岁。1.2方法采用苏州碧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