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利用受1.78mGy/d 和4.27mGy/dγ线连续照射三年(累积剂量分别为1.314±0.078Gy 和3.152±0.192Gy)的两组狗,在停止照射后三年期间对其生物效应恢复的动力学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受照狗在照射期间产生的生物效应或损伤是可逆的,停照后经过不同时间可以恢复,多数效应在停照后3-6个月恢复较明显,唯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较慢,需2-3年才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对60Co-γ线照射小鼠肝组织过氧化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60Co-γ射线引起小鼠肝组织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根据体质量将8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阳性对照(单纯辐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大豆异黄酮实验组(50、100、400 mg/kg).辐照前正常对照、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天分别以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连续灌胃14 d,灌胃至第7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接受4.56 Gy60Co-γ全身性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灌胃2 d及7 d后杀鼠取肝组织作生化分析.结果:照射后第2天100、400 mg/kg大豆异黄酮组及照射后第7天3个浓度大豆异黄酮组显著提高肝细胞质过氧化氢酶的活性(P<0.05);照射后第7天100 mg/kg大豆异黄酮组的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提高(P<0.05);照射后第2天50 mg/kg大豆异黄酮使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照射后第7天100 mg/kg大豆异黄酮使肝组织丙二醛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照射后第2天各照射组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有一过性升高,但第7天实验组已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大豆异黄酮可提高受照小鼠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但不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适合移植使用的BALB/c-nu/nu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模型.方法 分别用3.0、4.0、5.0、6.0、7.0Gv剂量辐照BALB/c-nu/nu裸鼠,检测照射后1、3、5、7、14、21 d血象变化,检测照射后1、7、14、21 d基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和巨核细胞计数,观察照射后骨髓组织活检变化情况.结果 7.0 Gy辐照剂量照射后裸鼠全部死亡;6.0 Gy组照射后出现明显骨髓抑制,至照射后21 d不能恢复至照射前水平,且部分裸鼠照射后死亡;3.0、4.0 Gy照射后裸鼠仅出现轻度骨髓抑制;5.0 Gy组照射后出现明显骨髓抑制,未做特殊处理于照射后21 d自行恢复至照射前水平.不同剂量放射线照射后裸鼠CFU-F计数变化不同.3.0 Gy和4.0 Gy组CFU-F在照射后7~14 d 出现轻度减少,6.0 Gy组照射后CFU-F明显减少,至照射后21 d不能恢复,5.0 Gy组照射后CFU-F也出现了较明显减少,但在照射后21 d恢复至照射前水平.结论 5.0 Gy是BALB、/c-nu/nu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模型的适宜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比格犬后外周血象的变化,为小剂量辐射防护新药评价建立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比格犬24只分为5组:0.3 Gy连续5d屏蔽组,0.6 Gy连续3d屏蔽组和连续5d屏蔽组,1Gy1次照射屏蔽组,不屏蔽组1.1 Gy,连续观察30 d.临床指标有体温、体质量、临床症状等;分别在照前和照后不同时间检测外周血象.结果 0.6 Gy连续5d照射组动物存活率为33%,其余各组均全部存活.0.6 Gy连续3d照射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在1~23 d明显降低,0.6 Gy连续5d照射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在1~25 d明显降低,1.0 Gy照射白细胞在7~21 d明显降低、血小板在11~17d明显降低.0.6 Gy连续3d照射红细胞在照后5~15 d、血红蛋白在5d明显降低;0.6 Gy连续5d照射红细胞在照后13~25 d明显降低.0.6 Gy连续5d照射血红蛋白在照后13~25 d明显降低.结论 综合存活率、临床症状、外周血指标变化等,0.6 Gy连续3d照射可作为小剂量辐射防护药物的药效学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电离辐射引起造血系统损伤防护作用。方法实验采用3种照射剂量:生存率实验照射剂量为7.5 Gy、脾结节形成实验照射剂量为6 Gy、外周血细胞计数和骨髓单侧股骨细胞计数实验照射剂量为2 Gy;生存率实验分为4组:7.5Gy组、7.5Gy+5 mg/kg丙泊酚组、7.5Gy+10 mg/kg丙泊酚组、7.5Gy+20 mg/kg丙泊酚组。其余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丙泊酚20 mg/kg组、照射组(2Gy或6Gy)、照射+丙泊酚20 mg/kg组。给药方式为照射前1 d、照射当天提前30 min各给药一次和照射后7d连续腹腔注射,每日1次,照射后第9天活杀小鼠,检测脾结节形成数,各类外周血细胞数及单侧股骨骨髓细胞数。结果丙泊酚20 mg/kg能提高受照射小鼠30 d生存率,增加受照射小鼠脾结节形成数、增加受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小鼠单侧股骨骨髓有核细胞数,与照射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对电离辐射引起的造血系统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脉络丛 (CP)细胞对光子放射外科系统 (PRS)照射后的反应 ,为脑积水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体外培养绵羊脉络丛 (SCP)细胞 ,观察其对不同剂量PRS照射后的反应 ,采用锥虫蓝 (TB)染色法和 3 (4,5 二甲基噻唑基 ) 2 ,5 二苯基四氮唑溴化物 (MTT)法检测细胞死亡。结果 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 (9~ 36Gy) ,SCP细胞存活率降低 ,有剂量依赖效应。低剂量组 (9和 18Gy)照射开始引起细胞存活率降低 ,但受照细胞从第 6天起活性逐渐恢复 ,至第 12天时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高剂量组 (2 7和 36Gy)在 12d内引起细胞存活率持续降低 ,不能恢复。结论 光子放射外科系统 (PRS)照射可在体外引起具有脑脊液分泌功能的CP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相同剂量下,研究单次大剂量照射对MDA-MB-231乳腺癌移植瘤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建立MDA-MB-231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待移植瘤直径达8~9mm,随机分为0Gy组(空白对照组)、8Gy组(8Gy/1f/1d)、10Gy组(10Gy/1f/1d)、4×2Gy组(8Gy/4f/4d)、2Gy×5(10Gy/5f/5d)组。每3天观察肿瘤体积变化,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照射实验组(除对照组)裸鼠分别于放疗结束后第7天、14天行18F-FDG PET/CT检查,另取各实验组裸鼠分别于放疗结束后7天、14天处死,收集肿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测定Ki-67的表达。结果 单次大剂量和常规分割照射均能抑制MDA-MB-231移植瘤生长,以单次大剂量10Gy组最为明显(P<0.05)。且在同等剂量条件下,单次大剂量组在放疗后第7、14天PET/CT检查显示移植瘤SUVmax值均低于常规分割照射组(P<0.05),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单次大剂量组也低于同剂量常规分割组(P<0.05)。结论 在同等剂量情况下,单次大剂量放疗较常规分割放疗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更为显著,同时18F-FDG PET/C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早期放疗后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8.
20条健康猕猴随机分成急性一次(223mGy/min)、分次累积(223mGy/min、每周照射一次,0.25Gy/次)、低剂量率慢性连续(每周照射5天,50mGy/day)照射及对照四个组。在0~2Gy累积剂量范围内,对猕猴造血、免疫及细胞遗传学方面的某些生物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停照后一年中对上述指标的恢复过程作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同照射条件下辐射损伤的程度和特性不一,由辐射所诱发的体细胞效应大多数是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对X射线照射所致造血系统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用BALB/c小鼠,使用不同剂量的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rmIL-12)于X射线4.0 Gy辐照前24 h和辐照后2h分别给药一次,采血检测辐照前后的血象变化.结果 各组小鼠白细胞在照射后第4日均下降至低值后开始回升,在照射后第8日,rmIL-12(200 ng/只)剂量组的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照射后生理盐水组、rmIL-12(50 ng/只)剂量组和rhG-CSF(2.5 mg/只)组(P<0.001);各组小鼠照射后红细胞开始持续下降,直至第12日达最低水平,继而各组红细胞数量开始恢复.在第12日(200 ng/只)剂量组的红细胞数量明显高于照射后生理盐水组(P<0.001);各组小鼠血小板在照射后前8d均呈下降趋势,给药对下降趋势影响不明显,在第12日,各组血小板开始恢复,但各组之间恢复情况差异不明显.结论 IL-12能明显促进X射线辐射损伤后的造血系统的提前修复,为IL-12在临床上治疗造血系统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雪瑛  段琼玉 《四川医学》2013,34(1):106-10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分割放射方案在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或改良根治术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58例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将患者依据术后放射治疗的不同剂量分割方案分为3组:常规分割组136例,2Gy/次,1次/d,5次/周,总放射剂量为50Gy;隔日照射组164例,3 Gy/次,3次/周,总放射剂量为45Gy ;快速照射组58例,第1天和第4天5.5 Gy/次,第16天和第18天7 Gy/次,总25Gy.全部入组患者均接受了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3及5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远处转移率.结果 分割照射组、隔日照射组、快速照射组三组患者放疗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7.794%,96.341,96.552,放化疗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94.853%,91.463%,93.103%,放化疗后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441%,85.976%,84.4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147%,6.707%,5.172%;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471%,2.439%,3.4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日照射可取得和常规分割照射同样的疗效;快速照射缩短了疗程时间,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同等生物有效剂量 (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BED)下, 单次大剂量照射对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构建Lewis肺癌C57小鼠移植瘤模型,待移植瘤直径达4~6 mm时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 (0 Gy组)、单次大剂量组 (12 Gy/1 f/1 d组)及常规照射组 (22 Gy/11 f/15 d组),后两组BED值均为26.4 Gy。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于第1次照射后的第1、3、8、15、21 d处死荷瘤小鼠,收集肿瘤组织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等实验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的乏氧、损伤及周期的变化。结果 两种剂量分割模式均可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单次大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更为明显 (P <0.05)。单次大剂量组首次照射后第3、8、15 d乏氧细胞较常规照射组低 (P <0.05),且其第1、3 d磷酸化组蛋白 (γ-H2AX)阳性肿瘤细胞数高于后者 (P <0.05)。两种剂量分割模式可使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G2/M期细胞比例增加,且单次大剂量组G2/M期细胞增加更为明显 (P <0.05)。结论 同等BED不同分割模式下,单次大剂量放射治疗较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基于线性二次模型 (LQ模型)的BED可能低估了大分割放疗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大剂量电离辐射小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小鼠一次性接受11Gy的60Co照射,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50 mg/kg、75 mg/kg和100 mg/kg3个STS剂量组,于照射前1 h和照射后0.5 h和24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STS。结果照射后小鼠停止生长,照射后第7天75 mg/kg组小鼠体质量(20.3±2.2 g)显著高于对照组(17.6±1.8 g)(P〈0.05)。小鼠的存活天数随STS注射剂量的增加依次为(9.5±1.5)d、(10.1±1.1)d、(10.5±1.2)d和(11.5±1.0)d。生存曲线分析显示,100 mg/kg组小鼠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 mg/kg组(均P〈0.01)。结论 100 mg/kg STS注射后明显提高了大剂量电离辐射暴露后小鼠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碳离子局部照射对荷瘤小鼠存活时间和血常规的影响。方法 将30只荷瘤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0、1、24Gy组),用碳离子单次局部照射小鼠右后肢,分别在第0、7、14天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并记录小鼠生存时间。结果 各组动物存活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照射后白细胞数都逐步升高,但与对照组(0Gy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除24Gy组第14天时血小板数显著升高外(P=0.032,F=4.062),照射后各组血小板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碳离子局部照射小鼠右后肢对动物存活天数和血常规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碳离子局部照射对衙瘤小鼠存活时间和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将30只荷瘤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0、1、24Gy组),用碳离子单次局部照射小鼠右后肢,分别在第0、7、14天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并记录小鼠生存时间。结果各组动物存活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照射后白细胞数都逐步升高,但与对照组(0Gy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除24Gy组第14天时血小板数显著升高外(P=0.032,F=4.062),照射后各组血小板数无明显变化。结论碳离子局部照射小鼠右后肢对动物存活天数和血常规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黏膜通透性变化与肠黏膜病理改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单纯照射组(对照组)和3个时段aGVHD组(aGVHD后7、11和15天组),各8只。TBI剂量8.0Gy,剂量率1.0Gy/min。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分析(HPLC-ELSD)检测尿液标本中乳果糖(lactulose,L)和甘露醇(mannitol,M)的排出率比值(L/M),评价各组小鼠的肠道通透性;收集空肠组织标本做病理评估。结果肠道aGVHD后7、11和15天组L/M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0.509±0.353,0.717±0.012,0.762±0.014,0.291±0.053。aGVHD后7、11和15天组aGVHD严重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0.810±0.259,1.940±0.176,2.750±0.267,0.000±0.000。各组L/M与肠道aGVHD严重程度水平呈显著相关(r=0.903,P<0.01)。结论 aGVHD后随着时间延长肠黏膜通透性逐渐增加且肠道aGVHD严重程度评分逐渐增高;aGVHD后肠道通透性与肠道aGVHD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尿液L/M可作为肠道aGVHD严重程度的无创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he Chk2 protein expression and 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DSBs) repair in low dose hyper-radiosensitivity (HRS)/increased radioresistance (IR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549 cells were subjected to irradiation at the dosage ranging from 0.05-2 Gy.Clonogenic survival was measured by using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 (FACS) plating technique.Percentage of cells in M-phase after low doses of X-irradiation was evaluated by phospho-histone H3-FITC/PI and 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 to detect protein expression of Chk2 and phospo-Chk2.DNA DSBs repair efficiency was also measured by induction and persistence of γ-H2AX.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illing ability of irradiation with A549 cells increased at low conditioning dose below 0.3 Gy.Within the dose of 0.3 to 0.5 Gy,A549 cells showed a certain extent of radiation resistance.And when the dose was more than 0.5 Gy,survival fraction exhibit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dosage.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0.1 or 0.2 Gy dosage groups and the un-irradiated group in terms of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in M phase.But in the high dosage group (0.3-1.0 Gy),the percentage of cells in M phase was decreased markedly.In addition,the percentage of cells in M phase began to decrease two hours after irradiation.One hour after irradiation,there was no conspicuous activation of Chk2 kinase in 0.1 or 0.2 Gy group,but when the irradiation dose reached 0.3 Gy or higher,Chk2 kinase started to be activated and the activation level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high dosage groups (0.4,0.5,1.0 Gy).Within 1 to 6 h,the DNA DSBs repair efficiency was decreased at 0.2 Gy but increased at 0.5 Gy and 1.0 Gy,which was in line with Chk2 activation.We are led to conclude that the mechanism of HRS/IRR in A549 cell line was probably due to early G2/M checkpoint arrest and enhanced DNA DSBs repair.In this regard,Chk2 activ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G2/M checkpoint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8.0 Gy60 Co γ射线照射小鼠长期存活率及远后效应的影响。方法 7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照射对照及rhG-CSF大、中、小剂量治疗共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4组均接受8.0 Gy 60 Co γ射线照射。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0.5和24 h两次分别皮下注射rhG-CSF1000、500和250 μg/kg,随时记录各组动物存活率,照射后70、160和300 d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分析,300 d时检测各组存活小鼠造血和免疫相关指标。结果 照射对照组动物照后19 d内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12.1±3.0)d;rhG-CSF 1000 μg/kg治疗组照射后30、100和300 d存活率分别为86.7%、86.7%和80.0%,死亡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照射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照后300 d时,rhG-CSF 1000 μg/kg治疗组的外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与正常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骨髓混合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hG-CSF 治疗组的CD4+/CD8+比值倒置且250 μg/kg剂量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hG-CSF治疗组造血和免疫器官的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结论 rhG-CSF 1000 μg/kg治疗可以显著提高8.0 Gy 60 Co γ射线照射小鼠存活率,但照射后300 d造血和免疫系统相关指标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董丽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660-1662
目的: 通过观察2种体外照射在宫颈癌放疗中的不良反应,获取宫颈癌最佳的放疗方案.方法: 随机将60例Ⅱb期以上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同中心体外照射,每周 5 次,每日每野肿瘤量(DT)1.0 Gy,每日照射两野;对照组采用盆腔前后野对穿体外照射,每周5次,每日每野 DT 1.8~2.0 Gy,每日两野轮流照射,盆腔外照射DT 50 Gy,腔内后装治疗3~7次,每周1次,每次A点 DT 6.0~7.0 Gy.比较2组患者因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和消化系统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疗引起的消化系统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2组骨髓抑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宫颈癌放疗中,采用同中心体外照射可相对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